1、2011届一轮复习知识回扣(三)(中国近代部分)一、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华与不平等条约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两个阶段:商品输出阶段、资本输出阶段(以1895年马关条约为界)。结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1)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使中国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2 1840年到1900年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和辛亥革命(1)反抗斗争主线:在抗争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三
2、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领域阶级军事经济政治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求富,创办近代企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武装斗争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武装斗争扶清灭洋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2)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五个第一: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巨变。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两个阶段:5月4日到6月初,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起,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特点:彻底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放意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意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两者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
4、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国民大革命时间:19241927性质: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联合、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事件: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奠定了革命发展的基础。(2)十年内战时间:19271937事件: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现;遵义会议中共走向成熟。结果:中共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抗日战争时间:19371945两个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
5、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胜利保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义:近代中国一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5)解放战争时间:19451949两种命运: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两个回合: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主要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七届二中全会)6综合归纳 (1)近代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农民阶级:主力军(人数众多和革命性强)资产阶级:同盟军(革命性、进步性)无产阶级:领导力量(中共是领导核心)(2)国共关系主要矛
6、盾国共关系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第一次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国共两党内战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1 近代中国社会的三种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官办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不断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民族资本主义
7、经济发展三次发展机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侵略的放松。四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五个发展阶段: “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分布结构:“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两个影响: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8、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三个障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3.对中国近代化的两点认识(1)从生产力角度看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生产关系看是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从政治制度上看是从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共和。(2)经济、政治近代化不协调。 一方面,经济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则起步于维新变法;另一方面,政治近代化的迟滞阻碍了经济近代化的发展。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2)历程阶级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实践地主阶级19世纪40、50年代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
9、践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展开洋务运动,最终失败资产阶级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君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终失败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无产阶级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的思想基础(3)三个层面: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4)两个特点: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2 分析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1)同: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2)异: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革命,建立共和制度。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