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考纲内容考核要求备考指南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1高频考点依然不会回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2围绕学科素养“家国情怀”,可能要关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意义和港澳回归的意义。3围绕长效热点,“民族团结”问题需关注:民族区域自治。中美关系也是长效热点。4围绕热点“台湾局势”问题需关注: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文化大革命”对
2、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b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c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b5外交关系的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日邦交正常化b6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b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c第6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中共
3、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1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2内容(1)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2)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3)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内容:筹建新中国(1)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2)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
4、)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2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
5、态,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经历了1949年至1956年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才得以完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才最终完成。 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
6、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职能改变和地位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
7、局面;为保证祖国统一、各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2)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年宪法。(3)实践: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1表现: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陷入政治和社会混乱。(1)革命委员会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4)红卫兵运动践踏公民基本人权,公民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教训:加强民主法治
8、建设。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1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4)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3)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9、(2)修改宪法:1982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1)提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确立: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3形成体系: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探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史料研读】史料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10、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什么?提示体现原则: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史料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
11、民族自治地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探究:(2)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原因及实施前提。提示原因:近代各民族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团结斗争的历史;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新中国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实质
12、: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做主)。 考点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一国两制”的构想(b)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1香港、澳门回归(b)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1)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3、2)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3)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4)2008年12月,两岸“三通”终于实现。三、“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c)1“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
14、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探究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实践【史料研读】史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探究:(1)根据史料一,说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基本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提示基本构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同点:台湾可以保留自己
15、的军队。史料二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探究:(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收回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是什么。中英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是什么?提示理由: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分步强行割占或租借而得到香港。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可以谈判。1“一国两制”的内涵(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16、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2关于台湾问题的认识(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两岸的关
17、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2)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3)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4)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阻碍;国际反华势力对“台独”势力的帮助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阻挠。 1(20201月浙江选考,T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18、、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答案:D2(20194月浙江选考,T14)请看右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解析:选A。根据材料“北平字样改为北京”可判出,背景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规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A项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在1954年,B项排除。“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
19、月1日正式成立”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项排除。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D项排除。3(20184月浙江选考,T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解析:选A。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20、家的治国方略,故A项正确;B项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C项是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经济特区开始设立是在1980年,故排除B、C、D三项。4(201711月浙江选考,T14)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他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ABC D解析:选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C项正确。1(2020绍兴期末)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
21、性质是“内阁总理”。随后,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之为“内阁总理”的周恩来马上开展工作。这一史料说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A推动解放战争发展 B由乡村转移到城市C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D筹建新中国的成立解析:选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之为“内阁总理”的周恩来把主要精力放在筹建新中国首届“内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工作上,故D项正确。2某学者在回忆参加新中国某次会议时,写道:“在讨论中有的小组对我的提名提出了意见,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我既作为工人代表,实际却是职员,不够理想;二是介绍我的缺点中有联系群众不够深入,提意见不够大胆。选民们认为,如果我们有意见,他不敢大胆
22、提出,怎能做我们的代表?”该回忆录可以用来研究以下哪项政治制度()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解析:选B。材料中提到的“工人代表”符合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员组成,故B项符合题意。3.右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B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C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D“文化大革命”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解析:选B。对联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无关,故A项错误;“兴无灭资”即鼓励无产阶级的发展,消灭资产阶级,“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
23、说明理发动作都与革命挂钩,这表明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与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四联”理发馆是个体经营,故D项错误。4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该讲话的发表()A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解析:选D。邓小平讲话针对的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
24、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涉及的是民主政治建设,故选D。A、C两项开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时间上排除;题干材料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关,排除B。5(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2017年8月7日,以“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的“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会召开。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纪念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开创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促进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BC D解析:选B。“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是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6(2020稽阳联考)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
25、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有关海峡两岸关系进展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首倡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A BC D答案:B7(2020湖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这里,我要赞许那个将要通过的共同纲领。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他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他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他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他的内容丰富;
26、他的文字质朴。中国今天应做的、要做的和能够做的,这个纲领都一一标举出来了。中国将来应做的、要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暂时保留不说。他没有高调,他更没有空想。这真是切合实际,切合人民今天需要的共同纲领。张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发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人民大宪章”的理由,并指出张澜这里所说的“切合实际”的表现。解析:本题考查对共同纲领的认知。“人民大宪章”反映了当时共同纲领的地位与作用;“切合实际”指的是共同纲领的规定切合新中国刚刚成立、尚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际”。答案:理由: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
27、用。表现: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或规定新中国先要经过新民主主义阶段,而不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也可)(建议用时:45分钟)1.(2020台州高三期末)右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发展并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C通过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文件D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选A。1949年9月人民政协会议召开,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为新中国成立
28、做了准备,故A项正确;发展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民主政治的内容,与材料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符,故B项错误;通过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文件的是1954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C项错误;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是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故D项错误。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A爱国统一战线聚人心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解析:选D。
29、材料“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政权建设,与爱国统一战线无关,故A项错误;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因此各民主政党是参政党,而不是执政党,故B项错误;材料中部分民主党派代表加入新政府参政,但不能因此说明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故C项错误;据材料“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可知,中共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30、进入新政府,体现了中共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D项正确。3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1954年宪法制定前要求阅读苏联、东欧各国、法国以及中国
31、近代宪法,A项和B项都比较片面,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与确立社会主义原则无关,故C项错误;宪法的制定借鉴了历史上和全世界的多种法律文献,故D项正确。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苏联牢不可破的友谊,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A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B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基本形成D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解析:选B。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结束的标志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故A项错误;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方针,我国的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
32、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因此服从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1954年宪法中没有其规定,故B项正确;我国这时并未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说明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但它仍是统一战线组织,故D项错误。5观察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情况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1965年西藏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区西藏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的团结A BC D解析:选C。错误,内蒙古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区。6革命委员会是造反派在“全面夺权”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临时权力机构。人民法院院长本来是由人民
33、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我国曾制定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由革命委员会任免。这部宪法()A为司法独立提供了宪法保障B肯定了革命委员会的作用C肯定了民主实践取得的成果D体现了民主法制遭到破坏解析:选D。由材料可以看出该部宪法规定人民法院院长由革命委员会任免,说明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一变化体现出了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故选D。题干材料体现了司法独立的破坏,而不是为司法独立提供了宪法保障,A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革命委员会的消极作用而非积极影响,B项错误;该材料意在否定而非肯定民主实践取得的成果,C项错误。7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
34、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A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B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解析:选B。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是否成为宪法内容,故A项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故B项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还未至臻完善,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8(2020浙江十校联盟适考)“这个宪法修正案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
35、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因此这部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宪法()A体现中共对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B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D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其中解析:选B。根据材料“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根本大法,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国家治理的总章程,故B项正确。9(2020衢州高三期末)“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的炮击。台湾海峡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
36、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这段文字出自()A告台湾同胞书B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解析:选A。据“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的炮击”可知此为1979年元旦,文件为告台湾同胞书,故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于1994年通过,故B项错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为1995年江泽民所发表,故C项错误;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为1981年叶剑英所发布,故D项错误。10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7、中指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际社会试图干扰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解析:选D。从题干材料“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可知邓小平强调“一国两制”构想的世界意义,故选D项。11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014年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放在65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看,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
38、这说明()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B“一国两制”受到台湾高层的认可C“九二共识”得到全方位体现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解析:选D。据材料中“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可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和台湾交往的另一种新的渠道,这种交往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可以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故D项正确。12(2020台州教学质量评估)据报道,2016年11月16日,被香港高等法院裁决取消议员资格的游蕙祯在个人社交网页上表示,中共政府“解释”基本法104条或使中英联合声明失效,她已就此致函英国外交部求援。对此,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A中英联合声明为
39、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伏笔B香港可根据需要直接通过外交途径与英国沟通C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D游蕙祯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只能道德谴责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构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理解。中共政府(即中央政府)“解释”基本法104条是基本法赋予中央政府的法定权力,且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C项正确。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不能再干涉香港事务,故A项不正确。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无权直接通过外交途径与英国沟通,故B项不正确。游蕙祯的行为违背了宪法和基本法,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的
40、制裁,而不是“只能道德谴责”,故D项不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二60年来,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
41、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材料一中,新中国名称的确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根本政治追求”?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具体名称。简析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时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解析:(1)第一小问“根本政治追求”,结合材料一中“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得出是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第二小问意义,实际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2)第一小问名称,直接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关系,根
4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他们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答案:(1)追求:人民至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或答“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最终来源于人民,它服务于人民,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亦可)。意义: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为国家政治建设准备了深厚的群众基础。(2)名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关系: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14阅读下列材料
43、,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材料二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
44、三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 (1)根据材料一
45、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得出: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小问背景,考虑这一时期国际关系下的中美关系变化,由此分析即可。(2)以“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为表象,实际考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的政策与措施,长期经济互动往来,两岸人民的夙愿等。答案:(1)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美国对中国新政权采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政策;美苏对抗;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有利因素: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