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47MB ,
资源ID:67899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89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30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推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主要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李大钊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

2、对复辟帝制(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批判的重点对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1)积极性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

3、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十月革命前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综合理解(1)一个转变: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2)两大背景:新文化运动推动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三大步骤:开始传播、广泛传播、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

5、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2)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 “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探究点一民主科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料研读】史料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

6、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探究:(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陈独秀期望培养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提示“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史料二“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宪法与孔教探究:(2)史料二中陈独秀实际上提出了“打倒孔家庙”的口号,你怎样看待这一口号?提示 “孔家庙”是指孔子学说,实际上是封建文化的象征;当时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了倡导新文化,“

7、打倒孔家庙”是必要的、正确的,但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1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关键词民主(德先生)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民主思想科学(赛先生)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道德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臣民道德)新文学平易、新鲜、通俗的国民文学(白话文)旧文学雕琢、陈腐、艰涩的贵族文学(文言文)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

8、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探究点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料研读】史料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意国将是工人的意国了,英国将是工人的英国了。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一个工人的宣言书探究: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提示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不同点前期后期性质

9、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带有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内容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作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20194月浙江选考,T10)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

10、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 D“文学革命”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民主、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根据材料“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文学革命”对新文化的宣传有关,D项符合题意。“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A项排除。“实业救国”是资产阶级经济救国的口号,B项排除。“民主共

11、和”是辛亥革命的口号,C项排除。2(201811月浙江选考,T14)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A振作少年精神 B发动文学改良C推动文学革命 D反对愚昧与专制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可以看出与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有关,故选C。3(201811月浙江选考,T29)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

12、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A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B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C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D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解析:选C。提出“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是陈独秀非李大钊,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故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和“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

13、更大的途程”可以得出C符合,故选C,李大钊重在理论研究,陈独秀才是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故D错误。4(201711月浙江选考,T10)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解析:选B。由“研究学术的人,才渐

14、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可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科学精神也随之传播开来。5(20174月浙江选考,T10)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希望青年锻炼自己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故B项符合题意;A、C、D均没有体现自主锻炼成才之意。1(2020绍兴适应性考试)陈独秀在“复吴虞信”中曾说:“无论何种学派,均不

15、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陈独秀在此认为“孔学”()有肯定之处但更有其缺点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影响唤醒民众的思想觉悟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A BC D解析:选D。材料“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说明陈独秀认为孔学有肯定之处但更有其缺点,故正确;材料“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说明陈独秀认为孔学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故正确;材料未提及孔学对民众思想觉悟的影响,故错误;材料“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说明陈独秀认为孔学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

16、展,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2020浙江“超级全能生”高三联考)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一次运动时说:“它采取的策略不是复兴古典文化(比如先秦诸子的思想),而是采取了对传统全盘大批判,复兴传统的因素基本没有,全面破坏传统的成分为主。”这次运动应该是()A戊戌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解析:选C。戊戌变法运动是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进行的,是“尊孔”而绝非对传统的全盘大否定,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主要涉及的是政治层面,对传统文化等意识形态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触及,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则是辛亥革命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延续,它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沉重打击并动摇了

17、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故C项正确;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在时间段上属于现代而非近代,故D项错误。3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与材料的内容“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

18、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不符,故A项错误;“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表明没有混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故B项错误;充分肯定文言文的价值与材料的内容“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不符,故C项错误;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也没有完全否定儒学在历史上的作用,表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D项正确。4(2020宁波模拟)1918年鲁迅在杂文保存国粹一文中说:“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

19、粹能保护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这里反映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突出特点是()A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B以实用主义为指导C以拿来主义为手段 D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答案:D5“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成了()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北伐战争的发动解析:选C。新文化运动的主体仍然局限在

20、少数知识分子当中,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故A项错误;知识分子是通过五四运动前、后期变化发展的事实,认识到了题干中蕴含的道理,故B项错误;在五四运动后期,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所展示出来的强大力量,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宣传马克思主义,故C项正确;北伐战争是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以后的事情,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6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 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1、D敬告青年解析:选C。本题A、B、C三项均是李大钊在十月革命后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作的文章,其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7(2020嘉兴高三基础测试)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1920年,他又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梁启超发起了论战,如

22、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这次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则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新传等 材料二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梁启超是将社会主义术语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据周永学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

23、焦点,指出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的活动。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请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研究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侧重分析,请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相同之处。(不能只列观点不说理由)答案:(1)焦点:逐步进入还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采用改良方式还是暴力革命方式进入社会主义。活动:191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北京大学等学校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如答与梁启超展开关于社

24、会主义的论战、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也可)(2)侧重分析原因: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潮进入中国;梁启超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作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侧重分析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相同之处:都主张消灭两极分化,发展社会生产力。一、选择题1(2020金华十校模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A海国图志B天演论C民报 D敬告青年解析:选D。材料中“吾宁忍过去国

25、粹之消亡”说明文章作者极力批判封建儒学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其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选项中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陈独秀发表的文章,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A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解析:选A。根据材料“当下的革命阻力已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表明民众心理对变革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3袁伟时指出

26、,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解析:选C。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得出新文化运动旨在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是一种手段,不是宗旨,故A项错误;“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B项错误;“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D

27、项错误。4(2020台州选考质量评估)1898年苏报上写道“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从而濒临将亡的境地,这都是文言愚民祸国的罪过,“崇白话而废文言”,才能普及教育,使国人具备聪明才智,国家才能得以振兴。此观点()A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B指出了文学改良的正确方向C夸大了白话文的社会功效D揭示了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解析:选C。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这都是文言愚民祸国的罪过”,夸大了“文言”的危害,因此“废文言”不是文学改良的正确方向,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只要“崇白话”就一定能够启发民智,实现国家的振兴,这一观点夸大了白话文的社会功效

28、,故C项正确;文言问题只是导致中国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5(2020宁波十校联考)以下是林纾等人对某事件的看法:“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直与猩红热、梅毒等输入无异”下列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表明了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B表明了西方思想传播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C新思潮引起了旧势力的仇视与恐惧D反映了该事件存在对中国文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解析:选A。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引起了旧势力的仇视与恐惧,同时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绝对否定。B、C、D三项均符合材料内容,但不符合题意。A项

29、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6(2020金华十校高三联考)1919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等也纷纷发行。上述现象反映出()A五四运动唤起国人对政治的关心B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革命路径C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新思潮的涌动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解析:选D。由“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可见时间位于“五四”之前,故A项错误;“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不全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容,故B项错误;“思想的解放”从19世纪末开始,至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形成潮流,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0、故D项正确。7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解析:选D。A项是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影响,不是对历史进程,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改造中国,故B项错误;C项指的是其对封建礼教的否定,不是推动社会发展,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促进了西方的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故D项正确。8康

31、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解析:选A。思想文化现象的根源一般是从经济方面寻找的,康有为是19世纪90年代改良派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两者分别肯定与否定孔子的儒学思想,主要是源于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故A项正确。9(2020嘉兴模拟)“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对人类历史、

32、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的近代思想家是()A朱执信 B梁启超C李大钊 D陈独秀解析:选C。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只是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未上升到理论体系和科学分析的高度,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其主张未涉及马克思主义,A、B两项错误。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陈独秀等人则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故C项正确,D项错误。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

33、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B中国亟须改造社会的良方C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解析:选B。材料并没有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众多思想在中国传播,表明当时中国亟须改造社会的良方,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国共产党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11(2020衢州模拟)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A中国共

34、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者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12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

35、戌变法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选B。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过程,洋务运动属于学习器物层面,戊戌变法属于学习制度层面,新文化运动属于学习思想观念层面,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0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年,自称是“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发表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这种观点引起了严复的共鸣他抱着“唯我所需”的态度,在不同的观点中进行选择、提炼,宣扬的是“适者生存”的绝对性和“与天争胜”的必要性,强调无论是草木虫鱼还是人类,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只有自

36、强、进取,才能生存、发展,倘若昧于时势而无所作为,必将被淘汰出局。民族的自决自救、奋发图强,是天演论所演绎的主旋律。凤凰网材料二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陈独秀敬告青年(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严复译述天演论的目的和影响。(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对中国作“改进之图”的方法。其理由是什么? 解析:(1)根据严复天演论的内容以及时代背景归纳出变法图强的紧迫性及影响。(2)结合新

37、文化运动的内容得出民主和科学的改进方法,并依据所学回答出理由。答案:(1)目的:惊醒国人,号召变法图强,免于淘汰灭亡的命运。影响: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2)方法:变革思想或宣扬民主、科学。理由:只有不断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落后于世界潮流。14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位应排在首位?为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有何影响?(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怎样的演变?解析:(1)是开放性设问,可任选

38、一人回答,然后分层次归纳其主要活动。(2)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分析这一现象及影响。(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积极参与五四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扬民主、科学、新道德及新文学;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最早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宣传十月革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1920年春,与陈独秀等酝酿组织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如选蔡元培或胡适,均可按照相同的思路组织答案)(2)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通过创办通俗的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3)中国思想界的主流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