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限时15分钟分值 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的透水性。()2.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丘。()3.波浪的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较为明显。()4.现在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南极洲。()5.“U”形谷和峡湾海岸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二、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2.影响图中溶洞、地下河发育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
2、.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解析】1选B,2选A。图中溶洞、地下河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4.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D.沉积岩、流水侵蚀【
3、解析】3选D,4选D。第3题,图示反映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第4题,喀斯特地貌主要由于石灰岩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而形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著名的鸡形礁石,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读图,完成5、6题。5.促使鸡形礁石坍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6.下列景观与鸡形礁石成因相同的是()【解析】5选A,6选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鸡形礁石位于海洋中,应是受海浪侵蚀而成的,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其同样由于海浪的长期侵蚀而坍塌。第6题,青岛海滨石老人是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的;黄土高原
4、沟壑纵横是受流水侵蚀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断陷,积水成湖形成的;挪威峡湾海岸是受冰川侵蚀形成的。下图为小王同学在学习地理时看到的某种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据图推测,形成该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作用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海浪作用8.下列景观与该地貌成因一致的最可能是()【解析】7选A,8选D。第7题,图示山脉有许多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形成该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作用;风力作用形成的是风蚀蘑菇或沙丘地貌;流水作用形成的是“V”形谷或冲积扇地貌;海浪作用主要在沿海形成海蚀崖等。第8题,图A是雅丹地貌,受风力侵蚀形成;图B是海蚀柱
5、等景观,是海蚀地貌;图C中沟壑纵横,是流水侵蚀地貌;图D是峡湾景观,是冰川侵蚀地貌。三、非选择题(共9分)9.读三种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A图地貌为地貌,它是由作用形成的;A图中的是,是。(2)B图地貌是地貌,它是由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3)C图为地貌,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主要是。【解析】A图中是角峰、是“U”形谷。B图是风蚀蘑菇,它是因受大风携带的沙粒的长期磨蚀而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多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C图是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地貌,是流水冲刷而成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自然原因:黄土质地疏松,易被
6、冲刷侵蚀;夏季多降暴雨,冲刷力强。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减弱了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1)冰川冰川侵蚀角峰“U”形谷(2)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多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3)沟谷黄土黄土质地疏松且该地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限时20分钟分值 50分战报得分一、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2分,共28分)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读图,完成1、2题。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可溶性岩石B.岩浆岩C.变
7、质岩D.沉积岩2.姆鲁“石灰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C.地形起伏更大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解析】1选A,2选D。第1题,读图可知,“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第2题,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石灰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3.石林地貌常见于()A.云南省B.山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A.甲乙丙B
8、.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3选A,4选D。第3题,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第4题,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读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B.C.D.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解析】5选D,6选
9、C。第5题,由图中的石钟乳、石笋等景观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因此,图中的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第6题,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 m,植被稀少。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7、8题。7.“蓝窗”景观属于()A.流水侵蚀地貌B.风积地貌C.海蚀
10、地貌D.海积地貌8.“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的地貌为()A.海蚀崖B.海蚀柱 C.海蚀平台D.海蚀洞【解析】7选C,8选B。第7题,“蓝窗”是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海蚀拱桥,属于海蚀地貌。第8题,“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不再与陆地上的岩石相连,成为海蚀柱。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9、10题。9.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10.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岩
11、岸【解析】9选A,10选C。第9题,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地位于海边,每日受海浪拍打,因此“鼓浪石”是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0题,沙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岩洞、岩礁、海岸的形成都受到海水侵蚀作用。读某高纬高山地区局部等高线分布图(该山地有冰川分布),回答11、12题。11.图中甲处为典型的冰川地貌,应是()A.角峰 B.刃脊C.冰川D.“U”形谷12.图中的湖泊成因是()A.构造湖 B.冰蚀湖C.火山湖D.堰塞湖【解析】11选B,12选B。第11题,图示区域山地有冰川,海拔较高;故多冰川地貌,从等高线分布看,甲处为山脊部位,在冰川作用下会形成刃脊。第12题,图中湖泊所在位置受冰川作用影
12、响形成冰斗,积水成湖,故应为冰蚀湖。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3、14题。13.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A.湖泊 B.冰面河C.塌陷沉积D.冰下河道14.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13选D,14选B。第13题,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会携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而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第
13、14题,受冰水补给的湖泊沉积,因夏季冰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水断流,湖泊沉积主要为黏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二、非选择题(共22分)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1)简述石钟乳的形成过程。(2)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3)推测溶洞中地下河
14、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4)简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解析】第(1)题,石钟乳的形成过程,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从含有丰富二氧化碳的地下水、生成碳酸钙沉积等方面回答。第(2)题,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包括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等方面。第(3)题,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从地下水开采、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降水减少等方面回答。第(4)题,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属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主要从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增加;地下水中矿物质含量增加等方面回答。答案:(1)含有丰富二氧化碳的地下水,由
15、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钙析出,生成的碳酸钙沉积在溶洞顶部,形成石钟乳。(2)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3)地下水开采增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下渗减少;降水减少;地下河下切侵蚀。(4)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增加;地下水中矿物质含量增加。学用用书P26限时10分钟分值 20分战报得分情境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降雨量均在110160 mm。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冬
16、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 。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思考:(1)指出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喀斯特地貌。原因: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作用显著。(2)溶洞形成过程中,导致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资源短缺;丰富的降水加剧水土流失,使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土壤退化,植被减少。以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巴尔干半岛的地理位置特征。(2)综合思维水平4从岩石、气候、水文等角度,分析喀斯特地貌的成因。(3)地理实践力水平4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入手,分析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