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性测试(十三)生态因素种群与群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湖南娄底联考)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适应高温环境,仙人掌的叶片变成了刺状B影响植物开花的生态因素是温度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与水分因素密切相关D决定喜马拉雅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温度解析:影响高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生态因素是温度;植物的开花行为是受日照长短影响的;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与温度有关;仙人掌的叶片变成了刺状与水分密切相关。答案:D2(2010江西南昌三校联考)某同学在回答关于“生物种间的关系”的问题时,遇到下列问题,请你为其做一个正确的选择()人体肠道内的某些细菌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某
2、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两种绿藻的关系是狐与兔的关系是小麦线虫和小麦籽粒的关系是捕食寄生竞争互利共生种内斗争ABC D解析:本题的难点或易混点是对的判断:在的叙述中明确表明是“两种绿藻”,两种绿藻都是生产者,不存在捕食关系,且生活在同一培养瓶中,一种数量增加(竞争胜利者),一种数量减少(竞争失败者),它们的关系是竞争。答案:A3(2010河南驻马店质检)下列各项中对物种生存有利的种内关系是()A某草本植物侵入一个新地区后,能分泌酸性物质以抑制土壤中蓝绿藻的发育B牛胃中生活着各种细菌和原生生物,协助分解纤维素C褐马鸡喜群聚生活,遇敌害时,强健的雄鸡把鹰引开,使小鸡、
3、母鸡逃离敌害D秘鲁政府采取的“蝴蝶”行动,即投放大量的可卡因的克星小白蝴蝶,食其花吸其汁,使可卡因植株很快死亡。解析:利用生物关系的各种定义来判断实例是解题的关键。A项为竞争关系,B项为共生关系,D项为捕食关系。只有C项为种内的互助关系。答案:C4(2010湖北武汉调研)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天下雪时应将温室控制在较高的温度,以弥补弱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提高温室作物的产量B粮食及种子入库前需风干,以降低呼吸强度,延长贮藏期C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关系是竞争D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针对抗虫棉的抗性解析:冬天下雪的
4、时候,光照较弱,即使提高温度也不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相反提高温度会使呼吸作用增强,使作物产量降低。粮食及种子入库前风干,可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使呼吸作用减弱,延长贮藏期。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关系仍然是捕食。抗虫棉虽然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能产生毒素,抗虫棉淘汰了抗毒能力差的棉铃虫,选择了抗毒能力强的棉铃虫。答案:B5(2010福建福州期末)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解析: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种群增长的“S”型
5、曲线的形成是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同时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得其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种群的增长率下降,直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再逐一分析选项,选出正确选项C。答案:C6(2010湖北武昌元月调研)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单位:只)。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种群数量50804008001500捕捉标志数150第二天重捕数15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13那么,下列与1970年至1975年该鸟类的增长曲线最相符的是()解析:首先
6、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1975年该鸟的种群数量,即150150/131731(只);然后以时间作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作为纵坐标绘制出该鸟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C。答案:C7(2010河北邯郸高三摸底)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解析:家鼠常打洞穴居,因此地面进行硬化后不利于其生存,种群K位减小;北极狐与旅鼠之间为捕食关系,引入北极狐后会使旅鼠种群K值减小;大熊猫主要以嫩竹为食,干旱环境中的竹子不易生出嫩枝叶,因此使得大熊猫食物缺乏,种群K值减小;干旱环境有利于蝗
7、虫产卵(产于土壤中)与繁殖,因此会使东亚飞蝗种群K值增加。答案:B8(2010河南开封模拟)图1表示三种存活曲线的类型;图2表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某种群出生率、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分析图1可知:型曲线可以表示藤壶的存活曲线;型曲线的特点是各年龄期死亡率相等;型曲线幼年期死亡率很高,如人类的存活状况B研究存活曲线可以判断各种生物数量最易受伤害的年龄,而人为有效地控制某一种群的数量,以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C分析图2可知:若曲线2表示死亡率,则a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增长速率D分析图2可知:若曲线1表示出生率,则b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分析图1可知:型曲线接近生理寿命前只
8、有少数个体死亡,早期死亡率极低,但当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大型兽类、人类;型曲线,幼年期死亡率很高,如藤壶,A项错误;分析图2可知:在一定环境条件中,种群数量是呈“S”型增长的,出生率是先增后减,死亡率是逐渐增大的,故曲线1表示出生率,曲线2表示死亡率,在a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大,达到种群数量的最大增长速率;在b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A9(2010北京海健期末)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指标是()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B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C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
9、度表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故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答案:A10(2010广东惠州四模)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考查生物群落演替的基本原理。A、C、D三个选项所描述的内容是教材中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所以选B。答案:B11(2010湖北武昌元月调研)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若横坐标为种群密度,纵坐标为存活率,则当种群密度为b时
10、,该曲线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B若横坐标代表糖尿病病人饭后的时间,纵坐标代表人体内血糖浓度,则出现BC段的原因是:葡萄糖氧化分解C若横坐标代表细胞分裂次数,纵坐标代表卵裂期有机物种类,则AB段说明有机物种类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多而增多D若横坐标代表叶龄,纵坐标代表某物质量,则BC段说明随叶龄增加,植物叶肉细胞中Ca含量减少解析:种群密度为b时,存活率最高,此时该种群个体间的斗争不激烈,A错误。糖尿病患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组织细胞正常地摄取、利用而导致血糖浓度过高;BC段出现的原因是高血糖浓度导致原尿中的糖浓度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糖阈,使一部分糖随尿液排
11、出,B错误。Ca是非循环元素,会在老叶中不断积累,D错误。答案:C12(2010河南平顶山检测)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B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解析: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13(2010广西柳州模拟)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 D群落丁
12、解析:分析坐标图中的种群种类和各种种群密度可知,群落丁中的种群种类最多,且各种群密度适中,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答案:D14(2010河北衡水中学月考)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是abc三个种群的出生率的比较是abc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只有解析:题图反映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正确。a、b、c分别代表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最大的是b,错误,正确。年龄组成不能反映迁入率与迁出率,错
13、误。答案:A15(2010北京东城检测)生态群落含有以数字1到8为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和最小的是()群落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924001111025202020500023540500006520103200A.和 B和C和 D和解析: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群落中的物种5,6,7,8的数量很容易由数量1减到0,说明群落受影响最大;群落中物种数量都较多,受影响最小。答案:A16(2010山东泰安质检)下图是一狼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14、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该狼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段 BDF段CBD段 DCB段解析:狼群在刚迁入新的生态系统时,其食物来源是充裕的;曲线的BD段和DE段走势大致相同,说明这两个阶段狼数量的增加速度基本相同;而EF段狼数量的增长比前面几段减慢了,且狼种群数量也达到曲线中较高的水平,因此,EF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狼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答案:A17(2010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月考)分析下图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其他物种无关B. CD段种群数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天敌C若该图表示微生物生长曲线,次级代谢产物在CD时期大量积累D若该
15、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解析: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其他物种有关;A错误。CD段表示种群的增长率下降,种群数量上升,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种内斗争。若该图表示微生物生长曲线,次级代谢产物在稳定期(E点以后)大量积累,C错误。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C时期的种群增长率最快,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答案:D18(2010河南商丘一中质检)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蹄类放牧量与植被净光合作用合成量之间的关系(净光合作用合成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可用图甲表示,图乙表示某种群在一定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分析,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据图甲推断,合理的放牧量能够促进草
16、原生态系统的发展B据图甲推断,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维持在D点,将造成草原退化C若图乙表示某地有害昆虫种群数量变化,防治虫灾应在害虫达到b点时进行D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种群的K值可以改变解析:灭虫应该在a点之前进行,超过a点,增长速度加快,灭虫效果很差。答案:C19(2010江西赣州质检)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下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解析:识图时,一定要注意横坐标和
17、纵坐标的含义,还要注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交点、终点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值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当1时,则种群数量不变;1对应的时间段)。答案:C20(2010江西南昌二中月考)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有关此说法正确的是()A“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B“S”型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C“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D“S”型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解析:“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将达到最大值(K值);种群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环境因素等的制约;种群数量与天敌的关系常表示为“捕食”曲线,而不是“S”型曲线。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
18、40分)21(6分)(2010辽宁沈阳质检)2010年3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干旱现象。在生物兴趣小组聚会上,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现请你参与讨论并作答。(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少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的_反应,造成光合作用减弱。(2)在干旱地区,用银灰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土地,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由于塑料薄膜的反光效应可增强植株下、中部叶片光合作用的_反应,从而提高产量。(3)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的结果。(4)抗旱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生理特点。例如根系发达,并且根毛细胞
19、液泡中贮存的氨基酸、糖类等代谢产物的浓度较_(高或低);在叶片形态结构上也有适应干旱的特点。下表4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_。叶片表面积(mm2)体积(mm3)表皮厚度(um)A2926414B1446324C3016215D59312113(5)若把抗旱基因转入小麦的叶肉细胞,该受体细胞要经过_技术才能培育成抗旱小麦植株。解析:(1)(2)两问应从光合作用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破的固定,因此影响的是暗反应阶段;增强植物下、中部叶片的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反应的强度。(3)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干旱地区中不抗干旱的植物逐渐被淘汰,而抗干旱的植物生存下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
20、抗旱植物为了能在缺水的土壤中获取水分,需要依靠自身根细胞内较高浓度的细胞液才能得以实现(吸水);为了避免过度的水分蒸发,其叶片最明显的特点是表面积小,厚度大。答案:(1)暗(2)光(3)自然选择(4)高B (5)植物组织培养22(10分)(2010河北石家庄模拟)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一种叫做水葫芦的水生植物进入我国江海湖泊生长,短短两年时间将云南滇池水面几乎全部占据,造成旅游、水产多方面损失。图中曲线_符合水葫芦的疯狂蔓延,表现了达尔文进化观点中所说的生物_的特性。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叫做_,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方式之一。(2)如图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
21、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其中在_段老年人的数量比例较小。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处于_段。(3)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带阴影的部分表示_。曲线中表现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种内斗争表现最为剧烈的时段是_。在对青霉菌进行发酵培养时,提取青霉素的最佳时间点应在_点。(4)人们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应把握在_点时进行,因为此时种群数量的恢复能力最强。(5)如果上图表示“植物叶的生长时间与叶内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图中正确表示的曲线是_。解析:(1)水葫芦进入我国江海湖泊后,由于没有天敌,生活资源充足,短时间内出现快速繁殖,出现曲线的增长曲线(2) ab,段,人口快速增长,此阶段老年个体
22、数量很少;(3)图中带阴影的部分表示的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4)人们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应把握在K/2,也就是图中e点时进行;(5)叶片衰老后叶绿素会分解,因此在叶的一生中叶绿素的变化曲线为。答案:(1)过度繁殖外来生物(物种)入侵(2) abab(3)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或环境阻力,生存压力)bcc(4)e(5)23(10分)(2010山西太原基础知识测试)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1)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图2 A、B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这种鱼在t2
23、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在t1时刻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型。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2)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植物死亡,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其原因。_解析: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S”型曲线。t2时期种群增长速率为0,因为食物、空间有限,天敌增多。在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t2时种群数量为N,达到最多,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
24、最佳时机应选择在N/2之上,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N/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恢复。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一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一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答案:(1)B种内斗争加剧(或食物和空间有限)增长N/2种群增长量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一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一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24(10分)(2010河南开封一模)阅读下面有关揭开动物冬眠之谜的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动物冬眠是对冬季恶劣环境的一
25、种适应,美国科学家道厄为揭开动物冬眠的秘密做了这样的实验:实验一1968年3月,从正处在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取3mL血,注射到两只冬眠刚苏醒的黄鼠的腿静脉中,并将其放在7的冷房内。几天后,这两只黄鼠又进入了冬眠。同年6月气温25,又从这两只再次进入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取血,并立即注射到另3只处于活动期黄鼠的腿静脉中,结果这3只黄鼠也进入了冬眠状态,同年7月气温28,从这3只黄鼠身上抽取血,并立即注射到另5只处于活动期黄鼠的腿静脉中,结果这5只黄鼠也同样进入了冬眠状态,此外,他还从冬眠旱獭身上抽血,注射到尚未冬眠黄鼠的腿静脉中,结果黄鼠也同样进入了冬眠状态。实验二从活动期黄鼠身上抽取血液,注射到未处于冬
26、眠状态黄鼠的腿静脉中,但这些黄鼠并未进入冬眠状态。实验三将21只实验黄鼠分为三组,各装上一只热敏电阻小温度计。三组黄鼠分别注射了旱獭的冬眠血液、黄鼠的冬眠血液、活动期黄鼠的血液。经过几天观察,发现凡注射冬眠动物血液的实验黄鼠体温都下降了(这是冬眠的现象之一),另7只注射活动期血液的黄鼠却始终处于活动状态。随后,又将三组黄鼠全部放入冷房中,发现14只接受冬眠血液的黄鼠全部进入冬眠状态,而另7只注射活动期血液的黄鼠却始终处于活动状态,并未进入冬眠期。(1)冬眠结束时,黄鼠体重有明显下降。其体重下降主要是体内_减少的缘故。(2)实验一、二说明了_。从实验一、二、三可知冬眠动物的血液引起动物进入冬眠状
27、态与季节和温度的关系为:_。(3)为了探究诱发冬眠的物质究竟是存在于血细胞中,还是存在于血清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材料用具(部分):离心机、冬眠动物的血液、黄鼠若干只。实验步骤:第一步:_;第二步:_;第三步: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解析:冬眠动物不摄入物质,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只能依靠分解自身贮存的有机物(主要是脂肪),因此,冬眠结束时动物体重会明显下降;实验一、二说明处于冬眠状态的动物身上的血液中,具有一种诱发动物冬眠的物质,该物质能使处于活动期动物进入冬眠状态,这三个实验证明,冬眠动物的血液引起动物进入冬眠状态与季节和温度无关。要想探究诱发冬眠的物质究竟存在于血细胞中,还是存在
28、于血清里,可将冬眠动物的血液用离心的方法将血清和血细胞分开,分别注入两组黄鼠体内,观察两组黄鼠的活动情况即可判断出诱发冬眠的物质究竟是存在于血细胞中,还是存在于血清里,或者两者都存在。答案:(1)储存物质(脂肪)(2)处于冬眠状态的动物身上的血液中,具有一种诱发动物冬眠的物质,该物质能使处于活动期动物进入冬眠状态冬眠动物的血液引起动物进入冬眠状态与季节和温度无关(3)实验步骤:第一步:用离心机将冬眠动物的血液分离成血细胞和血清第二步:取黄鼠若干只均分为两组并编号,分别向其腿静脉注射等量的血细胞和血清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黄鼠的活动情况预期结果及结论:若注射血细胞的一组黄鼠进入冬眠状态,注
29、射血清的一组黄鼠仍处于活动状态,说明诱发冬眠的物质存在于血细胞中若注射血细胞的一组黄鼠仍处于活动状态,注射血清的一组黄鼠进入冬眠状态,说明诱发冬眠的物质存在于血清里若两组黄鼠都进入冬眠状态,说明诱发冬眠的物质既存在于血细胞中,也存在于血清里一、单项选择题1.(2009全国卷,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解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B选项正确;由于近亲婚配可使
30、从同一祖先那里继承同一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增加,所以近亲婚配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大增加,C选项正确;多基因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且易受环境的影响,D选项错误。答案D2.(2009广东生物,20)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解析设此致病基因由Aa控制,由题意知,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则隐性纯合子aa的概率为81%,a的基因频率即为90%,A的基因频率则为10%。则该夫妇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为:妻子:AA(1/19),Aa(18/19)
31、,丈夫:aa。此夫妇所生子女中,正常的概率为:18/191/2=9/19,患病的概率即为1-9/19=10/19。A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 B.1/22 C.7/2200 D.3/800解析设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基因为A、a。由题知,该种遗传病发病率为1%,则a=10%,A=90%,AA=81%,Aa=18%,Aa/(AA+Aa)=2/11,正常的丈夫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11。就本病来说,生一个患病孩子的
32、概率=2/111/4=1/22,色盲的患病率为1/4,所以两病皆患的可能性为1/88。A4.对如图所示的遗传病进行分析,则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一组是( B )A.3号、5号、13号、15号B.3号、5号、11号、14号C.2号、3号、13号、14号D.2号、5号、9号、10号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冠心病可能是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对解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冠心病是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3、具有在群体中发病率高,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6.优生优育关系到国家人口的整体质量,也是每个家庭的自身需求,下列采取的优生措施正确的是()A.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B.杜绝有先天性缺陷的病儿的根本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C.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D.通过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解析产前诊断只能确定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而不是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禁止近亲结婚只是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而不能杜绝。遗传咨询只是推算发病风险,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猫叫综合征应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C7.人类21三体
34、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已知21号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假设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讲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A.2/3,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B.1/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差不易完成受精C.2/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差不易完成受精D.1/4,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解析这对夫妇均产生1/2正常,1/2多一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受精作用后共有四种组合形式,其中可形成一种正常的受精卵,还会形成21号四体的受精卵,但因胚胎不能成活未出生即死亡了,另外有两种21三体综合征的受精组合,
35、所以理论上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3。但因为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活力差,不易完成受精作用而导致实际发病率要低一些。答案B8.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个人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所怀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当为女性A. B. C. D.9.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的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36、A )A.苯丙酮尿症携带者 B.21三体综合征 C.猫叫综合征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解析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形态异常,呈现镰刀状,也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到;苯丙酮尿症携带者不表现出症状,且属于基因突变形成的单基因遗传病,所以利用组织切片难以发现。10.用M、N表示细胞质基因,用A、a表示细胞核基因(A对a完全显性),若用基因型为M(Aa)的个体作母本,与基因型为N(Aa)的个体作父本进行杂交,则后代个体的基因型与母本和父本相同的概率分别是(B )A.1/2,1/2 B.1/2,0 C.1/2,1/4 D.1/4,1/2
37、解析后代获得母本的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则获得父本、母本的各一半,所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M(AA)、M(Aa)、M(aa),其中M(Aa)与母本相同。11.调查人群中常见的遗传病时,要求计算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N)。若以公式N=100%进行计算,则公式中a和b依次表示(C)A.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B.有某种遗传病病人的家庭数,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被调查家庭数C.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D.有某种遗传病病人的家庭数,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家庭数解析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的比例。二、双项选择题12.某男性色盲,
38、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该细胞内可能存在(BD)A.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B.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C.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D.两个Y,没有色盲基因13.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D)A.人类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化引起的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解析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14.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D)A.甲病不可能是X
39、隐性遗传病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不可能患甲病解析由系谱图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2号无甲病致病基因,所以其后代不可能患甲病。三、非选择题15.地中海小岛撒丁岛与世隔绝,当地居民普遍患有多种遗传病,是各种遗传病基因采集样本的理想地点。(1)选择该地为遗传病基因采集样本地的原因是。(2)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检测的是细胞中的基因。原因是。(3)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甲病为地中海贫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若该岛中每256人中有一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则
40、该岛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乙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若图中2与3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为。(4)要降低该地遗传病发生的频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与世隔绝即与外界具有地理隔离,没有基因的交流。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红细胞则没有细胞核,所以检测血液是检测白细胞的。地中海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以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为=1/16,A的基因频率是1-1/16=15/16。根据家系中的563可以推断出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的2与3分别是杂合的乙病患者和纯合的正常个体,其后代的发病率为1/2。降低发病率的主要优生学手段是避免近亲结婚,进
41、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答案(1)该地不与外界人群发生基因交流(2)白(淋巴)白细胞(淋巴细胞)有细胞核,有完整的DNA组成(3)15/16常显1/2(4)避免近亲结婚(与岛外人群通婚);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16.已知某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但是不知道致病基因的位置,所以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该遗传病的调查,为了调查的科学准确,请你为该校学生设计调查步骤,并分析致病基因的位置。(1)调查步骤: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如下)。双亲性状调查的家庭个数子女总数子女患病人数男女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汇总结果,统计分析。(2)回答问题:请在
42、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填出可能的双亲性状。若男女患病比例相等,且发病率较低,可能是 遗传病。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男多于女,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女多于男,可能是 遗传病。若只有男性患病,可能是 遗传病。答案(2)如下表:双亲性状调查的家庭个数子女总数子女患病人数男女双亲正常母患病父正常父患病母正常双亲都患病总计解析 父母患病情况有四种:双亲正常、母患病父正常、父患病母正常、双亲都患病。表格不但要有数据的记录内容还要体现出数据的处理,例如求总数、取平均值等内容,根据题干灵活设置。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伴Y染色体17.并指(趾)是由于相邻指(趾)间骨性或软组织融合形成的手足畸
43、形,是人类常见的肢端畸形病。17。下图表示某家庭先天性并指(趾)遗传系谱,据图回答:(1)由遗传图解可以看出并指(趾)属于染色体 性遗传病。(2)4和5婚后孩子正常的几率是 。若5已经怀孕,为了生一个正常指(趾)的孩子,应该进行 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病。(3)研究人员从该家庭多名患者的血液样本中提取DNA进行分析时发现,患者的第2号染色体的HOXD13基因中增加了一段碱基序列:CGCCGCCGCCGCCGTCGCCGCCGACGC(模板链),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增加了 个氨基酸,并且全是 。(精氨酸:CGU、CGC、CGA、CGG,丙氨酸:GCU、GCA、GCG、GCC,脯氨酸:CCG、
44、CCA、CCU、CCC)(4)上述研究表明,并指(趾)是由 引起的一种遗传病。该家庭中的致病基因主要来自2,由于这种变化发生在 细胞,从而导致每一代都有患者出现。解析(1)由第代的3和4与第代的6之间的关系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4的基因型为aa,5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他们生正常孩子aa的概率为2/31/2=1/3。若5已经怀孕,为了生一个正常指(趾)的孩子,应进行基因诊断,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病。(3)基因中增加的一段DNA序列有27个碱基(模板单链上),则以其为模板转录成的mRNA上增加27个碱基,最多可决定9个氨基酸。因mRNA上增加27个碱基为CGGCGGCGGCGGCAGCGGCGGCUGCG,有GCG、GCA、GCU三种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都是丙氨酸。(4)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因可遗传给后代,故发生突变的细胞是生殖细胞。答案:(1)常显(3)1/3产前诊断(基因诊断)(3)9 丙氨酸(4)基因突变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