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二十九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史学家霍布斯鲍姆(19172012年)说:“自由贸易对于英国,就如同在政治上美国宪法对于美国一般,同是两者身份形象的象征。英国从世界经济体系中撤退,放弃了自由交易的原则,愈发凸显当时各国急于保护自家门户的现象。说得更明确一些,西方各国在大萧条压力之下,不得不将社会政策的考虑列为优先,经济事务只好屈居次要了。否则政治后果会很严重,德意志等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他强调()A.大萧条时
2、期激烈的经济战有一定的合理性B.德国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产生了严重后果C.经济大危机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击得粉碎D.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和稳定【解析】选A。材料“否则政治后果会很严重,德意志等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表明大萧条时期激烈的经济战有一定的合理性,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故选A。材料强调西方各国经济战的合理性,而非法西斯扩张的影响,排除B;材料强调西方各国经济战的合理性,不能体现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被“击得粉碎”,排除C;材料强调西方各国经济战的合理性,没有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排除D。2.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1926年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显示,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财富的5
3、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财富达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仅占有8%的财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生产结构出现严重失衡B.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滑C.生产和消费间矛盾激化D.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解析】选D。根据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1926年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可知,当时少数的资产阶级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广大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收入微薄,这种悬殊的贫富差距会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故选D。题干反映的是当时美国的贫富差距比较大,没有反映生产结构的信息,排除A;根据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繁荣程度可知,当时人们的生活
4、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没有急剧下滑,排除B;当时美国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尚未激化,排除C。3.(2021年江苏适应性测试)表2是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每人每年消费量)。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2年份1925-19291930-19331934-1937谷物10093.386.7奶和奶制品100100.998.5瘦肉、鱼类10096.294.7蛋10010093.7A.失业人数的剧增B.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C.农产品价格提高D.市场零售食物供应过剩【解析】选C。依据题干中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可知,19341937年食
5、物消费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以来,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以克服经济危机,新政在农业方面采取鼓励农民减耕减产的办法,以稳定并提高农产品价格,但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提高也限制了人民的农产品消费能力,故C正确。针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美国失业人数剧增,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等措施,失业率已经逐渐下降,故A错误;罗斯福新政为农场主提供农副产品补贴,鼓励农场主减耕减产,以防止出现农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故B、D错误。4.(2020龙岩模拟)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参加罢工的工人人数及其所占全国工人总数比重的统计表。对表中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美国 ()年份19331934
6、19351936193719381939人数(万人)11714711278.918868117比重(%)6.37.25.23.17.22.83.5A.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效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D.贫富差距逐步扩大【解析】选A。材料中可见罗斯福新政开始后美国罢工工人人数整体呈降低趋势,可知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故选A。材料中可见罢工情况整体有所缓解,可知阶级矛盾也在趋向缓解而非十分尖锐,排除B;材料中并不涉及民主制度的相关情况,且工人罢工多数是因为经济诉求,排除C;如果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则罢工人数及比例会整体上升,而材料中显示的罢工情况整体减少,排除D。5.日本从195
7、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期间年均增长率约为10%。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源于知识经济的兴起B.未受“滞胀”危机的影响C.促使多极化趋势形成D.助推其谋求更高国际地位【解析】选D。日本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第二经济大国,所以在80年代初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故选D;知识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A;1973年的经济“滞胀”也使日本深受其害,排除B;多极化趋势形成是在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排除C。6.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主
8、义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掀起国有化浪潮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增大自由市场作用D.形成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解析】选C。凯恩斯主义的特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材料“采取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可知英国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大自由市场的作用,故选C,排除B。根据所学,撒切尔政府采取的做法是力推国有企业私有化,排除A;根据材料“采取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可知,撒切尔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自由经济模式”,排除D。7.(2020南阳模拟)从1970年到1990年,美国东北部与中西部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了25%,共丧失270万个就业机会。据此可以推
9、知,美国这些地区()A.经济出现严重衰退B.工人失业情况严重C.农业就业人数增加D.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选D。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逐渐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这些地区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工作岗位的减少正是这种背景下美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故选D。美国1970年代初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排除A;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只能推测出制造业工人失业严重,排除B;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就业人数在下降,排除C。8.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对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把固定工资制改为分享工资制,
10、在新的工资制下,雇员三分之一的工资直接与企业经营状况挂钩。这一做法()A.提高了工人政治地位B.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C.削减了公共福利开支D.实行凯恩斯经济政策【解析】选B。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把固定工资制改为分享工资制,雇员三分之一的工资直接与企业经营状况挂钩,这一做法刺激了雇员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故选B。材料将工资与业绩挂钩不能提高工人政治地位,排除A;材料工资制度的改革不涉及公共福利,排除C;凯恩斯主义要求国家干预经济,排除D。【拔高训练】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政府对各大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进行私有化,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整体出售、拆分售股给公
11、司员工和上市三种;2010年,卡梅伦上台后,英国推动了所谓“二次私有化”进程,这些举措()A.激发了市场经济活力B.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C.降低了国家财政收入D.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解析】选A。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政府对各大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进行私有化”可知为了应对70年代的经济滞胀,英国政府通过推动私有化的改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激发了市场的经济活力,故选A。凯恩斯主义强调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材料强调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私有化的改革增强了市场活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政策而非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1
12、6分) 9.下表是主要国家失业率情况表(19302000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单位:%年份法国德国英国19302.015.311.2193514.511.611.019403.319450.5195010.21.619551.55.11.219601.31.31.719651.40.61.519701.70.72.519754.14.73.919806.37.55.0198510.29.310.819908.97.05.9199511.612.98.5200010.07.95.5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
13、据。【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表格内容反映了英、法、德在19302000年间的失业率问题,因此可根据所学对此阶段划分,总结论点。如在19301935年的自由放任时期,三国的失业率都很高,原因主要和这一时期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大危机有关;如19401970年的国家垄断主义强化时期,失业率相对较低,这主要和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进行国家干预有关。论点总结准确,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1)自由放任时期(19301935年),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失业率相对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危机,普遍采
14、取自由放任的政策所致。(5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时期(19401970年),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失业率相对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以实现充分就业为主要经济社会政策,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好转且持续时间较长。(5分)(3)新自由主义时期(19752000年),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失业率出现反弹,较之前总体上升,且波动较大,但总体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主要由于西方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度及石油危机等造成“滞胀”危机,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之后,西方国家纷纷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理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6
15、分)【评分参考】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阐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阐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水平一: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备选习题】1.观察下表,美国各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年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192938%43%19%193322%25%53%193521%23%56%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B.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C.刺
16、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企业所得税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减少企业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故选B。材料不涉及完善社会保障,排除A;材料中消费税增加,因此不是为了刺激消费,排除C;关于增加财政收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罗斯福新政改革的指导思想,排除D。2.(2020石家庄模拟)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缓慢的通货膨胀或政府的积极经济干预,以实现经济复兴和充分就业;通过社会保障及收入再分配改革资本主义的结构;通过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修正从前的自由企业体制;通过福利政策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这体现了()A.美国
17、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改变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D.阶级斗争是新政的根本推动力【解析】选C。材料中罗斯福通过经济干预、社会保障及收入再分配、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等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故选C。美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依然是私有制并未改变,排除A;社会制度的性质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而不是生产方式,排除B;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新政的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D。3.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上,把传统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集会结社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
18、由。这表明罗斯福()A.主张社会财富应当平等分配B.意图限制公民的政治权利C.否定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D.关注到社会弱势群体的诉求【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对传统的“四大自由”有所调整,突出了“免于匮乏”“免于恐惧”这两个自由,反映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罗斯福关注到了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贫民的诉求,故选D。罗斯福新政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并非“平等分配”,排除A;根据材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可知罗斯福注重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排除B;罗斯福实质是对传统的自由主义进行调整,并非“否定”,排除C。4.从1993年到1998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占经济的份额
19、从6.4%上升到8.2%,1995年到1998年经济增长的35%是网络经济所创造的。1998年,美国的网络经济已超越汽车、电信、航空等传统产业,年增长率达到68%。这表明美国()A.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B.网络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C.信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D.工业制造业已严重衰退【解析】选C。根据材料“1995年到1998年经济增长的35%是网络经济所创造的。1998年,美国的网络经济已超越汽车、电信、航空等传统产业,年增长率达到68%”可知此时美国网络经济增长迅速,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故选C。材料未涉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的比重,无法得出“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排除A;材料仅涉及美国
20、网络经济,未涉及与世界其他国家网络经济水平的比较,排除B;根据材料“1998年,美国的网络经济已超越汽车、电信、航空等传统产业,年增长率达到68%”可知此时美国网络经济增长率高于传统产业,未涉及工业制造业实际发展情况,排除D。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股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资本家开始大规模对工人发售股票,并积极鼓励职工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对工龄长、贡献大的职工赠送一些股票。这反映出资本主义()A.贫富差别逐渐消失B.社会矛盾逐渐缓和C.生产关系局部变化D.福利制度不断发展【解析】选C。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股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资本家开始大规模对工人发售股票,并积极鼓励职
21、工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对工龄长、贡献大的职工赠送一些股票”,可知战后股份企业公司发生了变化,属于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变化,故选C。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不可能消失,排除A;材料说的是战后资本主义企业的变化,而不是社会矛盾的缓和,排除B;材料说的是资本主义的变化而不是福利制度,排除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法令颁布后,中美
22、贸易也大受影响。美国作为中国蛋类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1933年蛋类输美值不到1926年的10%。 摘编自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1980 年美国政府出于维护中美战略合作的需要,倾向于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扩大双边共同利益但是1989年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中美关系陷入低潮,这大大影响了两国间的贸易往来。随后几年美国政府和国会又把中美相互给予的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挂钩,又借口武器扩散、中国台湾、西藏等问题,多次阻挠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使原本纯粹的经济和贸易互利互惠问题演变成了两国间的政治问题。在贸易往来中,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在美国由于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因素而无法生产或
23、者不再生产的一般商品,中国也从美国获得了国内尚无足够替代能力的资本。但从两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来看,双方悬殊较大,如2003年中国贸易额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而美国则为14%。在双边贸易的份额方面,中国对美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5%,而美国对华进出口仅占其进出口总额的2.5%。另外,在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香港回归前,中美之间通过香港转口的贸易额一直较大,香港始终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当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而且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国之间的摩擦也由前期的产品限额、知识产权等微观经济摩擦逐渐走向后期的入世和执行入世协议问题、贸易不平
24、衡问题、人民币利率问题等宏观经济摩擦。 摘编自何薇论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贸易的特点。(10分) (3)面对2017年以来中美不间断的贸易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5分)【解析】第(1)题,结合30年代大危机的时代特征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时代特征,概括中美贸易的特点。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应对,国内要坚定不移推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际方面要以协商谈判谋求政治和解;积极拓展新
25、的国际国内市场;推动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案:(1)主要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下,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本国市场;“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的失败。(4分)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市场和本国企业,增加了美国财政收入;引起世界各国关税战,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激化了世界各国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6分)(答到三点即可,满分6分) (2)特点:中美经贸关系始终受双边政治关系的影响;中美经贸往来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中美贸易地位的不对称性;间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和升级 。(10分) (3)坚定不移推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协商谈判谋求政治和解;积极拓展新的国际国内市场;推动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分)(其他回答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答到二点即可给满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