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49.50KB ,
资源ID:67853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85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三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三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三十三百家争鸣(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下移到民间,如庄子所言“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渐有思想解放的局面。“道术”在当时分化为()A.分封制度B.诸子百家C.礼乐制度D.三纲五常【解析】选B。诸子百家学术争鸣是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局面的写照。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分裂战乱,因不同的治国之道和治国之术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B。分封制度是西周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故

2、排除A;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等级秩序的制度,故排除C;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故排除D。2.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这反映了孔子主张()A.君权神授B.以礼治国C.民贵君轻D.仁者爱人【解析】选B。据材料“夫礼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可知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故选B;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问题,排除A;材料强调礼治,而不是君民关系,排除C;材料未涉及仁,排除D。【拔高训练】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玉器主要服务于礼仪活动。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佩玉替

3、代礼玉成为“风潮”。这体现出()A.儒家正统地位确立B.礼乐制度逐渐完善C.崇德重教渐入人心D.玉器制造技术进步【解析】选C。孔子以玉比君子德行,随着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扩大,使得佩玉成为“风潮”,说明儒家倡导的崇德重教得到人们的认可,故选C;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正统地位,时间不符,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已逐渐松弛瓦解,排除B;佩玉成为“风潮”应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并非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所致,且材料未涉及玉器制造技术,排除D。3.(2020淮北模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墨子提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

4、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A.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家思想逐渐融合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政府支持农业发展【解析】选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战国时期的孟子、墨子、管子都强调让老百姓获得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说明在该时期,富民利民的观念受到了诸子百家的重视,故选C;以民为本强调的是要重视人民,把人民作为统治的基础,而题干之意在于强调要让老百姓富足,排除A;题干中所述及的孟子、墨子和管子的思想具有相似性,而不是说各家思想的融合,排除B;题干之意在于强调要让老百姓富足,而没有涉及政府的做法,排除D。4.(2021合肥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认为道德并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

5、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更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先秦儒家强调道德的主要目的是()A.达到复古的政治目标B.旨在推动社会变革C.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D.努力完善个人品质【解析】选C。根据材料“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更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可知,儒家认为道德不只是事关个体,更重要的是依据某种标准,来评判个人在社会中的意义,即“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故选C;儒家是在强调道德要求,不是政治目标,排除A;儒家是希望强化对个人及社会的道德约束,不涉及社会变革,排除B;根据材料“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可知,不只是完善个人品质,排除D。【拓展延伸】先秦时

6、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5.某先贤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为此,他主张()A.统治者要“为政以德”B.以无为达到无不为C.“非攻”可以民富国安D.君主要以法来治国【解析】选B。材料中是说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

7、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可知这位先贤主张无为而治,故选B;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与材料中道家观点不符,排除A;C是墨家观点,排除C;D是法家观点,与材料中“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不符,排除D。6.墨家认为“天”与“鬼”是钳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B.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C.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墨家主张为了追求财富可以取消形式主义的繁文缛

8、节,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墨家而非儒家,排除A;材料强调墨家对待天命论、礼乐制的态度而非墨家思想的发展,排除C;儒家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墨家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排除D。7.(2021年辽宁适应性测试)韩非指出:“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淮南子指出:“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他们认为()A.墨子认为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B.墨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C.墨子的思想完全背离了儒家思想D.墨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解析】选D。孔子和墨子都遵循尧舜的道,而且墨子曾经学习孔子的理论,这些都

9、说明墨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故选D;材料中没有墨子对儒家思想的评价,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了墨子与儒家学说的共通和分歧之处,没有体现对儒家思想造成的冲击,排除B;墨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不是完全背离,排除C。8.(2021哈尔滨模拟)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孔子主张“保守”,那么先秦诸子不“保守”的就极少了。如果说到“消极”,孔孟大儒的消极因素更多。如果说到“专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符合。这说明()A.思想一统趋势已经出现B.固化价值判断影响历史理解C.诸子百家互相交流借鉴D.专制集权理论适应政治需要【解析】选B。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体现其思想的保守性;

10、但是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首创私学,促进教育发展,具有进步性。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脱离时代和阶级背景,材料中该学者认为固化对孔子以及诸子百家价值判断不利于得出客观、全面的历史解释,即固化价值判断影响历史理解,故B正确。【深化点拨】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二、非选择题(共16分)9.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

11、。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

12、的。毛泽东综合三段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解析】根据材料甲中“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材料乙中“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及材料丙“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得出强调孔子的道德观;材料甲“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材料乙“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及材料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讲的是法律观。在评论中,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难看出,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辩证地论述。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

13、的道德观。(4分)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6分)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必须答出中西两个角度)(6分)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4分)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6分)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6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