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这部_百年中国宪制史的书_,从中国近代洋务派和立宪派的论争到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角斗,从宪制在西方的传统到宪政与中国的隔膜,广为_,堪称中国宪制史的经典。A勾画汗牛充栋关涉B勾勒 汗牛充栋 涉猎C勾画 卷帙浩繁 涉猎D勾勒 卷帙浩繁 关涉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年轻的杨康林在单位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广泛搜集资料,研读相关专业书籍,运用最新技术,完成了一项设备革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B每年春晚,都会出现这么一首歌,它会触动我们的心灵,会让我们感动,甚至达到让我们流泪、歌者和观众共动情。过后,它还会传唱一时,还有可能成为
2、经典。C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了毕业生面前:外语必须是四级或四级以上水平,计算机起码要有二级证书,还得有专业资格证书D李老师坚持认为,不适当地增大习题量,学生的能力就会下降,最终影响考试成绩。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_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谓实至名归。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
3、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为“诗丝书之乡”。A BC D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李白蜀道难)(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孟子鱼我所欲也)(3)莫笑农家腊酒浑,_。(陆游游山西村)(4)今年欢笑复明年,_。(白居易琵琶行)(5)_,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6)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_。(苏轼赤壁赋)(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8)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三、散文阅读叙事写人散文阅读下
4、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沈从文的墓郭文涟他的墓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上。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一阵清凉和煦的山风吹来,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个墓地,便是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墓地。那天我们乘船游览了沱江,已是临近傍晚,想着明天天一大早就要离开凤凰古城,所以下了船便径直往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奔去。墓地极为朴素。完全出乎我的想象。我们一个个都惊呆了,这哪里是墓啊,既无高高的坟堆,也无坚硬高大精致的墓碑,就是一座山石,而且这山石似乎就是从附近哪个山崖壁上凿下来的,不过倒与周围的山色浑然一体,自然贴切,不仔细看,你绝对想不到会有一位现代文学大师的灵柩埋葬在这里。沈从文先生的墓地虽然简陋,甚或有些悲凉,不大
5、气,不漂亮,也不惹人注目,但却清净,与山水自然相融为一体,你不仔细分辨,根本想不到有一个人的灵柩悄然地安埋在这里。而且稍稍知道一些沈从文先生身世的我们并没有感到他的孤单和可怜,反倒生出无限崇敬之情来。是的,这里的阳光很透明,这里的山水很透明,这里的空气也很透明。或许正因为如此,沈从文先生才有了一双透明的眼睛,可以使他透过烟尘云雾望见千年不变的岁月时空,在他那浪漫抒情而又有些忧郁的文字里感受着、珍惜着生命的阳光。所以当沈从文走出沱江、走出凤凰古城、走出湘西大地的时候,他的文字一直带有湘西的风味,那便是如沱江水一般清澈柔美、瑰丽而又浪漫的山水风情,像遗珠一样在黯淡的夜空熠熠闪烁,还有那种自然而又富
6、有音乐般快慢相宜的节奏,更能引起你的身心跳荡起莫大的快意,他对家乡的热爱是已渗透进骨髓中的爱,所以他能用笔如诗如画地把一个神话般的湘西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当然,他也是深深懂得寂寞安静的生活与智慧间的关系的,也是深深懂得人的悲哀和苦痛的,更深知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所以当他知道,他那与沱江水一般明净美丽的文字不再受欢迎的时候,他便悄然退出文坛,销声匿迹,不再写富有山水人情瑰丽而又浪漫的文字,而是去做一向不被人重视的服饰研究,并几十年如一日,终填补了国人一方空白。而当政治上的烟云消散殆尽,雨过天晴,他的那些书那些文字仍然像闪烁的灯光一样,照亮着一方黑暗天空,温暖着一群群学子的心灵。凡是接触
7、到他的文字的人,心都会被温暖起来,神往着他笔下的湘西山水风光,神往着清悠悠的沱江水,神往着那高高的吊脚楼和那被毛毛细雨笼罩着的凤凰古城。而那些紧跟时代潮流写出绚丽多彩文字而风靡一时、辉煌一时的人,便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销声匿迹,不再被人提起,也不再被人记起,真不知被云雾裹挟到哪里去了,即使逝去时修建了那样显赫漂亮的坟茔和墓碑,也没有几个人去拜访,冷清、孤单,被遗忘在阴暗潮湿的角落。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有的人死去,那是真正的死去了;而有的人虽已死去,但灵魂已存活在众多人的心里。从沈从文墓地归来,黑絮一般的夜色罩着沱江,罩着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灯光星星点点地从吊脚楼一扇一扇的窗棂里闪烁出来。我们
8、一路上都不言语。依然在想着沈从文的墓,心里似乎涌来感伤的潮水,但想着他的墓地,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一阵清凉和煦的山风吹来,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心里又稍稍有些安慰。想,这样的墓地或许是现代中国最美的墓地了吧。这时,黑黝黝的沱江江面上,倒映着五彩石一般的灯光,灯光拉着长长的光晕,像是一条条鱼尾,在江面上微微荡漾着,一时间,那种盈满心中已久又一时无以叙说的悲怆慨叹都已释然,与这温情脉脉的沱江一起不舍昼夜地流向远方。(有删改)5沈从文的墓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答:6为什么说“这样的墓地或许是现代中国最美的墓地了吧”?答: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凡是接触到他的文字的人,心都会被温暖起来。答
9、:(2)而有的人虽已死去,但灵魂已存活在众多人的心里。答:8请探究本文的情感意蕴。答:答案解析1D“勾勒”意为“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符合语境;“勾画”意为“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一般用在绘画和描述形象上,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或篇章多而纷繁。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此处形容该书篇章多,应用“卷帙浩繁”。涉猎:粗略地阅读;接触、涉及。主语一般是人。关涉:关联;牵涉。用在此处符合语境。2AB项成分残缺,应在“动情”后加上“的地步”。C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D项表意不明,“不适当”有歧义。3A文段先写西塘与乌镇是要引出南浔,所以后面接。然后总写南
10、浔,接着写南浔的两大特色(),再以收总,接后文。4(1)猿猱欲度愁攀援(2)舍生而取义者也(3)丰年留客足鸡豚(4)秋月春风等闲度(5)兼听则明(6)虽一毫而莫取(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8)学而不思则罔5朴素、简陋、孤单:整个墓就是一座山石,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上,既无高高的坟堆,也无坚硬高大精致的墓碑。周围环境清净、幽美:与山水自然相融为一体,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解析先找出答题区域,即文章前五段;再找出关键语句:“他的墓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上”“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墓地极为朴素”“虽然简陋”“但却清净,与山水自然相融为一体。”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整合出答案。6墓地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环境
11、清净,给人以美感;墓中埋葬着一位淡泊名利的现代文学大师;朴素的墓地深深地打上了沈从文高尚人格的印迹,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解析解答此题,要从“最美的墓地”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入手分析。表层意义:墓地周围的环境美。深层意义:墓中埋葬的是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朴素的墓地体现了沈从文先生淡泊名利的人格美,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7(1)凡是阅读过沈从文文学作品的人,都被他笔下那美丽的湘西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感染,从中感受到温暖。(2)虽然像沈从文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离世了,但他的作品和他高尚的精神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给人巨大的精神力量。解析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联系具体的语境。(1)“接触到他的文字”指
12、阅读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心都会被温暖起来”,从下文看,应该是被“他笔下的湘西山水风光”和“那高高的吊脚楼和那被毛毛细雨笼罩着的凤凰古城”感染。(2)从上文看,“有的人”应指沈从文这类人,虽然其人已离世,但他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人格魅力仍留存在人们心中,因而至今“灵魂已存活在众多人的心里”。8对沈从文墓地朴素、简陋的感叹,对美丽的沱江自然风光和湘西风土人情的赞美,对沈从文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和服饰研究成果的崇敬,对沈从文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的景仰,对那些追随时代潮流、追逐功名利禄者的鄙视。解析作答本题,要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文章前五段介绍沈从文墓地的特点,突出其墓地朴素、简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叹。第六、七两段主要写沈从文的成就及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又将他与社会上一些追名逐利之辈进行对比,从中不难体会作者的感情。文中穿插了对沱江风光的描写,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