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76KB ,
资源ID:67793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79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7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7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课后素养落实(七)1(2020本溪高一检测)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 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根据材料可知,察举制由东汉时期的“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发展到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品评”, 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这表明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察举制的演变,没有涉及佛教的影响,A项错误;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没有反映世家大族的衰落,B项错误;科举制产生于隋朝,而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C项错误。2(2020海南高一检测)

2、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科举制()A解决了考试弊端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实现了公平公正 D促进了诗歌繁荣B科举制的弊端在隋唐时期没有解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科举制不停地进行规范,科举制不断完善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故选B项;科举制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排除C项; D项与表格信息无关。3(2020葫芦岛高一检测)唐书记录了唐朝时科举考试成功的830人的身份:士族身份占71%,平民身份占15.9%,其他身份占13.1%。由此可

3、知,唐朝科举制()A仅为选拔士族设立 B平民身份不能为官C考试成功难度极小 D政府官员来源扩大D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科举考试成功的人出身分别是士族、平民和其他,这说明官吏来源并非单纯是世家大族,这就扩大了政府官员来源,D项符合题意;近30%的人出身并非士族,说明科举选官并非仅为士族设立,A项错误;平民出身的占15.9%,说明平民可以为官,B项错误;科举考试成功的人中,非士族出身的仅有29%,可知由于教育等资源劣势,平民等考试成功的机率较小,科举考试难度较大,C项错误。4(2020济宁高一检测)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反映科举制特点的是()A重视门第

4、B唯才是举C差额录取 D自由报名D材料“投牒自进”“不必非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说明科举制不受达官贵人的引荐,可以自由报考,故排除A项,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录取标准和录取程序问题,B、C两项不符合题意。5(2020北京石景山区高一检测)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B材料所示的中央机制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故选B项;A、C、D三个时期的中央机制均不是三省六部制,排除。6(2020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_则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

5、填入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C门下(省) D枢密院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三省的职责是: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由此可知,材料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是门下(省),故C项正确。7(2020潍坊高一检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行政权B削弱三省权限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D加强皇权C从材料可以看出,中书和门下二省成为专门的决策机构,说明决策越来越专业化,决策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分离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故选C项;尚书省

6、掌握的行政权没有扩大,A项错误;三省的权限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B项错误;尚书省对中书、门下的决策没有制约作用,因而不利于皇权的加强,D项错误。8(2020泰安高一检测)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C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有利于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故选C项;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排除B项;“舍人税地”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A项;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

7、明朝中后期,排除D项。9唐代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庸调徭役两税法A BC DD古代赋税制度主要以人丁为主,包括地租、兵役、徭役等,还包括以户为单位征收的调,如布帛等,这些都具有加强人身依附关系的作用。唐太宗时实行以庸(纳绢)代役,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按土地财产征税,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故正确,错误,故选D项。10(2020海南高一检测)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A西周时期 B北魏时期C唐朝初期 D 唐朝中期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是唐代两税法

8、的特征,这一转变发生在唐朝中期,故选D项。11(2020日照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二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2)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这一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等信息回答。第(

9、2)问,第一小问根据“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内容作答即可。答案(1)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看重家世),任人唯亲,压制人才。(2)变化:由以门第(家世)为主要标准到以考试成绩(才能)为标准选官。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12(2020海南高一检测)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平民没有上升的空间,缺乏入仕途径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C为新生

10、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A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身为选拔标准,平民百姓不得参与,形成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故A项正确,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不以才能为选拔依据,故不能选拔大批优秀人才,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下形成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对皇权形成一定威胁,使中央集权削弱,排除D项。13(2020潍坊高一检测)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A瓦解了三省制度 B强化了君主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有利于科学决策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11、”说明的是相权三分,“皇帝临时加以名号”说明宰相任用很随便,到“唐中宗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说明相权严重被削弱,其目的是加强皇权,故选B项;材料所述现象削弱了相权并非瓦解了三省制度,排除A项;宰相由三人到十余人会导致人浮于事,进而降低行政效率,排除C项;宰相数量增多并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排除D项。14(2020北京通州区高一检测)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

12、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C由“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它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C项正确;A项是秦朝的举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均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排除。15(2020北京石景山区高一检测)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唐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A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加强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C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D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C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唐朝转而实行两税法,标准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一年分夏

13、秋两季征税,体现了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对人身的控制在减弱,A项错误;两税法的实施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16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朝中期()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B题干反映出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但是到了唐中期土地兼并加剧促使均田制走向崩溃,租庸调制也难以维持,出现两税法,所以题干体现出土地制度变化

14、影响赋税制度变化,故选B项;赋税改革并不能有效缓解土地兼并,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排除C项;题干体现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并没有说明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排除D项。17(2020营口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

15、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称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摘编自唐代政治制度设计(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一方面根据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的特点可以从防止大臣专权这一角度阐释其民主性,另一方面从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这一角度说明其维护君主专制的实质。第(2)问,主要从三省六部制对相权的削弱、对君权的制约、保障决策的科学性等角度予以阐释。答案(1)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2)三省六部制具有权力的制衡性。如三省的权力分立,门下省的封驳和谏官制度,是对君权的制约;而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设立则是对尚书省权力的限制,即对相权的限制;唐代的丞相制是“集体领导制”,权力的互相制约相对保证了政策方针的制定及实施的大致正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