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769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地理术语第一节自转、地轴、太阳日、恒星日、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公转、回归年、恒星年、公转轨道、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赤道平面、黄道平面、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往返运动、回归运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第二节白昼、黑夜、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圈)、昼夜交替、地方时、时区、区时、中时区、东一区、西一区、中央经线、国际日界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北极圈、南极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四季更替、五带划分学科语言第一节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

2、向旋转2.地球自转周期是1日。太阳日时间长度为24时,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3.地球自转的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为15每时4.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5.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6.每年的1月初,地球运动至近日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运动至远日点。近日点运动速度较快,远日点运动速度较慢7.地球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

3、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学科语言第二节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为方便时间使用,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经度,一般以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边时区的时间较早;大致以180经线划出国际日界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2.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区时相同,但是日期相差一天,即

4、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4.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5.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一年为周期往返运动,并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形成四季和五带6.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南半球则反之7.就纬度分布而言

5、,正午太阳高度在春秋二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分别自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就季节分布而言,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则反之8.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季、秋季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9.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地理观测活动观测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观测目的】1.通过测量活动,感受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2.通过实地测量计算出学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3.

6、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践科学的观测方法。【观测准备】1.分观测小组:组建地理活动小组,一般情况下以67人为一组。2.观测用具:30米长的皮尺、2米长的直竹竿、铁钉(或粉笔)、铁锤、直尺、手表、湿细沙、砖头、手电筒等。3.关注天气预报:此活动要在晴天进行。4.校对手表:观测前一天把手表与标准的北京时间对准。5.选择观测地点:要求地面平坦、四周无障碍物遮住阳光,无行人或车辆干扰。6.在选择好的观测点上确定圆心,以皮尺的不同长度为半径朝北方画(水泥地用粉笔、泥地用铁钉)几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弧,将竹竿垂直置于地面的圆心上。【观测步骤】1.将竹竿垂直置于地面的圆心上,并固定好(竹竿与地面接触

7、处围一圈砖头,圈内装满湿细沙,把沙压紧以固定竹竿)。2.各小组自行完成观测任务,并填表。测量时间测得竿影长备注测量时间测得竿影长备注8:0012:059:0012:1010:0012:2011:0012:3011:3013:0011:4014:0011:5015:0011:5516:0012:0017:003.在每天测得的竿影长度中,按一天中的时间变化画出竿影长的变化曲线(自建坐标)。4.寻找竿影最短的长度及时间(由于观测地的经度与北京不同,应特别注意在12:00前后寻找最短竿影)。最短竿影的顶部与地面圆心的连线即当地子午线。5.测量并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1)量:根据竹竿长和最短竹竿影长组成的三角形,用量角器在图上量出正午太阳高度角。(2)算:根据公式tanH=,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注意事项】1.要确保竹竿与水平地面垂直。2.测量时要尽量精确。竿影的长度应是地面圆心与竹竿顶部投影于地面上的点的距离。3.阳光照射强烈时,竿影清晰,易于识认;而阳光微弱时,竿影模糊难辨,更要寻找竿影的确切位置。4.尽量按观测表上的时间进行,竿影微弱时测量规定时间前后的整点、整分时间,便于以后的统计计算。5.多人一组,有人负责看表报时、记录填表,有人在竿影顶部钉铁钉(水泥地可用粉笔)做记号,随后与其他人员量出竿影长度。可分组轮流测量,下一组要提前到岗,以便交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