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提升练(二十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基础强化题1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大民间传说。四大民间传说属于()A传统建筑B传统文艺C传统习俗D传统思想【解析】中国民间传说属于传统文艺,所以B正确。【答案】B2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有关专家介绍说,七夕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节日的活动内容以乞巧为主,主要参与者又是少女,因而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民族节日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正确,这是传统文
2、化的特征,古老的传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民族性;正确,这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说法正确但是与题目无关;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错误。答案选B。【答案】B3中华文化具有比血更强的凝聚力,它能够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主要是因为()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解析】题干强调尊重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D项符合题意。【答案】D42014年8月19日,为期两个月的台湾美食节在大连东港商务区隆重举行。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寻味之旅,两岸乡土味道在舌
3、尖上绽放、交流的同时,更能让我们彼此理解、走近和包容。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B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C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D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解析】彼此理解、走近和包容是因为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 D正确。【答案】D5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解析】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据此,A、C、D三项
4、均错误。【答案】B6阅读漫画取之不尽,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继承传统,全面照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BCD【解析】题中要求是“对待传统文化”,故排除;中“全面照搬表述”错误。【答案】D7语言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一大批新词语。近100年来,中国就形成了3个新词语大规模涌现的高峰,第一次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继“五四运动”之后,新中国建国时期是新词语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第三个高峰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30多年。这说明()A每次社会变革都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
5、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解析】A项错误;C项和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作用,B符合题意;D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答案】B能力提升练8对于中国人来说,随礼是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庆长假期间可谓是喜事连连,这随礼的数额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少市民感慨礼金随不起,戏称喜事请柬为“红色罚款单”。关于“随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B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和敢于抛弃C随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D随礼应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并适时调整【解析】随礼是中国民族的传统文
6、化,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礼只有能够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才能促进人际关系,现在的随礼,给很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需要改革,D正确;A与题意主旨不符;B中“敢于抛弃”表述错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述是民族节日,C错误。【答案】D9孟浩然与诸子登砚山诗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文化前后相继文化源自古人胜迹创新文化胜迹承载文化ABC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说法错误,文化源自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说法错误,胜迹是指名胜古迹,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不能创新文化
7、,排除,本题选C。【答案】C10(2014连云港质检)红线女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她在艺术舞台上驰骋60多个春秋,受聆于前辈,浸润于传统,创造出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红腔”唱腔艺术和“红派”表演艺术。这说明()A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B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C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解析】受聆于前辈,浸润于传统体现了继承,创造出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红腔”唱腔艺术和“红派”表演艺术体现了发展,所以C正确。【答案】C11(2014南京、盐城一模)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
8、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BCD【解析】材料表明科技进步影响巨大。科技进步会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但说是主要手段和主要内容不恰当,故符合题意,说法不恰当。【答案】C12教育部在北京、江苏、甘肃等10个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今后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展开。这说明()A继承传统文化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B传统文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C弘扬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京剧进课堂,强调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
9、用,所以D正确且符合题意。A、B、C观点都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使红木嵌银瓷器、刺绣、高密三绝、临朐红丝砚等实现了规模生产,成为民间工艺的上乘佳品。同时,打造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板年画成为两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衍生了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材料二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
10、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潍坊市对待传统文化的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答案】(1)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潍坊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对待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发展
11、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潍坊市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促进其发展和创新,衍生了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要重视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潍坊市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使红木嵌银瓷器、刺绣、高密三绝、临朐红丝砚等实现了规模生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
12、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4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某站开设“创新驱动发展论坛”,引起广泛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参与探究。观点实践推动文化发展为适应新一代观众的欣赏需求,某省演艺集团不仅在舞台声光电上紧紧追踪技术前沿,而且把3D技术运用到本省地
13、方戏曲的演出中,生产出包括一些经典小戏在内的一系列3D地方戏舞台剧,把“舞台”拓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网站,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促进了传统戏曲的发展。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科技对该省文化发展的作用。 【答案】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引入3D和声光电技术,有利于该省文化的创新。大众传媒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通过把“舞台”拓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网站,有利于促进该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扩大其文化的影响力。对传统文化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科技的运用有利于使该省传统文化做到与时俱进,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运用有利于提升该省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其文化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