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第2课时)【教材分析】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本节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铝的化合物的性质,这部分的设计充分体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分析思考问题、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2、 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高考考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及氢氧化铝的
2、制备课型新授课教具实验 多媒体 常规教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1、书写Al与酸、碱反应的方程式2、写出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方程式: 2Al +6H+2Al3+3H22Al+2OH-+6H2O=2Al(OH)4-+3H2 巩固检测已学内容情景引入图片展示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的成分,Al(OH)3的用途(如在牙膏、胃药中)学生思考讨论预测: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然后交流反馈(1)介绍生活中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2)明确学习任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l2O3的性质一 Al2O31、 物理性质和用途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3、,硬度大(滚珠轴承),熔点高(刚玉坩埚),硬度大、仅次于金刚石学生结合导学案阅读教材,通过看书使学生了解氧化铝的物性和用途;Al2O3的化学性质探究2、 化学性质【实验】取少量氧化铝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氧化铝是否溶解。【板书】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方程式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3H2O2NaAl(OH) 4 【提问】什么是碱性氧化物?什么是酸性氧化物?【思考】氧化铝属于哪类氧化物?【结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学生分组实验:1)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2)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并
4、观察实验象,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反馈Al2O3的化学性质【学生书写】Al2O3+6H+=2Al3+3H2OAl2O32OH-+3H2O2 Al(OH) 4 【学生回答】学生思考之后回答氧化铝属于哪类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应,与以往的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意纠正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过渡设问铝和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现出两性。那么氧化铝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铝是否也具有两性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Al(OH)3的性质二、Al(OH)31、物理性质几乎不溶于水,白色胶状,能能聚水中悬浮物,吸附色素学生思考
5、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明矾净水等结合实际生活应用,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Al(OH)3的化学性质3、 化学性质【实验1】氢氧化铝的性质 氯化铝与氨水的反应 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板书】实验相关化学反应式: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OH)3 + 3HCl =AlCl3 + 3H2OAl(OH)3 + NaOH = NaAl(OH)4 【投影】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两性氢氧化物。【思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一定是两性氧化物?试举例说明【Al(OH)3的不稳定性】学生分组
6、实验:(1)氯化铝与氨水的反应(2)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并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结论并探讨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师及时点拨学生并引导学生写出相关离子式【学生书写】Al3+3 NH3H2O = Al(OH)3+3NH4+Al(OH)3 + 3H+=Al3+ + 3H2OAl(OH)3 + OH- = Al(OH)4 学生思考并讨论两性氧化物,找学生回答思考问题,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和讨论探究学习模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思考1】:向Al2(SO4)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现象?【思考2】:实验室如何制备Al(OH)3?【总结】制备Al(OH)3的方
7、法: (1)向铝盐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2)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H)4 + CO2= Al(OH)3+HCO3-【追问】如何制备纯净的Al2O3? 首先制备纯净的Al(OH)3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并作出回答教师并及时给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如何制备纯净的Al(OH)3,并自己总结(1)向铝盐中加入过量氨水(2)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让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对氢氧化铝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迁移应用1、 实验室要使Al2(SO4)3溶液中Al3+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氨水
8、 C.Ba(OH)2溶液 D.盐酸2、向20mL 1mol/L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30mLKOH溶液,充分反应得到0.78g沉淀,则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 A. 1mol/L B. 3mol/L C. 5mol/L D. 7mol/L3、有200mL 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0.2mol/L,c(Cl-)=1.3mol/L,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 NaOH溶液的体积是( )A.40mL B. 72mL C. 80mL D. 128mL引导学生利用迁移应用及时巩固铝的化合物的性质铝合金及其制
9、品三、铝合金及其制品1、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硬度大2、铝及其合金的用途建筑业,容器,包装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电子行业学生自学课本P119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板书设计【板书】一、Al2O31、物理性质和用途: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硬度大(滚珠轴承),熔点高(刚玉坩埚),硬度大、仅次于金刚石 2、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6H+=2Al3+3H2O(2)与碱反应 Al2O32NaOH+3H2O2NaAl(OH) 4 Al2O32OH-+
10、3H2O2 Al(OH) 4 -二、Al(OH)31、物理性质:几乎不溶于水,白色胶状,能能聚水中悬浮物,吸附色素2、化学性质:(1) 与酸反应:Al(OH)3 + 3HCl =AlCl3 + 3H2O Al(OH)3 + 3H+=Al3+ + 3H2O(2) 与碱反应:Al(OH)3 + NaOH = NaAl(OH)4 Al(OH)3 + OH- = Al(OH)4 -(3) Al(OH)3的不稳定性:(4) Al(OH)3的制备: Al3+3NH3H2O=Al(OH)3+3NH4+三、铝合金及其制品课堂小结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铝及化合物之间知识的串联,加深学生的理解随堂练
11、习1、下列物质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1)NaHCO3 (2)(NH4)2S (3)Al2O3 (4)Al (5) Al(OH)3A. (3)(4) B. (3)(4)(5) C. (1)(3)(4)(5) D. 全部2、某无色溶液中只含有下列八种离子中的某几种 :Mg2+、H+、Ag+、Na+、Cl-、HCO3-、OH-、NO3-,已知该溶液与铝反应放出氢气;(1)若反应后生成Al3+,则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有Mg2+、Na+,一定存在的离子有H+、Cl-、,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Ag+、HCO3-、OH-、NO3-。(2)若反应后生成Al(OH)4-,则溶液中
12、可能存在的离子有Cl-、NO3-,一定存在的离子有OH-、Na+,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Mg2+、H+、Ag+、HCO3-。3、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4OH-=Al(OH)4-B.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 NH3H2O =4NH4+Al(OH)4-C.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Al(OH)3+OH-=Al(OH)4-D.往NaAl(OH)4溶液中通过量CO2:Al(OH)4-+ H2O+ CO2= Al(OH)3+HCO3-4、下列各组反应中能得到Al(OH)3的是( )AAl2O3加到热水中 B.向NaAl(O
13、H)4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C.将Na投入到NaAl(OH)4溶液中 D.在AlCl3溶液中滴几滴NaOH溶液5、将等物质的量得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3mol/L HCl B. 4mol/L HNO3 C. 8mol/L NaOH D. 18mol/LH2SO4学生利用随堂练习及时巩固铝的化合物的知识,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知识作业1. 完成自主学习丛书第2课时2. 预习下一节:金属 金属材料 第三课时教后记1、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了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从而引出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不同一般的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2、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这一节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学习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重要性并加以重视。3、内容不是太难却是重点及易错点。所以课下应让学生多加练习,总结规律。4、充分利用课件提高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