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二中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2019.10)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选择题,请用2B铅笔将所选的答案涂在答题纸对应题号上;2.笔答题,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号上。必须在题号所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周兴杰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知音”一词源于钟
2、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而“粉丝”这一名称则
3、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
4、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
5、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
6、、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1. 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7、是A. “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B. “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C. “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D. “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B. 文章第段分别阐述了“知音
8、”和“粉丝”各自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C. 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D.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B. 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C. 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
9、”其审美价值不高。D. “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答案】1. D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味”错误,文中已经表明“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可见“更高品味”一说错误
10、。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A项,“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分析不全面,从文中来看,目的应该是阐述“知音”内涵的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朗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
11、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错误,“知音”与创作者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生活中”的,而是精
12、神层面;B项,曲解文意,“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错误,原文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并没有在程度上进行比较;C项,“审美价值不高”错误,文中说“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可见依然存在审美的价值,只是与高雅艺术中的美学旨趣有所不同。故选D。【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
13、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
14、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中医药学的创新绝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真正体现中医特色、遵循中医学科本质与规律及有益于发
15、挥学科优势的创新,才是有意义、有价值、有前景的创新。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任何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发明与创造并不能脱离实际需求,任何科研、医疗、文化、学术的成果、产品及技术创新必然是要满足学术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真实需求,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重大项目需要几代人的接力才能完成心愿、创出成果,甚至个别项目最终收获的不是胜利果实,而是留给后人
16、的教训。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忌出现“潮汐现象”,以往中医药古籍整理、药食同源的养生保健食品研发等,都出现过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带来的是学术发展的停滞和宝贵资源的耗损。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不管风吹浪打地沉下去,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创新的目的就是谋求学科的大进步、大发展,就是追求思想的升华、理论的突破、技术的变革,不是简单的复制、模仿或翻译。因此
17、,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抱负实现创举,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填补空白,才能够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证侯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
18、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
19、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4. 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C.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D.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B.
20、 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C.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D. 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答案】4. D 5. C 6. 具有代表性(影响):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具有实际贡献(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
21、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文化内涵(定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A项,正确,可参考材料一的第二段: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项,正确,大意是人心难易其诡,道心难得其真,求真总须精纯专一,治世贵在守中固善。意译: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可见符合材料一的第四段: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
22、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C项,正确,可参考材料一第五段: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创新的目的就是谋求学科的大进步、大发展,就是追求思想的升华、理论的突破、技术的变革,不是简单的复制、模仿或翻译。D项,强调淡泊名利,崇尚简单自然,与题干内容无关。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错误。原文信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23、护、研究和申报工作”,可见选项提取信息不全,文中三个部门,选项只提取了一个。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考生必须要在熟悉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哪些段落和句子是写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分析归纳其理由。通览三则材料,只有第三则材料写到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答案应在第三则材料中找。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由“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由“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概括出第二点;由“从非物质文化
24、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概括出第三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私塾先生唐凤雄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
25、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
26、西。”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先生!”牧童跪下了。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
27、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嗬,还是个私塾嘛。”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
28、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行的,当然行的。”唐力喜出望外。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这话唐力很受用。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
29、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7期,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0、)A. 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B. 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C. 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D.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8. 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9. 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1、。【答案】7. B 8. 聪明好学,机智勇敢。放牛之余偷听上课,最终学有所成;土匪来了给村人报信后,自己“再去缠一缠”土匪。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勤学苦练;自己豁出命去也要保护学生。忠于职守,甘于淡泊。不忍心弃下学生不管,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 9. 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待人礼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B
32、项,“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片面,从文中来看,主要是因为唐力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看入祠”可知,此时老学究就有意收他为徒了。故选B。【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一溜烟就跑出祠堂”等分析,唐力
33、聪明好学,机智勇敢。结合“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等分析,唐力责任心强,勇于担当。结合“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
34、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分析,唐力忠于职守,甘于淡泊。【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布局,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圈出两处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的内容,再从内容上、情节上、人物形象上、主题上等分析其作用。首先找到两处内容,第一处在上文,“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第二处在下文,“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从内容上来看,前一处是写真的土匪,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两者的行为构成鲜明对比,突
35、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特点;从形象上来看,这两处内容中,唐力的表现尤为突出,如一开始真的土匪来了时,他给村人报信,“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第二处唐力把红军误认为是土匪,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土匪这一情节的设置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勇敢以及豁出命保护学生的大无畏;从情节的角度来看,前后的事件形成照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前一次
36、唐力在土匪来时的表现也为下文老先生收他为关门弟子做了铺垫,而第二次红军来时唐力的表现也为下文省城来信邀请做了铺垫;从主题的角度来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点睛】小说中情节设置都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它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一篇小说能否很好地表达主题,体现其社会价值。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探究情节结构技巧,尤其是探究结尾安排的合理性,是小说阅读情节类探究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
37、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洪俗尚鬼,多巫觋惑民,竦索部中得千余家,敕还农业,毁其淫祠以闻。诏江、浙以南悉禁绝之。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
38、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
39、,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选自三国志,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B. 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C. 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D. 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
40、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11.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B. 户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接待外宾等事务。C. 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D. 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夏竦聪敏,有才华。他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B. 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
41、州,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在洪州,他采取措施,祛除当地尚鬼的习俗。C. 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年间,被召为枢密使,但谏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D. 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在任州郡长官时,用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他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2)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不久夏竦为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城,依
42、附宦官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向来很欣赏夏竦,因而(于是)以他为左右侍从。(2)夏竦在陕西畏缩懦弱不肯尽力,每次议论边事,只列陈大家的言论,到朝廷派敕使前来督促,才陈述十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这段话是说“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几次说夏竦的才能,命夏竦在资善堂教书。
43、不久,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国史修成,升户部员外郎”,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仁宗”“庆国公”“王旦”“竦”“材”“资善堂”“起居注”“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尚书礼部员外郎”,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封”是动词,宾语是“庆国公”,“仁宗初”是时间状语,应单列,在“初”和“封”之间断开,排除AC两项;“兼领”意思是“兼任”,与前面“为”共用一个主语,中间不用断开,这就排除B项,故选D项。【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44、、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户部,负责接待外宾等事务”错误,接待外宾是礼部的事务。故选B项。【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夏竦以身示范”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意思是“
45、适值饥年,大肆散发公家仓库粮食,不能满足,夏竦又劝说带领本州大姓,使其拿出粟米,得二万斛,因此而被救活的人四十多万”,并没有说“夏竦以身示范”。故选B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既而”,不久;“丁忧”指遭到父母的丧事;“潜”,暗中;“至”,到;“依”,依附;“中人”,宦官;“为”,作为;“雅”,向来;“善”,形容词意动,以为善,赞许,欣赏;“因”,因而或于是;“左右”,意动用法,以为左右
46、侍从;第一句加主语“夏竦”。第二句中,“畏懦”,畏缩懦弱;“每”,每次;“但”,只,只是;“列”,列陈;“至”,到;“遣”,派遣;“临督”,前来督促;“始”,才;“陈”,陈述。【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
47、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
48、,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
49、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50、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夏竦资质明敏,喜好读书,从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到佛老之书,无不通晓。写文章,典雅修饰华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几次说夏竦的才能,命夏竦在资善堂教书。不久,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国史修成,升户部员外郎。景灵宫建成,升礼部郎中。后二年,移邓州,又徙襄州。适值饥年,大肆散发公家仓
51、库粮食,不能满足,夏竦又劝说带领本州大姓,使其拿出粟米,得二万斛,因此而被救活的人四十多万。仁宗即皇帝位,夏竦升任户部郎中,移任寿、安、洪三州。洪州习俗尚鬼,多女巫男巫蛊惑百姓,夏竦搜索部中得到一千多家,敕令返归农业,毁掉其祭祀祠堂,以之报告朝廷。诏命江、浙以南全部禁绝。夏竦智才过人,急于升官,喜欢交结,纵任方术,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值太后临朝,他曾上疏请求参与编修真宗实录,没有得到答复。不久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向来很欣赏夏竦,因而以他为左右侍从,于是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夏竦向来意在朝廷,等到委任以西部边事,很是犹豫观望,又几次请求解除
52、兵权。改判河中府,移任蔡州。庆历年中,召用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相上奏章论列:“夏竦在陕西畏缩懦弱不肯尽力,每次议论边事,只列陈大家的言论,到朝廷派敕使前来督促,才陈述十策。曾经出巡边地,把侍婢安排在中军帐下,几乎导致军队叛变。元昊曾悬赏得到夏竦首级者给钱三千,他为敌人轻视侮辱如此。现在又任用他,边地将要解体了。而且夏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合不来。吕夷简害怕他的为人,不肯引为同列,辞官隐退后,又推荐夏竦来消除历来的怨恨。陛下专心政事,首先任用胸怀欺诈不忠的臣子,何以求得治理呢?”夏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于一时,朝廷大典策书屡次让他执笔。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到晚上用手指画在皮肤上。有文集一百
53、卷。他任州郡长官有治绩,喜欢制作条条框框,在闾里立保伍之法,致使盗贼不敢显露,但人们苦于苛烦骚扰。治军尤其严格,敢于诛杀,倘若疾病死丧,抚慰很周到。曾经有龙骑士兵戍守边地,群起剽掠,州郡不能制止,有人秘密报告夏竦。当时夏竦在关中,等他来到后,召见士兵诘问,诛斩几乎将尽,军中大震。他的威严方略多类此。(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小题。送姜秀才游苏州欧阳修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尊明日别。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姜秀才在太学求
54、学时正值青春年少,说明两人相识已久情义颇深。B. 三四句写两人十来年的经历,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虚无消极的人生观。C. 第七句借景抒情,通过写山花鸟鸣撩乱人心来抒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D. 尾句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情于酒,体现依依惜别之情。15. 请赏析本诗的五、六两句。【答案】14. B 15. 运用对比手法,把自己“今先白发”与朋友“未减青春”进行对比,突出两人多年不见后容颜差别之大。说明两人容颜不同的原因:友人因壮心不已犹显青春,自己因多经磨难而现白发。强化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离别时的感伤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
55、析能力。B项,“表现出诗人虚无的人生观”错,应是表现诗人对朋友多年离别的感怀。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答本题要在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本诗的五六句“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意思是说朋友因壮心不已犹显青春,自己因多经磨难而现白发,就揭示出两人有不同外貌的原因。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把自己“今先白发”与朋友的“未减青春”放在一起对比,突出两人多年不见后容颜差别之大。情感表达方面:强化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和离别
56、时的感伤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一句充分表现了自己蔑视权贵和功名利禄的英武豪气。(2)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则的现状的两句:_,_。(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及时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是:_,_?(4)离骚中诗人用“_,_”表达了自己愿意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在前面为众人引导开路。(5)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话别时用磬石和蒲苇作比来表明对待爱情忠贞不渝的句子是:_,_,_,_。【答案】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固时俗之工巧兮 (3). 偭规矩而改错 (
57、4).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5). 岂余心之可惩 (6). 乘骐骥以驰骋兮 (7). 来吾道夫先路 (8). 磐石方且厚 (9). 可以卒千年 (10). 蒲苇一时纫 (11). 便作旦夕间【解析】【详解】此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侯、偭、驰骋、磐、蒲、纫。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求精神快乐无可厚非,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公民权利,但通过恶搞经典而获取快乐,这种快乐是廉价和庸俗的,也是不可宽恕的。B. 研究人员要想成功,必须做到静心治学。要耐得住寂寞,师心自用,刻苦钻研。C. 方达网科仅成立一年多,便被质疑生存
58、艰难以及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工程部总经理朱战备或许将再次临危受命,接下这颗“烫手山芋”。D.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也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基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A项,无可厚非:厚,重,过分;非,非议,否定。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此处应用“无可非议”。B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贬义词,语境为褒义语境,故错误。C项,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方达网科生存艰难,朱战备可能接下重任,使用正确。D项,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59、。语境中形容文化传统,使用对象错误。故选C。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盲道是视障残疾人的生命通道,也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整治盲道被占,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盲道的监管和维护,建立常态化管理,完善制度保障。B.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为宇宙探索作出如此重要贡献的科学家霍金一旦离开我们,将会对整个人类造成多大的损失。C. 各单位要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锲而不舍地提高安全生产基础,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新的贡献。D. 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答案
60、】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建立常态化管理”中“建立”缺少宾语,应为“建立常态化管理制度”。C项,搭配不当:“提高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与“基础”不搭配,改为“打好基础”或者“奠定基础”。D项,不合逻辑:“近年来”时态是已然,不能搭配“将”,可以改为“开发了”。故选B。19.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鸷鸟之不群兮 凶猛的鸟B. 进不入以离尤兮 罪过C. 挥斥方遒 强劲有力D. 逆以煎我怀 逆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B项,尤:指责。句子翻译是: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故选B。20. 在下
61、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古建筑是珍贵文化遗产。_,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古建筑能激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认同感,每个民族的人民都会为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而感到无比自豪。然而,_比如,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古建筑常常受到惊人的破坏,因此,_。【答案】它具有不可再生性人类创造辉煌也毁坏辉煌要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根据语境考虑,第一空根据其后的“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等信息可以确定应填写“它具有不可再生性”;第二空根据“然而”“ 比如,在城市”等信息,可以确定应填写“人类创造辉煌也毁坏辉煌”;第三空根据
62、“因此”可知是总结句,因此要填写“要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四、作文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台湾著名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蔡志忠的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迪?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面朝阳光,春暖花开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
63、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橘子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的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它是大的。是啊!上帝常常在不经意间开了你一个玩笑,也许,他累了,所以世界上多了那么多不完美和缺陷。他给了你大橘子,那却是酸的,他给了你甜橘子,那却是小的。于是,世界上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快乐有人悲伤但我始终认为,上帝是公平的,藏在阳光下,背靠阳光,你看到的将是一片阴影,面朝阳光,你看到的将是一片光明,不变的是阳光,而不是你的改变,却收获了不同人生。曾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踌躇满志,也曾虽心抑志写清平调以取悦贵妃圣主,曾在堂堂王官之上让高力士拖靴磨墨,
64、也曾在玄幻梦境之中,任思绪飞扬天姥,然而,“总为浮云能蔽日”黑暗的官场不容傲骨天成的他,他在酸楚中却仍活得很“甜”寄情千山万水之间,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纵使才华无处伸展,却仍书写了半个盛唐。司马迁,他的人生是酸的,一句好的劝告却受到宫刑。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己一直酸下去,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即使明明知道前方有艰难困苦,但他仍然不回头的向前走着,因为他知道,只有向前冲,才能完成我们心中最美的梦。最终,他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我想,他们的生活在酸楚的社会中他们改变不了,但是,他们应该是甜的,他们改变了
65、自己为了自己的活着而活着。李白也好司马迁也好,他们都靠着阳光,带给了历史上的光明。是的,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天空一直是光明的,人生就是有酸野有甜。但是只要你从酸中体会出天的味道来,那么成功永远是属于你的,也许你感伤花在最美丽的时候凋谢,也许你曾遗憾自己空有美丽的躯壳而无才学,但是只要从今天开始,面朝阳光,你会收获甜甜的味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阅读本段材料,有两个方面的提示必须抓住:一是“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这句话,它是理解材料中心寓意的线索,橘子有大有小,有酸有甜,就是提示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66、运用“求本法”,抓住材料的本质即材料的中心寓意,人生也有顺利有坎坷,有挫折有失败,有如意有不如意,有句常言不是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另一提示是“一些人” 会“抱怨酸”、“抱怨小”,“而我”“庆幸它是甜的”“感谢它是大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的提示一结合,中心寓意就出来了,人生状况不同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只能选好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寓意。参考立意:1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2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积极的角度寻求你的优势,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境遇。3一个人的心态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状态。行文结构:文章以所提供的材料开篇,从而引出
67、作者的观点:只要面朝阳光,眼前就会是一片光明。接着举李白、司马迁的事例来论语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要从今天开始,面朝阳光,你会收获甜甜的味道!收束全文。素材:1.换一个角度看人生,人生也许就像一颗不断生长的树。高耸的树木随风飘荡在浓郁的水气里,或许不能见到所要追求的阳光,但这样才有不断向上的动力,无形中达成他枝繁叶茂的心愿。从这一个追求的角度看人生,是很积极、乐观的。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珍惜生命,让我真切地感到生命是很脆弱的。脆弱到不堪一击。2.世界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好,电脑、游戏、小吃、美味、亲情、爱情、友情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我们却
68、不能因为这些而放弃工作,不能因为这些而放弃整个世界,我们只能恨人生太短暂,而不能认为它是永恒的。3.换一个角度看人生,你将发现原来人生是那么的美好。人生几十年,就是慢慢宇宙长河里的一小段历程;是从起点到终点的一段生命旅程;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悟过程。生而为人,自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只有饱尝人生百味,创造生命价值的人生才算美好富足人生!一帆风顺,奢靡享受的人生是没有滋味,没有意义的。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是一种消极无奈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是面对现实,怀揣梦想,积极进取,勇敢探索,笑对人生,永不放弃!4.幸福的人生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明白了人生的本质,自然会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69、,快乐幸福的一生!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比喻世事盛衰兴替,变化无常。“三穷三富过到老,十年兴败谁知晓”,比喻人的一生变数非常大,会经历许多的起起落落,此时兴旺发达,彼时穷困潦倒,人生的高峰低谷会反反复复出现。这就是人生的本质,你还会害怕什么?你还会计较什么吗?5.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挫折!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朵飘浮的白云。人生旅途,难免会有困难、坎坷抑或是沉重打击。面对这些,你可以伤心,你可以悔恨,但最重要的是不能丧失面对它的勇气,要有勇气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就能战胜一切!6.假如上帝给
70、你一双黑色的眼睛,那你就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假如上帝给你一具残损的肢体,那么就用残损的肢体来选完美的人生,因为人生就是不完美的。黑暗中往往蕴藏着希望,相反,如果你用躲避来面对黑暗,那么黑暗会永远跟随你,这就告诉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事物。把心态调整好。生活就像是由一些叫烦恼、失败、痛苦的珠子串在一起的,不管有多困难,微笑着面对它,用客观的心态看人生。7.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 ,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液剂。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心态决定人生,改变心态从积极角度去思考,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对待某件事时,你就会发现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所以,我们只需懂得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因为心态决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