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81MB ,
资源ID:677217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721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案与测评》201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达标测评:必修2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案与测评》201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达标测评:必修2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

1、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 社会主义现代化 B. 农业合作化C.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 科学技术现代化解析:C 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故应选C。2. 中国在1952年和1962年两年度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同点是( )A. 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 B. 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 C. 处于大幅度下降时期 D. 受到“左”倾错误干扰解析:B 新中国成

2、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到1952年国民经济取得恢复和发展。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故B正确。3. (2010广东模拟)下面两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选项中能说明这两幅图片的是( )A. 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 B. 全国性土地改革的完成C.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D. 对私人工商业的改造解析:A 这两幅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作出的重大调整,不涉及私人工商业方面,故应排除D。第一幅是关于土地改革的,第二幅是关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因此,两者体现的都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故应

3、选A项。4.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 工商业改造B. 统购统销C. “一五”计划D. 土地改革解析:A 抓住关键信息,时间是1956年,又提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无疑是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 (2010菏泽模拟)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前者的实质是( )A. 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C. 注重市场机制 D. 坚持工业和农业同

4、时并举解析:A “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排除;B项指的是“大跃进”;“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进入计划经济时代,故C项也错误。因此,正确答案应选A。6. (2010东营模拟)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是( )A. 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 帝国主义的封锁C. 中苏关系的破裂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是带来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其他的是客观原因。要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本题适合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原理来分析。7. 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5、,主要教训是(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 C. 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 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解析:D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8. 右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幅宣传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 B. C. D. 解析:C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

6、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不符合我国国情,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9.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1960年比1957年各产业的增长率农业轻工业重工业-22.847223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 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 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C 注意对题中所给数据的分析及所给时间“1957年”和“1960年”,联系在此期间的“大跃进”运动,即可得出正确结论,故C项为正确答案。10. 下图中出现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7、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D. 中共中央制定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解析:C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观察图表可以看出从1957年至1960年我国农业经济出现大的滑坡,联系此时段我国经济政策可知应选C项。11.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 “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 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解析:C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故A错误;“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故B错误;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因此D也要排除。12. 下

8、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13.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 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解析:D 20世纪50年代末,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经济建设一味求快;集中

9、力量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4.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 “大跃进”运动期间C.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D. 杂交水稻推广后解析:B “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地提高生产计划指标。15. 19671968年,“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其表现是( )经济工作机构瘫痪,处于无计划状态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

10、部离开岗位“闹革命”A. B. C. D. 解析:D 19671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工作机构瘫痪,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故都正确。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材料二 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这是小土群在炼钢。材料三 “大跃进”时的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材料四 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时间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1958年200001959年170

11、0030001960年1435026501961年14750材料五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是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它具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有什么教训?(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五中刘少奇的评价主要针对的是什么?反映出刘少奇怎样的认识和指导思想?17.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1949年我国国民经济

12、情况表项目全国总产量(亿吨)比历史最高产量下降()工业生产50农业生产25粮1.127钢15.883材料二 1949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年份项目194919521957196519661967196819731975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241223525342306221341474467国民收入(亿元)358589138715861487141523182503粮(亿吨)1.11.631.951.942.142.172.092.692.84钢(万吨)15.813.553.312231532109290425222390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内容,说明新中国成立

13、时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1952年同1949年相比,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原因。(3)材料二中1965年同1957年相比,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而同期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如何?为实现这一变化中央做了哪些努力?(4)1966年到196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5)19731975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第2课时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巩

14、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由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由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决定的A. B. C. D. 解析:B 题目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分别从现实需要、转移目的和人民要求等方面充分阐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理由,故四项都符合史实。2.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 B. C. D. 解析:D 七届二中全会在新中国成立前召开,故排除。建立人民公社,搞人民

15、公社化运动属于“左”倾错误,不属于执政能力提高的表现,错。3. (2010济宁模拟)“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 B. C. D. 解析: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实质上就是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因此,土地所有权并没有发生改变,故应排除。4. (2010韶关模拟)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B

16、. 以乡镇政府代替人民公社C. 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A、B、C都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5. (2010莱芜模拟)读下图,图片所示两个历史时期的农业与农民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 )A. 生产资料所有权 B.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C. 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 是农村发展经济建设的重大改革解析:B 直到1987年,中国人民才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来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6. (2010烟台模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提出

17、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实行不结盟政策解析:B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顺应这一趋势,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 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 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解析:A 随着苏联解体

18、,两极格局结束,整个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项表述不符合事实,可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可排除;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还未建立,故表述错误。8. 图片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 粮棉物资统一管理解析:D 布票、粮票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物资的丰富而逐渐失去作用。而粮棉物资统一管理实行于50年代,是走向计划经济的重要一步。9.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

19、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A. B. C. D. 解析:D 根据材料“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可以判断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因为闭关自守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所以正确;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可以判断,中国改革开放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故正确

20、;不符合题意。10. (2010潍坊模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温家宝总理此话的根本意图在于(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C 温家宝强调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11.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下面对这一战略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21、 )A. 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B. 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C. 加强对外交流和学习D. 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解析:B 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12.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促进本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开放的步伐。下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是( )A. 1986年藏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等地的大小出口摆起了货摊 B. 到2005年,世界著名的五百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四百多家企业C

22、. 海尔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了十多家工厂和工业园 D. 为防止资金外流,四川省经委禁止长虹集团在非洲建立分厂解析:D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在扩大开放的道路上,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D项的做法不利于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这是与我国“走出去”战略相违背的,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13. 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 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B. 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C. 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D. 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解析:D 深圳正式设

23、立特区是在1980年。14. (原创题)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下图)。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全部位于沿海开放城市 B. 以引进外资为主 C. 人才、知识、技术密集 D. 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解析:A 经济技术开发区既设立在沿海开放城市,又设立在其他开放城市。15.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现了许多词汇,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下列哪一组词汇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 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 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C. 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

24、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解析:C A、B、D三项中的所有内容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C中的内容是在“文革”中出现的,与题干相符。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历史变迁的四个画面材料二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请回答:(1)你对材料一展示的中国历史变迁有何

25、感想?(2)材料二中“不幸趋势的转向”的转折点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进步的原因。(3)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发展趋势。解析:本题设置了新情境、新材料,考查了我国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原因,并进一步考查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展望。关键是明确材料所包含的信息,材料一提供了旧中国和新中国的典型的图片资料,从中可以得出只有新中国才能带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材料二从德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发生的变化,更有效地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进步,更能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答案:(1)感想: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深

26、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民族获得独立,人民获得解放;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才能走向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因: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3)内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管理体制。发展趋势:根据党的十四大决议,经济体制改革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发展。17.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材料二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 材料三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说明党和政府是如何“消灭了资本主义”的?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什么失误?1956年时,毛泽东“又搞资本主义”的主张以及依据是什么?(2)有人说,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是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延续和发展,你同意吗?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据材料二、三,中国共产党对私营企业属性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正确对待私营企业主和私营企业有何重大意义? w.w.w.k.s.5.u.c.o.m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