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情境导入王安石(10211086 年),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很早就显示出了政治才能,他担任了多年的地方官,在任上兴修水利,把库存的粮食贷给百姓,防止高利贷盘剥,博得了百姓的尊敬,也加深了他对社会的了解,锻炼了才干。预习提示【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重点难点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3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其历史作用。4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5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1“三冗”与积贫积弱(1)积贫局面的形成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
2、,官僚队伍庞大,既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_”的弊端。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造成“_”问题。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冗官 冗兵 养官、养兵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北宋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巨额赔款,形成“_”。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_局面的形成。(2)积弱局面的形成:宋统治者对军队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降,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失败,形成_局面。冗费 积贫 积弱 2社会矛盾激化3范仲淹“庆历新政”(1)核心:整顿吏治。(2)结果:失败,但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
3、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思考探究1】宋神宗为什么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答案】“庆历新政”失败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王安石给统治者上言事书,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赞赏王安石的设想。1理财(1)内容政府借贷收取利息的_和市易法。改变服役方式的_。兴修水利的_。还有均输法、_等。(2)作用:抑制兼并,保障_,增加_。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富国强兵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农业生产 政府收入 2强兵(1)内容省兵:精减军队,_。强兵:如_、保马法、_等。(2)作用
4、:节省了_,改变了宋军原有的_,提高了军队_。缩减编制 保甲法 将兵法 军费开支 编制 战斗力 3科举官制(1)内容改革_,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反对“_”,要求对官员子弟同样贯彻_的原则。(2)作用:保证了变法的顺利进行。科举制度 恩荫 择优录用【思考探究2】谈谈王安石变法中关于改革科举制的措施。【答案】改革考试的内容,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取消诗赋,考查学生是否理解领悟要义。要求学生联系当前的实际,考时务策,以考查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理解能力。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取消富贵豪门子弟的特权。1变法的局限性(1)变法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_、_和_,所以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2)王安石认为
5、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可是一旦执行不善,便会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2新法的变质:“元祐更化”后,新法淡出历史舞台。1093年哲宗亲政后虽有志于恢复新法,启用变法派,但是到徽宗时新法成为聚敛的工具,原有的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大官僚 大地主 富商【思考探究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答案】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支持
6、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到王安石变法前夕,大官僚、大地主霸占的土地竟占北宋全部耕地面积的70%以上。地主隐瞒土地,少纳赋税,官僚可以减免赋税,使国家减少了大量的赋税收入。(2)北宋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起用大批官僚,扩大统治基础,结果造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官俸开支与日俱增,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北宋出现积贫积弱的原因(3)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为缓和农民的反抗,采用募
7、兵、养兵的办法,结果军队的数目越来越多,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加重了财政负担。(4)北宋的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半数禁军驻扎京师,半数屯驻边境。驻边禁军三年一轮换,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其在与辽、西夏的作战中屡屡败北。(5)每年输送给辽、西夏大量的岁币,以求得议和,这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危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以上材料反映出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解析:先 仔细阅读 材料
8、,结 合关键 词“西戎”“岁币”“徭役日繁”“官吏猥滥”“叛而为寇”等,把握材料大意,然后从政治、经济、民族等几个方面来概括要点,整理表述成文。参考答案:社会危机官吏冗滥;财政困难;农民负担沉重,反抗不断;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1)从理财入手的原因: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而进行的,其核心是富国强兵。而理财措施是整个变法中的核心措施,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依据这样的方针,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王安石变法从理财入手的原因和作用以及将青苗、募役、
9、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称为“富国之法”的原因作用: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农田水利法颁行后,原来废弃的一些水利工程得以修复,还新建了不少水利设施,许多荒地辟成良田。青苗法和市易法都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利息,募役法使农户以钱代役,这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2)被称为“富国之法”的原因: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募役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
10、府的田赋收入;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这一系列政策、措施被称为“富国之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安石出青苗书使(苏)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宋史苏辙传材料二 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一日,大名府的韩琦上书说:“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
11、亦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等户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放息钱。”宋会要食货材料三 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即强迫借贷交易)。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宋史司马光传(1)苏辙、韩琦和司马光三人的立场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2)三人各从哪一角度反对青苗法?
12、(3)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请加以分析。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二、三回答,注意分析三人代表的阶级。第(2)问注意抓住三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述。第(3)问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青苗法的内容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的立场上,都认为青苗法对社会有害,反对青苗法。(2)苏辙认为借贷青苗钱的贫民到期不偿还,会导致州县事烦;韩琦攻击青苗法是“官放息钱”,即便是“兼并之家”“皆多得借钱”,不合情理;司马光反对“抑配”和“贫富相保”的办法,认为会导致“贫者既尽,富者亦贫”的严重社会后果。(3)对国家和百姓有利,国家可增加利息收入,百姓可免受高利贷的盘剥,青苗钱利息
13、低于当时高利贷利息;不利于官僚地主、高利贷者:一则政府强迫其因借青苗钱向国家纳息,二则限制了其对农民的高利贷盘剥。(1)效果: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被辟为良田,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失败原因: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认识王安石变法下面两幅漫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情况,从图中你获得的历史信息是()图1 图2 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用人失当问题 新法的某些
14、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变法引起了北宋天下大乱ABCD解析:由图中的关键信息“打着新法旗号反新法,让它变味儿”“我想辞职不干了”“干还是要干,但不能好好干”可判断符合题意;又由“保甲法纯粹是催命法”“王丞相实行保甲法,你儿子要当兵”可判断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1)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其反映的问题(2)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
15、: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3)反映的问题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我们会发现两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以下关于两者相同点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都注重破格使用人才B都重视农业生产C都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都改变了旧的土地制度解析: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改变了旧的土地所有制,而王安石变法仅仅是重新丈量土地,核实土地状况以利于政府征收赋税,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王安石变法的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2王安石变法的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3王安石变法的取士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改革官吏选拔。点击进入WORD链接点击进入WORD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