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47KB ,
资源ID:6771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71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天津市军粮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天津市军粮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天津市军粮城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百舸(g) 峥嵘( rng) 挥斥方遒(qi) 寥廓(gu)B. 毁(hu)坏 怒涌(yng) 脂膏(go) 慰藉(j)C. 石砾(l) 彷徨(png hung) 犀(x)利 蔚(wi)蓝D. 雕琢(zhu) 真挚(zh) 霓(n)虹 鲁莽(mn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A项,寥廓(gu)应为“ku”;B项,慰藉(j)应为“ji”;D项,雕琢(zhu)应为“zhu”。故选C。2. 下列各

2、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忆往昔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沧茫大地B 昂首阔步 一惊一乍 报歉 埋怨C. 磕磕绊绊 安祥 做示范 皎洁D. 携百侣 羁旅漂泊 高官厚禄 中流砥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形的能力。A项,沧苍。B项,报抱。C项,祥详。此题中,中流砥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故选D。3. 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飞机上,我仰望天空,它是那样 而深邃;俯视大地,它是那样的苍茫而 。几天的旅程,在单调 的沙漠旷野里,每当我们 时,他们就敲起手鼓唱起歌,用欢快激昂的

3、歌声唤起我们的信心和热情。A. 辽阔 寥廓 寂寥 寂寞B. 寥廓 辽阔 寂寥 寂寞C. 辽阔 寥廓 寂寞 寂寥D. 寥廓 辽阔 寂寞 寂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寥廓:高原空旷,强调“空阔”。 辽阔:辽远广阔,强调“广大”。第一空形容“天空”,应选“寥廓”;第二空形容“大地”,应选“辽阔”。寂寥:寂静,空旷,形容环境。寂寞:孤单冷清,多指人的感受。第三空形容“沙漠旷野”,应选“寂寥”;第四空指人的感受,应选“寂寞”。故选B。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年过不惑的杰克罗恩现实,积二十年之功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终于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B.

4、 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解放是不可能的。C. 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的吟咏中,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意犹未尽。D. 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望其项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崭露头角:青少年显露才华和本领。语境说“年过不惑”,用错对象。B项,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语境是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独立解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用正确。C项,意犹未尽:还没有尽兴。而语境是说诗歌的感情表达的很充分,词义与

5、语境不符。D项,望其项背: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中,而语境不是否定形式。故选B。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A. 网络问政要贴近民生实际,要将领导干部是否倾听网络民意、是否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作为考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准。B. 受伊朗停止向欧洲出售石油消息的影响,纽约油价再次重返美桶110美元的高位,而伦敦原有油市场更是爆出了美桶128.40美元的高价。C.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D. 在胡雪岩故居修复后,成了一处“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人文景观,为杭

6、州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活力;然而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却少人问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是否作为标椎”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可将“是否”去掉。 B项,“再次”“重返”重复,删掉“再次”。D项,主语残缺。介词“在”淹没主语,应去掉。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工智能如何打开未来李洪兴“来!试试这杯机器人的手冲咖啡。”从下单到取咖啡只需十秒左右,在美国旧金山,一款咖啡机器人近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无论是咖啡师、厨师,还是服务员、保洁员,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一种有吸引力

7、的选择。电影摩根的预告片出自人工智能之手,新闻消息由机器人完成,谷歌机器人在围棋的人机对战中屡尝胜果拥抱人工智能,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无人汽车到农牧自动化作业,从医疗看护到育婴保姆,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对劳动力的解放也显而易见。但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变得更加从容,对其了解越深入越觉得担忧,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焦虑和恐惧。在好莱坞电影中,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后“造反”的桥段不胜枚举。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答案依然在探索之中。今年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8、的报告预测,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埃森哲咨询公司在研究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后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这些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然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人工智能或许是一个随时可能“张开獠牙”的影子。正如霍金所言,“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从“类人类”到掌握人类思维,科学家们的提醒,揭示了潜在危险所具有的巨大能量。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即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

9、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曾设想“机器人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能在人类受到伤害时袖手旁观。考虑到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比尔盖茨就提议向机器人征税,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制定法规,是否会造成过度干预,又该如何避免阻碍创新?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人类也在进行着去焦虑化和去危机化的制度探索。6. 下列对“人工智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的。B. 体验过人工智能的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功效可媲美人工制作。C. 人工智能可以做电影预告

10、片、完成新闻消息、下围棋,这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D. 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更加从容,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人类的焦虑和恐惧。7.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的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B. 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C. 埃森哲咨询公司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D. 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这是各方的共识。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

11、一项是A. 全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因为人类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B. 近期,欧洲议会正式向委员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安全。C. 因为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所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向机器人征税的法律提案。D. 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是人类依然在探索的问题。【答案】6. B 7. C 8. 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概念相关的语句,对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人工智能的功效可媲美

12、人工制作”范围扩大,原文第一段为“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找出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内容在表述上的区别。C项,“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张冠李戴,这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而不是“埃森哲咨询公司”研究结果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二段。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A项,“全人工智能的

13、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表述绝对化,原文为“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B项,“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安全”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相关表述。最后一段为“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C项,“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向机器人征税的法律提案”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但没说“投票通过”。D项,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

14、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

15、给舍,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增戍:增加防守兵力。格:搁置。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抗疏:上书直言。宦寺:宦官。曹

16、:辈,等。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或指为生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B. 人服其先见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 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D. 上拂衣起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10.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A.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D.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11. 下列句子与“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B. 甚矣,汝之不惠 (

17、愚公移山)C. 天子为动 (周亚夫军细柳)D.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唐雎不辱使命)12.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禾曾经请求增加东南一带的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未被采纳,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有先见之明。B. 当时童贯的权势扩张,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认为自己有进言的责任,就上书直言弹劾童贯。C. 陈禾弹劾黄经臣的理由是:黄依仗恩宠玩弄权势,皇上任用某人、举行某事、发号某些施令的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D. 皇上的衣袖被撕落,虽然恼怒,但是终于被陈禾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的情怀打动,没有迁怒于陈禾。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禾

18、引上衣,请毕其说。(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答案】9. A 10. B 11. D 12. C 13. (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不来报答陛下吗?【解析】【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都是“有人”的意思;B项,佩服/穿戴;C项,根本/本来;D项,甩/同“弼”,辅佐。故选A。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助词,的。A项,代词,指看到的景象。B项,助词,的。C项,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D项,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可不译。故选B。【11题详解

19、】本题考查学生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例句句意为: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是判断句。A项,句意为:皇帝派遣他到外面带领军队。省略句。B项,句意为:你太不聪明了。倒装句。C项,句意为:皇帝都被(周亚夫)感动了。省略句。D项,句意为: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判断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皇上任用某人、举行某事、发号某些施令的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错,由句子“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可知,只是都跟他所说的相同。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题关键词有:(1)引:拉,拽;毕:使完。(2)碎衣:被撕破衣服;岂:难道;惜

20、:吝惜;以: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考中进士。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

21、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

22、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14.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2)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书生意气,_。(4)何以解忧?_。(5)_,悠悠我心。(6)_,天下归心。【答案】 (1).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携来百侣曾游 (3). 挥斥方遒 (4). 唯有杜康 (5). 青青子衿 (6). 周公吐哺【

23、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竞、携、遒、唯、衿”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15.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诗人为何要借用“柳”来表达这种感情?16. 本诗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说这两句的妙处。【答案】15. 离别的伤感之情。 “柳”谐音“留”,古诗文中常用“柳”来表达挽留之意,作者这里用“柳”含有希望友人留下之意。 16. 拟人。由送别时所见未青的柳条,想象春风也感到离别之苦而不让柳条发青;托物言情,情景相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

24、查诗歌的情感主旨及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第一问。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说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表达了离别的伤感。第二问。是因为“柳”谐音“留”,古诗文中常用“柳”来表达挽留之意,作者这里用“柳”含有希望友人留下之意。【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

25、诗歌的写作技巧的能力。“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拟人手法,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

26、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

27、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

28、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强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 也为人

29、父母时,才会理解。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 5 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但我从不用那些打人的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

30、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17. 文章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在表达上有何好处,请简要说明。18. 根据文意,“我”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会动手打孩子?19. 文章题目“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根据文意,请说明“我”为什么打孩子?20.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主要通过具体详细的叙事,真切的记录了作者打孩子的心路历程,语言亲切自然,真挚感人,使为父母者深思,让作儿女的感动,称得上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挚文。B. 作者认为,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的孩子,就像顽皮的小兽,应该让他们放任无羁的奔向他们向

31、往中的草原,不应该采用殴打的手段,强迫他们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C. 作者在文中做了一个“摸火”的假设,是用于说明自己打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切肤的疼痛,从而牢记这种体验,像不再“摸火”一样,永远与一些最肮脏的品质隔绝。D. 在这个世界上,作者只打过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从而给自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痛苦的记忆,这种记忆让作者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后悔,从而决定不再打孩子了。E. 作者认为,虽然打孩子让孩子疼痛,让自己不仅“身累”,而且“心累”,感到比孩子更为久远悠长的痛楚,但该打的时候必须打。【答案】17. 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亲切,自然,感人,更容易

32、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 18. 在孩子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时候;在孩子初次与人类最肮脏的品质接触时;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或一切努力都归于失败)之后。 19. 让孩子感到切肤疼痛,从而与虚伪、懦弱、残忍、狡诈等最肮脏的品质永远隔绝,让孩子记住并终生遵守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帮助孩子快快长大。 20. CE【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叙述人称的作用。文章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仿佛正面对面跟儿子交谈,如“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

33、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等,这些表达使得语言亲切、自然、感人,这样的写法才能写出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本题问:“我”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会动手打孩子。结合“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

34、;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可概括出“在孩子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时候”;结合“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可概括出“在孩子初次与人类最肮脏的品质接触时”;结合“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可概括出“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或一切努力都归于失败)之后”。【1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我”为什么打孩子?

35、结合“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可概括出“让孩子感到切肤疼痛,从而与虚伪、懦弱、残忍、狡诈等最肮脏的品质永远隔绝”;结合“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可概括出“让孩子记住并终生遵守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帮助孩子快快长大”。【20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

36、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A项,“通过具体详细的叙事”错,文章只是说“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文中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叙事,故A不对;B项,“不应该采用殴打的手段,强迫他们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错,原文说“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可见作者认为为了让孩子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殴打是最后的武器,故B也不对;D项,“这种记忆让作者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后悔”错,文中并没有写到作者后悔,更不是因后悔

37、而决定不再打孩子,故D也不对。故选CE。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_,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答案】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根据前面的“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以

38、及后面的“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可知,中间应当写关于“今天”的内容,句式与之类似,且内容应当与“苦难辉煌”“伟大梦想”意义相关,如能押相同的韵最好。据此可以填写: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你顺利地从初中跨入了高中。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有一股力量,推动你的成长。这种力量,或许是你的理想,或许是长辈的期望,或许是你的经历请以“ ,给了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在标题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名言给了我力量你喜欢读书吗?你知道书中描绘的纯洁美好的世界吗?

39、你体会过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无穷的乐趣吗?朋友,读书吧!你会受益终生的。我很小就开始读书了,先是父母要求我读,后来我被书中的世界迷住了,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读了书中的至理名言后,我掌握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你先看看我书桌玻璃板下的名言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告诉我,时间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必须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今天,珍惜现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要紧紧抓住现在,不让光阴虚度。我知道了时间的宝贵,就身体力行,做事不拖拉不松懈。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多次科考都名落孙山,后来专心创作,为了激励自己,他在铜镇尺上刻了一

40、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正是用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越国的历史故事来激励自己埋头写书的。由于他从不懈怠,终于创作出传世佳作聊斋志异。蒲松龄的故事,给我很大启发,立下志愿,要努力奋斗,争取成功。人们做事情,开始时热情高涨,劲头十足,但往往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圆满结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句名言时时鞭策我,做事不要惧怕困难,要坚持到底。书籍给我力量,教我如何做事,教我如何做人。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诗句,使我明白了:要有所作为,人能有所作为;孙膑修兵法、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告诉我,做

41、人要自尊自爱,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光荣;齐桓公重用曾经是自己对手的管仲,告诉我对人要宽容大度,更需要的是理解与信任;东汉太学范式不远千里探望朋友,它告诉我 “言必信行必果。”名人给我力量,名言伴我成长,人类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与智慧,在知识的彼岸在等待着我们,等待我们去采撷去吸收。而到达彼岸的航船就是读书。开卷有益,让这些名人名言作为我们心中的灯塔,为生命之舟导航,让我们在生活的波涛中不畏困难,劈波斩浪,驶向理想的彼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简洁,没有审题障碍,并且有一段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这个题

42、目在命题上不落窠臼,在思维形式上注重开放,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同时,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给了”,一个是“我”,一个是“力量”,也就是写能够给我精神上带来正能量。可以是某个在人生路上给予关怀的人,如老师,父亲,陌生人,别人”(当代或者历史名人);可以是一个物,如书籍,一句鼓励的话,名言;可以是一个神态,如一个微笑,一格眼神,选取自己熟悉的来进行补充题目,这样就能很好的进行正文的写作。行文结构上, 可以在文前加一段优美的文字作为题记;也可以在文章中加入几个相得益彰的小题目;也可以把一般人使用的第三人称写法改为第一人称,等等。在文体选择上,本文适合写

43、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也适合写议论文。立意:1.名言给了我力量2. 母爱给了我力量3. 知识给了我力量4. 诚信给了我力量素材:1. 诚信的力量无穷,正如艾琳.卡瑟说的那样:诚信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2. 名人给我力量,名言伴我成长,人类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与智慧,在知识的彼岸在等待着我们,等待我们去采撷去吸收。而到达彼岸的航船就是读书。开卷有益,让这些名人名言作为我们心中的灯塔,为生命之舟导航,让我们在生活的波涛中不畏困难,劈波斩浪,驶向理想的彼岸。3. 你先看看我书桌玻璃板下的名言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告诉我,

44、时间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必须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今天,珍惜现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要紧紧抓住现在,不让光阴虚度。4. 书籍给我力量,教我如何做事,教我如何做人。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诗句,使我明白了:人要有所作为,人能有所作为;孙膑修兵法、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告诉我,做人要自尊自爱,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光荣;齐桓公重用曾经是自己对手的管仲,告诉我对人要宽容大度,更需要的是理解与信任;东汉太学范式不远千里探望朋友,它告诉我 “言必信行必果。”层次结构:本文题目新颖,不落窠臼。在行文过程中,开篇以三个连问开始,引起读者的对读书的重视。接下来就写读书中名言对我的影响,让我受益。如关于时间的名言,关于做人做事的名言等,这些名言给了我力量,伴随我成长。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