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49KB ,
资源ID:67666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666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假期作业检测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假期作业检测试题.doc

1、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假期作业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中西交往频繁C中华帝国的强大 D新航路的开辟2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A 秦朝、汉朝 B秦朝、宋朝 C唐朝、宋朝 D唐朝、元朝3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有官吏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2、。但董仲舒根据孔子春秋之义,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见董仲舒主张()A采儒补法,引礼入律 B唯问动机,不问事实C不尚刑罚,弃守法律 D刑不可知,威不可测4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1956年中共八大认为“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认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共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A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到贯彻实施C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都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52020年11月21日二十国集团峰会以视频方式举

3、行,在会上中国政府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开放包容、互利合作、与时俱进,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据此可知()A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B中国重视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C共商共建共享成为二十国集团的共同政策D与会各国达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6新民主主义时期所形成的许多革命精神,都是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革命精神的核心是()A不畏艰难 B爱国主义 C实事求是 D敢为人先7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创办“陕北公学”,学员选拔要求为“只要不是汉奸亲日派,经过正规的入学测验

4、,没有严重的病,都能入校学习,因此也不分党派,更不分性别”。据此可知,“陕北公学”的创办()A推动了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有利于边区教育均衡发展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初步建立起边区教育体系8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9月27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共同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双方交接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关于这场战争正确的历史认识是()A是一场维护世界正义和捍卫世界和平的战争B推动了新中国开始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D涌现出诸如黄继光、左权等众多英雄人物9史料表明,19531957年间,上海共有

5、21万人支援内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术工8万多人,还有5万多人的设计、建设、安装队伍参加内地工程建设。这些支援()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有助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有利于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101886年,北洋舰队第一次在黄海上举行操练时,太监李莲英担任最重要的检阅官;1891年舰队出访日本时,旗舰“定远舰”两尊主炮炮管上竟晾晒着两水兵的衣物。据此可以推知()A清政府不重视海军建设 B清军军纪败坏军备废弛C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D清朝甲午战败不可避免11有史家说:“康有为是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第二阶段的短跑健将”。他在“第二阶段”的主要活

6、动指()A畅言平等,均分土地 B师夷长技,练兵制器C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D三民主义,暴力革命121923年6月,直系军阀首领曹锟以5000元一张选票,收买国会议员,并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这反映了()A民国时期贿选之风盛行 B民主政治徒有其表C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D南北军阀一丘之貉13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图4)创办于1921年1月,开办初期,张国焘、李大钊等轮流担任教员,课程以“工人为什么受苦受穷、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外国工人怎样与资本家作斗争”为主。材料表明()A新文化运动一直与工人群众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中共成立已具备了阶级和思想条件 D独立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7、14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划定最重要的两原则。秦朝时仍以山川形便为主,犬牙交错出入现象不过一二县,到宋代已出入三四州,到元朝时,山川行便已被犬牙交错完全打破。据此可知()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地方割据得以根绝 D边疆治理呈制度化15明朝有人记载:“自此夷(荷兰)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这说明当时()A明政府仍厉行海禁政策 B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技术C传统的华夷观念被打破 D人们忧患意识仍较淡薄16清朝乾隆帝规定,军机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同时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如有地方

8、督抚官员通过各种方式向军机章京刺探情况,必严加处理。上述规定()A有利于监察官员 B体现出军机处官员素质低C确保政令保密性 D说明乾隆帝的疑心比较重1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能说明“真正的林则徐”的是()A积极主张禁绝鸦片 B坚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D积极筹划抵抗西方侵略18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该田制客观上()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 B根治了土地兼并问题C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 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19下列三幅图片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北

9、魏至唐代时期社会风貌,据此可以得出()A佛教十分盛行 B多元文明交融 C汉字艺术发展 D绘画成就突出20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流动倾向较为显著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21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元朝的行省制度,它们都()A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 B缓和了国内民族矛盾C巩固了少数民族统治 D促进了中华民族交融22大汶口出土的墓葬品有明显的大小墓差异,小墓仅能容尸,空无一物;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A已出现了贫富

10、分化现象 B代表了母系氏族社会成就C生产技术发达领先世界 D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格局23史料载:“百代皆行秦政制”、“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秦政”指的是()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C三公九卿制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24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写道:“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由此推知,萧何此举()A利于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 B推动西汉初期思想文化空前繁荣C为汉朝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 D实现了对地方政府有效控制2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盛景。据此可推知()A当时人们

11、的生活富裕安逸 B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C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D作者所处时代小农经济繁荣26“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历史上某个朝代的贵族们则纷纷改姓。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朝代是指()A秦朝 B北魏 C唐朝 D元朝271982年常州被国务院设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把企业与政府、集体、个人的经济责任环环紧扣起来,同时将经济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这主要是为了()A强化政府对企业管控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C变革企业所有制性质 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28有学者认为:“从中国处理港澳问题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制度体制,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现了中国智慧,是典型的中国方案

12、,值得他国借鉴。”材料表明这一“制度体制”是()A直接针对港澳问题的科学设想 B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南C理论与国情相结合的制度创新 D处理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9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知名新千年藏品“入世槌”。它仅长323厘米,却是我国当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其价值主要在于见证了()A首批经济特区的设立 B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C全方位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D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3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有()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进大国协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积

13、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A B C D二、材料阅读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稳

14、定社会安抚人心”的主张,并概述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以史实证明“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具体实践成果(任意两个不同领域的实例)(6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

15、、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摘编自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等材料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60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

16、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1)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确认的史实有哪些?(8分)(2)如果事实确如茅海建所考证,试分析康有为没有递送上书的原因。(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发刊词是指刊物创刊号上说明本刊的宗旨、性质等方面的文章,是创办该报刊的“宣言”,因而

17、有助于读者了解报刊,能帮助报刊迅速扩大影响。下表是近代部分报刊发刊词摘选:刊物时间创办者发刊词(摘选)民报1905年中国同盟会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时务报1896年梁启超黄遵宪今设报于中国,而欲复西人之大观,其势则不能也。西国议院议定一事,布之于众, 令报馆人入院珥笔而录之;中国则讳莫如深,枢府举动,真相不知,无论外人也。解放日报1941年中国共产党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

18、清晰。)答案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ACACCA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CADCCDB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ADCCBBCDB1【答案】A【解析】据材料“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可知新疆是各文化交汇地,打通新疆地区以沟通中外,自丝绸之路开辟起,故选A项;中西交流频繁是文化交流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项;中华帝国的强大是中外交流的基础而非新疆多元文化共存的原因,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靠远洋航运沟通全球而非经由新疆,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丞相居三公之首”可知此为秦朝确立

19、的三公九卿制,据材料“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而言路之权又特重”可知此时中央事权三分,地方有设路,此为宋代,故选B项;汉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国并行,设有州,派刺史检查地方,排除A项;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三分,排除C项;元朝实行中书行省制,中书省掌全国政权,地方设行省进行管理,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董仲舒根据孔子春秋之义,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知董仲舒“引经决狱”,春秋作为“五经”之一是儒家经典,董仲舒的做法说明了引儒入法,故选A项;据材料董仲舒判案的依据是儒家思想,体现儒学的影响,排除B项;汉代国家治理“外儒内法”,排除C项;法家主张严刑

20、峻法,董仲舒主张依春秋之义免罪,属“德治”,排除D项。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八大和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都是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国共产党会根据中国社会实际的变化合理分析社会主要矛盾,适时进行调整,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选C项;中共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根据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认定的,不能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排除A项;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决议并未得到贯彻执行,排除B项;根据所学,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符合实践的需要,但是不久这一认识就被推翻,并被阶级矛盾取代,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政府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遵

21、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可知,中国政府为后疫情时代世界向何处去、二十国集团该怎么办指明了方向,表明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问题,并未涉及重视发展与发展中国家联系的信息,排除B项;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政府倡导二十国集团应遵循的原则,不能说明共商共建共享成为二十国集团的共同政策,排除C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选项表述绝对化,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反映了中共在革命历程中根据中国实际,战胜各种困难和

22、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因此这些革命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故选C项;不畏艰难只能反映部分精神的实质,无法体现这些精神的共同核心,排除A项;这些精神主要出现在是中国内部革命进程中,爱国主义不是其核心,排除B项;敢为人先主要是红船精神的实质,而不是所有精神的核心,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学员选拔要求为只要不是汉奸亲日派,经过正规的入学测验,没有严重的病,都能入校学习”可知,陕北公学强调不收汉奸亲日派,结合所学,此时正处于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且陕北公学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实行国防教育,培养抗战干部”,因此“陕北公学”的创办适应了

23、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故选C项;根据所学,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广州、武汉以后,我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与材料中现象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一所大学“陕北公学”且主要是为抗日而设,无法体现其促进边区教育均衡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只反映了边区一所大学,并不能反映其建立起边区教育体系,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政府应朝鲜请求,为粉碎以“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赴朝进行的战争,是一场维护世界正义和捍卫世界和平的战争,故选A项;根据所学,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前,就已经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根据所学,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时

24、,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根据所学,左权于1942年牺牲在抗日战争中,并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利用上海的人才优势,积极支援内地,帮助解决内地工业化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和建设经验,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故选B项;根据所学,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于1952年底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上海人才支援内地建设,是为保障工业化战略,而非人才自身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太监李莲英担任最重要的检阅官”“主炮

25、炮管上竟晾晒着两水兵的衣物”可知,清朝海军军事管理体制存在严重不足,反映了封建专制下清政府的腐朽,可推知甲午战争必然失败,故选D项;根据材料“太监李莲英担任最重要的检阅官”可直接反映清政府不重视海军建设,排除A项;根据材料“两尊主炮炮管上竟晾晒着两水兵的衣物”可直接反映清军军纪败坏松弛,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清政府处理对外关系,无法推知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是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第二阶段的短跑健将”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第二阶段是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接过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接力棒,开始主张变法,推行维新

26、,故选C项;结合所学,畅言平等,均分土地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张,排除A项;根据所学,师夷长技,练兵制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要活动,排除B项;结合所学,三民主义,暴力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收买国会议员,并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可知,当时曹锟通过贿赂国会议员,然后经国会议员的选举当上大总统,表明当时的民主政治只是徒有其表,故选B项;材料中只反映了曹锟因贿选而当上大总统,不能表明贿选之风盛行,且选项所述是表面现象,排除A项;材料中侧重强调的是民主政治的虚假性,而非强调专制思想根深蒂固,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结合所学

27、,南北军阀一丘之貉主要是指西南军阀利用孙中山的声望与北洋军阀对抗,后南北军阀互相勾结,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材料中并未反映相关信息,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课程以工人为什么受苦受穷、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外国工人怎样与资本家作斗争为主”可知,当时出现了工人群众学校,学校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并与工人群众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准备了阶级和思想条件,故选C项;根据所学,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并未与工人群众相结合,排除A项;材料仅能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但不能得出“广泛传播”,排除B项;根据所学,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五四运动,排除

28、D项。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朝时仍以山川形便为主,犬牙交错出入现象不过一二县,到宋代已出入三四州,到元朝时,山川行便已被犬牙交错完全打破”可知,区域边界划定逐渐过渡到以犬牙交错为主,结合所学,犬牙交错的区域边界划定有利于打破地方利用自然地理之险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表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属于中央集权的强化而非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B项;犬牙交错的区域边界划定有利于打破地方割据,但选项表述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划定原则的变化,并未涉及边疆治理问题,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

29、凭为长城矣”可知,中国模仿荷兰制造了火炮,虽未得其精奥,但认为已足以筑起防御的长城了,表明当时人们忧患意识较淡薄,故选D项;根据所学,海禁政策是一种锁国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通商,而材料反映了中国与荷兰联系的加强,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根据所学,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技术是在近代的洋务运动当中,排除B项;据材料“自此夷(荷兰)通市”可知,当时依然将荷兰称为“夷”,表明传统的华夷观念并未打破,排除C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不准任何人窥探”“刺探情况,必严加处理”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军机处保密性的特点,故选C项;上述规定是为了加强军机处政

30、令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与监察官员没有关系,排除A项;选用不识字的幼童听差是为了保密性的需要,并不能说明军机处官员素质低,排除B项;上述规定是为了确保政令的保密性,与乾隆帝的疑心重没有太大关系,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结合所学,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跟传统士大夫一样,一味去抵抗外来侵略,而真正的林则徐开始觉醒,认识到中国自身军器不如西方,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故选C项;积极主张禁绝鸦片,减少鸦片对中国的危害是传统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无法体现真正的林则徐,排除A项;根据所学,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因此“士大夫心目中”和“真正的

31、”林则徐都是坚决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排除B项;“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也是主张抵抗西方侵略的,无法体现“真正的林则徐”,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结合所学,此田制指的是北魏的均田制,该田制是政府将掌握的土地分配给流民耕种,使农民有地可耕,且规定了土地最高限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故选D项;人地矛盾主要指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地资源不足以满足人口需求的现象,而均田制是国家将大量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的制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

32、准”可知,该田制限制富者占有田地数,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但“根治”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该田制只在一定时期维护了社会稳定,“长期”表述绝对化,排除C项。19【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图1和图2反映了印度佛教对当时中国文明的影响,而图3反映的是西域文明对中原文明的影响,说明北魏至隋唐出现多元文明交融现象,故选B项;材料中可反映佛教在中国境内传播,但无法得出是否“十分盛行”,排除A项;选项内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C项;选项表述片面化,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可知,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

33、民阶层也可以进入统治阶层,经济上,贫民也可以致富,职业上,商人也可以致仕的现象,表明社会阶层流动倾向较为显著,故选B项;结合所学,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仅反映了经济上社会阶层流动的现象,并未涉及坊市的界限被打破的信息,排除C项;C材料中仅能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情况,无法反映国家控制是否松弛,排除D项。2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辽朝南北面官制是沿用国制统领契丹各部,采用汉制管理汉人地区,对辽朝境内的中原文化,契丹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并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合,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各民族的接触与联系,推动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进程,故选D项;根据

34、所学,辽朝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廷并立的时代,并不能起到维护统一的作用,排除A项;缓和民族矛盾更多是辽朝南北面官制的作用,排除B项;根据所学,元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不仅仅是巩固少数民族统治,选项表述片面化,排除C项。2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墓葬品有明显的大小墓差异”“小墓仅能容尸”“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可知,大汶口居民墓穴有大小之分,且随葬品悬殊大,表明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故选A项;根据所学,大汶口文化是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将大汶口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比较,不能得出大汶口生产技术领先世界,排除C项;材料中仅呈现了大汶口文化并未反映其他地区的文

35、化或文明,不能反映出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百代皆行秦政制”“二千年之政,秦政也”结合所学,秦朝创立的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为内容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故选D项;皇帝制度只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部分,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郡县制度只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部分,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只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部分,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C项。2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可知,在灭秦之际萧何收藏了秦的律令和图书,结合所学,这为汉承秦制奠定了基础,即为汉朝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

36、故选C项;根据所学,利于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结合所学,萧何此举主要是借鉴了秦朝的律令和制度,而不是思想文化成果,且汉初思想文化并非空前繁荣,排除B项;萧何此举有利于借鉴秦朝郡县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但此举并不能直接实现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排除D项。2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结合所学,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可推知当时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故选C项;根据所学,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社会,选项表述

37、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根据所学,桃花源并不是当时真实存在的地方,因此作品并不是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排除B项;根据所学,作者所处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小农经济遭到破坏,排除D项。2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历史上某个朝代的贵族们则纷纷改姓”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特别推崇汉化,在改革措施中将鲜卑姓该为汉姓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出现贵族纷纷改姓的现象,得出这一朝代是北魏,故选B项;秦朝并未出现贵族纷纷改姓的现象,排除A项;唐朝并未出现贵族纷纷改姓的现象,排除C项;元朝并未出现贵族纷纷改姓的现象,排除D项。27【答案】B【解析】“同时将经济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有利于激

38、发企业创造性,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故选B项;对国有企业的试点改革是为了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管控,而非强化,排除A项;在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并不等同于变革企业所有制性质,排除C项;D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排除D项。28【答案】C【解析】“从中国处理港澳问题的实际出发”可知这一理论与港澳回归有关,应是“一国两制”,故选C项;“一国两制”针对的是台湾问题,排除A项;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理论指南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B项;处理国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29【答案】D【解析】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得以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故选D项;A项发生在20世纪80

39、年代,排除A项;B项始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还没有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局面,排除C项。30【答案】B【解析】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故错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故错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进大国协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故正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二、材料阅读31【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仁”“礼”,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3分)历史影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

40、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5分)(2)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分)实践成果:可以围绕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思想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等任意两个方面具体实践成果均可。(2分)【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主要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维护社会稳定安抚人心的主张,如孔子主张“仁”“礼”,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第二小问历史影响,结合所学,这一时期

41、百家争鸣,各学派间相互批驳、诘难,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儒家孟子、荀子、韩非子、庄子等思想家提出了相应的政治主张,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且儒家思想的德治思想、法家主张改革的思想、道家的哲学思想都奠定了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可得出它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2)第一小问理论成果,主要根据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不同领导核心所形成的不同科学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42、会主义思想。第二小问实践成果,可根据所学,从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两方面中任意列举两个实例,如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方面可列举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思想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等。32【答案】(1)确认的史实:甲午战败,签订和约;国内反对签订和约;士大夫阶层(举人)反应比较强烈;以上书形式反对签订和约;康有为上书未成。(8 分。每点 2 分,任意 4 点 8分)(2)因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康有为在当时影响有限;康有为个人因素。(6 分。每点 2 分,任意 3 点 6 分)三、小论文题33【答

43、案】示例:论题:报刊创办与时代条件息息相关论据:报刊发刊词主要阐述创办者或各政党的办刊宗旨,不同的时代条件必然影响到办刊宗旨。近代以来,伴随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和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各阶级各政党为宣传其思想主张,促使了各种报刊应运而生。如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积极宣传三民主义等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梁启超等创办的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改良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941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解放日报,目的是宣传中共实行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方针政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报刊的创办以及发刊词都体现了与其息息相关的时代条件。(如学生或从“近代报刊与民主革命发展的关系”、或从“近代报刊与民主思想传播的关系”、或单从某一报刊的创办背景、创刊主旨及其影响等方面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