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01KB ,
资源ID:67661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66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高效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高效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高效复习专题一本专题围绕一个制度、两大阶段及三大线索。(1)一个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2)两大阶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纵向贯通一: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和规律性认识1.过程:(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汉代:推行郡国并

2、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4)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改道为路。(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7)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管理者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

3、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3.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史,

4、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拓展延伸】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开始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的转变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立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事务。(4

5、)注重官员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由镇压儒生,到控制官员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思维训练】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 860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解析】选B。题干中979年与960年相比,州、县数量增多,表明地方被分化,中央权力增大,

6、故选B;题干州县数量变化与科举制关系不大,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州县数量的增多,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题干反映的是州县数量的增多,反映不出地方机构情况,排除D。纵向贯通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1.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演变概况(1)夏、商、周三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礼”并立。商、周建立起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法律制度。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三代强调礼治,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体。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 (2)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和晋国赵鞅“铸刑鼎”为标志,法

7、律制度开始出现重大变化,刑罚体系开始向成文法转变。到战国变法以后,与君主集权制度的建立相适应,以秦国为代表的诸侯国建立起以刑罚为主体的成文法律体系。秦代崇尚法治,在各领域皆有法律,在法律实践上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3)两汉至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从汉武帝至魏晋南北朝,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援礼入法”,即法律儒家化。隋唐时期,唐律疏议的制定与颁布,彻底完成了儒家礼教与法家“法治”的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与成熟。(4)宋元明清法典与案例相结合阶段。自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时实现司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

8、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2.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基本特点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法、民法、行政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鲜明特色以礼法并用的方式,把“天理、人情、国法”有机融合在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司法与行政关系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同等级的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不同管辖范围的司法官员深远影响古代法律影响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形成了中华法律体系【思维训练】“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解析】选B。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 A错误;从礼、刑“相为

9、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 B正确;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C错误;东汉时儒学独尊地位并未动摇, D错误。【拔高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

10、;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材料二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从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

11、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解析】第(1)题第一问治国之策,根据材料一,由“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可以看出其以礼为重,礼法并用。第二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由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可以看出其吸收了前朝统治者为政失策的教训;由“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可以看出是稳定建国初社会秩序的需要;由大臣魏征所言“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

12、,勇者竭其力”可知其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第(2)题第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可知涉及内容广泛;根据材料二“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可知其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根据材料二“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可知其重视经济立法。第二问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二可知,是重法典,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1)治国之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原因:唐太宗吸取前朝统治者为政失策速亡的教训;稳定建国初社会秩序的需要;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2)特点:涉及内容

13、广泛;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重视经济立法。相同之处:重法典,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横向比较:明清时期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项目中国英国政体形式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历史影响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思维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从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到

14、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国王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内阁的去留,内阁时而听命于议会,时而听命于国王,因此,在18世纪前期,英国虽然形成了内阁,却没有确立内阁制。直到1832年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成长为统治阶级中最强大最富有的阶级,相反,土地贵族的力量迅速衰落。统治阶级各部分经济实力的演变终究要体现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上。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在政府和议会中一步一步扩充势力,王权迅速衰落,议会主权迅速确立。因此,在19世纪中期,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

15、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不同点。【解析】第一问背景,根据材料“从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王权没落和议会主权确立;根据材料“直到1832年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成长为统治阶级中最强大最富有的阶级,相反,土地贵族的力量迅速衰落”可得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第二问不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在19世纪中期,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可得出英国内阁最终成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正式机构,而明代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答案:背景: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王权没落和议会主权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6分)不同:明代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最终成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正式机构;明代内阁服务于皇帝专制,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6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