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长春市2020届高三生物质量监测(四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些含有N和PB. 糖原比相同质量脂肪彻底氧化释放出的能量更多C. 糖类与脂质结合所形成的糖脂可分布在细胞膜表面D. 糖类与脂质均既可作为储能物质又可作为结构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与脂质的比较:比较项目糖类脂质区别元素组成C、H、OC、H、O(N、P)种类单糖、二糖、多糖脂肪、磷脂、固醇合成部位叶绿体(淀粉)、内质网(糖蛋白)、高尔基体(纤维素)、肝脏和肌肉(糖原)主要在内质网生理作用主要的能源物质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
2、胞壁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 构成生物膜重要成分,如磷脂 调节新陈代谢,如性激素【详解】A、脂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些含有N和P,如磷脂,A正确;B、等质量的脂肪中H的含量高于糖类,所以相同质量的情况下,脂肪彻底氧化释放出的能量更多,B错误;C、细胞膜的表面有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C正确;D、脂质既可作为细胞储能物质,如脂肪,又可作为细胞结构物质,如磷脂,糖类既可以作为储能物质,如糖原,也可以作为细胞结构物质,如细胞膜表面的多糖与蛋白质结合构成糖蛋白,D正确。故选B。2.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
3、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变成了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B. 气泡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色C. 产生酒精的过程必须有酵母细胞参与D. 提取液中含有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的酶【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详解】A、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A正确;B、气泡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
4、再变黄,B正确;C、在不含酵母细胞的汁液中加入葡萄糖后可产生酒精,说明产生酒精的过程不一定需要有酵母细胞的参与,C错误;D、提取液中含有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的酶,故在不含酵母细胞的情况下也能产生酒精,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植物液泡膜上的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可使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研究发现TIPs在植物细胞内只分布在液泡膜上,可作为标记物用于识别不同植物或组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IPs只能输送水分子,
5、不能输送其他物质B. TIPs 输送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 液泡膜上的TIPs具有运输、识别和催化作用D. 用荧光染料标记TIPs可实现对液泡位置的定位【答案】C【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 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 例自由扩散(简单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详解】A、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只能输送水分子,不能输送其他物质,A正确;B、TIPs 使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
6、于协助扩散,B正确;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液泡膜上的TIPs具有催化功能,C错误;D、TIPs在植物细胞内只分布在液泡膜上,用荧光染料标记TIPs可实现对液泡位置的定位,D正确。 故选C。4.下列关于农业生产上的施肥、除草、灭虫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4-D 用于麦田除草的原理是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B. 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不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在农田中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可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D. 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施肥才可能维持其稳定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差;反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
7、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差,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详解】A、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农业生产上可以用高浓度的2、4-D作为双子叶杂草除草剂,促进杂草衰老死亡,A错误;B、增加或延长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C、农药不能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但能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C错误;D、农田生态系统由于不断有农产品输出,所以需要不断地施肥才可能维持其稳定性,D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是种群形成集群分布的原因之一B. 用样方法调查油松的种群密度应选择1m 1m的样方C. 破
8、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D. 增大某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可以提高它的环境容纳量【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2、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详解】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是集群分布形成的原因之一,A正确;B、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调查
9、油松等乔木种群密度时,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B错误;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可使种群密度降低,C错误;D、增大某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可以提高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不能提高它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A。6.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医务人员对一个家庭中四个成员(父亲、母亲、女儿、儿子)的某一种核基因进行了检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A. 若发现只有父亲含有该基因,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父亲一定为杂合子B. 若发现只有母亲和儿子含有该基因且仅他俩患病,则女儿一定为隐性纯合子C. 若发现成员都含有该基因且只有女儿
10、患病,则该基因有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D. 若发现只有父亲和儿子含有该基因但不患病,则该基因一定位于Y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伴Y染色体遗传:如
11、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若只有父亲含有该基因,其女儿和儿子没有,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父亲既含该基因又含其等位基因,即一定为杂合子,A正确;B、若只有母亲和儿子含有该基因且仅他俩患病,故可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女儿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一定为隐性纯合子,B正确;C、若成员都含有该基因且只有女儿患病,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该基因有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C正确;D、若只有父亲和儿子含有该基因但不患病,可判断该病隐性遗传病,则该基因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7.科学研究表明,光照促进植物的保卫细胞中相关有机物和离子的积累是影
12、响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如图为气孔运动的机理,代表某种变化。请分析回答(1)处的变化为_,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_。(2)磷酸化是指把无机磷酸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图中光合磷酸化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该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_。(3)据图分析,H+泵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_, 导致保卫细胞吸水的直接原因是_。【答案】 (1). 降低 (2). 保卫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3).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粒) (4). 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5). 主动运输 (6). 保卫细胞渗透压升高【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
13、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碳反应,光反应为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并合成ATP,碳反应为二氧化碳的固定,消耗ATP并产生碳水化合物。【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速率加快,促使碳反应速率也加快,CO2利用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CO2浓度降低;(2)据图可知,光合磷酸化发生在光反应过程中,则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该过程的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3)据图可知,ATP活化H+泵将H+泵出保卫细胞,说明H+泵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H+泵出保卫细胞后K+和Cl-通道被激活,保卫细胞渗透压升高,使保卫细
14、胞吸水。【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过程引起的各种物质的变化,同时考查学生对题图进行分析的能力,结合已学的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的相关知识,推理题干中其他物质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8. 辽金时期,塞罕坝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来由于外来者掠夺性的采伐等许多人类活动的原因使其成为荒原。建国后,我国创造了一个荒原变为林海的奇迹。塞罕坝生态环境改善后,不同植被在单位面积内生物量明显提高。请分析回答:(1)塞罕坝从千里松林到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_ (填 “属于”或“不属于”)群落演替,原因是_。(2)改善后的塞罕坝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_。(3)目前,塞罕坝在蓄洪防旱
15、、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退耕还林、_,颁布 了退耕还林条例。【答案】 (1). 属于 (2). 随时间推移,群落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千里松林已经被荒原替代 (3). 增强 (4). 生态系统的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5). 间接 (6). 还草、还湖、退牧还草【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其组成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旅游、药用等),间接价值(生态价值)及潜在价值。【详解】(1)塞罕坝从千里松林到荒原的过程属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群落中生物种类
16、和数量变少,而使群落退化的群落演替。(2)改善后的塞罕坝,其生态系统组成变得丰富,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故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3)蓄洪防旱与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退牧还草。【点睛】群落的演替既可以向着复杂化的方向进行,也可以向着简单化(即退化)的方向进行。9.二甲双胍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对高胰岛素血症(一种以血液中胰岛素水平过高为特征的综合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其疗效主要归功于二甲双胍的持续降低体重能力。近期,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可提高血液中GDF15(血清生长分化因子)的含量,该信息分子通过与脑干中的一
17、种受体结合,来减少食物摄入从而降低体重。请分析回答:(1)人体中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有_。(2)二甲双胍用于治疗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时,主要是通过_(填“促进”或“抑制”)肝糖原的水解,增加组织细胞对_的敏感性而达到降糖的效果。(3)研究人员利用以下两组实验(如图所示)研究了二甲双胍提高血清中GDF15含量机制。分析此实验可知,二甲双胍与肝细胞上的_结合,通过增加_合成来促进_,从而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答案】 (1).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 抑制 (3). 胰岛素 (4). 特异性受体(受体) (5). 转录因子4 (6). GDF15的分泌(GDF15的合成和分泌)【
18、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培养液中加入转录因子4合成抑制剂,血清中不会出现GDF15。【详解】(1)人体中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可以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2)高胰岛素血症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二甲双胍用于治疗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时,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水解,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达到降糖的效果。(3)由分析可知,二甲双胍与肝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增加转录因子4的合成来促进GDF15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抑制食欲。【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血糖调节机制,分析高胰岛素血症机理和治疗方法。10.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自花传粉的植
19、物。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的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请分析回答:(1)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作母本培育杂交水稻,该过程省略_操作,使水稻杂交在生产上具备了可操作性。(2)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水稻另一种雄性不育突变体S,其不育性状受细胞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此个体的花粉可育性与植株生活的环境条件关系如下表,表中的花粉可染率代表花粉的可育性。光温条件短日低温短日高温长日低温长日高温花粉可染率(%)41.930.25.10突变体S的育性是可以转换的,在_条件下不育,在_条件下育性最高。水稻的育性是由_共同作用的结果。欲利用野生型普通水稻和上述突变体S水稻来培
20、育水稻杂交种,可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分别以_为父本、母本,杂交后收获母本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为生产所需的杂交种。为保存突变体S的种子,可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让突变体_,收获并保存突变体S的种子,以备来年使用。【答案】 (1). 去雄 (2). 长日高温 (3). 短日低温 (4). 基因与环境 (5). 野生型普通水稻和突变体S (6). 自交【解析】【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培育纯合品种,杂交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现型,通过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培育杂种优势品种,一般选取纯合双亲杂交。【详解】(1)一般为了获得杂交种,需要对母本去雄,避免自交,操作繁琐。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
21、的“雄性不育”植株作母本培育杂交水稻,该过程省略去雄操作,使水稻杂交在生产上具备了可操作性。(2)由表可知,长日高温条件下,花粉可染率为0%,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花粉可染率为41.9%,故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不育,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育性最高。由题干“雄性不育突变体S,其不育性状受细胞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可育性与植株生活的环境条件有关”可知,水稻的育性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野生型普通水稻和上述突变体S水稻来培育水稻杂交种,可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因突变体S雄性不育,由(1)可知,应选突变体S为母本,野生型普通水稻为父本,杂交后收获母本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为生产所需的杂交种。为保存突变体S的
22、种子,可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让突变体自交,收获并保存突变体S的种子,以备来年使用。【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血红蛋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在氧气多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与二氧化碳分离,形成鲜红色的血液,在氧气少二氧化碳多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暗红色的血液。研究表明,血红蛋白可作为天然的红色着色剂,在鲜肉、火腿等食品中使用。请分析回答:(1)人体内血红蛋白呈现红色的原因是四条肽链均含有_。欲对血红蛋白进行提取和鉴定,需经过样品处理、_、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样品处理过程中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
23、需过滤除去_,分离出的红色透明液体需进行透析,透析的目的是_,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2)由题可知,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负责血液中_的运输。某同学为验证血红蛋白的特性,利用相关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将采集的新鲜血液分装在含有抗凝剂_的三支试管中,混匀后分别贴上A、B、C三张标签。静置一段时间后,将三支试管中的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倒出,只剩下红细胞。调整三支试管中的红细胞量,使之相等。把封装有氧气的注射器里的气体注入A试管中,把封装有二氧化碳的注射器里的气体注入B试管中,C试管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三支试管中的_(3)传统的肉制品加工一般使用亚硝酸盐作为着色剂,现代工艺中一般添
24、加亚硝基血红蛋白作为着色剂,可减少亚硝酸盐的使用量,尽可能避免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转化为_,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答案】 (1). 血红素 (2). 粗分离 (3). 脂溶性沉淀层 (4). 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杂质 (5). O2和CO2 (6). 柠檬酸钠 (7). 颜色/颜色变化 (8). 亚硝胺【解析】【分析】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步骤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的处理;再经过透析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最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5、进行纯度鉴定。【详解】(1)血红蛋白呈现红色的原因是四条肽链均含有血红素。由分析可知,对血红蛋白进行提取和鉴定,需经过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样品处理过程中离心后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二层为脂溶性沉淀层,第三层为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四层为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需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分离出的红色透明液体需进行透析,透析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2)由题可知,血红蛋白在氧气多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与二氧化碳分离,在氧气少二氧化碳多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与二氧化碳结合,故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负责血液中O2和CO2的运输。柠檬酸钠作
26、为抗凝剂具有抗凝血的作用。验证血红蛋白的特性,可观察在氧气浓度不同的情况下红细胞的颜色变化。(3)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转化为亚硝胺,会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步骤和原理。生物-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神经纤毛蛋白-1 (NRP-1) 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使肿瘤体积增大。科研人员通过制备NRP-1单克隆抗体,开展对小鼠的乳腺癌肿块进行靶向治疗的研究。请分析回答:(1)制备单克隆抗体涉及的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有_(写出两项)。(2)制备时,首先给小鼠注射_,分离得到B细胞。将B
27、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后得到杂交瘤细胞,经系列处理选出_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中,从腹水中提取到大量的NRP-1单克隆抗体。(3)为了论证制取的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研究者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乳腺癌细胞悬液,经饲养后,各小鼠均形成了体积基本相同的肿瘤。将上述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分别注射_,_,且每隔3天重复进行相同的注射操作,一段时间后测算发现,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都小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是_发生特异性结合,阻断了_的结合,从而抑制了肿瘤内血管生成,导致肿瘤体积减小。上述实验小鼠应选用没有_(器官)的动物模型鼠,由于这种鼠存在免疫缺陷,实验时可以避免小鼠的
28、免疫系统对NRP-1单克隆抗体和乳腺癌肿块进行攻击,从而保证实验结果更可靠。【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 NRP-1(神经纤毛蛋白-1) (3). 能产生NRP-1抗体的杂交瘤(既能产生NRP-1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 (4). NRP-1单克隆抗体溶液 (5). (等量的)生理盐水 (6). NRP-1单克隆抗体与NRP-1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NRP-1 (8). 胸腺【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如下:【详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然后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2)制备NRP-1单克隆抗体时,首先给
29、小鼠注射神经纤毛蛋白-1,从小鼠脾脏分离得到B细胞,然后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后得到杂交瘤细胞,经系列处理选出既能产生NRP-1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中,从腹水中提取到大量的NRP-1单克隆抗体。(3)验证制取NRP-1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应进行是否注射NRP-1单克隆抗体的对照实验。实验组应注射一定生理盐水配制的NRP-1单克隆抗体溶液,对照组应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都小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是NRP-1单克隆抗体与NRP-1发生特异性结合,阻断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NRP-1的结合,从而抑制了肿瘤内血管生成,导致肿瘤体积减小。上述实验小鼠应选用没有胸腺的动物模型鼠,由于这种鼠存在免疫缺陷,实验时可以避免小鼠的免疫系统对NRP-1单克隆抗体和乳腺癌肿块进行攻击,从而保证实验结果更可靠。【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