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能力方面:掌握生物实验的科学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2.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课引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长的像父母,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2、古诗词中也有体现.提问:1、生物体各种特征的遗传到底受什么控制呢?2、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呢?引入本章课题: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答:遗传现象。答:遗传因子激发兴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的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既然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那生物的遗传到底遵循什么规律呢?要回答此问题,我们得从孟德尔说起,引出本节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学生阅读“问题
3、探讨”, 思考讨论回答。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
4、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设疑: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豌豆具有哪些特点?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要求学生总结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讲述:课件展示豌豆花的结构得出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既然豌豆花是雌雄同花(自交),那豌豆杂交实验中
5、的杂交什么是?怎样进行?课件播放豌豆的人工杂交动态过程: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课件展示豌豆花的几对相对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自交、杂交、性状、相对性状等概念。课件展示:举例人体的相对性状习题巩固: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羊的短毛 b、兔的长毛和白毛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d、大麦的高秆与矮秆e、豌豆的红花与大豆的白花设疑: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
6、示分离定律的?引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豌豆花结构及播放人工杂交动态过程,概述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自交、杂交的概念。总结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通过实例分析,辨析相对性状的概念。培养学生阅读观察、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的能力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课件播放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flash,最后课件展示下图并请学生填写下列空白:提问:1.为什么子一代表现高茎?矮茎性状消失了没有?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由此引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的概念)2. f2
7、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左图的空白。结合板图,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总结正交、反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设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
8、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课件展示下图)教师结合上图讲解孟德尔的解释: 1.遗传因子是 独立存在的. 互不融合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讲解时引出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讲述完分离现象解释后,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其解释图解设疑: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然后选出2名学生在讲台做课本性状分离比实验。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
9、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进一步理解孟德尔假说的含义。设疑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的能出现31的结果吗?要知答案如何,请学生预习为下节课的内容。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略 边听讲边掌握遗传图解的绘制要点,概述显性遗传因子与显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与隐性性状之间的关系;说明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概述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要点。结合图解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概括孟德尔假说的要点。课下思考与讨论,有可能的话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师生共同解决疑惑的问题,强化对概念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