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583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5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5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程标准热词聚焦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秦汉宋元明清的户籍制度、中国古代的乡里制与保甲制、中国古代的政府救济与民间互助和慈善事业(2)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古希腊的村社;中世纪的庄园、城市与基督教;西方近代的基层自治;西方近代的济贫制度和现代的福利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战国

2、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隋朝“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唐朝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1)明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的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清朝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情境体验1.右图为秦简记载的出土于湖南里耶的一户人家:“东成户人士

3、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由该史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乡里制度。(2)社会治理: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保甲制度。(3)两制合一:清朝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3.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灾难救助特点: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重在救灾;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汉代: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4、。(2)尊老养老: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年高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3)贫困救助: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4)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归纳整理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实施者地位举措政府主体汉朝常平仓制度隋唐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宗族辅助,宋朝兴起慈善组织辅助,明清兴起二、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

5、与村社有关的事务。(2)西欧封建社会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1011世纪,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其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近代英国在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4)现代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实行居民自我管理。社区不仅提供各项服务,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

6、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情境体验2.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医疗、养老、意外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但同时规定没有犯罪记录、没有酗酒闹事等不良记录,行为端正的人才能享受社会福利。结合所学分析德国上述举措的背景。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福利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2)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7、积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消极: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3)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情境体验3.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各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态日益膨胀,一度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什么?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探究1时空观念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8、的演化历程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典老(基层管理人员)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登记的内容有户主及成员的详细信息,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唐朝还通过加强立法和法治,把户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从而加大了这一制度的控制力度。宋代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土地要交地税,客户为无地佃农要交丁口税。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地籍单独出现,而且与户籍并举,地位同等。明代户籍黄册与鱼鳞册的交相使用。明代中期张居

9、正变法,实行“一条鞭法”,更重视地税,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陷于瓦解。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等探究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探究2史料实证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材料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

10、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探究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认知深化】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1.户籍具有地域性:由于人口与赋役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政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2.户籍具有等级性: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其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其中,特权户籍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但在宋代以后消失。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户籍,是主体户种,这些人是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3.户籍具有世袭性:严格的户籍管理不仅体现在对人口生存地域的控制上,而且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识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

11、的。4.户籍具有社会治安职能:在我国历史上,户口的管理也对人口活动行为进行制约,它对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宋代以后出现保甲制,赋予了户籍管理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功能,从而成为政府加强其统治基础的重要措施。素养感悟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把人口限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禁止人口流动,这在一方面保障了社会治安的稳定,但是另一方面也阻止了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等交流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这对于我国当前户籍制度的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纵联横合思维升华一、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主要渠道1.政府行为:中国古代历代政府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是社会救济的主体,尤其是面对大灾大难的情况,政府会动用

12、国家储备大规模救灾。同时,政府还鼓励民间相互救助和民间积储。2.宗教组织:在中国古代,佛教有慈悲为怀、善恶报应思想,道教有劝人积德行善、劝善去恶的观点,两者都有举办慈善事业的传统,如唐代寺院设立的悲田院,专门关注老而无依者,饥饿施粥,有病给药,死则安葬。3.宗族救助: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宗族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各个家族中设立族田、婚田、义庄、义田、义塾等。4.慈善组织: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机构,这些机构对特定区域内的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二、中国古代保甲制度的特点1.责任连代:保甲内一人犯法,全体惩罚,利用保甲内部的

13、联代责任实现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这是保甲制度的最本质特征。2.家族核心:保甲制度的“保甲”一般由地域相近的宗族成员构成,大部分具有宗族联系,这有利于发挥宗族首领的领导作用,也有利于封建政府对保长、甲长的控制。3.亦官亦民:保甲制度是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组织,但是,这一组织受到各朝政府的严格控制,实际带有半官方的色彩,清朝保甲制与乡里制合二为一。4.亦管亦教:保甲制下,保长、甲长不仅负有管理的职能,也有教育成员的责任,既有行政长官的职责,也有家长的作用。三、西方社区管理的模式、特点和作用1.西方社区管理模式(1)自治型管理模式。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

14、及提供保障。(2)行政型管理模式。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较为紧密。(3)混合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自治型与行政型的综合。2.西方社区管理特点(1)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2)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行。(3)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设施建设强调人性化。(4)资金渠道较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成为主渠道。(5)专业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3.西方社区管理作用(1)有利于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在提供就业、缓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培养社区成员民主自治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水

15、平。(3)既节省了政府开支,降低了行政管理费用,又提高了效率。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2020北京卷,5)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实行均输法兴建水利工程鼓励百姓养马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A.B.C.D.2.(2020天津卷,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

16、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3.(2016全国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模拟演练1.(2020山东德州三模)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2.(20

17、20山东青岛期末)清代实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财物状况;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这说明清代的保甲制()A.与什伍制度性质相似B.主要负责社会治安C.是乡里制和保甲制合一D.已经形成封建割据3.(2020湖北宜昌一模)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条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些规定()A.得到了全面有效地执行B.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C.与明朝皇帝的出身有关D.防止了社会

18、矛盾尖锐4.(2020辽宁鞍山二模)美国政治学家托马斯指出:“社区主义强烈地强调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义务。反对的是福利国家中公民片面要求享受权利而不愿意履行义务的倾向。”托马斯旨在强调社区管理中()A.政府的管理和组织B.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C.私人部门积极参与D.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5.一般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劳动保险为主的形成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社会保险为主的改革探索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全面发展和制度创新阶段。由此判断第一个阶段的起点是颁布()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19、动保险条例单元整合素养达成宏观图解知识整合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特点1.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既可避免多党制可能造成的政治不稳定,又可避免一党制无视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脱离社会现实的弊端。2.把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前者是后者的内容与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体现与保障。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与发展固然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与保障,但是同样没有政治的民主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法治化。3.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两者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通过立法可以选择并推动一定的道德普及,严格的执法也可以弘扬一定的道德精

20、神。同样,道德确立的基本价值为立法指明了方向,是执法、守法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4.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需要全社会的维护。依法治国不是强迫人民群众接受法律,而是由绝大多数公民自觉运用、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过程。二、近现代国际法相对于国内法的特点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是国家间为了维护国际秩序而签订的协议、条约等,另外,也有一些国际法的主体是国际组织;而国内法是为了维护国内的社会秩序而制定的法律,国内法的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2.国际法的制定者是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是国家以协议的方式制定的;而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一定程序来制定的。3.在强制执行方面,国际法没有国内法那样集

21、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一些强权国家肆意践踏国际法的现象屡见不鲜。4.在内容方面,近代国际法主要围绕着战争与和平等外交军事问题立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环境、人权、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国际法不断增多。链接高考视角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视角解读2019年10月28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为国家治理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各级行政部门和各行各业的行动指南,也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典例感悟【例题】(2020天津卷,16)阅

22、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

23、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审题视角】第(1)问:答题限定语“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是依据,所学知识是对材料信息的补充与扩展。“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限制了答案的时间范围(唐、宋、元)和角度(中央政权对地方)。答题提示语“评述治理措施”,“评述”是一个相对宽泛的限制词,首先指出“措施”,然后指出措施的影响。第(2)问:答题限定语“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基本上与第(1)问相似。答题提示语“总结规律和发展趋势”,需

24、要具有较强的时空观念,抓住“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限制语,从宏观上概括。【信息提取】题号设问材料关键句提取信息第(1)问评述显性信息“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唐朝设置节度使;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削弱中央集权“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派遣官员监察地方”“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设立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隐性信息唐朝、宋朝、元朝改革地方制度的最终结局唐朝失败、宋朝辩证分

25、析、元朝成功第(2)问总结显性信息唐朝节度使“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隐性信息唐朝失败、宋朝辩证分析、元朝成功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答案第35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知识排查教材深化情境体验1提示秦朝已经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情境体验2提示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尖锐,德国出台社会保障法令意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情境体验3提示过度的社会保障容易

26、助长懒惰行为。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探究1提示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秦朝建立起户籍、土地、赋税三位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汉至唐不断强化(或:至唐朝,把户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宋朝开始,土地、赋税与户籍开始分离;明清时期赋役与户籍进一步分离,传统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政府的不断改革。探究2提示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D王安石认为政府实行正确的政策,就能增加百姓的储蓄,增强百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提高百姓抵御旱

27、灾的能力,低息贷款钱谷给农民可以解决生产资料短缺的问题,D项正确。均输法强调的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不能增加农民收入,不符合题意。鼓励百姓养马是为了保证军队的战马供应,与抵御自然灾害无关,不符合题意。2.B本题考查古代社会的地方治理。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项正确;国家政权的稳定依靠的不仅仅是地方的自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法律制度的发展,故C项错误;官府仍对地方有一定的管控,乡村社会并未脱离政府,故D项错误。3.B本题考查宋代的土地政策。宋代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结果加速了土地兼并,导致土地大量集中到地

28、主(即“主户”)手中,而失去土地的广大自耕农沦为佃农(即“客户”),故B项正确。租佃经营的发展有利于释放土地的活力,推动农耕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坊市制度崩溃是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而题干说的是农业现象,故C项错误。题干涉及的社会现象是宋代土地政策调整的产物,对此,政府管理并未失控,故D项错误。模拟演练1.B编户齐民制度也就是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本质目的是控制人口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而这些人口在商鞅变法前是控制在贵族手中的,B项正确。编户齐民制度削弱了亲缘,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与封建贵族对人口的争夺,没有涉及新兴地主,C项错误。编户齐民淡化了等级色彩,D项错误。2.C了解“本户丁口、

29、从业状况、财物状况”的目的是征收赋役,这是乡里制的职责,“稽查各户有无异样”是保甲制的作用,反映了清代保甲制是乡里制和保甲制合一,C项正确。3.B材料中的规定受儒家思想影响,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这些带有理想色彩的政策,脱离了当时的社会条件,不可能真正贯彻执行,也无法防止社会矛盾尖锐,B项正确。4.B材料中托马斯强调了个人应该对社区管理和服务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单纯依赖政府的投入,B项正确。5.D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保障主要以劳动保险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起点,D项正确。单元整合素养达成链接高考例题参考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