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必修,含解析)一、选择题:1.流感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和成分上的区别是没有( )A. 核酸B. 蛋白质C. 核膜D. 细胞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只能营寄生生活。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按其核酸类型,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详解】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无核膜。在成分上二者均有核酸和蛋白质,因此二者在结构和成分上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D正确。故选D。2.蓝藻
2、是一种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是( )A. 叶绿体B. 线粒体C. 核糖体D. 中心体【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详解】A、蓝藻细胞不具有叶绿体,但能利用细胞膜上的光合酶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蓝藻为自养需氧型,没有线粒体,但有需氧呼吸酶,可以在细胞质里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核糖体是蓝藻有且仅有的细胞器,C正确;D、只有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具有中心体,蓝藻为原核细胞,不具有中心体,D错误;故选C。3.下列细胞器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3、)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的辨识与其对应功能的记忆。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区分各个细胞器的特征。【详解】A、图A表示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中心粒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A错误;B、图B表示线粒体,为双层膜细胞器,一般呈短棒状或圆球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细胞需氧呼吸的场所,B错误;C、图C表示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基质上有基粒堆叠而形成的类囊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D、图D表示粗面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所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膜表面有核糖体附着,与蛋白质的合成相关,D错误;故选C。4.细胞中能分解
4、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的结构是( )A. 溶酶体B. 高尔基体C. 内质网D. 线粒体【答案】A【解析】【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详解】溶酶体中有很多的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A正确。故选A。5.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没有核膜B. 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C. 遗传物质是DNA和RNAD. 在无氧环境中不能生存【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
5、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产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详解】A、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A错误;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中也能生存,D错误。故选B。6.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转运的示意图,、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物质由转运至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A. 流动性B. 选择透过性C. 稳定性D. 功能多样性【答案】A【解析】【
6、分析】题图分析,图中为核糖体,为内质网,为高尔基体。图中显示的是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过程。【详解】为核糖体,其上进行的是多肽链的合成过程,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加工,经过初步加工的蛋白质由内质网的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行进一步的再加工,在高尔基体加工后的蛋白质经过囊泡运输到不同的部位完成其功能,显然在该过程中蛋白质由转运至的方式是通过囊泡运输完成的,囊泡运输的完成依赖膜的流动性,即A正确。故选A。7.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A. 纤维素B. 蛋白质C. 胆固醇D. 磷脂【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
7、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详解】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故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化学物质是磷脂。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8.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中均能产生的物质是( )A. 水B. HC. CO2D. ATP【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产生两分子丙酮酸和四分子还原性氢;第二阶段,两分子丙酮酸与6分子水反应,产生6分子二氧化碳和20分子还原性氢;第三阶段,24分子还原性氢与氧气结合产生12分子水。第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详解】A、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8、产生水,A错误;B、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不产生,B错误;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D正确。故选D。【点睛】熟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发生场所即可答题。9.在提取和分离叶绿素的实验中,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A. 叶绿素aB. 叶绿素bC. 叶黄素D. 胡萝卜素【答案】D【解析】【详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说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故选D。【点睛】考查色素分离与提取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光合
9、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 外膜B. 内膜C. 类囊体薄膜D. 基质【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色素和酶,基质中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少量的DNA、RNA和核糖体等。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碳反应分别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和叶绿体基质中。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而色素只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及反应场所。11.有丝分裂的细
10、胞周期中,历时最长的是( )A. 间期B. 前期C. 后期D. 分裂期【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裂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这个时期为细胞分裂期准备了条件,细胞内部会发生很复杂的变化。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因而其占用的时间比分裂期长。【详解】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90%95%,而分裂期只占了5%10%,细胞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历时最长,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明确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的地位和时间。12.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行为中
11、属于减数分裂特有的是( )A. 核膜解体B. DNA复制C. 蛋白质合成D. 同源染色体联会【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
12、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存在核膜的解体和重建,A错误;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存在DNA的复制,B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存在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
13、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3.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时期为( )A. 前期B. 中期C. 后期D. 末期【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1)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
14、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图示细胞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核膜重新形成,处于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做出准确的判断。14.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A. 4个着丝点B. 4条染色单体C. 4条核苷酸单链D. 4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15、分子。【详解】A、一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即两个着丝点,A错误;B、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C、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4个双链DNA分子,8条核苷酸单链,C错误;D、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四分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考生要识记一个四分体是指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并且每条染色单体上均含有1个DNA分子。15.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A. 同源染色体联会B. 同源染色体分离C.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分析
16、】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2、减数分裂的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
17、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再选出正确的答案。16.下列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上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详解】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A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B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C错误;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8、,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即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D正确。17.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验证假说所设计的实验是( )A. 杂交B. 自交C. 测交D. 回交【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
19、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检测F1的基因型,是检验某个生物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有效方法,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就是测交,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比较基础。18.下列实验中,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C.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 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证实了遗传因子的遗传规律;2、噬菌体侵
20、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并没有发现其化学本质,A错误;B、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而不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在
21、探究遗传物质的历程中,一些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亲代DNA双链用白色表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DNA分子只含有白色和灰色,而第二次复制得到的四个DNA分子以这两个DNA分子的四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四个DNA分子中,都含有黑色的DNA子链,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
22、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由2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420种。这体现了DNA分子的A. 多样性B. 特异性C. 稳定性D. 统一性【答案】A【解析】【详解】由2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420种,这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A正确。故选A。21.下图某雄性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形成de段的原因是( )A. 染色体的复制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 着丝点的分裂D. 细胞的一分为二【答案】
23、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a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加倍,A错误;B、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不变,B错误;C、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减半,C正确;D、细胞一分为二,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不变,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24、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 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是: ( )A. 9/10B. 1/4C. 1/2D. 3/4【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每一粒种子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与其它种子无关,所以应是3/4开红花,1/4开白花。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23.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
25、决定的B.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 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 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据此答题。【详解】A、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B、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互不融合,B正确;C、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成单存在,C正确;D、孟德尔认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但没有提出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的假设性解释,D错
26、误。故选D。24.通过测交不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A. 产生配子的种类B. 产生配子的数量C. 基因型D. 产生配子的比例【答案】B【解析】【详解】A、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A正确;B、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B错误;C、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C正确;D、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正确。故选B。25.用纯种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所示的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亲本子代灰雌性黄雄性全是灰色黄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A. 黄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B. 黄色基因是位于X染
27、色体的显性基因C. 灰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D. 灰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灰色果蝇与黄色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灰色,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亲本果蝇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说明控制果蝇黄色的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黄色雌果蝇与灰色雄果蝇杂交,后代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因此可以说明控制果蝇黄色(灰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B、由分析知,控制果蝇黄色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AB错误;C、由分析知,果蝇黄色(灰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D、由分析知,控制果蝇灰色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D正
28、确。故选D。26.已知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最适合用来判断显隐性关系的一组是( )A. 紫花紫花紫花B. 白花白花白花C. 紫花白花紫花、白花D. 紫花紫花紫花、白花【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杂交,具有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另一种是自交,若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新性状是隐性性状。设控制该花色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据此分析。【详解】A、紫花紫花紫花,若亲本紫花都是纯合子,无论紫花是显性或隐性性状,子代均为紫花,不能判断显隐性,A错误;B、白花白花白花,
29、若亲本白花都是纯合子,无论白花是显性或隐性性状,子代均为白花,不能判断显隐性,B错误;C、紫花白花紫花、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不能判断显隐性,C错误;D、相同性状的紫花与紫花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紫花为杂合子且紫花为显性性状,则白花为隐性性状,D正确。故选D。27.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 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 受精作用时,等位基因的随机结合C. 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
30、【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属于受精作用过程配子结合的随机性,不属于“自由组合”的范畴,A错误;B、“自由组合”指的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受精作用时等位基因的随机结合不属于“自由组合”的范畴,B错误;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D、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只能发生交叉互换,
31、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28.DNA分子中与碱基A配对的碱基是( )A. UB. TC. GD. C【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碱基A与碱基T配对形成2个氢键,而碱基G和碱基C配对形成3个氢键,B正确。故选B。29.1928年,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转化因子是(
32、 )A. 蛋白质B. DNAC. RNAD. 多糖【答案】B【解析】【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分别向四组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活细菌,发现第二组和第四组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从第四组小鼠中分离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因此推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将S型活细菌中提纯出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并且若用DNA酶将DNA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
33、生转化,因此证明了这种转化因子是DNA,B正确。故选B。30.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C. DNA 中任一片段都是基因D. 基因只存在于DNA分子一条链上【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B错误;C、基因是DN
34、A中有着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DNA上还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C错误;D、基因指的是双链DNA片段,D错误。故选A。31.DNA分子中将互补配对的碱基连接起来的是( )A. 肽键B. 氢键C. 磷酸二酯键D. 二硫键【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DNA分子一条链上的核苷酸碱基总是跟另一条链上的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由氢键连接,其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通过两个氢键相连,鸟嘌呤与胞嘧啶通过三个氢键相连,B正确。故
35、选B。32.下图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不可能处于(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细胞中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显然是经过了间期DNA复制过程。据此分析。【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的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二倍,故图示中的数量比例可以表示该期细胞,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也处于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的状态,故图示比例也可表示该期细胞,B正确;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也是处于一条染色体含有
36、两个DNA分子的状态,故图示比例也可表示该期细胞,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经过了着丝点的分裂后每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不能用图示的比例表示,故图示的比例不能表示该细胞,D错误。故选D。33.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表示减数分裂过程B. 甲图中有8个DNA分子C. 乙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D. 完成此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甲图分析,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分析,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为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据此答题。【详解】A、图
37、示为减数分裂的过程,甲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甲图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姐妹单色单体,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B正确;C、该动物细胞为雌性动物,乙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C错误;D、卵原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分裂完成后的子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 34.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分别用表示。请回答:(1)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2)图中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有_(填序号),光反应可以为_(填序号)提供H和ATP。(3)光合作用所需CO2浓度降低时,短时间内C5含
38、量将_。(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C3代表的物质是_。(5)能产生H的过程有_(填相关序号)。【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3). (4). 增加 (5). 丙酮酸 (6). 【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 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6 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24H+ 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H和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
39、所是叶绿体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1)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中。(2)图中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有:和过程为C3的还原,过程为CO2的固定。光反应可以为和过程为C3的还原提供H和ATP。(3)光合作用所需CO2浓度降低时,过程CO2的固定速率变慢,C5的消耗量减少,而和过程C3的还原速率不变,C5的合成量不变,因此短时间内C5含量将增加。(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C3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5)能产生H的过程有:过程,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点睛】本题综合考察光合作用和有氧呼
40、吸的过程,解答本题最关键是要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模式图进行结合分析,试题经常以模式图的形式呈现。35.人类最常见的血型为ABO血型,受i、IA、IB基因控制。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A IA或IAi为A型血,IBIB或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下图是某一家族有关血型的遗传系谱。请回答:(1)1、2的基因型分别为_、_。2除了可能为O型血外,还可能为_型血。(2)若2为O型血,2和3结婚生出1为A型血的可能性为_,再生一个O型血男孩的概率为_。【答案】 (1). IAi (2). IBi (3). A、B、AB (4). 1/4 (5). 1/4【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
41、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由题意知,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A IA或IAi为A型血,IBIB或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详解】(1)1、2分别为A型血和B型血,且生出一个O型血ii的儿子,故他们的基因型分别为IAi、IBi。2可能的基因型为IAIB、IAi、IBi、ii,故除了可能为O型血外,还可能为A、B、AB型血。(2)若2为O型血,基因型为ii,3、4分别为AB型血和O型血,他们的
42、基因型分别为IAIB、ii,故3基因型为1/2IAi、1/2IBi,2和3结婚生出1为A型血IAi的可能性=1/21/2=1/4,再生一个O型血男孩的概率=(1/21/2+1/21/2)1/2=1/4。【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及遗传系谱图进行进行推理,判断遗传系谱图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进行遗传病的概率计算。36.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图甲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图乙发生在细胞质中,请回答:(1)图甲所示为_过程,在_催化作用下完成;图乙所示为_过程。(2)图甲中的、表示的物质_(填“相同”或“不
43、同”)。(3)图乙中的为_,除此之外,完成图乙过程还需要的RNA有_。(4)图乙中,一个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其意义在于_。【答案】 (1). 转录 (2). RNA聚合酶 (3). 翻译 (4). 不同 (5). mRNA (6). 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7). 以少量的mRNA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甲是转录过程,是RNA聚合酶,是DNA模板链上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RNA链上的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是mRNA;乙是翻译过程,是mRNA,是核糖体,是肽链。2、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
44、体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tRNA的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的三个碱基与mRNA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叫反密码子。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详解】(1)甲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即图中的。图乙所示为翻译过程。(2)图甲中,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二者物质不同。(3)图乙中的与核糖体结合,为mRNA,翻译过程中需要mRNA、rRNA和tRNA三种RNA共同参与,因此除了mRNA外,还需要rRNA、tRNA参与。(4)一般mRNA上能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在于以少量的mRNA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点睛】本题结合转录和翻译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同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