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81KB ,
资源ID:674876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487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卷 客观题部分 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5分1下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A大河流域分布广泛 B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C历史悠久世界领先 D生活定居农业发达2孔子在纵观西周、春秋政治发展的趋势之后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

2、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材料反映了 ( ) A孔子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B诸侯有号令天下的权力C春秋战国时期霸权迭兴 D周王威望权力至高无上3下图描述的是古代中国公元前769一公元前221年间发生的战争,其中横轴数字以10 年为间隔,如4代表第4个10年。与其它类型的战争相比,姬姓国家间的战争()A次数在所有时间段均最少 B减少说明姬姓封国己消亡C因礼乐制度得到有效衰减 D并未因宗法血缘得以避免4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

3、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A古代地方管理制度设置具有随意性 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主要职责 D政府注重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5唐代开元以前,各宰相“午前议政于朝堂(政事堂),午后回本司处理政务”,开元后,“宰臣数少,始崇其任,不归本司”。这一变化()A削弱了宰相的政治地位 B利于提高中枢行政效率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D破坏了宰相的集体议政6下表所示为部分汉代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滇王之印”?的金印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卧羊纽“汉归义羌长”印沙雅遗址(新疆沙雅什格提)出土汉书匈奴列传“单于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

4、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绶”这体现了()A分封制巩固了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B汉朝政权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汉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 D汉朝形成了册封少数民族的惯例7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8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

5、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趋于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9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天下大乱,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中原。公元前664年,齐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呢,不可弃也。”对此孔子赞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统治者强化了儒家的伦理 B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C诸侯争霸弱化了中央集权 D华夏夷狄观念逐渐形成10西周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所谓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

6、(书写)、数(计算)的“六艺”科目。其中礼、乐是教学的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 B是培养封建官吏的场所C体现宗法社会下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11下表是先秦时期文献的一些记载,其反映了这一时期()内容文献鲁国大臣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时说:“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左传文公五年齐国大臣管仲答桓公道:“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管子霸形虢国的史官嚣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A当政者注重个人品格养成 B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念形成C朴素的民本思想受到

7、推崇 D儒家仁政思想已渐入人心12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A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 B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C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 D已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13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下列对这一主张最合理的解释是()A重视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和接纳C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D消除了天命对人事的影响支配14所谓政治忠诚观,

8、就是以政治思想角度所建立的依托社会伦理道德的忠诚观念。孔子提出“如其善而莫之违也”,孟子提出“君臣之间的忠诚应该是在对职务道德的忠诚”,荀子提出“国贼、下忠、次忠以及大忠”,董仲舒将荀子的忠诚观念进一步深化。从伦理观的角度,属于孟子政治忠诚观的是()A提倡道德平等以德治民 B宣扬三纲五常维系等级秩序C强调礼乐规范臣民行为 D主张民贵君轻规范君王言行15下列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帝 王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平帝博士弟子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

9、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16“王天下” 是儒家对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A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B哲学体系日益完整 C神学色彩逐渐浓厚 D因时而变创新突破17“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A中

10、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民族之间文化互动增多C汉代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异域文化占据社会主流18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步天歌,文句非常浅显。元代王祯的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组成。其中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解。上述举措()A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理论水平 B利于相关科学技术在民间的传播C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D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19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

11、、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 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 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20西汉汜胜之书提出了“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的土壤耕作总原则,包括了适宜的农时季节标准;相应的耕作措施标准;施肥标准;确保及时收割等。这说明西汉()A精耕细作技术在全国普遍推广 B政府制定了规范的耕作标准原则C农业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D封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最终确立21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

12、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夺将帅权力 D削弱地方权力22“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京剧艺术形成 B书画追求山水个性 C文学风格各异 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23魏晋南北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摩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的危机重重 B社会信仰的变化 C佛教的与时俱进 D三教之间的调和

13、2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A力图长远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B彻底地解决了社会危机C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建立了完备的救荒体系25“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据此对元行省制理解不合理的是()A是对秦朝郡县制度的发展 B扩大了统治疆域领土C属于地方政治制度的创新 D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26.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 h )”(右图)记载:

14、周成王封克 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 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 A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B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 诸侯得到周天子 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D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27.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这反映了 ( )A. 商朝政治制度被西周抛弃 B. 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 C. 西周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 D. 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28.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

15、%-38%7%19%-38%世家大族49%-64%78%49%-64%A. 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 B. 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 C. 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 D. 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29.有学者认为,文明社会是从有社会规则开始的。据此判断,可作为文明社会标志的是( )A.制造石器工具 B.采集与渔猎食物C.农耕聚落形成 D.文字与法律产生30.刘斌在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城考古的意义中说:“对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力地改变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晚商时期这一传统观念。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国都邑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

16、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良渚文化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良渚文化有力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良渚文化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A. B. C. D.31.“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意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种之意。”据此判断,中国的文化源头应始于( )A.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进入青铜时代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建立后的西周32. 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

17、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33. 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 )A.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 B.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34. 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来往,务求至当凡政事议行之际,所见异同待其国相(丞相)可否之,然后为定政事之柄,一出中书左右丞相A.汉朝、清朝

18、 B.唐朝、元朝 C.唐朝、清朝 D.宋朝、元朝35. 1271年元朝建立,国号取自周易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吉思汗率军灭金后,建立元朝 B.在元朝军队的进攻下,北宋灭亡C.元朝的建立者采纳汉朝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的各种制度和文化D.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置驿站,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36. 古时帝王田猎具有“昭孝德”“训武事”的意义。在北宋前期,因其军事色彩、易滋骄奢之心又劳民伤财而饱受争议。“澶渊之盟”后,田猎之礼逐渐消解,直至废除。这一变化( )A.说明儒家礼制观念淡化 B.折射出当时政治文化的取向C.反映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D.推动宋代理学思

19、想的新发展37.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38.南朝刘裕建宋之后,封诸皇子为王,并且兼任州郡最高长官,带兵出镇战略要地;后又从寒人之中选拔若干亲信,出任中书通事舍人,虽仅位居八品,但因其出宣诏命,参与决策,因而成为重要职务。刘裕的这些做法旨在( )A. 确保皇族与士族共治天下 B. 强化专制皇权C. 抑制统治阶层内争权夺利 D. 加强中央集

20、权39.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桂 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C.缓和鲜卑族与汉族的关系 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40.唐初,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户数把客户拨给封主,租调由封主自行征收。但开元年间规定,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后送往京师,封主再行到京领取,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这种变化表明()A. 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B. 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C. 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D. 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41.隋朝统一后编订

21、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 )A.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C.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42.内藤湖南在评价中国某一时代的中枢机构时认为:“(中枢要员)皆系贵族出身,而贵族并不完全服从皇帝的命令。因而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字,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据此可知,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43.钱穆认为,中国政制之演进,约得三级。第一级,“由封建而跻统一”;第二级,“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

22、士人政府”;第三级,“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从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 )A.政权统治基础逐步扩大化和民众化 B.推行科举制是士人政府形成的标志C.共同趋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儒家思想正统化影响三级政制演变44.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45.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

23、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46.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47.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实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最能

24、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C.唐诗是原始的直接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D.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夸张想象,不能用作历史研究48.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折射出贾思勰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A.农业生产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B.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C.农业生产要多种经营和进行商业生产 D.农、林、牧、副、渔等方面协调发展49.大夏国葬舍利碣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

25、出的结论是( )A. 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 B. 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C. 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 D. 西夏仿宋建立官制50.辽国建立后,皇帝按春夏秋冬四季外出游猎,朝中官员随行,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其中夏捺钵在永安山或炭山,与南北面诸大臣商议国事;冬捺钵在永州东南,与南北面大臣议国事及接受外使朝贺。捺钵制度( )A. 说明辽朝保留了草原习俗 B. 说明辽朝中央集权制尚未稳固C. 反映出辽朝并没有固定的都城 D. 纯粹是皇帝游乐、休闲的需要卷 主观题部分51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方式的改变、疆域的变化都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

26、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粵,用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痦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汉书材料三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

27、家发展一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 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惟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1)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对周朝产生哪些积极影响?(7分)(2)据材料二,秦“患周之败”而在地方推行哪种制度?吸取周、秦灭亡的教训,西汉建立者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4 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如识,元代行省制有哪些特点和作用?(8

28、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汉代至明清君相见礼节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6 分)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DDBBCC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ADADBBB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CABCCBD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CBBCBCBAB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BBACABBBDA二、 材料阅读(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51【答案】(1)分封制(1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答出三点即得6分)(2)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4分)(3)特点:行省既代表中央分驭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又由于是地方行政机构,为地方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4分)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地方行政体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4分)(4)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时君臣皆坐,宋时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4分)本质问题: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