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474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二中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0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生物试卷1.研究发现脑细胞中,b淀粉样蛋白大量沉积产生毒性,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中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乙酰胆碱浓度不足,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进而形成老年痴呆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淀粉酶水解淀粉样蛋白,减少b淀粉样蛋白含量可以预防该病B. 可以推测,用乙酰胆碱脂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抑制剂可用来治疗该病C. 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之后,乙酰胆碱浓度下降,不能通过存活的神经元增殖来补偿D. 乙酰胆碱可以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淀粉样蛋白大量沉积产生毒性,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中胆碱能神经

2、元凋亡,乙酰胆碱浓度不足,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进而形成老年痴呆症。”可得引起老年痴呆症的根本原因是淀粉样蛋白大量沉积,诱导细胞凋亡,直接原因是乙酰胆碱浓度不足。【详解】A、酶作用具有专一性,所以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样蛋白,A错误;B、老年痴呆症产生的原因是乙酰胆碱浓度不足,所以用乙酰胆碱脂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抑制剂可以抑制胰腺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分解,提高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治疗该病,B正确;C、神经元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C正确;D、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为材料题,主要考查考生从题干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3、找到老年痴呆病的发病原因,再结合酶和蛋白质相关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图1、图2是有关生长素(IAA)的实验(实验开始前a、b、c、d四个琼脂块不含生长素),图3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和图2都会发生向光性生长B. 由图3中可知,e、f点的生长素浓度均能促进某器官的生长C. 通过对图1、图2两实验的对比,可得出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D. 琼脂块a、b、c、d中都能检测到生长素,且含量dabc【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照射下,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这样,背光一侧纵向伸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慢

4、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一侧弯曲。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图1胚芽鞘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不会发生向光性生长,A错误;B、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不断增加,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不断降低,所以e点和f点的生长素浓度均能促进某器官的生长,B正确;C、图1和图2的自变量不单一(有无尖端和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和下端的位置),所以不能比较得出结论,C错误;D、在幼嫩的部位,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所以a和b中不能检测到生长素,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长素的产生、

5、分布、运输和作用,考生需要分析出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结合生长素运输方式进行解答。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中常用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B. 动物体细胞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C. 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均需在遮光条件下用不同植物激素进行调控D.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的组织中成像技术,可以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答案】D【解析】【分析】目基因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

6、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当生长素比例高时,将促进根的分化;当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将促进芽的分化。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详解】A、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常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A错误;B、动物体细胞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增殖,B错误;C、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过程需要在有光照条件下用不同植物激素进行调控,C错误;D、利用同位

7、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的组织中成像技术,可以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D正确。故选D。4.已知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米6个纯合品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纯合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品系果皮节长胚乳味道高度胚乳颜色性状显性纯合子白色pp短节bb甜aa矮茎dd白色gg所在染色体、A. 该玉米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则有5对同源染色体B. 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和作亲本进行杂交C. 若号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转移到了号染色体上,则这种变异类型最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 选择品

8、系和作亲本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4【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分析题图可知,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和控制节长的基因都位于号染色体上,因此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和控制节长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茎的高度和胚乳颜色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因此控制茎的高度和胚乳颜色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玉米染色体2n=2

9、0,经过减数分裂后,子细胞有10条染色体,但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控制茎的高度和胚乳颜色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因此控制茎的高度和胚乳颜色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若号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转移到了号染色体上,则这种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D、选择品系和作亲本杂交,基因型是bbDD和BBdd,F1全为BbDd,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所以F1再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B_D_)的植株中,纯合子(BBDD)的概率为1/31/3=1/9,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设计以

10、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5.目前科研人员研究表明,导致新型肺炎的元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将该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5种碱基、2种五碳糖、一种磷酸B. 该病毒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 由于该病毒的核酸为单链结构,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异D. 可在含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等营养全面培养基上培养新型冠状病毒用于科学研究【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代谢和繁殖,病毒的成分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核酸只有一种,即DNA或RNA【详解】A、该病毒只有RN

11、A,所以彻底水解能够得到4种碱基(A、U、C、G),1种五碳糖(核糖)和1种磷酸,A错误;B、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而不是催化翻译过程,B错误;C、由于该病毒的核酸为单链结构,结构不稳定,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异,C正确;D、病毒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生活离不开细胞,所以不能在不含细胞的培养基上生存,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题材,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三倍体植物能够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由无性繁殖获得

12、C. 生物的进化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再发生生殖隔离D.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一定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1、无子西瓜的培育的具体方法:(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2)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3)种植三倍体西瓜的种子,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立即结果的,还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这样就会得到三倍体西瓜。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

13、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但由于环境不同,所以可能有些变异在不同环境中是有利的,A错误;B、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由三倍体植物无性繁殖获得,B正确;C、物种的形成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物种的形成都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获得的四倍体西瓜就是新物种,但并没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14、,C错误;D、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体细胞中,则突变的基因不能传递至下一代,所以对后代基因频率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识记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如图表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表示五个生理过程。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图中过程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中首先加强的是过程C. 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生长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D. 当过程分泌的激素在血液

15、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会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图中过程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图中过程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图中过程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表示抑制作用。【详解】A、图中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所以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中首先加强的是过程

16、,B正确;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二者有协同作用,C正确;D、当过程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会通过过程反馈抑制过程,导致这两个过程减弱,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8.下图1、2、3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4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B. 图1、2中的B、D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 图4中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

17、量相等D. 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图1中显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为K值,A的种群数量为K/2,;图2表示在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D点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为K值;图3在E点出生率-死亡率最大,F点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所以此时种群数量最大;图4中在第4年之前大于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4-8年小于1,种群数量降低,第8年后=1,种群数量不变。【详解】A、图1中的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增长速率最大,与图2的C点和图3的E点代表的含义相同,A正确;B、图1中的B和图2中的D种群增长速率都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

18、到环境容纳量,B正确;C、图4中从第4年至第8年,小于1,种群数量降低,所以第8年的种群数量小于第4年,C错误;D、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种群“S”型曲线增长的前提条件,识别坐标系中增长速率,种群个体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含义进行解答。9.细胞是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在动物胚胎发育阶段也会发生B. 蛙的红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 外界温度为5时,正常人体细胞酶活性下降,ATP产生量减少D. 溶酶体中的酶只能催化代谢过程,与免疫反应无关【答案】A

19、【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3、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平衡;4、溶酶体是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详解】A、细胞凋亡在动物胚胎发育阶段也会发生(例如在个体发育工程中,人体胚胎尾部的消失),A正确;B、蛙是两栖动物,其红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人是恒温动物,可以维持自身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外界温度为5时,正常人体细胞酶活性不变,C错误;D、溶酶体中的酶可以对侵入

20、机体的抗原进行处理,与免疫有关,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易错点B选项中需要考生识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其他细胞不同,C选项中人是恒温动物。10.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会形成细胞板,将一个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B. 过程产生不同形态组织细胞,是不同细胞含有不同的DNA导致的C. 过程、依次使细胞的全能性逐渐增加D. 生物体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是代表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详解】A、细胞板是在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产生,图示为动物细胞,不会出现细胞板,A错误;B、过程产生不同形态组织细胞是细胞

21、分化的原因,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C、随着受精卵的发育,细胞分化程度逐渐提高,全能性逐渐降低,C错误;D、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通过分化使细胞出现分工,所以生物体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知识,考生需要根据图中的细胞形态判断过程,结合其基本知识进行解答。1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是(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也能参与细胞代谢的调节C. 磷脂是一切细胞器的组成成分D.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需要穿过两层生物膜【答案】B【解析】【分析】

2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功能有: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浆细胞分泌抗体是胞吐作用,A错误;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识别的功能,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B正确;C、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含生物膜,所以不含磷脂,C错误;D、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是通过核孔,不需要穿过生物膜,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生物膜为材料考查大分子物质的运输、膜蛋白的功能和细胞中结构的功能,D选项中mRNA需要考生识记其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3、1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关于“对照”和“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先后3次观察形成自身对照B. 验证NAA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无需设空白对照C.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D. 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设置预实验【答案】A【解析】【分析】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详解】A、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中,先观察了细胞的形态,再滴加蔗糖溶液观

24、察质壁分离现象,然后滴加清水观察复原情况,所以先后3次观察形成自身对照,A正确;B、验证NAA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空白对照,B错误;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形成了对照,无需单独设置空白对照,C错误;D、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相关实验操作,需要考生识记实验原理,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理解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13.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小球藻做了三组实验,每一组提供给小球藻的水和碳酸氢盐中都含有比例不等的18O,分析每组产生的氧气中18O比例,结果如下:水中18O比例碳酸氢盐中

25、的18O的比例产生的氧气中的18O比例实验1085%”061%086%实验2020%040%020%实验3020%057%020%对(1)该实验中碳酸氢盐的作用是为小球藻提供_。(2)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下列实验中也运用了该项技术的有_。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B促胰液素的发现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4)如图是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若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则其发生的场所是_。若C代表细胞质基质,则D代表的细胞结构是_。图中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填“B和C”“C和D”或“B和D”)。【答案】 (

26、1). CO2 (2).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3). A、C (4). 叶绿体基质 (5). 线粒体 (6). C和D【解析】【分析】1、鲁宾、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2,释放的是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2、下图中A是光反应,B是暗反应,C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D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是O2,是NADP+,是ADP和Pi,是C5。【详解】(1)碳酸氢盐可以为小球藻提供CO2。(2)从表格中看出,O2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比例相同,所以得出结论:光

27、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3)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利用了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B、促胰液素的发现没有利用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3H标记的亮氨酸为材料,所以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利用了荧光蛋白标记法,D错误。故选AC。(4)B是暗反应,其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D进行了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反应,所以D是线粒体;光反应(A)、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所以图中C和D都可以产生ATP。【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进行联系,识别图中的过程,同时掌握光合作用光

28、反应的过程,识记鲁宾和卡门的实验。14.科研人员对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中的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筑巢高度/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鸟总数/只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的优势种是_。调查该区域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2)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

29、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图1。从中可推如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 (4)参照图2可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这是长期_的结果。图2中b的作用是_。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流动的特点则是_。【答案】 (1). 池鹭 (2).

30、标志重捕法 (3). 随机 (4). 时间(或高峰时期或高峰时间)和取食地点(或地点) (5). 竞争 (6). 一龄幼虫 (7). 自然选择 (8).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9).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2、群落内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图2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def是消费者。【详解】(1)从表格中看出,池鹭的数量最多,所以该森林群落鹭类的优势种是池鹭;鹭类活动能量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时需要随

31、机取样。(2)根据题干中“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说明二者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时间(或高峰时期或高峰时间)和取食地点(或地点);使得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3)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种群数量下降最快的时期即一龄幼虫。(4)食物链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和环境之间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是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识记群落的种间关系,根据碳循

32、环的过程,判断出各字母代表的含义。15.为了提高菊花抗冻能力,研究者从其他生物中克隆出抗冻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回答下列问题:(1)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的工具酶为_。为使抗冻基因C在菊花细胞中高效表达,依据图2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_和_之间。(2)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作为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若想了解抗冻基因C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检测方法是采用_技术。(3)科研工作者可以利用_获得更多抗冻基因C,借助农杆菌将重组质粒导入菊花细胞,在该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目的是_。(

33、4)若想获得完整的转基因植株。还需借助_技术。假如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抗冻基因C已经整合到菊花的基因组中)抗冻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 启动子a (3). 终止子a (4). 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的启动子等接近答案的酌情给分) (5). DNA分子杂交技术 (6). PCR技术 (7). 吸引农杆菌感染菊花细胞 (8). 植物组织培养 (9). 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缝合针”-DN

34、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载体。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1)首先要检测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2)其次还要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杂交。(3)最后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 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35、。(4)有时还需进行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 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详解】(1)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的工具酶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构建该重组质粒时只能采用限制酶EcoR,所以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a和终止子a之间。(2)由于目的基因缺乏无复制原点,所以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3)对目的基因的扩增采用PCR技术;由于酚类物质吸引农杆菌感染菊花细胞,所以可以借助农杆菌将重组质粒导入菊花细胞,需添加酚类物质。(4)将植物细胞培育成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假如获得

36、的转基因植株(抗冻基因C已经整合到菊花的基因组中)抗冻能力没有提高,可能是目的基因没有表达(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点睛】本题以增加菊花花色类型为材料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6.自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以来,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加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培养相关的问题: (1)果酒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

37、,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_。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2)苹果酒在_(填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继续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将_。(3)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应用_法分离乳酸菌时,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答案】 (1). A、B、C (2). 醋酸菌 (3). 增加 (4). 维生素 (5). 稀释涂布平板法【解析】【分析】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温度18-25,缺氧、酸性。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温度是3035,要适时充气。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1)酵母菌发酵需要控制条件:温度18-25;溶氧控制,即要先通气后密封;pH控制,偏酸性。故选ABC。(2)苹果醋制备需要醋酸菌,泡菜制作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等微生物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所以有机物种类将增加。(3)乳酸菌的培养在培养基中除了添加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还要添加维生素,由于存在涂布操作,所以分离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和培养的相关知识,结合果酒、果醋、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进行解答。-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