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272KB ,
资源ID:674497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44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

1、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导学号:0890214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祭祖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最初,人们对于梦和死亡现象非常困惑,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于是人类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并认为,灵魂是独立的,会在人睡觉或出神时离开身体,当人死了就会永远离开身体。亡人的肉身会腐烂消失,但灵魂一直存在。应如何对待这些神秘且不死的灵魂呢?人们的选择是举行祭祀。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

2、记载,如“报”“又”“岁”等。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祈福求吉而举行的。在殷人的头脑中,祖先是令人恐惧的死者,这些人经常制造各种灾祸。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们定期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祈求祝福。这和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相符合:“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商时期的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增加了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礼记王制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通过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

3、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了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周代创制的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到了汉代,汉儒将孝道思想和祭祖礼仪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成为汉王朝治国的重要思想根基。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为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同时,汉代统治者将孝道推广到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各个层面,并形成了以家族伦理为核心,逐步向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扩展的孝文化。汉代以后,祭祖礼仪追寻着以孝为核心的价值取向,长期活跃在人们的节日礼仪生活中。

4、但在传统社会,礼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根据“礼不下庶人”的古礼规定,庶民长期被排斥在国家礼仪制度之外。在祭祖礼仪方面,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当时科举制度推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士庶阶层的界限被打破,祭祖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朱熹家礼的出现,它深刻地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家礼是朱熹编写的冠、婚、丧、祭四礼指南。朱熹考虑到人们举行祭礼时可能遇到的诸多难处,认为不用拘泥于烦琐的礼仪要求。为了保证可操作性,朱

5、熹对传统祭礼进行了提炼,按照祭祀时间、地点、人物、器物、仪节五个主要方面制定了祭礼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宋明以来中国人举行祭祖礼仪的标准范式。(摘编自祭祖礼仪的文化传统,作者邵凤丽)1下列关于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梦和死亡现象的困惑促使人们去思考,于是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出于对灵魂的敬畏,人们举行了祭祀活动,这是祭祖的源头。B商王朝祭祖的目的是祈福求吉,其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而周代的祭祖则含有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C到了汉代,祭祖礼仪和孝道思想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完善了相关理论,对祭祖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D宋代是

6、祭祖仪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是不同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祭祖的权利,二是形成了祭礼的基本模式。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解析】D项,“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错,“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的原因是“当时科举制度推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士庶阶层的界限被打破”。【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是用手持肉,献给神灵。商朝人举行祭祀活动时的“祭”的含义和这个解释一致。B在周代,宗庙设置体现了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之间的宗法关系,因为就社会结构而言,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C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多种方式弘扬孝文化,其目的是巩固国家政

7、治统治。D朱熹家礼的出现对中国祭祖礼仪的发展意义深远,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解析】B项,因果关系不恰当,“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并不能成为“宗庙设置体现了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之间的宗法关系”的原因。【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重要而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举行祭祖礼仪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B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我国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报”“又”“岁”等是当时的祭祀性文字。C在周代,人们的社会等级不同,其所拥有的庙数也不相同,如: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三庙,士有一庙。D很长一

8、段时间,祭祖礼仪是贵族的特权,庶民不能进行祭祖,这是因为礼在当时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解析】D项,“庶民不能进行祭祖”错,原文是说“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答案】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导学号:08902146】李尚师:修史铸鉴报国邢兆远李建斌1942年出生的李尚师,饱历世间沧桑。血与火、痛与苦,烧灼着他的心,更让他悟出一个理:个人与国运血脉相连,只有国家强大,百姓方可安居乐业;只有治国有方,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1985年,任中学教师的李尚师的人生出现了转折,当时山西师院的“晋国史研究室”缺少人

9、手,本族叔叔李孟存教授邀他一起编写晋国史。而自幼就崇拜“报国修史”的李尚师,此时不禁热血沸腾,下决心步入“漫漫”的修史路,为国家尽一介草民之力。为搜集史料,李尚师走遍了晋国古地,晋侯墓地、陶寺遗址、尧都、天马曲村遗址、晋献侯墓的车马坑、晋国铸铜遗址、侯马盟书出土遗址、牛村晋国宫殿遗址等都出现了他的身影。为考察传说中的晋国大宗之都翼,李尚师曾住在翼城南梁农家,骑着自行车奔波于翔山之下、浍河之滨,观其山如大鹏翱翔之状、察其遍地灰层、绳纹陶片遗存比比皆是,从而确定“翼”乃是南梁故城。李尚师千方百计地参加各种研讨会,与史学界的朋友交流信息,追踪最新研究成果。北大教授、著名史学家李伯谦感慨地说:“李尚师

10、对文献史料的重视和掌握,是很少有人能够匹敌的。百万字的手写书稿,装满整整一大箱子,仅写一遍,改一遍,再誊抄一遍,工作量可想而知,个中清苦甘甜,唯有自知,他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国当代民间修史第一人。”研究晋国史,疑点、难点很多。比如晋国始君叔虞所封的唐究竟在何地?历史就有七说,其中东汉班固、西晋郑玄等认为唐在今太原,后世在今太原晋源区建有晋祠,更使“太原晋阳说”不胫而走,家喻户晓。面对诸多大相径庭的观点,李尚师的大脑在梳理着一个个信息团,一遍又一遍地翻阅着诸多古籍文献,查找考古资料,实地观察地形,理清各种说法的偏差,毅然选定“临汾盆地说”,并确定唐国地域覆盖范围。挑战与创新的激情燃烧着李尚师的心,他

11、不断审视权威史书:春秋只有1.8万字,由于只记事件结果,不记事件的经过和背景,过于简略,用语隐晦;史记以文学笔法写史,有许多地方“失实”。他将左传与春秋国语等中的记载进行梳理、比较,将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加以互为印证,理清了主线脉络和史实。谈及此,李尚师说,修史之人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立之思想,敢于突破禁区,超越前人。2011年,李尚师开始编撰治国方略史鉴。他俯瞰五千年漫漫长史,在揭开一层层面纱后发现,源远流长的儒家,提倡“德治”“仁政”“中庸”,使国家和谐,社会安定,然而其以宗法制为核心,讲等级,守旧保守,不易于社会变革,造成社会进步缓慢。法家崇尚法治,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建立一个

12、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规范有序的社会。其缺点是,由于手段强硬,滥用之,则容易激化矛盾,甚至造成社会动乱。在治国方略史鉴中,李尚师理清了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主线脉络:尧舜时期始创“明刑弼教”“德主刑辅”,于孔、孟时期发展成熟;与此同时,法家学派在晋国孕育、发展,然后儒、法思想通过晋人卜子夏在晋(魏)发生碰撞、融合,并形成了“儒法兼容”思想。战国末期,荀况在“儒法兼容”思想的基础上,将儒家的“礼制”与法家的“法治”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了“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思想,转变形成历时两千年的治国思想的主线。观云卷云舒,思潮起潮落。李尚师以大量的史实在讲述着,战国时的魏文侯尊崇“重法尊儒”,让

13、魏国成为当时的最强盛国家;到了秦始皇,实行纯法家思想治国,结果15年短命而终;汉宣帝以“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使汉代因此而强盛;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实行“王道”治国,结果仅存15年。从东汉至清朝,凡是灵活运用“儒法并用、德主刑辅”思想治国的,国家就走向繁荣昌盛;凡是偏离了这条治国思想主线,就会导致或专权暴政、人民揭竿而起,或政治腐败、民心怨恨的结果。2014年逝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学会原常务会长孟世凯评价李尚师,他独立完成了一个重大理论性课题,具有创新意义。他根据有关文献和新的考古成果,围绕“治国思想主线”,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梳理出中国两千载治国思想的主流:“隆礼重法

14、”,这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当今也具有借鉴意义。这位“宿儒”,身居山村,耐住清贫与寂寞,历时三十余载,以心与魂熔铸着长史。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宫长为评价李尚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天下河东,无出其右。”(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7月16日)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李尚师认为儒家提倡“德治”“仁政”“中庸”,法家崇尚法治,两者各有优点与缺点,在互相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儒法兼容”的思想体系。B战国末期,荀况在“儒法兼容”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历时两千年的治国思想的主线即是“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思想。C李尚师在阐述治国方

15、略史鉴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两种思想的对比,表现出各自的长处与不足,突出了两种思想的本质特征。D宫长为对李尚师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作了整体概括,孟世凯则从李尚师的学术地位进行评价,从侧面突出传主李尚师的贡献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其中包含有评价者及作者对李尚师的赞美和崇尚之情。【解析】D项,应是“孟世凯对李尚师在学术研究方面宫长为则从李尚师的学术地位进行评价”。【答案】D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饱经世间沧桑的李尚师,在血与火、痛与苦的经历中,体会到个人生活境遇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因此走上了漫漫修史路。B为考察传说中的晋国大宗之都翼,李尚师进行了大量的

16、实地考察,分析了大量的历史遗存,从而确定“翼”乃是南梁故城。C修史过程中,李尚师重视文献史料,写一遍,改一遍,再誊抄一遍,形成了百万字的手写书稿,个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D在考查晋国始君叔虞所封的唐究竟在何地时,李尚师推翻了历史上的七说,理清各种偏差,确定了唐国地域覆盖范围。E李尚师突破禁区,超越前人,将左传春秋国语等中的记载进行梳理,比较,从而理清了主线脉络和史实。【解析】A项,“因此走上了漫漫修史路”说法不严密,这只是他走上这条道路的一个前提。C项,“形成了百万字的手写书稿”错误,是对“百万字的手写书稿”“写一遍,改一遍,再誊抄一遍”。D项,“推翻了历史上的七说”,文中无依据,他最终选定的临

17、汾盆地说也应该属于七说之一。【答案】BE6李尚师被称为“中国当代民间修史第一人”,他的事迹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怀?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5分)【解析】题目要求对李尚师进行探究,一个人的情怀往往与整个社会的心理品质联系在一起,具体分析时可以从社会与个人的角度,对修史这一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思考,体现李尚师修史背后所产生的时代意义,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答案】这是一种对社会、对历史负责任的情怀。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反思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修史可以进一步理清历史的真实性,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并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李尚师民间修史的事迹为社会提供了关于历史的更为清楚的认识,为当代治国与修身带

18、来思想的启迪。而在修史的过程中,他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这种情怀,反映出新时期的社会心理,具有积极向上的时代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导学号:08902147】寒色龙应台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19、。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的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

20、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

21、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很多人,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很多

22、人,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儿女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儿女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孩子在哪里,哪里就

23、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三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B文章第五段与第十二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C本文善用衬托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时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D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

24、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解析】B 项中“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这一结论错误。此处通过反复和照应,揭示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C项中应为“本文善用对比手法”。D项中“浓郁的伤感况味”和“深深的悲凉”以及“悲剧色彩”显得武断。文章虽然以“寒色”为题,多少带有一点淡淡的伤感和追怀的意味,但主题还是通过对“家”的内涵的阐发,表现亲情的恒远流长,所以“家”的温馨感应该是文章的主要色调。【答案】A8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分)【解析】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回答其作用。【答案】内容上:文中这三次追问,传

25、达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家、亲情、人生的深沉感悟,使文章显得含蓄深沉,引人遐思。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首尾照应,前后勾连,结构匀称,同时一唱三叹,富有一种音乐的韵律美。9文章最后一段发人深省,意蕴十分丰富,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6分)【解析】先明确观点,然后找出依据分析,再总结自己的观点。从亲情、家与永恒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并且联系文章的主旨回答。【答案】 这段文字揭示文章主题,指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文章第五段和第十二段,作者有意选择相同的细节和情境,前后照应,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变化,由获得父母之爱的子女,变成给予子女爱的父母,身份变了,但亲情没变,一以贯之,

26、强调亲情的永恒。 这段文字含蓄地指出家的内涵与永恒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唤醒我们对亲情的珍视。文章通过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两组对比,旨在强调家的美好与易碎的特点。家是美好而易碎的,但亲情却是永恒的,因此我们要珍视亲情,与亲人和谐相处,在接受亲人关爱的同时,也要勇于向亲人表达我们的爱。 现实生活中,像“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们要及时孝敬父母,不要在亲人离去之后再后悔。在与亲人发生矛盾时,要多体谅,多包容,营造出一种和谐而温馨的家庭的氛围。因为只有和谐的家庭氛围,才体现出“家”的永恒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

27、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各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矣。”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

28、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

29、累迁尚书右丞。从祫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节选自宋史李昭述传)【注】疾置: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B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C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愈旬而就D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解析】根据“以为”,排除D项;根据“农八万”作“调”的

30、宾语,排除B项;根据“久”修饰的是“未塞”,排除A项。【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C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出东汉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D. 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解析】致斋,此处指行斋戒之礼以致敬。【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昭述子承父荫,累迁

31、高官。他先承父辈官爵出仕,后经皇帝召试赐进士出身,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升至尚书右丞,死后追赠礼部尚书。B李昭述恪尽职守,关注民生。他在担任群牧制置使属下判官时,郓州官员随意扩大官邸用地,侵占当地百姓良田,李昭述把这些占地全部返还给百姓。C李昭述德才兼备,深孚众望。他巧妙处理江陵屯兵因库粮陈腐打算闹事的事件,凭借自身的长者威望消除了潭州戍卒的暴乱计划,离任时戍卒罗拜相送。D李昭述善掌大局,政绩显著。朝廷刚设置义勇军时,人心动荡不安,他换乘驿站马匹,不顾疲劳日行百里,劝谕父老,安定众心,后被举荐,深受朝廷重用。【解析】“扩大官邸用地”错,原文中的“牧地”不是地方长官官邸用地,而是牧场用地

32、。【答案】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5分)译文:(2)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5分)译文:【答案】(1)昭述把从仓库中取出的粮食作为俸禄,并用库粮做饭让僚属们吃,众人于是安定下来。(大意2分,“以为”“饭”“定”各1分)(2)当地发大水,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昭述把寺庙里贮存的粮食登记,并把这些粮食熬成粥给饥民吃(或:昭述借助僧舍存粮做成稀粥给饥民吃),使几万饥民存活下来。(大意2分,“籍”“为”“活”各1分)【参考译文】李昭述字仲祖,凭父亲的功德做了秘书省校书郎。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面试,赐进士出身,

33、任命为刑部详覆官,多次升迁官至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推荐他作判官,郓州因牧地侵占民田多达数千顷,昭述全部返还百姓。以太常博士的身份任开封知县,破格晋升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后曹利用获罪)他因为曾经被曹利用推荐过而受到牵连,出京任常州知州,贬为三司度支判官,又改任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纷纷扬言仓库粮食陈腐变质,打算聚众闹事。昭述从仓库中取粮作为俸禄,并用库粮做饭让僚属们吃,众人于是安定下来。后来昭述移官到湖南潭州,戍卒因为监军酷暴而愤怒,想要发动暴乱,有人指着昭述对大家说:“像李公这样的长者,怎么可以辜负他?”这些谋划于是停止了。昭述听说这件事后,就用它来警戒监军。监军自此后不再行使暴力

34、。等到昭述离任时,众人围在道路上恋恋不舍,环绕着下拜,指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说:“往日要不是李公,我们家里就没有活着的人了啊。”后移官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头衔。又改任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任三司户部副使,积累官资升迁到刑部郎中。朝廷在陕西用兵(与西夏人作战),李昭述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为河北都转运使。黄河在澶渊决口,很久没有堵住。正值契丹遣刘六符来出使,朝廷就命昭述在澶州筑城,以治理河堤为名,调来兵农八万,十多天就完成了。开始六符路过这里,真以为是河堤,等到返回时城已全部筑好,很是惊骇。朝廷刚设置义勇军时,人心动荡不安,昭述换乘驿站马匹日行百里,开解

35、劝谕父老,众人才安下心来。宣抚使上书举荐他的才能,朝廷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澶州知州,又任命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河北才设置四路,就任命他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当地发大水,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昭述借助僧舍存粮做成稀粥,使几万饥民存活下来。改任龙图阁学士、秦州知州。谏官、御史说昭述平庸懦弱,不能担负重镇,就留任真定府。过了四年,入朝兼任三班院长官,以翰林侍读学士身份任郑州知州。不久,又担任通进银台司长官,太常寺判寺,又兼任三班,积累官资升迁至尚书右丞。跟从皇上祫祭在朝堂行斋戒之礼时,得了暴病猝死。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恪。(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

36、题。 【导学号:08902148】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B作者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37、”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D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解析】A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辞的。D项,“凝睇”是神态描写。【答案】AD15词的上阕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阕中的重要意象。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

38、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词的上阕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1)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_,_”,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 夸饰山峰之高,用“_” 衬托绝壁之险。(3)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将自己贬谪江州和琵琶女流落江头的悲惨遭遇联系在一起,酝酿出“_,_”,成为后世饱经沧桑的人邂逅时的共

39、同感受。【答案】(1)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B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C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D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

40、,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E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A项,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B项,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这里用来修饰“社会生活画卷”,使用正确。C项,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D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这里指难得的言论,使用正

41、确。E项,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使用正确。【答案】AC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08902149】A在谈到文学作品影视化时,周大新表示,作家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应该持支持的态度,但是绝不能为改编而写作,更不能只是粗制滥造一些大家看完就忘记了的作品。B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C10月23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鸿篇巨制及部分写生

42、稿。D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解析】A项,成分残缺,残缺介词。应在“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前加“对于”。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鸿篇巨制及部分写生稿”。D项,搭配不当,“提升”与“普及”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普及”。【答案】B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

43、弃功利性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A其实这而要确定所以/B这其实/能认为因为即使C实际上却会/可能就是D这当然就是如果/虽然【解析】本题从选用词语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抓住主要信息“高考志愿、热门专业、学以致用”,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用“这”来指代上一句话,用“其实”进行引转。此处用“这其实”“其实这”“实际上”都是可以的。“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是不是”为并列关系,处不需填内

44、容,当然填“而”也不影响这种关系。处需要一个客观表达“屏弃功利性”作用的词“能”或“会”。至此答案已确定为B,后面可以来验证:处依旧承接句客观表达的语气,选“认为”,处解释原因,处和后文的“也”照应。【答案】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导学号:08902150】中国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_。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中国画长卷,_,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

45、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通过一道道门,进入一层层院,一院院景物不同、_。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解析】从整个文段的内容看,第空,应写出中国庭院建筑与欧洲建筑的不同,以引出下文的具体介绍。第空要结合“中国画长卷”的观看特点一段段地看拟写;第空要注意横线前的顿号,句式要与前面相同,内容也要与之相似。【答案】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 一步步感受有别21下面是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的宣传画,请写出其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解析】构图要素要包括图形和文字,分析寓意要从时间、图形和健身等角度考虑。【

46、答案】图案由两个变形的阿拉伯数字“8”叠加而成,“8”字形似两个举起手臂做健身操的人形。两个“8”字表示全民健身日是8月8日,抽象的运动人形充满活力,彰显健身运动的主题。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去年冬天,我在做一个关于旅游的项目,需要找个实习生。有一个女孩,除了没有办公室工作经验之外,其他方面都很不错。于是,我把这个女孩招进来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有些沮丧地发现,实习生的办公室经验为零是多么重大的问题。又过了一段时间,她依然不行很努力,有进步,但没我想象的那么大。已经半年过去了,我没有时间再等了。有一天晚上,我跟那个女实习生谈到了离开的问题,

47、她很难过。我知道这滋味,几个月来,我能看到她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可就在同一天晚上,我看到一个辞职去创业的前同事发了一个招聘启事,这简直就是为我的实习生量身定做的职位。每一条都是那么适合她。我赶紧把这个信息转给她,并鼓励她去面试。又半年过去了,我经常能收到她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照片,听到她的各种开心的好消息。她终于重新回到当初面试时她自己的样子了,而不是勉强待在我这里努力适应工作。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10月14日11版)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感悟?要求:综合材料主要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要侧重对人物行为的肯

48、定,而且主要从“女孩的角度”立意。注意要对材料进行引申,不要就材料论材料,在材料中徘徊。假如能从材料类比联想到社会与人生层面,立意的角度就会宽、多,且新、深。如引申到适合才是最好的:现在很多家长为我们学生报很多辅导班,适合我们吗?如引申到适合比努力更重要,与其方向不对头地努力,不如选择适合自己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份,都扮演一个角色,但我们要思考:我们真正拥有自我吗?如果我们总是依照他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只是他人的影子或干某件事的机器而已。所以我们在拥有实在的身体自我时,更要拥有内心属于自己的真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你从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因为它是你的事业。还可以从要懂得感恩,慧眼识(荐)英才等角度立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