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建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模型,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等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认同科学研究需丰富的想象力和勤奋实践的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2.初步理解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生命观念) 3.重要概念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减少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二、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三、 教学难点 1.同源染色
2、体概念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3.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四、核心问题 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2.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为何具有多样性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每个人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成完整个体。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经受精作用结合而成的。有丝分裂的结果: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人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6条,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那后果是什么呢?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条呢?形成配子时,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方式就是减数分裂。一对夫妻生了两个孩子,为什么这两个孩子长得不
3、完全相同呢?人体染色体数目不能恒定23精子和卵细胞具有多样性激发兴趣初步学习减数分裂的概念来源:学科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如何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与有丝分裂相比,复制一次分裂一次)设计实验:(提示:选材原则 大致方法)强调选材原则:简单(该物种中染色体数目尽量少),材料易得,最后扩展到多个物种中研究,得到普适规律。出示实验结果图资料1:Theodore Boveri德国生物学家,1887年首次观察了马蛔虫的减数分裂的过程,并出示马蛔虫细胞分裂相图。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提出假说讨论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材料重要性体现了假说演绎法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是如何分裂成精细胞的呢?资料2:18
4、91年亨金研究某种蝽(2n=24)时发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开始呈现一种环状,共有12个环状物。刚进入减一的过程,染色体数目就减半了吗?出示染色体交叉互换(环状物)照片介绍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就是同源染色体,据图观察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给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出示男性的染色体核型图,介绍人体的23对染色体就是23对同源染色体。通过对特殊同源染色体XY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区分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介绍交叉互换,四分体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缠绕在一起,并交换一部分片段。出示蝗虫减数分裂示意图。请学生试着画出减一后期染色体
5、行为图。问题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还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资料3:科学家发现雄蝗虫 2n=23, XO型,体细胞中有11对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雄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结果产生两类细胞,一类细胞含有X染色体,一类细胞不含性染色体。问题2:减一后期移向细胞每一极的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是随机的吗?资料4:1913年科学家发现雄蝗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大小不等。且蝗虫的性别决定是XO型,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条X染色体只去细胞一极。她统计了300多个细胞,X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接近1:1。出示精子形成过程示意图。总结:减数第一次分裂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进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环状物不是一条染色体而是一对染色体。讨论听讲学生区分画图推理推理还原科学史敢于猜想科学思维评价一对夫妻生了很多个孩子(同卵双胞胎除外),能不能出现完全一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