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第一章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01上海16)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帝国主义的事件是A 十月革命建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B 苏俄宣布放弃沙俄在国外的一切特权C 20年代初的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 D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01春季27)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发生大规模抗击外国武装干涉战争的国家是匈牙利 印度 土耳其 埃及A B C D(01全国21)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
2、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 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 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01全国22)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 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 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 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02上海历史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
3、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03上海历史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03江苏22)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四月提纲的发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的形成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布列斯特和约签订A、 B、 C
4、、 D、(05广东21)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05上海1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05江苏20)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同于十九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在 民族资产阶级
5、掌握了领导权 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斗争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镇压A B, C D(05江苏21)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 到1937年差本实现(2006年北京卷)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期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苏俄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B恢复国民经济C向社会主义过渡 D巩固新生政权(2006年全国卷)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2006年全国卷)巴黎公社
6、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的是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 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2006年全国卷)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2006年全国卷)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006年全国卷
7、)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先后建立过多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每个组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首次被突破的背景下成立的是A国际工人协会 B第二国际C第三国际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006年广东历史卷)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2006年全国卷)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
8、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2006年上海)1926年,英国人贝尔福提出了英属自治领“地位平等作为英联邦的成员自愿的结合在一起”的报告。1931年,英帝国议会通过了这份报告,由此标志着英帝国转变为英联邦。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一次大战结束B、民族解放运动和自治运动兴起C、英镑集团形成D、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01春季36)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32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
9、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13分)答案要点:(13分)进步性: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对勤劳的经营者实行优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负担。(8分)意义: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5分)(04江苏31)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5分)答案:(15分) 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三年国内战争
10、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实施余粮收集制。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21年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04北京41)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1)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农业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11、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末,苏俄(苏联)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8分)有何经验教训?(4分)答案:(1)探索:将没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行余粮收集制;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经验: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农业政策;教训: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05全国一37)(32分)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中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儿。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
12、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幕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答: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答: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背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3)指出材料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4分)答:独立、富强(或民主)(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答:积极作用:鼓舞人们争取民族独立消极作用: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略)共4页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