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402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分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甲型血友病(HA)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所致。下列关于H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A是一种伴性遗传病B. H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C. XAXa个体不是HA患者D. 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HA【答案】ABC【解析】【分析】据题可知,甲型血友病(HA)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详解】A、甲型血友病(HA)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所致,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

2、A正确;B、男性存在Xa即表现患病,女性需同时存在XaXa时才表现为患病,故H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B正确;C、XAXa个体不是HA患者,属于携带者,C正确;D、男患者XaY,若婚配对象为XAXA,则女儿(XAXa)不会患病,D错误。故选ABC2. 下列关于DNA及相关实验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提出了双螺旋结构模型B. 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呈环状,质粒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C. 在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长短对该组实验放射性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D. 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过程中所使用的DNA纯度越高转化效果越有效【

3、答案】A【解析】【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能与细菌分离。【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成功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A错误;B、大肠杆菌中的质粒为小型环状DNA,质粒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

4、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保温一段时间搅拌并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保温时间长短对该组实验放射性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C正确;D、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的有效性与所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关,纯度越大,转化率越高,D正确。故选A。3. 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 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

5、A分子由单链组成D. 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含有CCI反密码子的tRNA转运甘氨酸,而反密码子CCI能与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GGC、GGA)互补配对,即I与U、C、A均能配对。【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I与U、C、A均能配对,因此含I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的密码子,A正确;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结合,B正确;C、由图示可知,tRNA分子由单链RNA经过折叠后形成三叶草的叶形,C错误;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从图示三种密

6、码子均编码甘氨酸也可以看出,D正确。故选C。4. 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表示毛霉合成蛋白酶的过程B. 过程中酶能使DNA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C. 过程四个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同D. 与过程相比,过程中特有“AU”配对【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是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详解】A、毛霉是真核生物,因此该过程不可以表示毛霉合成蛋白酶的过程,A错误;B、过程中的酶是RNA聚合酶,有解旋功能,B正确;C、过程四个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一样的,所以合成的蛋白质是一样的,C错误;D、过程是转录过程,过程是翻译过程,翻译、转录过程都有“AU”配对,D

7、错误。故选B。5.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 侵入宿主细胞并繁殖的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毒的侵染过程与宿主细胞的识别作用有关B. 该病毒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膜结构C. 该病毒的蛋白质均由游离状态的核糖体合成D. 该病毒增殖不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脱氧核糖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增值;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核糖核苷酸。【详解】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A正确;B、据题干信息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

8、NA病毒,其包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该病毒的蛋白合成过程中有高尔基体的参与,参照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可推知,该病毒的蛋白质可能也有附着型核糖体的参与,C错误;D、该病毒为RNA病毒,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合成RNA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而非脱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C。6. 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之后将上述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一条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他们将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重新捕捞上来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

9、因的基因频率则减少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 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物种存在竞争关系D. 溪流型三刺鱼在新环境中繁殖能力增强,导致两种三刺鱼发生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详解】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10、,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变异,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能杂交产生一个种群,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D、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是同种生物,不存在协同进化,D错误。故选A。7. 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其他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

11、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B. 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基因DNMT3被甲基化有关C. 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D. 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没有改变,但可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DNA序列,但是导致相关基因转录沉默。DNA甲基化在细胞中普遍存在,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等是必需的。研究表明,工蜂大脑细胞中约600个基因被甲基化,而蜂王大脑细胞中的

12、基因没有甲基化。如果某DNA片段被甲基化,那么包含该片段的基因功能就会被抑制。DNA的甲基化是由一种酶来控制的,如果让蜜蜂幼虫细胞中的这种酶失去作用,蜜蜂幼虫就会发育成蜂王,和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详解】A、从题目干中的图示可以看出,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A正确;B、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DNMT3基因其他区域是否甲基化有关,B错误;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导致转录和翻译过程变化,使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C正确;D、从题目干中的图示可以看出,DNA甲

13、基化并没有改变DNA内部的碱基排列顺序,未改变DNA片段的遗传信息,但可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8.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 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4C. 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 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

14、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甲、乙、丙、丁均含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DdYy:ddyy=1:2:1,其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3,B错误;C、图丁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问题阶段,D错误。故选A。9. 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其中深色个体代表患者。已知I代1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代的5和6很可能携带致病基因B. 代6号个体与

15、某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C. 需要对代的8号个体进行基因诊断来确定其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 由图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可判断此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由于I代1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I代2号有病个体生出代3和6号个体有病,而代2、5、7无病,判断该单基因遗传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 由于该遗传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代的6号个体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B. 代6号个体与某正常女性结婚,不论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都为1/2,B正确;C. 代的8号个体无

16、病,说明其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无需进行基因诊断,C错误;D.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B。【点睛】当人类遗传系谱图中无法用口诀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注意审题,题干中给的条件。10. 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直翅(M)对弯翅(m)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只,其基因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C. 为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D. 该昆虫与

17、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1/4【答案】C【解析】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昆虫长翅(R)对残翅(r),直翅(M)对弯翅(m)不适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只有4种,B错误;可以用测交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C正确;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9/16,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细胞学基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 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

18、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是A. 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B.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 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D. 若基因不表达,则基因和基因不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根据图知,花青素是由苯丙酮氨酸转化而来,其转化需要酶1、酶2和酶3,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表现的颜色不同。【详解】A. 由图可知,花青素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正确; B. 基因分别通过控制酶1、2、3的合成来控制花青素的合成,B正确;C. 花青素在不同

19、酸碱条件下显示不同颜色,说明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花色,C正确; D. 基因具有独立性,基因不表达,基因和基因仍然能够表达,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以图形的形式给出信息,考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关键是需要学生从题图中获取信息。12. 研究人员对某二倍体动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c细胞B. 若某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且取自睾丸,则该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 若图2中类型b、

20、c、d、e的细胞属于同一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c、d、eD. 在图2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c【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详解】A、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21、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属于图2中的类型a,A错误;B、图2中的类型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若取自睾丸,则称为精原细胞,不能称为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C、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还没有复制时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若图2中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c、d、e,C正确;D、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

2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D错误。故选C。13. 如图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B. 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C.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只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D. 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图示中可观察到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B和a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因此可判定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详解】A、根据细胞图示中的基因分布

23、可以发现,该个体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Dd,A正确;B、图中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且下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可判定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正确;C、图中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由此可知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以产生4种配子,C错误;D、A、a和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C。14. 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甲醛处理孕鼠,一段时间后取胎鼠肝脏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所产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甲醛(mg/kg)微核率(%0)畸变率(%0)

24、对照组01805202407420056261200090333A. 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B. 微核中的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C. 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 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答案】C【解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推知,,实验自变量为甲醛浓度,因变量为微核率和畸变率。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可知随甲醛浓度升高,微核率和畸变率都随之升高,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A

25、正确;B、微核是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分裂末期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故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B正确;C、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错误;D、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D正确。故选C。【点睛】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其中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数目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15. 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栽培品

26、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B.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C. 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D. 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分析题图的染色体核型,可知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野生祖先种为二倍体。【详解】A、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两者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A正确;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

27、种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B错误;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四倍体,不能直接获得三倍体栽培品种香蕉,C错误;D、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错误。故选A。16. 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系统中的半透膜B. 图中甲状态时的渗透压大于外界的渗透压C. 图中的、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D. 从甲状态到乙状态,水分子不会进入该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为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为液泡中的细胞液;为细胞壁。【

28、详解】A、图中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相当于渗透系统中的半透膜,A正确;B、图中甲处于质壁分离的初始状态,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外界的渗透压,B错误;C、图中的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C错误;D、从甲状态到乙状态,水分子既可以出细胞,也可以进细胞,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内外因,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或成分的名称,明确细胞壁是全透性的。17. 酶和ATP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而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ATP的

29、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通常伴随ATP的水解B. U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C. 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D. 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可使得ATP转化为ADP的速率加快【答案】C【解析】【详解】A、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通常伴随ATP的水解,A项正确;B、U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类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项正确;C、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自细胞呼吸,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项错误;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是一个

30、需要消耗ATP的胞吐过程,故该过程可使得ATP转化为ADP的速率加快,D项正确。故选C。18. 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C转运蛋白可提高O2的跨膜运输速度B. ABC转运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C. Cl-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D. 若ATP水解受阻,ABC转运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2、据图和题干信息可知: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

31、,故一种转运蛋白转运一种物质。【详解】A、O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错误;B、据图可知:ABC转运蛋白发挥作用过程伴随水解ATP,产生能量,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要耗能,B错误;C、据题干信息可知“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故Cl-和氨基酸跨膜运输依赖的转运蛋白不同,C错误;D、据图可知,ABC转运蛋白的功能发挥伴随ATP水解的过程,故若ATP水解受阻,ABC转运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D正确。故选D。19. Rubisco是催化C5和CO2反应的酶,O2能和CO2竞争该酶的活性部位,当O2浓度高时,Rubisco和O2结合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导致

32、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Rubisco基因可在叶肉细胞中表达B. 抑制Rubisco和O2的结合不利于植物的生长C. 植物体内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 Rubisco的催化功能具有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具体过程如下:【详解】A、叶绿体的暗反应中CO2的固定需要Rubisco的催化,所以叶肉细胞有相应的基因表达,才能保证暗反应的顺利进行,A正确;B、O2会与CO2竞争Rubisco的活性部位,当O2与Rubi

33、sco结合减少时,Rubisco与CO2的结合增多,增多CO2的固定量,有利于暗反应的进行,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B错误;C、Rubisco催化暗反应中CO2的固定,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正确;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具有专一性,D正确。故选B。20. 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如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不需要O2的参与,产生的“物质X”是丙酮酸B. 过程均有能量释放,大部分用于合成ATPC. 过程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细胞内反应的场所不同D.

34、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不会在CO2中检测到18O【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为肌糖原的分解,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物质X是丙酮酸,为酒精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乳酸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为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乳酸进入肌细胞。【详解】A、由分析可知:“物质X”是丙酮酸,由C、H、O 3种元素组成,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O2参与,A正确;B、过程均有能量释放,少部分用于合成ATP,B错误;C、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均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D、有氧条件下,肌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则产生的水含有18O,含有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

35、阶段,产生的CO2中能检测到18O,D错误。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得0分21. 已知果蝇的红眼、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分别为XBXb与XbW的雌雄果蝇交配生育一只基因型为XBXbY的果蝇,产生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 )A. 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B. 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C. 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 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答案】A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分别为XBXb与XbY的雌雄果蝇交配生育了一只基因型为

36、XBXbY的果蝇,可以看成是含XBXb的卵细胞和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以看成是含XB的卵细胞和含Xb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详解】AB、如果基因型为XBXbY的果蝇是含XBXb的卵细胞和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A正确,B错误;CD、如果基因型为XBXbY的果蝇是含XB的卵细胞和含Xb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C正确,D错误。故选AC。22. 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上之后,需要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这种有效遗传信息的拼接与无效遗传信息的去除,被称

37、为RNA剪接。下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过程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B. 剪接体作用于过程,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 过程中一个核糖体可结合多条mRNA链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D. 过程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需要RNA酶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表示转录,表示mRNA前体的加工,表示翻译,表示异常mRNA的降解。【详解】A、过程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B、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故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B错误;C、过程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

38、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错误;D、过程利用RNA酶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D正确。故选D。23. 现有一种二倍体观赏植物,其花色有蓝色、紫色、鲜红色三种,现将纯合的蓝色花品种与鲜红色花品种杂交得F1,F1表现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B. 亲本蓝色和鲜红色分别为显性纯合子和隐形纯合子C. F2中紫花个体中能稳定遗传和个体占1/6D. 若对F1测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2:1【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蓝色;F1自交,F

39、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说明蓝色为双显性个体,鲜红色为双隐性个体,而紫色植株为单显性个体。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为9:3:3:1,可推断双显性(9)表现为蓝色(设为A_B_),而单显性(3+3)均表现为紫色(设为A_bb或aaB_),双隐性(1)表现为鲜红色(aabb)。【详解】A、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蓝:6紫:1鲜红,和为16,说明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B、亲本蓝色的基因型是AABB,鲜红色的基因型是aabb,B正确;C、F2中紫花个体(A_bb或aaB_)中能稳定遗传和个体占1/3,C错误;D、若对F1测交,子代的表现性及比例为蓝色:紫色:

40、鲜红=1:2:1,D正确。故选ABD。24.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当它侵入人体后,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李斯特氏菌含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B.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场所均是核糖体C. Tuba蛋白和InIC蛋白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D. 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AD【解析】【分析】李斯特氏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 核 细 胞真 核 细 胞大小较小较大

41、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李斯特氏菌为原核细胞,含核酸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不含线粒体,A错误;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Tuba蛋白和InIC蛋白

42、的合成场所均是核糖体,B正确;C、该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Tuba蛋白和InIC蛋白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C正确;D、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AD。25. 细胞增殖严格有序的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如图表示cyclinB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不能合成所致B. CDK1持

43、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C. 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D. HIV感染会使T细胞停留在图中的G2期【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在间期活性逐渐升高,分裂期活性逐渐下降;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详解】A、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其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含量逐渐减少所致,A错误;B、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则细胞周期可能会一直处于分裂间期,B错误;C、图中CDK1活性在S期开始升高,分裂期M活性逐渐下降,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

44、主要酶,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C正确;D、cyclinB的降解是细胞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即cyclinB不降解,细胞就不能进入分裂期,因此HIV感染T细胞可使 cyclinB积聚,从而使T细胞停留在G2期,D正确。故选CD。第II卷(共45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26. 细胞中的少部分ATP会在酶的催化下形成cAMP,cAMP在调节细胞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图甲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生理过程图解,图乙是该细胞膜局部亚显微结构图解,请回答相关问题:(1)ATP合成酶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的膜结构上。具体而言,ATP合成酶在植物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膜上,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

45、_膜上。(2)图甲中cAMP的增多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这些酶活性改变后,通过促进_,促进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_。(3)图甲中cAMP在细胞中被称为“第二信使”,则该过程中的“第一信使”指的是_激素。图甲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4)图乙15过程中,需要消耗ATP的有_,判断的依据是_。【答案】 (1).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 (2). 细胞 (3). 水通道蛋白的合成 (4). (5). 抗利尿 (6).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 1和5 (8). 它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解析】【分析】图甲中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可促进细

46、胞内的ATP形成cAMP,cAMP调节相关酶的活性可促进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形成水通道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促进水分的吸收。图乙中1和5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为自由扩散,3和4为协助扩散。【详解】(1)ATP合成酶的作用是催化ATP的合成,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的膜结构上。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均能合成ATP,均分布有ATP合成酶。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的细胞器,ATP合成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2)图甲中cAMP的增多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这些酶活性改变后,通过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进而促进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该过程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3)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47、对水分的重吸收,图甲中cAMP在细胞中被称为“第二信使”,则该过程中的“第一信使”指的是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图甲所示生理过程包括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和水分子进入细胞,故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4)图乙15过程中,逆浓度梯度运输的为1和5,为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载体和消耗ATP。【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抗利尿激素的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7. 下图1表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代表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细胞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的H产生于_(具体

48、场所),该植物细胞处于图2中A点时,产生ATP的部位是_。(2)当植物细胞发生图1中的过程时,此时的光照强度可对应图2的_段(填“OB”、“OD”或“BD”)。0D段内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用S1、S2、S3表示)。(3)若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和30,当环境温度由25升高到30时,图2中B点的变化情况是_。II.某多肉植物在正常条件和长期干旱条件下(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放)光合作用途径不同,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请据图问答下列问题:(1)干旱条件下,该植物在白天会关闭气孔,主要是为了防止_,在正常条件下,若上午11时

49、突然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则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C5含量会_。(2)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图乙0一4时无光照,但该植物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速率大于0,该时段内吸收的CO2能否被直接用来合成(CH2O)?_(填 “能”或“不能”),原因是_(3)请结合图甲CO2的变化途径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该植物在白天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机制是_【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 BD (4). S2-S1 (5). 右移 (6). 因蒸腾作用过强而散失大量水分 (7). 减少 (8). 不能 (9). 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10

50、). 夜晚吸收的CO2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后,一方面苹果酸从液泡运出并通过分解提供CO2,另一方面丙酮酸氧化分解提供CO2,以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据图分析:图1中,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表示光反应释

51、放的氧气,图2中A表示呼吸作用强度,B表示光补偿点,C表示光饱和点。【详解】(1)图1的过程中,H2O被分解为氧气和H,代表光反应,H产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基粒),图2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0,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图1中过程代表氧气释放,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图2中B点为光补偿点,光照强度位于BD段时,植物细胞吸收二氧化碳,代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0D段内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可用S2+S3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可用S1+S3表示,则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可表示为S2+S3-(S1+S3)=S2-S1。(3)光合作用和呼

52、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和30,当环境温度由25升高到30时,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达到光补偿点时,需要较大的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才能弥补呼吸作用的消耗,图2中B点应右移。II.(1)白天气孔关闭,主要是为了防止蒸腾作用过强而散失大量水分。正常情况下,突然增加CO2浓度,则C5固定CO2速率会增大,而C5合成速率不变,因此短时间内C5含量会降低。(2)长期干旱条件下,图乙04时无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吸收的CO2不能用来合成(CH2O)。(3)由图甲可知,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夜晚吸收的CO2可以与PEP反应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53、再转化为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在白天,苹果酸从液泡运出并通过分解产生CO2,供光合作用利用,此外,线粒体中丙酮酸分解产生的CO2也会供光合作用利用,因而长期干旱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在白天虽然气孔关闭,但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8. 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纯种灰身雄果蝇群体经60CO照射后可从中筛选出果蝇甲。果蝇甲产生的各种配子活性相同,且基因均能正常表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54、题:(1)如图经60CO照射后果蝇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_,果蝇甲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_种配子。(2)F1中染色体正常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3)研究发现果蝇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性指数)决定,性指数1时发育为雌性,性指数0.5发育为雄性,请推测性染色体是XYY、XXY的果蝇分别发育成_。这种性染色体变异称为_【答案】 (1). 易位 (2). 4 (3). 1/4 (4). 雄性、雌性 (5). 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图中果蝇甲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由射线照射引起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2、甲乙杂交得到F1的原理是

55、基因重组,能根据表现型进行筛选,所以筛选可不用光学显微镜。【详解】(1)经60Co照射后,果蝇甲的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移到X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于果蝇甲产生的各种配子活性相同,所以经减数分裂后,能产生BXB、BY、OXB和OY共4种配子。(2)BOXBY与bbXX杂交得到的F1中,仅表现型为灰身雄果蝇的个体染色体形态正常,其基因型为BbXY,其所占的比例为1/21/2=1/4。(3)由题意知,果蝇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性指数)决定,性指数1时发育为雌性,性指数0.5发育为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个体性指数是1/2,为雄性,性染色体组型是XXY个体的性指数是

56、1,表现为雌性;该变异是性染色体数目变化,称为染色体数目变异。【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29. 果蝇的翅形有正常翅和网状翅、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它们各为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这些性状的等位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研究小组做了如下杂交实验。实验实验P正常翅灰体()网状翅灰体()P网状翅黄体()正常翅灰体()F1正常翅灰体 正常翅黄体3 1F1正常翅灰体() 正常翅黄体()1 1(1)果蝇正常翅和网状翅、灰体和黄体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填

57、“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2)在实验的F1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_;F1个体间随机交配,其子代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_。(3)如果不确定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A、a)不在Y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就无法推断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上,但可通过上述实验中的F1果蝇与其亲本回交来确定,那么,应选择实验_(填“”或“”)的果蝇作为回交材料,回交组合中的雌果蝇表现型为_。(4)研究表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距非常远的两对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比例很接近而难以区分。已知在减数分裂时,雌果蝇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

58、生交叉互换,而雄果蝇不发生。假设控制果蝇翅无斑和有斑的等位基因(D、d),与控制果蝇正常翅和网状翅的等位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研究小组通过以下杂交实验证实了该假设是正确的,但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出现两种结果,见下表:亲本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的两种结果和无斑正常翅无斑正常翅:无斑正常翅无斑网状翅有斑正常翅=422:无斑正常翅无斑网状翅有斑正常翅有斑网状翅=?画出结果所对应的亲本雄果蝇中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_。(注:用表示,其中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所在位置,不考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结果的比例应该为_。【答案】 (1). 遵循 (2).

59、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3). 2/3 (4). 2/3 (5). (6). 网状翅(或:网状翅黄体) (7). (8). 5111【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实验正常翅与网状翅杂交,后代全为正常翅,说明正常翅对网状翅为显性,灰体与灰体后代出现黄体,说明灰体对黄体为显性;实验体色性状受性别控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实验正反交结果可知,控制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根据分析,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实验亲代基因型为XBXb和XBY,F1基因型XBXB、XBXb、XBY、X

60、bY,F1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2/3,F1个体间随机交配,基因频率不变,其子代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2/3。(3)假设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亲代基因型为XaXa和XAYA,所以选择组合;子代F1基因型为XAXa和XaYA,和亲代回交后,雌果蝇(XaXa)的表现型为网状翅。(4)由题意知,亲代基因型均为DdAa,杂交后结果I显示子代表现型即比例关系,无斑正常翅无斑网状翅有斑正常翅=422,可以看出无斑有斑=62=31,正常翅网状翅=31,由于不符合9331的比例,所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由题目中的假设可知,亲代雄果蝇中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雌性产生数量相等的AD、Ad、aD和ad的配子,说明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重组型配子,在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是AaDd,且AD和ad分别在一条染色体上,父本产生AD和ad配子,母本产生数量相等的AD、Ad、aD和ad的配子,当随机结合后,用表格表示如下:1AD1Ad1aD1ad1AD无斑正常翅1ad无斑正常翅有斑正常翅无斑网状翅有斑正常翅故可得到无斑正常翅无斑网状翅有斑正常翅有斑网状翅=511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意推断出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正确的基因型,结合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