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史综合训练(三)(建议用时:80分钟)一、选择题1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解析:选D。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私营经济发展,1954年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体现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正在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2“这
2、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解析:选C。据题干中“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可知,“这个宪法”指1954年宪法,该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正确。3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
3、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解析:选B。从材料中的“改造城市小商店”“改组公私合营企业”可以看出,社论讨论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慎重地”可以看出,社论认为工商业改造应当稳步推进,故答案为B项。4(2020江苏无锡天一中学质检)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
4、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解析:选B。依据“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是指个体经营;“社会主义原则”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5(2020启慧全国大联考)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
5、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C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D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中缅交往中,中国重申了和平共处原则,大大打消了缅甸对中国的疑惧心理,故C项正确。61956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大力恢复之前被打压的英语专业教育,同年颁布了第一部高中教学大纲草案,到1964年教育部将英语列为第一外
6、语。这一时期英语教学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A外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B外交政策出现明显调整C中苏边境爆发武装冲突D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需要解析:选B。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英语教育逐渐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中苏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同时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之前占优势的俄语教学比例下降,故B项正确。7(2020湖南衡阳一中月考)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A政府主导注重实效B侧重于基础设
7、施建设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解析:选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向安哥拉提供低息贷款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安哥拉以石油资源还贷,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对非洲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的特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8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年份钢产量煤产量基本投资积累率1961年750 万吨2.5亿吨59.5亿元19.2%1962 年600万吨2.39亿吨46亿元10.4%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解析:选D。结合所学1960年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
8、八字方针,图表中的信息反映了国民经济调整后经济的发展情况,故选D项;由材料19611962年钢产量、煤产量、基本投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业产量有所下降而非急剧下降,故A项错误;政治斗争开始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19611962年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而非优化,故C项错误。9(2020山东滨州高三调研)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这些政策()A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9、的开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时期,这些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C项正确。10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规定()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C实现了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D成为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故B项正确。11“这个宪法修正案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
10、基本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因此这部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宪法()A体现中共对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B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D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其中解析:选B。根据材料“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根本大法,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国家治理的总章程,故B项正确。1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24.2%上升到1991年的59.2%。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
11、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64.5%下降到1995年的60.3%,林牧渔业则相应由35.1%上升到39.7%。这说明()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农民从温饱迈入小康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解析:选A。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种植业所占的比重下降,这说明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我国农民迈入小康,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信息,排除D项。13好莱坞电影正式在新中国销声匿迹是在1951年10月底,当时上海电影放映工会发出一个倡议,倡导中国抵制好
12、莱坞电影。从1951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没有引进过好莱坞电影。这一现象()A说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是美国对新中国长期敌视封锁的结果C说明意识形态对立影响到文化交流D说明中国电影制造业比美国发达解析:选C。材料说明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分歧影响到了文化交流,故C项符合题意。“一边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并未持续三十年,排除A项。B项表述只从美国方面分析原因,并未全面认识材料反映的现象,排除。“中国电影制造业比美国发达”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141985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粮食、棉花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逐步取消生
13、猪、水产品和蔬菜的派购,允许自由上市,按质论价。这些政策()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D确立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逐步取消生猪、水产品和蔬菜的派购,允许自由上市,按质论价,这说明中共中央重视发挥商品市场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15(2020广东珠海开学考试)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后该报告一直未公开发表,1975年邓小平强调这篇报告“太重要”了,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A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
14、义C彻底清算“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解析:选D。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所以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传递发展战略调整的信息,D项正确。16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这主要源于()A联邦德国先进的技术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国有企业自身的反省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5、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事件主要源于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故选B项;联邦德国先进的技术只是表面现象,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有企业自身的反省”,排除C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是在21世纪初期,排除D项。171980年,我国正式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2年6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现在,对特区说好话的多了。特区要坚决办下去,不能动摇。现在办得不错,不存在抹掉不干的问题。这说明经济特区的建设()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B打消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疑虑C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动摇D我国开始进行全方位对外开放解析:选A。根据材
16、料“现在,对特区说好话的多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建设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18下表是19861992年中国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表(人民币:元)。年份农民实际收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指数1986年410.321 068.6912.601987年445.971 174.6812.641988年491.691 224.2712.491989年536.221 465.7612.731990年667.621 897.2912.841991年700.042 044.2612.921992年750.352 287.5213.05据此可知()A
17、城乡经济实现了协调性发展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成为必然D农村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解析:选C。根据表格可知,随着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后开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改革还要继续深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故C项正确,A项排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1993年以后的事情,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农村存在大量贫困人口”,排除D项。19(2020江苏南京三模)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
18、权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解析:选C。材料信息规定了特区企业有雇佣和解雇职工的权力,这有利于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改革,而非推进公有制,故A项错误;国有企业与材料中“特区企业”不符,经济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故D项错误。20苏联的解体使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遭受的挫折归因于西方和平演变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此后不久,邓小平()A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D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解析:选C。1991年苏联
19、解体,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C项正确;“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1978年,而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A项错误;“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B项错误;“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D项错误。21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解析:选C。根据材料“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
20、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可知,这属于两岸达成的经贸往来,故选C项。22(2020江苏无锡质检)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解析:选C。材料“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说明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23(2020湖南长沙质检)中共十一届
21、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根本问题上,重新恢复和确认了中共八大的正确估计。中共十九大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次认识,都反映了()A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果B拨乱反正推动中国社会进步C社会发展一直忽视平衡问题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此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者都是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22、本国情的正确认知,故D项正确。242017年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解析:选A。从材料可知,中国与世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故A项正确。25(2020福建福州模拟)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一面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而不强;一面是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
23、得不到满足,部分消费流向国外。”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全球化浪潮影响B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C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D创新驱动力观念滞后解析:选B。材料“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而不强”“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反映的是供给和需求没有很好的匹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6(2020广东惠州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晚清中国铁路自主修建与列强投资统计表(单位:公里)1894年1904年1911年里程占比里程占比里程占比英国1 05220.6%2 61728.3%俄国2 79554.7%1 72118.
24、4% 德国4338.5%1 01811.0% 日本1 30014.1%美国491.0%法国4969.7%1 09811.8%比利时2044.2%5886.3%中国自主447100%671.3%95010.1%总计447100%5 096100%9 292100%摘编自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材料二旧中国交通凋敝,铁路量少、质差,过分偏重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了原有交通线路,适应了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建设的需要。19501952年,新建了西部地区的几条铁路,成都、重庆、兰州、宝鸡等新交通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人口逐渐增加。一五计划时期,国家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投资为62.89
25、亿元,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 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这期间,我国铁路的修建,一是适应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和战略后方的需要,继续修建通往西南、西北的铁路干线;二是在许多海防重镇和海运港口建设铁路,如鹰厦铁路;三是为了加强和苏联、蒙古国的交往,增建了新的国际联运线。 摘编自高志华新中国铁路60年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背景及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内容逐条概括。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外国和中国两方面来回答,外国方面,结合所学世界近
26、代史知识可知,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侵略转向资本输出为主、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尖锐、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等等;中国自身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政治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经济方面,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发展、詹天佑等留学生的努力。(2)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二内容概括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二内容从巩固新生政权;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中国铁路总里程增长较快;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修建;中国自主修建铁路虽比重较低但有一定的发展;列强在华铁路投资总体呈增
27、长趋势;各国在华铁路投资不均衡,英、日增长明显。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侵略转向资本输出为主;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尖锐;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清末新政,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发展;詹天佑等留学生的努力。(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急需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一五计划的实施;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和战略后方的需要;冷战局面加剧,巩固沿海国防;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影响。影响:有助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逐渐改变了旧中国交通凋敝,过分偏重东部的弊端;促进全国工业化建设;推动了一批
28、新交通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加强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27(2020启慧全国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指出,美国的亚洲外交似乎总是处于“失效总结教训再失效再总结”的无休止轮回中。在欧洲屡试不爽的均势战略、民主改造、和平演变等手段,在亚洲不是遭遇失败,就是收效甚微。对于美国来说,亚洲是一个谜,中国更是谜中谜。美国在亚洲的失败,基本集中了美国外交失败的记录。而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又成为美国在亚洲所有误判中最带有战略性和经典性的误判。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
29、,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一个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论点,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引发误判的原因、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等角度提炼观点。如从引发误判的原因看,我们可以提炼出“客观认识中国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的论点;从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看,我们可以提炼出“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前提”“合作共赢、求同存异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方向”等等,言之有理均可。其次,选取六次误判的相关史实以说明论点,一
30、般可采取“误判的背景误判的内容误判的影响”的模式进行。最后,总结升华,与论点进行呼应。如在论述“客观认识中国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这一论点时,可用“美国要想处理好中美关系,想在中美关系中实现美国的利益,就必须真正下功夫客观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现实,接受现实的中国”之类的陈述进行呼应。答案:示例一论点:客观认识中国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阐述:美国对中国的几次战略误判,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于美国不能客观地认识中国。如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虽然掌握着政权,但其独裁统治不得人心,中国人民希望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美国无视这一事实,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试图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结果遭到失败。再如苏联解体后,美国
31、无视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希望中国成为第二个苏联,当然也未能如愿。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欧洲,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无视中国国情,将在苏联和欧洲推行的政策拿到中国来,其失败是必然的。美国要想处理好中美关系,想在中美关系中实现美国的利益,就必须真正下功夫客观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现实,接受现实的中国。示例二论点: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前提。阐述:美国对中国的几次战略误判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或挫折,多数是由于美国将意识形态对立摆在了首要位置。如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其根本目的就是阻止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而无视国民党政权的腐朽,结果国民党战败。此后,美
32、国继续长期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试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也以失败而告终。1972年美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意识形态的对立,希望中国成为第二个苏联,希望通过市场化改变中国,也就是说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冷战思维,所以,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美关系一直不顺利,美国所希望的结果,始终也没有出现。其根源就在于美国始终无法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因此不能制定出处理中美关系的正确政策或战略。(注: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2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留美热”从19
33、11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 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
34、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
35、主要变化。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留学目的地、学习内容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不同影响,依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史实归纳总结。(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改革开放的影响、高考制度的恢复、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答案:(1)主要特点:留学目的地集中于美、法、苏三国;学习内容多元;体现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受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影响较大。不同影响:20世纪20年代的“留苏热”主要着眼于民主革命的需要,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掌握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的骨干力量;20世纪50年代的“留苏热”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2)背景:“文化大革命”造成人才的断层;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邓小平复出整顿文教(高考制度的恢复);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正常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主要变化:规模越来越大;留学目的地更加广泛;自费留学比重增加;个人的自主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