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圈题(生物)新课标I卷题组11 人体的内环境(一)考法解法【命题特点分析】本部分属于近3年高考必考内容,近年来单选题、非选择题(必做题)的形式均有呈现,难度系数在0.5-0.6之间;考查重点为水平衡、血糖平衡。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原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非选择题常以生产生活实际场景为主线,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总体来说,该部分知识出题难度不高,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较低。【解题方法荟萃】解决该部分试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1、水平衡的调节2、物质在人体各结构之间的交换关系3、血糖平衡的调节4、糖尿病与低血糖糖尿病与尿糖:尿糖是指血糖浓度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能力后,导
2、致尿液中含葡萄糖的现象。正常人在一次摄入大量糖后,也可能造成血糖浓度短时间内过高而发生尿糖。但空腹状态下检验晨尿,若发现尿液含糖,则说明体内糖代谢不正常。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都存在尿糖症状,但尿糖不意味着一定是糖尿病。低血糖的症状:精神萎靡、行动迟缓、面色苍白等。(二)真题剖析【题干】(2012全国新课标卷理综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解析】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
3、强。【题干】(2013全国新课标I卷理综30)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答案】(1)胞吐 协助扩散(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
4、糖浓度(3)是(4)先升高后降低【解析】(1)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因为骨骼肌细胞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2)胰岛素有降血糖作用,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3)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等功能,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脏和肾脏的细胞、睾丸细胞等。(4)健康人进餐后,由于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
5、血糖浓度升高。这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值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题干】(2014全国新课标I卷理综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来源:Z+xx+k.Com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A【解析】A、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
6、的正常进行,B正确;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D、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D正确。【题干】(2014全国新课标I卷理综3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
7、外液的pH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答案】(1)呼吸系统 下降(2)下降 增多来源:学。科。网Z。X。X。K(3)会【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
8、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来源:Z*xx*k.Com(三)高考圈题【题干】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和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中C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答案】D【圈题理由】通过对图形分析能力的考查,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血浆和组织液,即图中的,A正确;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内分泌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
9、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即图中,B正确;与组织液与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内环境由组成,共同构成体液,D错误。来源:Zxxk.Com【题干】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请分析回答:(1)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其分泌的 减少,从而间接引起 产生的抗体减少,导致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方面的作用是 。 (2)应激状态下,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传导,此时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作用。(3)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 ,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 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 (激素)的作用相反。【答案】(1)淋巴因子 浆细胞 防卫、监控和清除(2)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3)效应器 抑制 胰岛素【圈题理由】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11、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1)T细胞受刺激后可以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因此精神因素可以使T细胞活性下降,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造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减少;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等。(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局部电流,也叫神经冲动;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3)应急状态下会促进下丘脑分泌CRH增多,下丘脑属于效应器;据图分析,
12、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时,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才可以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题干】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问题(15分)图为人体的血糖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乙为人体内某种结构的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表示反应加强,“-”表示反应减弱。( 中填编号,横线上填文字)(1)图中的B表示 ,甲表示 (2)据图可知,若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明显升高,物质A可作用的靶器官有 。图中物质C作用的靶细胞有 。(3)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图中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有 。若图中 部位受损,会导
13、致糖尿病。(4)当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结构 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由下丘脑感知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使物质 的分泌增加,该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 ,试补充完整引起这一反射的反射弧:血糖浓度变化感受器传入神经_传出神经_。当血糖浓度低于3.33mmol/L时,或由于激动而过度兴奋时,血糖调节的过程是_(2分);上述三个调节途径体现了机体应对不同血糖水平做出相应的调节,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平衡。(5)与血糖调节类似,下列也受“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有A体温调节 B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C血压调节 D酸碱度调节【答案】(1)肾上腺素 胰岛A细胞(2)下丘脑、垂体 肝细胞、脂肪细胞(3)A
14、、B、C 乙(4)甲(乙) B、C 非条件反射 下丘脑(糖中枢) 肾上腺髓质、胰岛A细胞 下丘脑糖中枢反射性兴奋,兴奋由神经系统传至肝脏,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5)A、B、C【圈题理由】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1)分析题图可以推知,图中甲为胰岛A细胞,乙为胰岛B细胞,A为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B为肾上腺髓质部分分泌的肾上腺素,C为胰高血糖素,D为胰岛素。(2)从图中可以看出激素A可以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故靶
15、器官为下丘脑和垂体;胰岛A细胞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故靶细胞为肝细胞和脂肪细胞。(3)从图中可以看出A、B、C都能促进血糖升高,故A、B、C之间的作用为协同作用;胰岛B细胞受损会导致糖尿病,胰岛B细胞为图中的乙。(4)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即图中的甲;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促进肾上腺素(B)和胰高血糖素(C)的分泌,这种反射不需要学习,是先天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下丘脑为血糖调节中枢,当血糖降低时,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为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当血糖浓度低于3.33mmol/L时,或由于激动而过度兴奋时,下
16、丘脑糖中枢反射性兴奋,兴奋由神经系统传至肝脏,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5)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和血压的调节过程都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酸碱度的调节过程为缓冲物质的作用,与神经调节无关,故D符合题意。(四)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有关生命系统稳态维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内环境血糖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B大量 HIV侵入 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损内环境稳态无法维持C摄食过咸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减少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D河流轻微污染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河流中的群落无明显变化【答案】C【解析】当血糖升高时,可以直接
17、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故A正确;HIV可以攻击人的T细胞,由于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HIV可以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故B正确;当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故C错误;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使河流中的群落无明显变化,故D正确。2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饥饿时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高B如果图示为肝脏组织,则饱食后A端比B端葡萄糖浓度高C中的小部分物质能被吸收成为来源:Z,xx,
18、k.ComD中的某些物质可经A端进入【答案】A【解析】图中-分别是淋巴、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饥饿时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低,A错误;如果图示为肝脏组织,则饱食后血糖转化为肝糖原,A端比B端葡萄糖浓度高,B正确;组织液中的小部分物质能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C正确;血浆中的氧气和养料及激素等物质可经A端进入组织液,D正确。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等B内环境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内
19、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C【解析】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A错误;由于体内细胞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内环境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高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B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选择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正确;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4给正常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鼠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B胰岛素分泌增多C肝糖原减少D红细胞失水增多【答案】C【解析】正常鼠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其血糖含量能保持相
20、对平衡;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高浓度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失水增多,A、D正确;也导致血糖含量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胰岛素分泌增多,B正确;肝糖原减少发生在血糖含量降低的情况下,C错误。5春节过后,济南出现了“倒春寒”,给人们在户外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户外我们感到寒冷,是因为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外电位变为_,从而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_形成冷觉,该传导方向是_(单或双)向的。(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_增加,作用于_细胞,其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以维持体温。下丘脑还可
21、以产生_激素,调节水的平衡。(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_mgd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_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此外,升高血糖还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A肾上腺素 B生长激素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答案】(1)负电位 大脑皮层 单(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抗利尿(3)80120 胰岛A细胞 A、B、C、D【解析】(1)寒冷,是因为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从而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皮层形成冷觉,该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因为是多个神经元的参与。(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细
22、胞,其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以维持体温。下丘脑还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的平衡。(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80120mgd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此外,升高血糖还与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关。智能拓展6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题5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则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B.若代表某种免疫活性物质,则一定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C.若某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导致患者肌肉萎缩
23、,则该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该激素的靶细胞一定是垂体细胞【答案】D【解析】若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也可产生抑制,A错误;若代表某种免疫活性物质,则是由效应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或是由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B错误;若某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则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而不是免疫缺陷病,C错误;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该激素的靶细胞一定是垂体细胞,只有垂体细胞的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D正确。7下列对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眼角膜细胞的内环境是泪液B抗体、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均可存在
24、于内环境中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会使组织液pH升高D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不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答案】B【解析】人体眼角膜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抗体、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会产生乳酸,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组织液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会导致水盐流失,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8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表示主动运输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答案】B【解析】试题分
25、析: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为消化系统,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到达内环境,表示消化吸收,另外水分的吸收是自由扩散,B错误;是泌尿系统,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为皮肤,D正确9下列关于稳态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性密切相关B植物激素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D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自身结构和功能具有协调性,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
26、定的状态,A正确;植物激素可影响酶的活性而调节生命活动,如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B正确;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由于存在缓冲物质,使得PH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10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人体内环境指上图中的标号 等部分。它们的关系是 (用文字箭头表示)。(2)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血红蛋白 尿素 胃蛋白酶 解旋酶 载体蛋白 血浆蛋白 ATP合成酶(3)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是如何从红细胞到达组织细胞的
27、?(用标号表示) ,C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共经过了 层磷脂分子。(4)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 。(5)写出A、B和D三者成分和含量之间的区别 。(6)内环境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答案】(1)ABD (2) (3)C、D、A、E 12 (4)淋巴、组织液(5)D中含有的较多的蛋白质,而A和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6)必要条件【解析】(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A组织液、B淋巴、D血浆,三者的关系是: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浆,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成为组织液,即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内,成为淋巴,淋
28、巴通过淋巴循环最终回流到血液,即进入血浆,其图解见答案。(2)内环境中含有血浆蛋白等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尿素等代谢废物、葡萄糖等吸收的营养物质、激素、抗体等)。血红蛋白、解旋酶、载体蛋白、ATP合成酶均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从红细胞到达组织细胞依次经过C红细胞D血浆A 组织液E组织细胞,C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经历的生物膜依次为: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计穿越6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因此共经过了12层磷脂分子。(4)分析图示可知,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5)A组织液、B淋巴、D血浆三者成分和含量之间的区别在于:D血浆中含有的较多的蛋白质,而A组织液和B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