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2从1953年到1964年,苏联的钢产量从3 810万吨增加为8 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 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
2、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5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
3、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6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取得成功,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7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
4、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社会混乱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 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材料二
5、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张建华俄国史(1)材料一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赫鲁晓夫改革之后,苏联历史上还进行过哪两次大
6、规模的改革。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材料有效信息为“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正确答案为A项。2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知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故B项错误;尽管A项表述正确,但本题介绍的是工业方面的成就,与农业无关,所以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排除C项;赫鲁晓夫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3答案:C解析:A项是列宁时期的口号,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口号,C项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
7、口号,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口号。4答案:A解析: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因此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故选A项。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判断,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代,对斯大林体制虽有触及,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存在,这一点为五年计划报告内容所证实。其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A、C、D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B项正确。6答案:A解析: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赫鲁
8、晓夫时的改革没有从苏联的实际出发,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过分追求稳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面临问题困难重重,因此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说法都不全面。7答案:D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的时期,说明其改革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故D项符合题意。8答案:重点:农业方面。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答案: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执政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相对迅速;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他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答案: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