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10班第二周周测一、选择题 1.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古先圣王倡导“先务於农”主要是为了()A 安边 境 B 尽地利 C 稳秩序 D 抑商业2.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
2、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这里所说的“主因”,主要是指宋朝的()A 商品经济发展不足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 宋朝的科技发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C 商品经济仍然从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 D 农耕经济制约社会改革与科技进步4.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表现在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 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 佛教的广泛传播5.“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3、。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B 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6世纪的历史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A 固守农耕经济 B 坚持君主专制 C 昧于世界大势 D 实行闭关锁国7.“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4、)A “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C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D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8.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A 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 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 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9.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
5、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A 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 B 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C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 D 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10.有史书载,宋代“田制不立,畎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该记载表明()A 土地制度变革影响人口流动 B 人口快速增长影响土地制度C 宋代小农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D 放任土地兼并影响政府收入11.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该言论反映了()
6、A 从汉代到唐代一直实行均田制 B 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职能已经转化C 宋代土地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D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买卖12.(清)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B 宗法、乡土观念的影响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 社会地产财富主流意识13.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 租佃经营开始成为主要的经营方
7、式 B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 佃户的政治、经济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D 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关系14、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15、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 状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耕种方式材料二古代粮食亩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及全国耕地面积简表摘编自卜风贤
8、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材料三(洪武元年)诏曰:“耕者宜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摘编自明太祖实录(1)材料一所示的农业耕种方式最早出现于何时?其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依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高三10班 第二周 周测12345678CDDBAACB9101112131415BDBDB16.【答案】(1)时间:春秋战国。表现:休养地力,保苗抗旱。(2)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减少。(3)措施:按家庭劳动力多少来分田,重惩兼并者。(4)原因:耕作技术先进,耕地面积大,政府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