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第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纸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2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叶面积指数指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之比。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
2、度越大。下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以及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代表叶面积指数的是ABCD2据图推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山区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大 B. 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大致东大西小C. 平原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小 D. 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受热量影响最大3. 造成M地叶面积指数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A纬度低,气温较高 B距海远,降水少C盆地地形,热量充足 D云量少,光照强【答案】1A2B3. C【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西南地区水能最丰富,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而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青藏高原地势最高可以推知分别表示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
3、的空间变化,则表示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2根据上题,表示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由图可知,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大致东大西小,而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所以,B选项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大致东大西小正确。3.M地叶面积指数与周边地区相比,M地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说明M地叶片重叠多,植物生长好,这是因为该地为盆地地形,水热充足。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图示蓝山山脉所在地区盛产咖啡,2015年11月27日20:55(北京时间),北京某国际饮料公司与该国蓝山咖啡企业签订网上订单。下图示意蓝山地形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该国蓝山山脉东北坡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硬叶林 B热带
4、雨林 C热带草原 D针混交叶林5签订蓝山咖啡订单时,当地时间为 A11月27日7时55分 B11月27日9时55分C11月28日7时55分 D11月28日9时55分 6该国蓝山咖啡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须经A麦哲伦海峡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好望角【答案】4B5A6B考点:本题组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时差计算。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A战争B. 自然灾害C. 经济发展水平D. 国家政策8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A控制人口增长B. 人口迁移C. 提升国民素质D奖励生育9推测
5、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A具有成本优势 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 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答案】7D8C9A【解析】试题分析:7由图可知,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表现在乙国少年儿童比重远大于甲国,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内因是社会生产力,由于二者经济发展水平水平差异导致出生率差异,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同。8甲国人口问题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后期老龄化问题会突出,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人口问题解决的根本措施。9乙国人口年龄构成表现为少年儿童比例大,青壮年劳动力多,劳动力资源供应充足,因此,在竞争中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考点:本题组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下图示意某国工业产
6、值增长率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图示时间内,关于高新技术产业说法正确的是 A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 B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2002年增长量最大 C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传统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在2008年最小11据图推断,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总产值在波动上升 B工业总产值在波动下降 C工业总产值一直在上升 D工业总产值一直在下降【答案】10D11C11由图可知,各工业产值增长率都是正值,所以,工业总产值一直在上升。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第卷(必做135分选做25分,共16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13大题。其中3641题为
7、必做部分,4248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二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一道试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2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必做部分】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C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 世纪 80 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 年代随着人工
8、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6分)(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8分)(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4分)【答案】(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2)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
9、低,水深散热慢,水温高;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渡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对虾喜欢温暖、细沙、浮游生物、海域等条件。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有大量河流注入,盐类多,饵料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2)对虾喜欢温暖的水域。秋冬季节对虾向黄海迁移是因为趋向于温暖区。渤海与黄海相比,热量少,气温低;且渤海更靠近大陆,大陆性强,水温降
10、温快且因位置更靠北,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黄海纬度低,水温高。(3)虾苗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深受市场影响。一方面对虾营养丰富,人们购买力增加,使得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对虾养殖规模增大;过渡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4)渤海对虾减少是因为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双重影响造成的。为促进对虾业发展,一方面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避免水污染,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中下游最主要的蓄洪湖泊之一。长
11、期以来鄱阳湖泥沙沉积形成丰富的砂石资源。2000年,随着长江主河道采砂禁令的发布,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采砂行为对鄱阳湖的水文环境产生影响。下图示意鄱阳湖及周边地区。(1)分析星子到湖口河段河砂资源丰富的原因。(8分)(2)分析星子到湖口河段大量采砂对鄱阳湖枯水期时长的影响。(8分)(3)你是否赞同继续在鄱阳湖采砂,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丰水期,鄱阳湖支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携带上游大量的泥沙注入鄱阳湖,(3分)此河段(星子到湖口)地势平坦,流速减慢,(3分)又有长江水的顶托作用,(2分)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丰富的河砂资源。(2)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和延长;(4分)入江河道
12、被挖深、挖宽,(2分)使相同水位下鄱阳湖水注入长江速率加快。(2分)(3)赞同 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提供建筑材料;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就业率等不赞同 鄱阳湖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鄱阳湖湖底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鄱阳湖和长江下游的泥沙平衡。(6分)如果不赞同在鄱阳湖采砂则主要考虑采砂对河流区域的环境影响,在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鄱阳湖湖底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鄱阳湖和长江下游的泥沙平衡。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可持续发展。【选做部分】42(10分)【地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3、问题。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据近几年统计,到贵州黄果树瀑布旅游景区旅客,自驾游人数增加快。下图示意黄果树瀑布景区及周边地区。分析贵州省及周边地区自驾游比东部沿海地区人数增加较快的原因。(10分)【答案】贵州黄果树瀑布,景点独特,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2分)贵州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提高较大;(2分)高速公路经过附近,交通便利;(2分)东部沿海地区距离远,交通成本高;(2分)本区著名景点分散,集群状况不佳,旅游时间较长。(2分)【解析】试题分析:自驾游需要交通状况、个人收入、景点的价值、景点的分布状况。贵州黄果树瀑布,景点独特
14、,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贵州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提高较大;高速公路经过附近,交通便利;东部沿海地区距离远,交通成本高;本区著名景点分散,集群状况不佳,旅游时间较长。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4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示意中国某地区各年代各级水稻冷害平均发生次数(次)统计。读图回答问题。据图描述该地区水稻冷害的特征,并分析造成90年代以后该地区水稻冷害平均发生次数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特征:以重度冷害为主,(2分)冷害发生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2分)90年代之后冷害发生次数急剧减少。(2分)原因: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水稻生长期的积温增加;(2分)水稻品种的改良
15、及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使水稻的抗寒能力增强。(2分)【解析】试题分析:水稻冷害的特征可以直接读图得出。90年代之后冷害发生次数急剧减少是因自然与人为双重原因所致,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水稻生长期的积温增加;水稻品种的改良及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使水稻的抗寒能力增强。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 44(10分)【地理环境保护】2016年2月23日新华社报道,中国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条宽度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下图示意北京主要通风廊道分布。推测通风廊道的组成,并分析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答案】主要由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水面、道路组成(答出任意3点,2分)通风廊道走向以南北为主,有利于污染物(雾霾)的扩散;(3分)让郊区的冷空气更畅通地流动到市区,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3分)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2分)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