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要点整合夯基础课堂探究破重难课堂对点达标练知识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1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井田制(1)概况: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_。(2)瓦解: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战争频繁,加上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 594 年,鲁国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_的合法性。国家土地私有3封建土地私有制(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_,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2)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3)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_,以维护小农经济
2、,巩固统治。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_。井田制抑制兼并均田制 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知识点二 “重农抑商”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2战国时期,_首倡“重农抑商”。3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4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_。继续实行_,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而对_,不断加征商税,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专卖制度民营商业知识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1概况(1)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
3、行_,实行“_”政策。2影响:妨碍_的开拓,抑制_,阻碍了_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倭寇海禁闭关锁国海外市场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一:秦代规定:“什伍皆有长”“使民无得擅迁”,实行“连坐”。明代法律规定:离乡百里,必须持“路引”,即离乡的证明。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代晁错材料三: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
4、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请分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抑制“贾人”,晁错提出了什么具体举措?其理由是什么?3由材料三来看,雍正帝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农工商关系?他的根据是什么?提示:1.将人口束缚在土地上,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便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巩固封建统治。2举措:歧视商人,对商人课以重税。理由:商人不如农民辛苦,但获利甚多,不利于农业发展;商人势力壮大
5、,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观点: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的思想)。根据:人口增加迅速,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投入大量人力不能保证粮食的需要。农业提供工商业所必需的粮食和原料,为天下之本。发展工商业使人崇尚奢靡,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要点1:井田制的瓦解与春秋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关系提示:(1)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私田的开垦增多。(2)各诸侯国的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井田上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缺乏安定的生产环境。(4)井田制的瓦解又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要点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主要形式
6、及演变规律提示:(1)特点: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2)主要形式:封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均田制和屯田制等形式。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补充。(3)演变规律:官僚、地主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甚至国家的土地,地主私有制不断扩大,自耕农经济和国家所有的土地逐渐减少。要点3: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认识
7、这种现象?提示:(1)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政府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重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入土地兼并。(2)对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故无法根本解决该问题。要点 4: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提示:(1)含义:“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
8、工商业的发展。(2)实行的原因:农业可以提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且利用这一政策,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从根本上讲,它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3)表现: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在土地问题上,统治者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定农业生产基础。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一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二是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三是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
9、指,四是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乘车等都有严格规定。(4)评价: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例 1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
10、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B解析 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 A 项错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情况而非农民的生产热情,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 D 项错误。例 2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
11、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D解析 抑商不是灭商,材料中“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如果是重税也属于抑商政策,中国古代政府有时放松但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民间商人经商的合法化,与商业市镇崛起无关,故 B 项错误;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材料中“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不等于不再监管,故 C 项错误;向政府纳过税表明合法化,与材料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相符,故 D 项正确。主题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
12、以闻。遂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材料二:1793 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材料四: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请分析:1据材料一,分析
13、统治者要求将海船改为平头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目的。2据材料二,分析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说明了什么。3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海禁”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内涵有何区别。4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在材料四中黄遵宪为什么说“此事实大错”。此“大错”对我们有何启示?提示:1.原因:沿海居民与外国贸易,甚至入海为寇。目的:平头船不适于海洋航行,限制中国居民出海贸易。2看法: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3明初“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贸易,鼓励外国来华进行贸易,但须在官方的主持下
14、进行。清初“闭关锁国”,不仅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贸易,而且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只开广州一处、特许“十三行”对外通商。4原因:自我封闭阻碍了中国先进生产方式的生长,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启示:“海禁”“闭关锁国”妨碍自身的发展,与世界隔绝;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要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和影响提示:(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海禁”。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2)原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
15、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和闭塞性及封建主义劣根性,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社会根源。清朝统治的需要。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影响:积极: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a.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态。例 3 现存
16、 1719 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 世纪的中国()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A解析 材料反映出 1719 世纪的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故 A 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故 C 项错误;1719 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故 D 项错误。1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
17、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A解析:本题考查井田制。诗句反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这种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指的是井田制。2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C承认了土地私有D井田制遭到破坏D解析:从“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政令不信公田不治”可以看出,分封制、周礼以及井田制均遭到破坏。3“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
18、制瓦解B解析:由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选 B 项。4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杜甫生活在唐代,井田制实行于商周时期,故 A 项错误;因军功受赏土地实行于战国时期及秦朝,故 B 项错误;秦代已经确立郡县制,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故 C 项错误;唐代均田制中有永业田,自北魏以来,永业田依法要种桑五十株,产麻地并须种麻十亩,统称桑麻田,故
19、D 项正确。5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这种观点实质上()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D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D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材料的意思是商业促进商品流通,如果商品不流通则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不是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的重要,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到反对提升商人地位,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商业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要,故 D 项正确。6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
20、念()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 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A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衣食之本”“弃本逐末”可知材料中重视农业发展,故本题应选 A 项。7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漫画,它表明()A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古代民间手工业受到严格的限制C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D我国古代一直实行该项经济政策C解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漫画中的信息为“顶呱呱造船厂”“皇上不让造船了”以及紧闭的大门,再由漫画中士兵的阻挠等信息,可知为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故选 C。8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
21、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1757 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答案:(1)“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商业)。(2)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3)后果: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解析:第(1)问,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一信息“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举以为收孥”和材料二“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作答。第(3)问,结合“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作答。温示提馨请 做:课时作业 4PPT文稿(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