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卷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副对联歌颂的及史记里所盛赞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 B黄帝创制历法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2、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3、至今还
2、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干旱地区的水利工程项目是A先秦时期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B汉代时期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C先秦时期四川农民创造的围渠 D汉代时期关中农民创造的白渠4、唐诗云: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其史料价值在于A战乱造成田园荒芜 B商人背井离乡 C唐朝的文人善于夸张 D唐朝明间出现经商热5、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代 D唐代6、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它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在这些商帮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 A苏商和浙商 B晋商和徽商 C苏商和徽商 D浙商和晋商7、牛耕逐渐普及
3、全国是在 A、春秋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朝 8、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人民更加勤劳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9、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D、农民生存要求极低10、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 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4、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D、纺织业已经产生11、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12、要想全面了解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查阅 A、颜氏家训B、周礼考工记C、四民月令D、说文解字1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葛棉麻 B、棉麻葛丝 C、丝麻棉葛 D、麻葛丝棉14、
5、下列关于冶铁业的供风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自然通风 以水力作动力鼓风 蓄力马排鼓风 人力皮囊鼓风 A、 B、 C、 D、15、在汉语中,“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16、假设你是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你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在夜市里卖瓷器C、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D、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17、我国制瓷工艺首创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是分别在 A唐代、宋代 B唐代、清代 C宋代、明代 D宋代、清代18、纺织业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此叙述错误的是A 商代有负责
6、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B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C宋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D清代纺织业中开始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19、秦、西汉时期,关中地方都享有特殊的地位,体现了古代中国哪一经济政策 A、区域经济管理 B、 重农抑商 C、严密控制经济 D、禁奢侈20、“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忌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D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2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
7、构的变动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22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B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C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D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3、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2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是 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业 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
8、业 外商在通商口岸投资建立工厂 A、 B、 C、 D、25、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A 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 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刺激作用C 有利于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6、下列历史人物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的,依据这一标准,从下列选项中再选一个A张謇 B陈启沅 C方举赞 D朱其昂27、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发展主要表现为轻工业方面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本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A B C D28、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
9、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29、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根本原因是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始终没有形统一的国内市场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30、不属于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近代民族工业表现的是A滥发纸币 B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发动侵华战争 D限制中国机器进口答案DDACBBBBAABCDAAABDADCABDAAACDA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
10、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请回答:(1) 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1分)(2)从材料二三中
11、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农工商皆本;(2分)重农抑商。(2分)(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2分)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2分)(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2分)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题13分,第34题13分,共26分。 32、假如
12、你是“一战”期间中国的一名商人,你会选择在此时的中国投资于哪些行业?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在创业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一些什么困难(12分)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代表的轻工业。(3分)“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2分)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2分) 资金、技术、人才困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阻挠;军阀割据混战带来的政局动荡。(6分) 33、史学家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5分)(2)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资金少、规模下、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性。如,马关条约规定外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更是直接打击了本国的民族工业。(4分)(3)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必然是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