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996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二十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953 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比1952年增加了31%;而从土地改革后的粮食生产状况看,当年的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这表明()A.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B.工业化增加了原料需求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粮食收购渠道需多样化【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但是当时小农生产比较分散落后,使得1953年国家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这表

2、明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故选A。材料提及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收购计划,与工业化对原料的需求无关,排除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1952年已完成,有待进一步发展,排除C;粮食生产不足说明源头已经出问题,增加收购渠道不能解决问题,排除D。2.(2021南平模拟)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该作品反映了 ()A.农民具有强烈的保险意愿B.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C.农业合作化取得巨大成就D.农村社会经济的显著增长【解析】选B。据材料保险公司对牲畜进行保险宣传表明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故选B。材料“宣传画”说明是保险公司宣传不是农民主动,排除A;农业合作化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需要农民对牲畜进行保险,排除C

3、;仅从牲畜保险无法得出社会经济显著增长,排除 D。3.(20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 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C.三大改造胜利结束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解析】选B。材料提供的时间“1956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根据“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可知我国的“一五”计划出现了提前完成的情况,这说明当时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所以能够提前完成,故选B;A是材料表象信

4、息,不能反映本质内容,排除;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才宣告完成,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提前完成“一五”计划,没有体现科技的突破,排除D。 4.在过渡时期,中国政府采纳了苏联的编制物资平衡计划的制度,主要商品的分配不通过市场机制而是直接归中央的计划人员掌握。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保障计划建设目标的达成C.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D.解决物资紧缺的社会压力【解析】选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过渡时期,“主要商品的分配不通过市场机制而是直接归中央的计划人员掌握”,说明新中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的做法,这一做法可以集中国家的力量来保障计划目标的完成,故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过渡时

5、期,重点发展重工业,而不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排除A;题干中“主要商品的分配不通过市场机制而是直接归中央的计划人员掌握”,涉及的是商品的分配,而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物资紧缺已得到缓和,排除D。【拔高训练】新中国“一五”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做法旨在()A.适应经济建设需要B.调动生产者积极性C.有效缓解就业压力D.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解析】选A。根据材料“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

6、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A。“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材料仅涉及“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未涉及其他就业群体,无法得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排除C;根据材料“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可知这不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排除D。5.1954年春节,根据中宣部的要求,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 共组织工人代表团436个,近4万工人参加。同时,组织近2万农民到工厂参观,而参与联欢的群众更达到了1 445 100人(次)。这一举措意在()A.调动群众积

7、极参与工业化建设B.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D.落实“双百”方针的要求【解析】选A。题干涉及的时间是1954年,正处于“一五”计划期间,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中宣部在“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故选A。题干中“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其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化建设,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中,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6.中共八大前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主体”与“补充”的思想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

8、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一思想表明当时陈云()A.致力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主张尝试推行市场经济体制C.已认识到“一五”计划存在不足D.希望扩大私营企业的自主性【解析】选C。据材料“中共八大前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主体与补充的思想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可知1956年陈云主张在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以补充计划生产的不足,故选C。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排除A;材料只提到陈云主张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并不代表其主张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三大改造完

9、成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私营企业消失了,排除D。7.(2021德阳模拟)1957年12月26日,北京市政工程设计院提出十三陵水库设计方案,1958年1月4日北京市委批准了修建方案,1月12日修建总指挥部成立,1月21日破土动工,几十万人义务劳动,160天后这个大型水库即告竣工。这反映出()A.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B.国家治理体系日益完善C.政府组织和动员力量强大D.基建设施发展非常迅速【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十三陵水库从设计到竣工,涉及部门广、人员多,建设时间短,表明政府组织和动员力量强大,故选C。水库属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排除A;国家治理体系是指管理国家的一整套制度体系,材料反

10、映的是国家治理能力(即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排除B;水库建设的速度快不能代表整个基建设施发展非常迅速,不能以偏概全,排除D。8.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这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C.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解析】选B。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当时的中国处在“大跃进”时期,据材料“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

11、长了30.9%”可以得出“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故B正确。19591961年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故A错误;国家明确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C错误;据材料“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6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如中国古代

12、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并用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解析】材料强调的重点: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左右经济发展情况,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突出政府因素的作用。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认同即肯定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认同即政府政策对经济起消极作用,也可辩证地认识,在论证中引用近现代的中外史实。世界方面:体现在苏联的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以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方面体现在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

13、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史实。答案:示例一:认同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4分) 理由: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9121936年,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国民经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19531957年新中国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国家通过不同手段对经济

14、加强干预,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8分)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的加强。(4分) 示例二:反对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4分) 理由:1921年3月到1925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出让部分权力,减少干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时期,中国对内实行改革,简政放权,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从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使工业资本家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以上理由采用2个即可得8分,其他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并不依赖政府政策干预的加强。(4分) 示例三:“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这一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 (分别选取示例一、示例二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