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生用)历史试题命题人:赵永新王一平张晓东 审核人:贾俊杰张丽茜陈亚杰第卷(选择题共270分)本卷共120小题。地理试题为1-50小题,每题2分,共100分。1-40小题为单选题,41-50小题为双选题。政治试题为51-9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历史试题为91-120小题,每题3分,共90分。政治和历史试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1.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 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拽沉重的青铜酒器B. 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2、C. 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此可推断出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故B正确。装环便于驱使牛进行耕作,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牛耕2. 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B. 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C. 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 国家土
3、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答案】C【解析】【详解】“千年田换八百主”说明土地所有权经常更换,与古代土地允许买卖有关,C正确;土地不是没有人占有,是经常更换,A错误;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与材料中土地变化信息不符合,B错误;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与土地所有权信息不符合,D错误。3.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A. “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 大规模分工合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项正确;A是奴隶社会时期农业生产的状况;
4、C出现于明清时期,稀疏而微弱,并不占主导地位;D项表述错误。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耕作方式的变化【名师点睛】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常常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对“三农”热点问题尤其要重视。例如联系每年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实施得当对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等等。4.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 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 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 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5、:由“昼出耕田夜绩麻”可知体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所以A项正确;由“村庄儿女各当家”可知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所以B项正确;由“夜绩麻”可知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材料,所以D项正确。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无法反映,所以C项的信息不包括在诗句中,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特点5.据礼记典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是 ( )A. 工场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 民营手工业【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天子之六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6、故C项正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6.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陶瓷业发展。白瓷、青花瓷出现较早,珐琅彩在清代才出现,故排除ABC,选D。点睛:此类题目的思路是要确定最晚出现的文物的年代,由之确定选项。7.我国最早的货币产生、金银开始用于货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时间分别是A. 原始社会末期、商朝、宋代B. 商代、春秋战国、唐朝C. 商朝、春秋战国、宋代D. 西周、唐朝、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
7、最早的货币产生于商代时期,金银开始用于货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故选C项;原始社会末期还没有出现最早的货币,排除A项;唐代没有出现纸币,排除B项;金银开始用于货币是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唐代,排除D项。8.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农产品商品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开始占据主要地位,广泛使用白银,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开始出现,均符合题意,故选A项,排除BCD项。9.明清时
8、期普遍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茶叶甘蔗染料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开始广泛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甘蔗和染料都属于当时普遍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故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10.关于我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出现B.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 明朝时期,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 清朝前期,最终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唐代中期以后,商业越来越繁荣,重农
9、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明朝时期,虽然商业空前繁荣,但是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清代前期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点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11. 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的政策,这一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10、,排除,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名师点睛】“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这一政策的评价,要注意不同阶段主导侧重点不同。在封建社会前期,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1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
11、】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了农业的地位,抑制了商业的发展,海禁政策限制了我国对外的经济贸易和交流,所以这两项政策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中国日益封闭,落后于世界潮流,符合题意;小农经济的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排除ABC项。13.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在A. 宋代B. 明朝中叶C. 明朝后期D. 清朝前期【答案】B【解析】【详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之一是出现了雇佣关系,这种雇佣关系首先出现在明朝中叶江南地区的手工业行业内,故B项符合题意;宋代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不符合题意,排除CD
12、项。14.读下图,开辟线路1和线路2的航海家分别是A. 达伽马、哥伦布B. 麦哲伦、哥伦布C. 迪亚士、麦哲伦D. 哥伦布、麦哲伦【答案】D【解析】【详解】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路线1是从西班牙出发,横穿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是哥伦布;路线2是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沿着美洲东海岸向南绕过南端海峡,到达太平洋,最后经印度洋回到西班牙的是麦哲伦船队,故答案为D。达伽马从葡萄牙到达印度,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均与路线1和路线2不同,故排除ABC。15.下列经济现象中,与新航路开辟无关的是A. 马铃薯成为英国下层人民的主食之一B. 中国的丝织品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C. 吸烟开始成为许多欧洲人的生活
13、习惯D. 马、牛等动物悠闲地漫步在美洲草原【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的丝织品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得益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无关,符合题意,故选B项;马铃薯和烟草原产于美洲,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他地区的牛、马等动物也因新航路开辟而传入美洲,A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6. 新航路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A. 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B. 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C. 证明了地圆学说D. 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发现了世界上的新的
14、大陆,沟通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是世界真正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B项正确;A C两项也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但与B项相比略显次要;D项与新航路开辟无直接关系。故选B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文明的链接17.在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对“三角贸易”表述正确的是“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美洲-非洲-欧洲“三角贸易”的罪恶还在于把黑人当商品“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三角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非洲美洲欧洲,对三角贸易
15、的路线描述不正确;三角贸易的罪恶在于把黑人当做商品,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但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说法正确。故选D项,排除ABC项。18.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 工业革命的需求C. 中西交流的加强D. 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材料中“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是因为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在西方开
16、展尤其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从全世界获取廉价的工业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所以答案选B,AD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前提条件,C项此时世界市场尚未形成。考点: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9.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博览会上,不可能展出的是A. 火车机车B. 汽船C. 万能蒸汽机D. 合成橡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51年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合成橡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所以不可能出现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上,故选D项;火车机车、汽船和万能蒸汽机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成就,有可能在此期间展出,故排除ABC项。20. 19世纪中期的伦敦,报时自鸣钟
17、(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下列原因与这一变化联系最密切的是A. 钟表技术的进步B. 资产阶级平等观念影响社会生活C. 工厂制的广泛推行D. 工人阶级经济地位得到改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工厂制度形成,生产效率提高使产品丰富普及,故出现自鸣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的现象,故C项正确。A项,钟表技术不是题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排除。题干与资产阶级思想及工人地位无关,排除BD两项。21.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有( )A.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B. 小农经济完全解体C. 中国出现了买办阶级D. 自然经济
18、不再占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的表现。B项是错误的;我国小农经济没有完全解体,是开始解体。C项是错误的;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D项是错误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选A。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2.如果你是近代中国民营企业家,马关条约中最让你担忧的条款是A.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B. 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C. 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D. 外国人可前往内地通商【答案】A【解析】【详解】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此列强取得了在华设厂的权利,增强了列强在华的竞争力,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带了极其不利的影
19、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赔偿军费、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人可前往内地通商对列强在中国的经济侵略助力较小,不是最让当时的民营企业家最担忧的条款,排除BCD项。23.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B.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C. 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D. 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直接体现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故选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排除B;陈启源(沅)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是在19世纪60-70年代
20、创立的,排除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排除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表现24.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40年代后期损失惨重,日益萎缩的原因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战”爆发国内官僚资本的压制外国资本卷土重来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30年代后期40年代后期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此时民族资本主义萎缩的原因主要由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二战”的爆发和官僚资本的压制,所以符合题意,故选B项;这一时期由于“二战”的爆发,外国资本并没有
21、在中国卷土重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25.服饰体现着一个时代风貌。从服饰看,图中的人物应当生活于A. 清朝时期B. 民国时期C. 文革时期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人物的服饰为改良式旗袍,这种服饰出现在民国时期,故选B项;清朝时期还没有出现这种衬托身材曲线的改良旗袍,排除A项;文革时期服饰较为单调,且带有强烈的革命色彩,排除C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服饰出现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形态,图中人物的服饰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特色,排除D项。26.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这条铁路是A. 淞沪铁路B. 唐胥铁路C. 紫光阁铁路D.
22、 京张铁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故选B项;淞沪铁路最早由英商投资兴建,不是中国的自建铁路,排除A项;紫光阁铁路兴建于1886年,排除C项;京张铁路于1905年开始开工兴建,排除D项。27.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 纽约股市暴跌B.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D. 胡佛总统的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剩 ,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故选C项;股市暴跌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排除A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
23、原因,排除B项;胡佛总统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危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爆发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28. 罗斯福新政开创的经济管理新模式是A.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C. 采用自由放任政策调节经济D. 全面推行国有化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经济管理新模式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9.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A.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B.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 调整农业结构D. 兴办(社会)救
24、济与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此类兴办公共工程,一方面能够解决失业问题,同时又可以刺激消费和生产,而且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选D。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30. 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积极发展知识经济【答案】C【解析】【分析】
25、本题考查了20世纪30年代面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度过难关。故C项正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平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 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值,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
26、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在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的忧思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分析有关英国工业革命原因。(2)概括材料二、三,英国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1)以立法促进发展;以科技带动进步。(2)城市化带动人口增
27、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答加速贫富分化也可得分);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解析】【详解】(1)根据“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等内容可从立法的促进和科技的带动两方面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2)根据“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值,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等内容可从城市化发展、社会阶层变动、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总结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