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素养落实(十)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与西方资本主义宪法相比较,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出了明确而坚定的方向性。这里的“方向性”是指()A封建主义B民族主义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C1954年宪法的两大原则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故A、B、D三项均错误;社会主义是1954年宪法的原则之一,故C项正确。2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
2、实行C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B项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项。3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历史时期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 B解放战争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选D项。4下表中三部法律文献的制定()文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3、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完备 B确立“依法治国”理念C宣告人大立法工作完成 D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D从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1982年宪法的修订,中国在一步一步地推动民主法制的完善,故选D项。5从以下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229部682部7 000余件600余部200余部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 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基
4、层民主政治扩大B根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各项法律、法规数量众多,表明各项法律、法规逐渐完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选B项;表格数据没有反映“人民法律意识”的信息,排除A项;表格数据无法体现“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排除C项;表格数据不能体现基层民主政治,排除D项。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这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治理应该()A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C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D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国B材料“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
5、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体现的是法治与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7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A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B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C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D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B“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兰考带病治风沙,体现了共产党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故选B项。8自1979年9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B同人民
6、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D与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B“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环境的好转,这些活动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9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A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成就B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实践C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关系实现变革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D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多个领域的成就,反映
7、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D项正确;A项说法属于其中一个方面,排除;大庆精神是改革开放前的史实,B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生产关系实现变革,C项错误。10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贺信中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新贡献。由此可知文化自信应该()A实施全民文化创新运动 B以甲骨文研究为根本C重新确立“双百”方针 D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D根据材料“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新贡献”等信息可知,坚定文化自信应该做到
8、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D项正确;A项对文化自信的理解过于片面,B项夸大了甲骨文研究的地位,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中华人民
9、共和国宪法材料四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张澜在政协上的讲话(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及的法律分别有何特点?试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三,回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3)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反映了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可知君权至上。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主权在民。第二小问,可从它的性质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来阐述。第(2)问,根据材料三“以工农联盟
10、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概括出它的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第(3)问,注意从国家主权和治国标准变化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材料一特点:君权至上;材料二特点:主权在民。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3)从专制向民主发展;从人民无权向人民主权发展;从人治到法治。121954年宪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A规定的国家国体和政体的不同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C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D规
11、定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同C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两大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故选C项。13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D新中国成立后,不仅要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还面临诸多问题,国家的法律建设才起步,不可能有法可依,故排除A项;“保障了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可得出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D项正确。14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这反映了我国()时间法律法律文件的决定合计第五届人大(1978年2月1983年6月)411960第六届人大(1983年6月1988年3月)471663第七届人大(1988年3月1993年3月)602787第八届
13、人大(1993年3月1998年3月)8532117第九届人大(1998年3月2003年3月)201232总计253106359A.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B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D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宪法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法律文件越来越多,体现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C项正确;“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在材料中未体现,A项错误;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较为完善,B项错误;D项仅是单独的一次立法行为,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排除。15(2020海南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
14、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A一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C五六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C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20世纪60年代初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石油大会战,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集中体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故选C项。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一变化体现了()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B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15、C只有依靠宪法才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相融合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这一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融合,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2年宪法修改草案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突出明确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
16、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材料二“八二年宪法”颁行以来,“修宪”与社会发展同行。1988年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1993年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199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宪法摘编自1954年以后我国宪法的修改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17、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分别指什么?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改革开放新阶段,我国对所有制结构有何新认识?并概述1993年和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1997年中共十五大内容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信息可得出,确保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从法律上保障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并将“依法治国”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答案(1)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基石;是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2)新认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1993年和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保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从法律上保障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并将“依法治国”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的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