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二政治学案 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964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二政治学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高二政治学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高二政治学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高二政治学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2.知道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3.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能力目标:1.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实践观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的观点,认清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区别。2.树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全面理解党的思想路线。3.确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运用

2、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指导实践,努力取得改造世界的有益成果。教学重点: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教学难点:1。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教学过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讲授新课: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探究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但这里提前告诉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 (2)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

3、具有本质区别。费尔巴哈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黑格尔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 。(做、行动)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 、 的 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 活动 (观念变为现实)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

4、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 、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这首先是由 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 和 。其次,实践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 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消极、本能活动)实践是一种 、 的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社会)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A、社会性:实践不是 的活动,而是 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 是根本不存在的。B、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 发展着

5、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的 、 、 和 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的制约,是一定 的产物。 实践的客观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 “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 ;二是 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 。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明确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 第二,“基本”不是“

6、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研究实践的“基本”形式,即上述三种。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 中才能完成。课堂探究:(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探究

7、提示:(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 (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解读名言:教材中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两句名言以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认识来源于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名言题化(

8、结合课本P44)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相关链接”栏目告诉我们两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经验),二是间接经验(从他人那里,主要是从书本上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最终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课堂探究: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想一想,古代的天文学、力学和数学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探究提示

9、: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此方面的古籍如周髀算经和明代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人们在 不断遇到的 、产生的 , 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 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人类认识的发展。 (3)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10、,因为人类在改造 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 ,提高自己 的能力,从而 认识的不断深化。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探究提示:1)庄子的错误在于,否定了是非的标准,主张无是无非,从而走向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是非是能够说清楚的,是非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社会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1、(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 (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3)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 和 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解读名言:教材此处引用的恩

12、格斯、列宁的名言,也正阐述了这一道理。 “相关链接”引用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论证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之所以说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是真理,就是因为它经过了勒维烈科学实验(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的证明。这一栏目再次以实例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道理,同时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检验和证实一系列科学假说。4实践是认识的 探究提示: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这启示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13、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谓学以致用,也正是强调这一道理。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读名言:教材引用毛泽东和陆游的名言论证了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问题上,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学来的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正确的态度。另一种是把学来的理论束之高阁,或空谈一阵,并不实行,这是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态度。 “相关链接”提供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应该表示为:行知行或实践认识

14、实践(包括创新),这一公式从实践出发,又落脚于实践和创新,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道理。拓展提升: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随堂训练:判断(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

15、主观活动。( )(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因而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4)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真理,可以充当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 )(6)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7)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8)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社会生活总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进行的,所以改造社会的活动不具有客观性。( )(9)一个人单独完成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能称作时间,因为不符合时间的特点。( )(10)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属于间接知识。( )(11)“精通的目的在于运用”强调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