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 考 考 点考 查 重 点命 题 焦 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命题内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其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查非选择题的机率大。1.结合2011年新
2、出炉的PM25浓度等流行“词语”,说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回顾我国“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3结合我国农民的一系列伟大创造,说明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对应学生用书P201)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内涵(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二者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
3、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问题探究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提示:区别:(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则不是;(2)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否承认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
5、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问题探究2:如何正确区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提示:一般来说,如果材料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如果材料涉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
7、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问题探究3: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吗?提示:只有当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8、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问题探究4: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吗?提示: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中主
9、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对应学生用书P202)要点一 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3)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
10、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5)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注意下列易错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错误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正确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内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可以脱离社会意识而独立
11、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错误的观点: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正确的观点:无论是先进的社会意识还是落后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错误的观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正确的观点: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因而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否则就犯了历史唯心主义错误。(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2)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罢了。(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发生作用。例1 (2011天津文综)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13、具有促进作用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 B C D解析 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反映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故选A。答案 A点拨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弄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本题易错选C。社会意识的变化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不能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未准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误选C的原因所在。(2011宁波测试)2010年11月25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中出现了能集中
14、反映一些被高度关注社会问题的词语群,如“民生博客”、“钓鱼执法”、“楼倒倒”等。这类词语群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解析 B错,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D错,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题干中词语群的出现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切题,答案选C。题干未涉及意识的反作用,故排除A。答案 C点拨 易错选A。其原因是对意识反作用的内涵认识不到位。意识的反作用体现在改造世界上,题干未涉及改造世界方面的内容,故A不切题。要点二 全面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
15、产力与生产关系(1)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方式。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方式。(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a.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b.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或迟或早也会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
16、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两者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基本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前进。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的含义: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不包括生产力,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不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2)上层建筑的含义: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
17、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或实体性上层建筑。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某些管理科学没有阶级性,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属于非意识形态。(3)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18、的基本矛盾。(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4图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5注意以下几个错误说法错误说法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具体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正确的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于具体的社会形态。错误说法2: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都必须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正确的观点:有阶级的社会不等于阶级社会。只有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才主要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
19、展的直接动力。(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仅仅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例2 (2011浙江文综)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BCD
20、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影响社会变化因素的认识。是影响社会变化的因素。错误,应为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发展。错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答案 A点拨 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2011江西南昌)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其哲学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断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ABCD解析 题干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
21、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故不切题。符合题意,答案选D。答案 D点拨 易错选C。其原因是理解能力欠佳,未认识到题干强调的不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误认为切题。要点三 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具体阐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
22、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基本观点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2)党的群众观点。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3)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
23、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区别派别 根本观点有关人民群众的观点有关领袖人物的观点有关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承认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人类社会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24、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规律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民群众不过是“氓民”“阿斗”,只能听任“英雄人物”的摆布认为个别英雄人物可以“指挥历史前进”,决定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1)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与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相辅相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每个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2)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
25、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杰出人物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夸大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历史看作是少数杰出人物的意志创造的,人民群众只不过是被他们任意驱使和摆布的对象,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例3 (2011大纲全国文综)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
26、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ABCD解析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错误;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是劳动,排除;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C点拨 本题易错选A。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则会导致错选而失分。(2011石家庄质检)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在立法过程中,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被充分尊重,中
27、国立法的大门始终向公众敞开。其哲学依据是()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解析“立法的大门始终向公众敞开”说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B切题,答案选B。题干不强调意识、实践和精神财富,故排除A、C、D。答案 B点拨 易错选D。其原因是审题不认真,考虑问题不全面,误认为D符合题意。(对应学生用书P205)易错点:认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理论分析: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
28、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典例 (2011海南高考)“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
29、定社会历史的性质ABCD错因分析 本题造成错误的原因在于未认识到、观点错误。正确解答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旨在强调人民群众在革命事业中的贡献,这表明了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地位,答案为C;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历史的性质和面貌,错误。故选C。(2011海南琼海)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没有群众的实践经
30、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解析 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不仅仅是参加者,故A说法不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故C、D说法不当。B符合题意,答案选B。答案 B(对应学生用书P205)(对应学生用书P205)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背景材料材料一:2010年8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
31、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强调,现在正处在抢险救援的重要时刻,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放在最突出位置,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材料二:2010年9月30日以来,海南省遭遇连续强降雨,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部分地区受淹严重,164万多人受灾。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
32、,切实加强次生灾害防范,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国家防总和海南省委、省政府遵照中央领导同志指示,迅速开展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紧急转移并妥善安置被洪水围困群众,强化气象水情预测预报,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及时做好出险工程抢险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御工作。材料三:2010年11月15日14时许,上海静安区一幢高层住宅楼发生大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15日深夜率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上海,指导火灾事故救援及善后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全力组织灭火和人员施救,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孟建柱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
33、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孟建柱表示,要继续全力以赴做好搜救工作,全面核清死亡、受伤和失踪人员;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减少因伤死亡、因伤致残,确保受伤人员得到最好、最及时的治疗;妥善做好善后工作,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材料四:2011年2月中旬以来,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利比亚中国公民的安全,在硝烟战火中,“迅速有序地组织了一次海陆空规模空前的撤离行动”,短短十一天将35860名中国公民接回祖国,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赞扬。角度分析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
34、们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体现了上述哲理。2正确的价值判定和价值选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还是在国外动乱情况下,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符合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练习提升(2011原创题)“中国政府正在紧急组织抗震救灾斗争。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获悉青海玉树地震灾情后,胡锦涛主席同多位外国领导人谈到提前结束访问回国时的这席动情讲话,既生动反映了胡主席心系人民的情怀,也打动了人们的心灵。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执政为民的理论依据是()A我国是人民
35、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D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解析 A、C、D是政治生活道理,不符合题意,舍去。答案 B(对应学生用书P206)1(2011皖南八校)下边漫画表明()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真正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BCD解析 不同人的“幸福指数”各不相同,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与漫画的主旨相符合,故答案选D。漫画不能表明价值观和人民群众的作用,故排除。答案 D(2011山东潍坊)2010年
36、,全国范围的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有序深入推进。据此回答23题。2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央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名称、排序等,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中央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整体有时也要服从部分D关键部分影响整体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正因为各地情况各不相同,故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这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本题选B。答案 B3全国范围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A实质上是在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实质上是在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说明只有改革才能
37、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D说明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解析 地方政府机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故选B,A不符合题意。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故C、D表述有误。答案 B4(2011天津十二区县联考)“诚心问民意,恒心解民生。”与下列哪些诗句寓意相一致()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ABCD解析“诚心问民意,恒心解民生”说明要坚持人民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也说明同样道理,故C切题,答案选C。说明实践决定认识,说明事物的发展,故不符合题意。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