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 练素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946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 练素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 练素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 练素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 练素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 练素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4课一、素养达标1(2021邯郸)汉初,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吴王刘濞宣称:吴国坐拥铜山,寡人所铸金钱数量巨大,诸王如有需要,尽管开口。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造成的破坏却不容小视。这反映出当时(B)A盐铁官营触及诸侯王利益B中央集权的加强势在必行C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D朝廷沿袭前朝制度政策失误解析材料内容为吴王刘濞在叛乱中宣称自身因拥有铸币权,进而拥有雄厚的财力,反映出吴国在政治与经济上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因此,加强中央集权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汉武帝因诸侯王威胁中央集权而实行盐铁官营以加强经济集权,A项表述逻辑关系颠倒,故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封国制是汉代对秦制的改变,而非

2、沿袭,故排除D项。2(2020辽宁本溪)汉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朝廷这一做法(D)A引发了诸侯王武装叛乱 B形成了州郡县的体制C改变了皇位的传承方式 D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解析材料中的做法是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州”的信息,排除B项;西汉皇位的传承方式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C项。3(2020菏泽)汉代刺史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违法行为一经查

3、出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仅能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据此可知,刺史(D)A直属中央位高权重 B能够决定官吏升迁C可以监察文武百官 D重在维护中央权威解析据材料可知,刺史监察地方甚至贬退大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维护中央权威,故选D项;刺史直属中央,位卑权重,排除A项;据材料“不仅能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可知,刺史行使监察权,不能决定官吏升迁,排除B项;汉代刺史监察地方,御史大夫监察中央文武百官,排除C项。4(2020北京房山区)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西汉的史实。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B)政治上:“推恩令”、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经济上

4、:货币官铸、盐铁官营思想上:“尊崇儒术”、五经博士A实行郡国并行 B巩固中央集权C开拓边疆地区 D确立儒学独尊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盐铁官营政策解决了王国割据的经济基础;通过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因此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加强、巩固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是在汉初推行的,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A项排除;材料与开拓边疆地区无关,C项排除;儒学独尊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D项排除。5(2020北京朝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

5、,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C)A“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解析据材料“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可知,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汉初的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统治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学,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制建设”,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没有涉及“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D项错误。6(2021菏泽)盐、铁、酒是

6、西汉时期重要的手工业产品和销售量极大的商品,并称“三业”。起初皆可私营,武帝时收归官府,实行专营。这一做法旨在(C)A促进商品流通 B稳定市场秩序C加强经济控制 D维护小农经济解析材料中的“武帝时收归官府,实行专营”,反映的是汉武帝时的盐铁官营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故答案为C项;这一做法不是为了促进商品流通,排除A项;推行均输平准,是为了稳定市场秩序,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为了维护小农经济,排除D项。7(2021沧州)根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期,太常让儒生“对策”,公孙弘在百余人中等次被排到最后,但因为汉武帝欣赏他的文章,所以把他列为第一。这主要是由于(

7、B)A公孙弘政治才能卓越B皇帝拥有专制权力C人才选拔无章法可循D中央行政体系紊乱解析公孙弘在政治策论中等次被排到最后,但汉武帝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他列为第一,说明皇帝可以打破规则,体现出皇帝的专制权力,故答案为B项;公孙弘在策论中等次被排到最后,说明其政治能力较差,排除A项;汉代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有章可循,排除C项;D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8(2021滁州)1957年陕西出土的灞桥纸、1986年甘肃天水附近放马滩古墓中出土的纸地图,它们均发掘于西汉古墓和遗址。据此可知(A)A西汉已出现书写用纸B造纸技术产生于西汉C“蔡侯纸”得到了推广D纸张成为随葬必需品解析灞桥纸、放马滩古墓中出土的纸地图均发

8、掘于西汉古墓和遗址,据此可知,西汉已出现书写用纸,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造纸技术产生于何时,故B项错误;“蔡侯纸”出现于东汉,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纸张成为随葬必需品,故D项错误。9(2020海南省高考模拟卷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董仲舒对于当时社会贫富不均,豪富广占土地的现象极为不满意,然于国家直接统制各种事业亦极反对。后人转述其言云:“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武帝)一面与商人角力,一面开疆拓土,安能容纳董仲舒之策。武帝之算缗,虽不在于平均地权,然却有抑制豪富,摧毁大

9、地主之效。(董仲舒)乃一面主张限田,一面复主张盐铁皆归于民。是非但与武帝功利政策相忤,即在其建议之本身,亦有自相抵触之嫌。 摘编自李剑农著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经济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董仲舒的经济主张未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答案(1)限田;废止盐铁官营;废奴;轻徭薄赋。(2)不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与汉武帝政策相悖,董仲舒自身经济主张的局限。解析(1)据材料信息“限民名田”“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薄赋敛”“省徭役”概括即可。(2)据材料信息“一面主张限田,一面复主张盐铁皆归于民。是非但与武帝功利政策相忤,即在其建议之本身,亦有自相抵触之嫌”得出“与汉武帝政策

10、相悖,董仲舒自身经济主张的局限”等结论,结合所学答出“不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结论。二、能力提升10(2021山西高一月考)汉武帝把与匈奴的商品贸易纳入政府的严格管辖之下,凡参与互市的私商,必须到政府部门领取“符传”,方准参加贸易。还规定不准内地商贾以铁、兵器、马匹、铜钱与匈奴贸易,违者治罪。这些措施旨在(B)A保护内地商品贸易B遏制匈奴势力发展C稳定边疆社会秩序D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对与匈奴的商品交易进行严格的管控,尤其是与军事有关的商品,说明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遏制匈奴势力的发展,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这些措施是为了打击匈奴势力,排除。11(2021辽宁

11、高一月考)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方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纺织品以及瓷器等,从长安运往西域,再转运到西方;又带回了葡萄、苜蓿、芝麻等新植物品种。这些活动(C)A推动了中外农业生产的发展B加速了技术近代化进程C丰富了沿线人民的物质生活D旨在拓展农耕文明范围解析材料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及西方的日用品、植物品种等方面的交流,这丰富了沿线人民的物质生活,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外来物种传入中国,这仅有利于中国农业发展,与西方农业生产无关,故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处于古代西汉时期,加速技术近代化进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手工业品

12、外传、外国植物的传入,而非拓展农耕文明,故排除D项。12(2021南通)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9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表中信息相关的历史现象是(A)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寿命272313039363414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诸侯发动“七国之乱”C外重内轻藩镇割据D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解析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帝更换频繁,故选A项;西汉出现“七国之乱”,排除B项;皇帝更换频繁与地方的藩镇割据无关,排除C项;秦末出现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排除D项。13(2021安徽高一开学考试)扬雄在蜀都赋中提到的“火井龙揪”,可以将四川天然气的发现时

13、间至少提前到西汉前期; 汉赋中大量描写两汉发达水利的内容,成为研究汉代气候乃至农业发展的辅证材料。这表明汉赋(D)A创作的题材以社会经济为主B是研究西汉社会史的客观史料C具有辞藻铺张气势恢宏的特点D具有社会经济研究的史料价值解析材料体现汉赋对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说明汉赋具有社会经济研究的史料价值,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汉赋的创作题材是以社会经济生活为主,A项排除;汉赋的记载有一定的文学创作成分,B项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4(2021大连)材料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

14、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任选材料中的三则史事,提炼主题并用材料中的史实说明它们与主题间的关系。答案主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说明:根据所学可从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分析回答;可从“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分析回答;可从盐铁官营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分析回答;可从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等分析回答;可从设立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分析。解析根据题干中史料内容涉及的主题可知,其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相关。因此,可以提炼出主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说明:以序号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