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历史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专题训练(岳麓版必修1)(含解析)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2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3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高低顺序是( )A. 郡县里乡 B.县乡里郡C. 郡县
2、乡里 D.县郡乡里4根据历史记载,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可见,秦疆域不包括今天的( )A. 山西 B.山东 C.河北 D.新疆5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皇帝要掌控天下因此要日理万机。 C皇权至高无上,不需要别人帮忙,因此皇帝休息不好。 D当皇帝也很辛苦,要日理万机,因此要定额每天的奏折。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
3、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7孟德斯鸠说:“中国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A唐朝确立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C清朝延续明朝内阁制 D清朝设置军机处8元朝和清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 、理藩院 B.枢密院、理藩院C.宣政院、理藩院 D.御史台、都察院9近年来,围绕曹操墓真伪的争议持续不断。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尤其在用人上,有人说他“唯才是举”,有人说他不善用人。他
4、死后,其子曹丕废汉称魏,历史上称曹魏。曹操生活的时期战乱频仍,国家主要的选官制度应该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0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11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2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
5、相或等同于宰相的长官议政。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确保君权的稳固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1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三省六部制 明朝的内阁 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14为了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A刺史 B通判 C知州 D三司使1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
6、身份的天命 C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二、非选择题1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
7、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说明两者的关系。(2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2分)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
8、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分)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
9、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北宋建立以后,为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避免“黄袍加身”事件再次发生,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并削弱武将的权利。选C项。2B解析:考查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之间权利、义务。材料反映的是诸侯的应尽的义务。A、C、D三项材料都能反映,B项未能反映。3C解析:郡下设县,可见BD错误,县以下设乡和里。4D解析:临洮位于今天的甘肃,可见新疆未在秦疆域之内。注意秦统一的相关地图。5C6A解析: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
10、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7D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孟德斯鸠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反映的中国专制主义明显加强应该理解为清朝雍正军机处的设立,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8C9B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A项按军功受爵始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B项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C项九品中正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魏曹丕时建立起来;D项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朝时建立。本题曹操生活时期九品中正制仍未建立起来,当时的选官制度应该仍是察举制,本题选B项。10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推
11、恩令”,目的是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还采取有:“附益之法”(不许诸侯招结宾客,限制他们的活动,不准参与政事);“酎金夺爵”(zhu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汉武帝借口贡金斤两成色不足等,废掉了一些侯国)等。11B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皇权的措施。太尉掌兵权,秦朝太尉虚设,从一个方面表明了皇帝独揽大权。答案为B。12A解析:从君权和相权斗争的角度去考虑,其目的在于牵制相权,防止宰相专权。13B解析:材料黄宗羲的话反映的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化事权的特点,最高统治者为防止官员权力太高威胁统治往往通过设置多名官员相互牵制的办法,涉及此特点的就是B项。14
12、B解析:根据所学,刺史中西汉武帝时的监察官员;通判是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监督设立的官吏,本题选B项;知州是北宋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三司使是在中央设立的掌管财政权力的官员,以分割相权。15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这里的“天”应该是与宗法制相联系,而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就是所谓的“天”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二、非选择题16(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3分)(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2分)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2分)(3)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4分)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任答两点给2分)17 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