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97.50KB ,
资源ID:66935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93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海原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A. 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B. 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C. 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D. 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官方意识形态都以儒家理学思想为主,故A排除;即使立场存在差异,历史研究也可以有共识,也可以求同存异,B说法过于绝对,故B排除;南宋建立以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出于对自身合法性的解释需

2、要,将同为宗室南迁建国的蜀汉奉为正朔就成了南宋统治者的需要,这体现了政治形势显著变化的影响,故C正确;两宋学者对三国历史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渐趋理性客观,故D错误。2. 商代“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才承认商王统治地位,而西周的诸侯则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这表明西周A. 专制皇权得到加强B. 国家实现真正统一C. 分封对象只限亲族D. 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西周通过血缘分封各地诸侯,管理广大国土,而诸侯也不像商朝那样因武力的压力而臣服于商王,因此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逐步完善,D项正确;专制皇权是秦朝才开始,故排除A项;西周时期的国家还没有实现真正

3、的统一,故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亲族外还有功臣与先代的贵族等,故C项错误。3.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演变为最高行政机关-尚书台;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官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侍从,西晋时演变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A.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B. 形成于皇权弱化相权的过程中C.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 是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尚书、中书、门下诸官均为皇帝亲信,职位不高,但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由其演变而成的尚书台、中书省、门下省都成为朝廷的重要机构,掌握大权。这反映

4、了三省形成与皇权弱化相权的过程中,故B项正确;三省在隋唐时期成为定制,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行政效率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皇权的强化,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4.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州郡县设中正官,朝廷设吏部尚书。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掌选用人才的权柄。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高低,吏部尚书依据门第高低做用否的标准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A. 保留了地方对人才的推举B. 使士族操纵地方政治经济C. 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D. 弱化了中央对人才的选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

5、掌选用人才的权柄。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高低,吏部尚书依据门第高低做用否的标准”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践成果。适得其反,这就弱化了中央对人才的选拔,故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设计之初是为了加强皇权和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人才的选拔,由朝廷选择贤能的官员兼任其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只赋予了士族政治特权,并未赋予他们经济特权,故B项错误。高级士族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拥有一定的家丁,易于形成魏晋割据势力,但形成了割据势力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5. 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

6、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 相权有所分散B. 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 “外朝”参议要政D. 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答案】A【解析】【详解】“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是加强皇权、分散相权的反映,故A正确;材料和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无关,故B错误;“内朝”“外朝”是在西汉,故C错误;古代的政治决策不可能走向透明开放,故D错误。6. 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

7、海。这主要是因为A. 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B.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C. 南方反清斗争较激烈D. 南京条约的签订【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取代广东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D选项符合题意。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与交通方式的变化无必然关系,A选项排除。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表现是耕织分离和中国传统纺织业的衰败,B选项排除。19世纪40年代中国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选项排除。7. 某一历史时期,毛泽东提出:“根据山地战与游击战的理由,红军要求位于冀察晋绥四省交界之四角地区,向着沿平绥路西进及沿平汉路南进之敌作侧面的袭击战,配合正面友军战略上的行动。”据此判断,该时期中共

8、武装力量的主要任务是A. 配合国民革命北伐作战B. 开展反“围剿”斗争C. 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D.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根据山地战与游击战的理由,红军要求位于冀察晋绥四省交界之四角地区配合正面友军战略上的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抗战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的北伐是由广州开始北伐,并且与材料“配合正面友军战略上的行动”等信息不符,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围剿”斗争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配合正面友军战略上的行动”不符合,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根据山地战与游击战的理由,红军要求位于冀

9、察晋绥四省交界之四角地区配合正面友军战略上的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D选项错误。8. 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正确的是A. 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B. 体现了外交体制逐渐与国际接轨C. 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D. 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反映了清政府这一时期已经充分的把对外事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单列为一个专门的机构,体现了外交体制逐渐与国际接轨,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故选B;A、C不符合近代化视角,排除;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闭关政

10、策已经被打破,排除D。【点睛】9.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一次的激进主义革、这说明“八二定法”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致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

11、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新时期民主政治八二宪法10. 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坚持中央的领导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享

12、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由此可知,三者相同点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B正确;只有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不是共同点,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不是共同点,C错误;特别行政区具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不是共同点,D错误。1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继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性文件。这表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A. 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B. 具有“人大”的政治作用C. 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

13、神D. 完善了中央政府的结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法律制定者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材料得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文件,表明具有“人大”性质,有制定法律的功能,答案为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决定建国等一系列问题,宗旨不只是制定法律,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协商精神,C错误。完善中央政府的结构是全国人大的职能,D错误。12.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

14、料分析正确的是A. 两者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B. 两者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C. 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D. 反映了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共同纲领颁布时正处于即将建立新中国,面临主要问题是经济恢复,因此鼓励经济发展。1954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因此提出逐步消灭剥削制度,这体现了我国社会性质的转变,选项D正确;共同纲领并未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共同纲领由政协通过,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13. 读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三次建交高峰解读正确的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49年第一次建交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B. 第二次

15、建交高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建交是重要推动因素C. 第三次建交高潮出现时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D. 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都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建交高潮处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此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于1953年中印会谈期间,排除A项;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原因在于中国重返联合国及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始于1979年,排除B项;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80年经济特区设立,排除D项。故选C。14.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追求一种效率和安全之间的

16、平衡,不唯人民的意志是瞻,对民主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民主,同时又对民主加以控制”。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对民主加以控制”的是A. 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B. 总统对国会议案有否决权C. 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D. 最高法院大法官两届任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代表人民的意志,而总统对国会议的否决可体现“对民主的控制”,B选项符合题意;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体现了人民主权而非对民主的限制,AC选项排除;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终身任职,D选项排除。15.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

17、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A. 片面最惠国待遇B. 领事裁判权C. 居住及租地权D. 使馆驻兵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来看,这种“治外法权”是指领事裁判权,故答案为B项;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被迫给予另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在当时的最优惠待遇,排除A项;居住及租地权是指外国人在中国获得租地建房和居住的权利,使馆驻兵权是指外国可以在其驻华使领馆内驻兵的权利,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项。【点睛】解答此题

18、关键在于把握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的含义。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一个国家和中国缔结了不平等的条约以后,其他国家可以凭借该待遇相互援引,使中国受害无穷;领事裁判权指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能依据中国人的法律审判,需交给外国领事。16. 1988年,蒋经国(蒋介石之子)看完大陆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后感慨地说,“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大陆对台政策调整始于A.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 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C.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D. 大陆与台湾正式实现“三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

19、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这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调整的开始,故A正确;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故B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故C错误;2008年,大陆与台湾正式实现“三通”,故D 错误。17. 有学者指出:“1956 年,在中国社会的变革历程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956 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下列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强调了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变革 明确了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A.

20、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同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变革,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也是在1956年, 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没有全部包括的组合不符合题意,ABC三项错误。18.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历史事件是(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21、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意味着新中国外交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A。19. “黄金时期”“希腊的奇迹”“希腊的光荣”“民主的鼎盛”,这些是人们在提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明时通常所用到的一些称赞。与这些评语相符的史实是A. “解负令”使平民获得经济独立B. 大部分官职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C. “陶片放逐法”保护了雅典民主D. 以新的行政选区取代了部落选区【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前5世纪是伯里克利执政时期,这一时期是雅典民主制的黄金时期。大部分官职向所有等级

22、的公民开放,选项B正确;“解负令”是梭伦改革内容,排除A;“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C;行政选区取代部落选区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D。20.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A. “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B.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C. “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

23、之”D. “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答案】B【解析】据材料“国家是人民的事业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律具有正义和公平的特点,“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正义和公平性,故B项正确;“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地位,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维护了家长权,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体现了后法优于前法,不符合题意,故D

24、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人民的事业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学生据此可以正确理解罗马法的正义、平等性特点,再结合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毋忝职守时,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之。”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 确保法院彻底摆脱总统控制B. 确保法官的生活待遇C. 确保法官服从国会的领导D. 确保司法独立【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

25、设立之低级法院”,法官除非渎职,“得终身任职”,并且“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司法独立,故D项正确;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三权之间互相制约,故A项错误;该规定确保了法官的生活待遇,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三权互相制约,不存在法官服从国会的领导,故C项错误。22.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体现了美国的政治特点是A. 邦联制、天赋人权B. 联邦制、分权制衡C. 中央集权、联邦制D.

26、 州权至上、共和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美国的联邦制。根据题干信息“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美国的分权制衡原则,故B项正确,C项错误;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3. 有学者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最

27、大特点在于制定了最大限度强化议会权力的责任内阁制,其实际起草人宋教仁意在通过对大总统权力加以制约来限制袁世凯的独裁,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革命党内部出现集权趋势。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B. 与三民主义原则相悖C. 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D.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维护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因此体现了民主色彩,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三民主义的产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24. “既然我们不能赞

28、同作为政治权力的国王存在,我们就不能赞同一个控制生产、运输和经销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国王的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屈从一个皇帝,我们也就不能屈从于一个阻碍竞争和固定了商品价格的皇帝。”此观点提出的主要原因是A. 美国独立战争后邦联条例强调州权B.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C. 工业化导致的经济结构巨变和经济集中D. 工业革命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随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美国经济集中与垄断的趋势日益明显。各种托拉斯组织为攫取超额垄断利润,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原料来源,划分销售市场,限定产品价格,不断挤垮或兼并中小企业,严重损害中小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9、引起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也与美国悠久的自由传统、公平竞争观念、反对限制贸易活动的习惯形成强烈冲突,“一个阻碍竞争和固定了商品价格的皇帝”指的是垄断组织,故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25. 明清时期,“富室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窑粟,其富甚于新安”。这说明明清时期A.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 货币政策趋紧C. 商人地位发生巨变D. 抑商政策废弛【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时期,江南的新安和江北的山右出现很多的富商大贾,他们主要是靠转贩鱼盐或丝积聚大量财富,这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故选A;材

30、料没有体现货币政策趋紧,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排除。26. 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心)于虢(另一个卿士),郑伯怨王。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这主要反映了A.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B. 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C.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D. 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大意为: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四月,郑国祭足领兵强收了王室所管的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走了成周的禾。郑国强收王室的作物,藐视王室权威,挑战了当时的国家政治秩序,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周天子的地

31、位变化,A选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C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D选项排除。【点睛】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后,王室实力大减,平王东迁依靠诸侯的力量才得以实现。东迁以后,王室辖地大为缩小,且在不断缩减之中。辖地缩小、赋税相应减少,各国诸侯已不再定期朝贡,王室失去贡纳,经济十分困难。与王室辖地缩小,经济窘迫相反,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崛起,开始挑战周天子的独尊地位。周天子只具虚名,而无实力,无法行施相应的权力,日渐衰微,出现了“政由方伯”的局面。27. 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A. 对人类共同本性

32、的探讨成为潮流B. 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C. 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D. 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时期的潮流并不是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排除A;儒学强化社会秩序,并不是所有学派,故B错误;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时期,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说明社会政治结的变动,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C正确;性恶论是儒学的内容,儒学在当时并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错误。28.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

33、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不能说明A.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导致民族之间的差异缩小B. 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C. 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D. 自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有了南方和北方的划分,一直持续到后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没有最终阻碍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反而为中国新的统一奠定基础,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朝促进了民族融合,那就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民族之间的差异缩小,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有了南方和北方的划分,一直持续到后世

34、,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29.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 铁制工具B. 曲辕犁C. 风力水车D. 石刀石斧【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可知此应为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的较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选D。30. 某学者总结了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

35、团”。尤其是“七十七国集团”,以联合国讲坛为政治斗争的舞台,利用联合起来的集体力量,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等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以上三者的共同作用在于A. 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B. 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C. 促进了多极格局的形成D. 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分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以联合国讲坛为政治斗争的舞台,利用联合起来的集体力量,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等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可知,材料体现了三者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即第三世界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关系的局面,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故选A;材料中三个组织成员国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多极格局是发展趋

36、势,C错误;并非材料中三个组织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分化,排除D。【点睛】二、材料解析题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摘

37、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摘编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

38、”关系的演变。(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答案】(1)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2)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演变:唐朝时,在坊市制度下,“坊”“市”分开;到宋朝,“坊”“市”界限被打破;明清时期,市镇出现,突破“城”与“市”的限制。(3)表现:经济上,虽严禁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但官方对外贸易仍在进行。思想上,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较

39、少,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和传教士。评述:使中国丧失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解析】(1)以两宋、明清工商业发展的史实考查史料阅读与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及已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体现在:宋代大批了坊市界限;明清时期则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2)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即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3)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其表现结合史实从经济和思想两个回答即可。第二问评价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40、展和中西学习交流减少角度回答。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500年来的历史证明,几个曾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国家,如17世纪时的荷兰,18、19世纪时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其领导者地位都不是通过战争获取的,主要是由于先前的世界领导国自身衰落并最终退出才“禅让”给后来者的或自身发展强大。典型的如英国霸权在20世纪初向美国转移。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所有通过战争手段或扩军备战向世界领导国发起挑战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如19世纪之初的法国,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日本以及后来的苏联,都曾是世界既有秩序的挑战者,但也都是失败者。事实证明,以上这些都不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巧合,而是有历史的逻辑。摘

41、编自肖德甫大国之道归纳材料中关于“大国之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和平崛起,方是大国之道论述一: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一再打败反法联盟,在军事上取得辉煌战绩,盛极一时,控制了欧洲的广大领土。但是,帝国并没有停止战争的步伐,先后侵入西班牙、俄国,结果惨败而归。后来在莱比锡之战和滑铁卢战役中战败,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告终。苏联是二战后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国一争高下的国家。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提出要与美国“平分天下”,积极扩军备战;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是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苏联无视民生,把国家财力过

42、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严重消耗和削弱了国力。1991年12月,苏联政权土崩瓦解。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如果其军备发展不能与其国力和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只是一味的扩军备战,它就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其大国的地位。【解析】【分析】【详解】观点:根据“领导者地位都不是通过战争获取的”“所有通过战争手段或扩军备战向世界领导国发起挑战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可提出观点和平崛起,方是大国之道。论述:根据所学,可从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外战争的失败;苏联的长期穷兵黩武严重削弱了国力,最终土崩瓦解等史实进行说明。最后总结说明:一个国家,如果其军备发展不能与其国力和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就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其大国的地位。【点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