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2 ,大小:5.18MB ,
资源ID:66920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920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ppt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作业要点整合夯基础课堂探究破重难课堂对点达标练知识点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召开:_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83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2)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意义:拉开了我国_的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_的起点。社会主义现代

2、化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二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初步实行:1978 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_的农业生产责任制。(2)普遍实行:全国范围内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3)机构改革:1983 年,中央决定撤销_,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_,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包产到户人民公社村民委员会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全面展开:_年以后。(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内容a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

3、政放权,使企业成为_、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b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984自主经营公有制经济c在分配上,实行以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3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按劳分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1)

4、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过程(1)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_。(2)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3)1993 年,中共_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公有制3意义(1)“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成为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_体系基本建立。(3)20 世纪 80

5、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4)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_的新目标迈进。商品市场小康社会主题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及经济改革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要发展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 年 4 月)材料二:材料三: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努力提高农户集约化经营水平,引导农民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

6、要素。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法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请分析: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的实施对农村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阅读材料二分析 19571962 年、19801997 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3依据材料三,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如何调整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主要特点。提示:1.原因:农民贫困,自然灾害严重,生产资料缺乏。影响:农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向公

7、有制过渡。2变化:19571962 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或“左”倾错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变化:19801997 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加。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3调整: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特点:由私有制到公有制,农民的土地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要点1:怎样正确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提示:(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中央全会的形式重新确立了实事

8、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思想路线。(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3)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改变,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4)从对外政策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对外开放代替了闭关式的极“左”政策。(5)从组织上看,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要点2: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当时有 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的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2)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则多是关

9、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所担风险较大。(3)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产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推广的。(4)旧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5)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要点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的原因、核心、意义是什么?提示:(1)第一次调整:土地改革原因: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

10、展开辟了道路。(2)第二次调整: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意义: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3)第三次调整:人民公社化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核心: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意义: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4)第四次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核心: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

11、盈亏。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要点4: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有哪些?提示:(1)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2)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例 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A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 A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 项错误;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 D 项错误。主题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材料:请分析:1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GDP 增长率的发展变化,并分别在 1957 年、1984 年和 1993 年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

13、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2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提示:1.1957 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84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1993 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作用提示:(1

14、)特点: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2)作用: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

15、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例 2 20 世纪 5090 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 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C解析 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

16、关,故 A 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 B 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 C 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 D 项错误。11978 年 9 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点火”最有可能是指()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B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C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A解析:抓住材料 1978 年的时间予以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是 1978 年 12 月,故 A 项正确;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故 B、C 两项错

17、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故 D 项错误。2促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及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年份粮食总产值净增量年均粮食增长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197819841 025.4 亿公斤495 亿公斤14.55%A人民公社体制继续发挥作用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解析:人民公社体制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存在很大弊端,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故 A 项错误;“文革”结束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项错误;国企改革与农村无关,故C 项错误;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18、,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均大幅度增加,故 D 项正确。32018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型展览”,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下列展品是安徽小岗村 18 位农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的雕塑,该雕塑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B政府积极创办经济特区C农民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A解析:根据材料中“安徽小岗村”“红手印”可知是指 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 A 项正确;经济特区是 1979年最早在广东,故 B 项错误;合作化是指 1953 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故 C 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 1984 年

19、,故 D 项错误。4热播剧大江大河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 世纪 70 年代末,从部队复员的雷东宝安排人在围墙上写上“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样的标语。这反映了当时农村正在()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推行人民公社体制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C解析:“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是指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正确;A 是 20 世纪50 年代,排除;B 是 1958 年,排除;D 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51982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联产承包计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等,都是社会

20、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由此在全国掀起了农村改革的高潮。这一规定解决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A土地所有制问题B经济结构单一性C劳动力出路问题D“一大二公”的弊端D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土地所有制公有制形式不变,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农业,经济结构问题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劳动力出路问题如何解决材料中也没有涉及,故 C 项错误;农村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这正好弥补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弊端,故 D 项正确。6这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我们都下海吧”,所有的年轻或不太年轻的人们都在用这样的词汇互相试探和鼓励。上述“中

21、国公司元年”最可能是()A1980 年B1984 年C1987 年D1993 年B解析: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下海经商的浪潮,如今各领风骚的大企业,他们都诞生在 1984 年前后,后来人们将 1984 年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C、D 两项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下海经商的浪潮,与题意“中国公司元年”不符,故排除。71992 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 1 533.9 万家,从业人员 2 467.7 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 13.9 万家,从业人员

22、231.9 万人。1997 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 2 850 万户,从业人员 5 441 万人,私营企业达 96 万家,从业人员 1 349 万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B引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C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D解析:由材料可知,1997 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比 1992年底大大增加,说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故 D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量的增加,不是国企改革,故 A 错误;材料未体现引进外国资本,故 B 错误;材料未体现世界贸易体系,故 C 错误。81992

23、 年,垂暮之年的邓小平,靠着自己的睿智和威望,将徘徊中的改革之舟推向一个新航程。这个“新航程”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C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解析:材料指的是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航程”指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 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 9 月 21 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

24、民公社,即上海七一人民公社。到 9 月 30 日,郊区 10 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 103 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 8 000 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 1983 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

25、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答案:(1)调整:1958 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后果: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

26、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析:第(1)问,由材料“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可知当时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第(2)问,由材料中“特别是安徽”“生产责任制”等信息可得出在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都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对前者的否定。第(3)问,依据材料“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概括归纳。温示提馨请 做:课时作业 12PPT文稿(点击进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