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906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六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I必记知识全览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一、必记概念 1 抗原的性质包括: , , 。2抗体是 产生的,并且能与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抗体主要分布于中,也分布于 中。一、1异物性;特异性;大分子性2机体受抗原刺激;抗原;球蛋白;血清;组织液及外分泌物二、必记规律 3正常成年人每天要通过饮食摄入 食盐; K+;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Na+和K+的主要排出途径是 ,Na+的排出特点是 ;K+的排出特点是 。 4当人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时,若不及时补充,就会导致机体的 下降并出现 、 、 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等。K+的功能

2、是不仅 ,而且 。当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 等。 5人的体温正常数值(平均值):口腔: 、腋窝: 、直肠: ;比较:新生儿和儿童 成年人;成年人 老年人;女性 男性;同一人的体温,一般在一天内 时最低, 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不超过 。 6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在 ;调节体温的中枢在 ,在人体的 和 中,分布着能够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包括 和 。 7免疫可分为 和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指: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8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其是由 分化、发育而来的包括 细胞和 细胞各在 和 中发育而成。二、3610g;24g;小肠;肾脏;多吃多

3、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4细胞外液渗透压;St压下降;四肢发冷;心率加快;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常5372;3680C;375;稍高于;稍高于;稍高于;24;1420;16下丘脑;下丘脑;皮肤、黏膜;内脏;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7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上皮;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8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B淋巴;T淋巴;骨髓;胸腺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 过关斩将 一马平川考点详解 精剖细解 入巿三分一、基本考点考点1人体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整个人体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外

4、环境是我们所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所组成的液体环境。从细胞角度来看细胞的外环境是细胞外液,即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也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内部环境是细胞内液。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于人体外界环境来说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而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在体内却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与外界相通。另外,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人体内暂存,但与外界能直接接触,这样的液体不属于体液,也就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从组织液的概念上看组织液是组织内细胞间的间质,从“广义”上讲,组织液可包含淋巴和

5、血浆因为淋巴液实质上是淋巴组织细胞间的间质,而血浆是血液这种疏松结缔组织内的细胞间质所以在细胞外液中讲的组织液是一种“狭义”的说法。细胞外液的三种成分之间内在的联系是完成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基础。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人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还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又渗透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回流经左右锁骨下静脉又进入血液中,可见组织液来自血浆淋巴来自组织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反馈。所谓反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系统本身工作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入这一系统,指导这

6、一系统的工作。如:夏日炎炎,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再上升;各种酶促反应的产物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反应就达到平衡,如果把产物取走,反应又可进行。这两例都是反应物反过来抑制反应进行,是负反馈。另一类反馈是反应的产物促进反应的进行是正反馈。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考题1 以下对人体细胞与内环境关系示意图4一l 6 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肝脏组织中B端液体与A端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CO2、尿素和葡萄糖等 B乳酸进入则中的CO2产生量增加pH保持稳定 C因蛋白质等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可引起大量增加 D在胰腺组织中人饥饿时B端液体与A端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有O2、葡萄糖、胰岛素等考题1

7、点拨:本题以人体内环境的构成为知识载体考查了综合、分析、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肝脏中存在肝糖元肝糖元可分解为葡 萄糖进Agll液,故B比A端CO2、尿素和葡萄糖增加。当人体内乳酸含量上升时,乳酸与NaHCO2结合生成CO2。当人体内蛋白质摄入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下降,使组织液积累形成组织水肿。胰腺的作用是分泌胰岛素,故B端比A端胰岛素的晕上升。答案:D。总结提示:由事实可知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一动态的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人体不断的处于新、1日物质更替中,并且新陈代谢产乍的代谢产物可改变内环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且人体所处的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考点2人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1水的平衡:正常成年人每天(

8、24h)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如图4-16-2)。 (1)水的稳态是体内水的相对含量的相对稳定,这个相对含量是以渗透压为衡量标志的,渗透压升高时,表示水相对缺少,渗透压降低时,水则相对过剩,渗透压升高、降低的表现是是否口渴。这是针对细胞外液的量在正常的情况下来说的。 (2)水的来源有三条,对水平衡意义最大的是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是相对稳定的。水的去路有四条,对水平衡意义最大的是肾脏排水这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只有大肠排出的水中含有未进入机体组织的水。(3)水的平衡是在一定时间内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基本相等的结果。是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调节过程是渗透压降低时,排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时,

9、排尿量减少。水平衡的调节是以渗透压的相对稳定为条件的。 (4)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包括以下三个连续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和分泌排泄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能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中除了没有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与血浆几乎相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体管时其中的水和某些溶质被管壁上皮细胞全部或部分地重吸收回血液。葡萄糖和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水和一些盐类中的 Na+、K+、Ca2+、Cl-等大部分被吸收尿素、尿酸则重吸收很少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肾

10、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所产生的物质(如H+,NH3等)分泌到小管中。排泄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消耗能量,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主动运输到小管液中的过程,例如青霉素等药物主要是通过肾小管的排泄作用排出体外的。 2激素调节的过程(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如图4-163):抗利尿激素(又称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合成后,运送并贮存在垂体后叶的神经末梢颗粒中。受到刺激时,神经末梢就将它释放到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考

11、题2 )A、B两种哺乳动物体重相似。若每天每只消耗100g大麦(含65淀粉和35脂肪)。已知每克淀粉、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分别产生0.55g和1O5g的水。两种动物在相同的环境下分别持续实验10d得到表4-16-1数据。 表4-16-1每只平均失水量(g d)尿中尿索浓度尿液粪便汗液(m mol/L)A15553500B30152000(1)为维持水代谢平衡每天应给两种动物的每个个体提供多少水?(2)lOd后A动物仍存活,而B动物全部死亡(无细菌和病毒感染)。B动物死亡的最可能原因是 。(3)据表推测,A、B两动物哪种活动强度较大 。(4)为什么等量的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比糖类多?(5)根

12、据表中数据,判断哪种动物可能是杂食性动物: ;依据是: 考题2点拨:本题考查水分代谢的相关内容,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水分代谢平衡、糖类和脂质的代谢过程及区别,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分析能力。由题中数据可知A生物每天从大麦中获取的水分:05565+10535=725(g),而每天消耗的水=15+5+55=75(g),故每天需饮水的量=75725=25(g),同样B生物每天需水的量为475g,可见B生物对缺水环境耐受力较差,则在缺水环境中可能因缺少水而死亡。活动强度大的生物需水量大,故B生物的活动强度更大。在生物的尿液中含有尿素。尿素中的N元素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则尿液中尿素总量多的生物更可能为杂食

13、性生物。A生物尿液中尿素总量为3500(m molL)15100L=525m mol,而B生物尿液中尿素的含量0m mol。故B生物可能为杂食性生物。答案:(1)A需提供2.5g水;B需提供475g水。 (2)缺水死亡(3)B动物(4)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氢的相对含量高,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水较多。 (5)B动物;B动物排出的尿素总量比A动物多 总结提示:对于生物或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经常联系出题,并且以综合性、分析性较强的题目出现,题目的难度也较大。考点3人体内盐的平衡及调节 (1)无机盐的平衡:人每天都要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

14、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人体无机盐有多种,而且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如Na+、K+、Ca2+、Cl-、HC03-等,下面是Na+和K+的平衡: (2)无机盐的调节: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和K+的分泌。由于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水的被动重吸收增加,结果细胞外液的Na+增多,从而也保存了细胞外液的水。概括地说,醛固酮的作用有三: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重吸收。前两个作用可单独完成,后一个作用是派生功能。由于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盐的平衡,所以,也称为盐皮质激素。 调节过程(见图4164所示)。考题3-1 某人从事高温下的剧

15、烈体力劳动过久,突然腿部肌肉抽搐,主要原因是( ) A剧烈劳动使血糖降低 B高温使人的新陈代谢不正常 C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损失过多 D大量排汗,使体内水分损失过多考题3-2 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少的是( ) A钠盐 B钾盐 C都容易缺 D都不易缺考题31点拨: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功能和缺失症。腿部肌肉抽搐的原因是钙盐的流失-,由大量排汗引起。答案:c。考题3-2点拨: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无机盐乎衡的理解。解答该题,需从如下两方面人手分析。一是人体容易缺的盐,可有这样两种情况:是需要量大的无机盐;是容易丢失的盐。从需求看是钠需求多;从丢失看,_钠在细胞外液中相对易丢失,而钾盐排出的特点是不

16、吃也排,可能更容易丢失。二是从盐平衡调节看,在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时,肾上腺分泌醛圈酮,从而促进肾小管l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或对钾的分泌。由此可见,人体易缺钠,正因为它易缺,我们的身体才有保钠的机制。相对而育,钾盐不但不易缺,还容易过量,正因如此,肾小管和集合管才有泌钾功能。答案:A。 总结提示:人体内盐平衡及调节主要研究的是钠盐和钾盐,在人体中钾盐的排出特点为少吃少排,多吃多排,不吃也排。这与肾小管、集合管对其有分泌作用有关。Na盐除随尿排出体外这一途径之外,还可随汗排出体外。故人体更容易缺Na盐。考点4人体内糖平衡及调节 1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表4-16-2) 表4-16 2 名称 胰

17、高血糖素 胰岛素 肾卜腺素 成分多肽类激素蛋白质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B细胞分泌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作用能升高血糖浓度,通过强烈促进肝糖元的水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能降低血糖浓度能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一方面减少血糖来源:抑制肝糖元的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另一方面增加血糖去路;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转变成脂肪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从面使血糖含量升高亦能使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2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图4 16 5) (1)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有重要意义,血糖平

18、衡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肝糖元的分解而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还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 (3)血糖的正常水平在80mg/dL120mg/dL之间,高血糖是血糖超过130mg/dL,糖尿在血糖超过160mg/dL时才能形成,血糖升高和降低是下丘脑兴奋的原因,是胰岛兴奋的基础。考题4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体液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考题4点拨:解答本题重在搞清下丘脑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实质

19、上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糖的调节包括激素调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两种方式,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起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起升血糖作用。同时,以上三种激素的分泌均可受下丘脑的控制因此,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答案:Ao总结提示;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以难题为主,是一类区分度较大的题目。考点5人体内体温平衡及调节 1 体温是指身体内部的温度:人的体温基本是稳定的正常的体温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

20、平衡的结果。 (1)人体产热可总结为:是物质氧化的结果。由于代谢强度的不同,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产热多;安静时产热最多的是肝脏。运动时产热最多的是骨骼肌。 (2)人体散热可总结为:主要通过皮肤,分为直接散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直接散热:由皮肤毛细血管控制,舒张时血流量加大而增加散热,收缩时减少散热。蒸发散热:由汗腺分泌汗液带走热和汗液蒸发带走热,发生在高温环境和剧烈运动时,蒸发散热是高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途径。 立毛肌控制:立毛肌收缩时,皮肤板结增厚,减少机体散热。 3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的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总结如图4-16-6(高温环境中的调节请参照此图自行总结):考题5 根据人体调节产

21、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4 1 6 7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TRF是 激素。(2)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3)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F和TSH的分泌量将作相应改变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x产热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 这样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考题5点拨:本题考查人体调节产热的过程,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为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控制,但如果这两种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分泌相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

22、产热,这时机体出现肌肉战栗,增加热量的产生。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2)上升;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3)反馈 (4)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战栗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总结提示:由于体温的维持需营养物质的分解产生热量,并需体液和神经的共同调节,故体温平衡的考查往往与新陈代谢及其调节知识综合考查,题目难度较大。考点6免疫的概念与种类(1)概念: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考题6 )给幼儿接种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接种物的性质和小儿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 (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体、

23、特异性免疫考题6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免疫的概念和种类,并准确定位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物质与结构基础。本题考查对抗原、抗体、免疫分类等知识的理解,接种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减毒病原体(疫苗),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接种后可使幼儿形成抗体而获得特异性免疫。答案:c。 总结提示:对免疫的概念和种类多以选择题考查为主,重在考查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考点7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1)抗原和抗体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概念:靠抗体实现的免疫方式称为体液免疫。过程:感应阶段:指抗原进入机体与B细胞相互作用过程。大多数抗原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再将抗原(主要

24、是抗原决定簇)提呈给 T细胞,再由T细胞提呈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反应阶段: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年以后存在,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效应阶段: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 细胞免疫概念:不只依靠体液中的抗体,而是主要依靠T细胞来完成的免疫方式,称为细胞免疫。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与体液免疫基本相同;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结合到靶细胞上,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病毒也因此而失去藏

25、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考题7 )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会作出相应的反击,其中之一是会产生干扰素,以抵抗病毒的攻击。图416-8表示了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过程以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示意图。(1)图4-167表示一个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了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表达,该基因的表达过程可表示为: 。根据已有的知识可知,图示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 细胞。(2)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干扰素产生后要分泌出细胞并到达邻近的细胞中发挥作用,那么该细胞中与干扰素合成、分泌有关的膜结构有 (3)干扰素几乎可以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尤其是对于抵御引起流感的病毒特别有效。一次注射干扰素后能否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能

26、力?为什么?(4)流感病毒具有众多的变异株,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 。在一次流感暴发期有人注射流感疫苗,使他未患流感。那么,在下一次流感暴发时,他能否可以幸免呢?为什么?(5)传统方法生产的干扰素是从人的血液中的一些细胞内提取的,产量低,价格高。现在可以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干扰素,实现了干扰素的工业化生产。在此过程中应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 考题7点拨: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关注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间题的情况,考查考生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对一些生物学问 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本题直接涉及的知识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中心法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内容。图中的

27、这些知识在 教材中并未在特异性免疫部分明确指出,需要考生综合图解所示的含义,并就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回答,所以本题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考查识图能力和描述生命现象的能力。答案:(1)DNA(干扰素基因)一RNA一蛋白质(干扰素);效应T淋巴(2)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 (3)不能。因为干扰素在体内只能存留一定的时间。(4)基因突变;不一定;如果引起这次流感的流感病毒和上次相同,那么可能会由于机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而幸免;如果引起这次流感的流感病毒和上次不同,那么由于抗体具有特异性,对该抗体则不可能发挥作用。(5)基因工程、发酵工程 总结提

28、示: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可总结为图4一169。考点8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免疫功能失调就像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异常一样有免疫功能过高和过低两类,免疫功能过高则引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则分为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统称免疫缺陷病。 (2)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功能过高而对进入机体的抗原的识别范围扩大,将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质或正常机体不识别为抗原的物质识别为抗原,正因如此,这些抗原称为过敏原。由过敏原引起产生的抗体和由抗原引起的抗体的比较如表4-16-3。 表4-16-3性质分布反应时机反应结果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球蛋白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发

29、生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体液免疫中的抗体球蛋白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3)自身免疫是机体对自身细胞的抗原识别范围扩大的结果。在正常机体内,衰老、死亡和突变的细胞都可成为抗原,而被机体清除这些细胞已经不是正常细胞,成为“非己”成分了。自身免疫病的患者不但将这些死亡、衰老和变异(如癌变)细胞清除,也将正常细胞认成了抗原而加以排斥,从而发病。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HIV病毒侵入了T细胞引发的疾病。T细胞大量死亡,使抗原的识别、呈递(给B细胞)发生障碍结果是不会出现效应B细胞,也不会出现效应T细胞,因而这样的人丧失一切特异性免

30、疫功能。考题8 分)图4-1 6一lo是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A物质是 它是由 产生的。(2)如果A吸附在皮肤上则过敏反应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红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时局部区域的组织液会 (填“增多”或“减少”)。(3)艾滋病与过敏反应一样都是由于免疫失调引起的但两者的原理不一样。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毒攻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 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最后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4)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第 次接触过敏原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考题8点拨:本题考查人体过敏反应产生的过程,过敏反应产生的机理是,受过敏原的刺激人体产牛相应的抗体,抗体吸附在特定 部位如毛细血管、

31、呼吸道、消化道,当再次接受过敏原时,使相应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答案:(1)抗体;效应B细胞(2)增多 (3)T(4)一 总结提示:对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应当注意各种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在学习时应思考如何预防,并与相应的其他知识联系进行知识的综合复习。二、拓展与综合应用创新考点考点9与人体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形成(拓展考点)表4-l6-4来 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于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

32、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直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考题9 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 ) A记忆细胞 B绵羊红细胞 C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考题9点拨: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 应,及时将抗原清除。答案:A。 总结提示:在做此类试题时,应注意各种淋巴细胞及记忆细胞的来源及功能、各细胞间的密切联系,对于密切联系的基础知识应进行综合复习。典型例题精讲精析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一、选择题回顾1测试考点9,6

33、分)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1B点拨:效应T细胞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 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与此同时,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 回顾2测试考点5,6分)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2D点拨:

3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回顾3测试考点4 ,6分)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3B点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使血糖升高,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下降,所以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均增加。回顾4测试考点6、7 6分)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

35、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4C点拨:只有效应B细胞才能产生抗体。抗毒素属于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所以都能被蛋白酶分解。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如癌细胞。 回顾5测试考点3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DK+排出量等于零5C点拨:K+的排出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只饮水不进食的人,K+的排出量少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考查K+排出特点。 回顾6测试考点4 )下列关

36、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B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D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6C点拨:人体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在80120mg/dL,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但以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降低血糖)作用为主。血糖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氧化分解供能,所以当体内葡萄糖的利用减少时,可导致血糖浓度的持续升高。经常摄入过量的糖,不是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考查激素对血糖的调节。回顾7测试考点1、3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

37、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7C点拨:内环境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组成。当血浆流到组织毛细血管时,血浆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由于血浆渗透压的存在,部分组织液回流回血浆,同时还有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由淋巴循环再回流回血浆,所以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血液中存在的缓冲对消耗。Na+、K+主要通过主动运输从消化道吸收,重吸收是肾小管的功能。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原因。回顾8测试考点2、3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

38、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8A点拨:人体内缺乏水分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同时体内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减少尿的排出,维持水分的平衡。创设情境,考查人体缺水时产生的生理反应。回顾9测试考点5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C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D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9D点拨: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神经一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温觉感受器除分布于皮肤外,还

39、分布在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刺激这些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就会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中血管收缩(舒张)等一系列反应,同时某些激素的分泌量也产生变化,协同完成体温调节。人在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回顾10 测试考点2、3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D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10D点拨:Na+来

40、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人体内的水分可以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通过肺呼气排出,通过消化道排出;在寒冷的环境中,如果人剧烈运动,也可以通过汗腺分泌排出。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肾脏来完成的。回顾11 测试考点7、8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11A点拨: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41、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反应主要与B细胞有关。回顾12 测试考点6、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12B、D点拨: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释放出淋巴因子,来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能产生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形成记忆细胞。回顾13 测试考点4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

42、述,正确的是( )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 B C D13D点拨:本题考查了下丘脑在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中的作用。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当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回顾14 测试考点7 6分)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

43、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 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14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中有关抗原、抗体的区别。人体被SARS病毒感染后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体内效应B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将其消灭;治愈后患者(甲)的血清中在一段时间内含有相当数量的抗体。当SARS患者(乙)接受了治愈后患者(甲)的血清,该血清中的抗体对患者(乙)内环境中SARS病毒起到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能够提高患者(乙)的治疗效果。回顾15 测试考点3)被切除某一内分泌器官的褐家鼠会很快死亡若补充大量食盐水可维持生存。切除的

44、这一内分泌器官中最可能是( ) A甲状腺 B胰腺 c肾上腺 D脑垂体15C点拨:考查肾上腺的作用。由题意可知,切除的腺体具有维持水盐平衡的功能,所以切除的最可能是肾上腺,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调节水盐代谢、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的作用。回顾16 测试考点7、9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多选)( ) A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 D能在体内存留16A、D点拨:考查有关免疫的知识。当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就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其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能够保存在人体的血清中,并能够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消灭抗原,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回顾1

45、7 测试考点8分)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17C点拨:风湿性心脏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回顾18 测试考点2、3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18B点拨:由于肾的重吸收作用和其产生尿的功能,故肾可调节水、盐平衡,并起关键作用。回顾19 测试考点7、9分)下列都属于免疫系统效

46、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的是( ) A干扰素、胸腺素 B组织胺、白细胞介素 C组织胺、胸腺素 D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9D点拨:免疫系统效应T细胞是机体进行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部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与此同时,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的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回顾20 测试考点2分)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

47、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 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20C点拨: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要给病人输液补充水分,由于人体液的无机盐浓度为0.9,所以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回顾21 测试考点2、3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

48、酮浓度减少21C点拨: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而此时细胞内血K+高,醛固酮应升高。另外,病人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抑制排尿。二、简答题回顾22 测试考点6、7、8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 ;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 等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

49、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 ;22(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 (2)效应T;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 (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点拨:(1)机体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的黏膜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现象。(2)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排斥“异己”,因此异体器官会受到效应T细胞的排斥。保留脐带

50、血是用于器官的构建,因为脐带血中含有大量干细胞。(3)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较短;二是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作用。考查有关免疫问题,能力要求B。回顾23 测试考点70分)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当 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 反应而脱落,这是 细胞所起的作用。 (3)图41612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

51、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其特点是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 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是曲线 。23A(1)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浆(效应B) (2)排异(排斥);T淋巴(3)C;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记忆B;D 点拨:(1)由定义知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大量的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制造 抗体。(2)鼠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排斥“异己”,因而鼠对不同于自己品系的皮肤会产生免疫反应,这里的免疫是细胞免疫,是T淋巴细胞发挥的作用。(3

52、)兔子在第一次接受抗原X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使抗体的数量增加)和记忆 细胞。当抗原X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曲线B表示兔子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曲线C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若在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血液中x的抗体含量会一直降低,出现曲线D所示的变化。通过创设情境,考查与免疫有关的知识,能力要求B。回顾24 测试考点5 )试填空完成图4-16-13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 , , 。 , , 。24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出;皮肤血管

53、舒张;汗腺活动增强;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出;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强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人体体温的调节,包括炎热环境下的调节和寒冷环境下的调节。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人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散热量增加。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觉器,冷觉感觉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人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 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与此同时,皮肤里的立毛肌收缩,产生。鸡

54、皮疙瘩”;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在上述过程中,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人体就是这样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回顾25 测试考点4。,20分)正常情况下,狗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mg/dL左右。在运动前后,狗的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如图4-16-14所示,请分析回答:(1)1845min内血糖的变化是 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 的需求。该时间段血液中迅速增加的激素是 ,与此激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2)455min内引起血糖变化的是 和 , 它们之间具有 作用。(3)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55、,表明机体通过调节可以实现 。25(1)升高;能量;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拮抗(3)神经和体液;稳态 点拨:动物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主要是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提供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血糖含量上升,表现为协同作用。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含量降低,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IV高考题预测 高瞻远瞩 占尽先机考情预测预测1:内环境的构成及稳态调节,生理作用 预测根据:内环境是生物体细胞所生活的具体的体内液体环境,是一易混淆的知识点,不易被判断,而内环境的稳态保证了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有序的进行,内环

56、境稳态的维持需一系列人体系统的参与并发挥生理功能,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实现了人和动物体内新旧物质的更替,故此知识点又是一可结合众多知识的枢纽知识点。 命题角度预测:本知识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以综合式的简答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预测2:人体的免疫与免疫学的应用预测根据:人体免疫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一难点知识,考生一般难理解,对其内在知识不能熟练掌握,也不能真正明确其内涵,故将成为高考中区分度较大题目的知识载体。 命题角度预测:对本知识点的考查多结合生命活动的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免疫预防免疫治疗知识进行综合式的考查,题目多以新信息、新材料试题为主。预测3:人类免疫疾病 预测根据

57、:随着人类的进步,免疫疾病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杀手,对其治疗和预防就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而高中阶段此知识正是为其服务的。 命题角度预测:对本知识点的考查,多以简答题为主要命题形式,重在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点预测题 A卷 基础经典预测题 (100分45分钟) (328)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54分)备考1 测试考点5 冬季下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C耗氧量增加皮肤血管收缩 D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1C点拨:人体遇冷时,细胞内物质氧化会加快,耗氧量增加,提高产热量,同时皮肤血管收缩降低散热量,以保持体温恒定。

58、备考2 测试考点7 抗原和抗体不仅在生物体内发生反应,在体外也能进行反应,研究这种反应的方法之一是用琼脂双重扩散法这种方法如图4-16-15所示,在琼脂平板上开孔,在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使其在琼脂中扩散,扩散了的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位置发生反应。在琼脂中出现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线,把这种线叫沉降线。x和Y表示两种抗原,x和y为相应的抗体图4 1 6-1 6中表示正确的沉降线的是( )2C点拨:抗原与抗体经过扩散而相遇,则会发生免疫反应即出现沉降线(图例)。考查抗体与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对应关系。备考3 测试考点3 当人吃了过成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正确顺序是( )下丘脑渗

59、透压感受器兴奋 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摄水量增加减少尿的排出 A B 3C点拨:下丘脑在水的平衡调节中,以“双重身份”出现,可做感受器,可做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备考4测试考点6、7 图4-16 17表示与免疫有关的两种效应淋巴细胞,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效应B淋巴细胞,其内质网发达 B与细胞免疫有关 C两者在功能上是互不相关的D从根本上讲,两种细胞的起源相同4C点拨:由图示条件可知图细胞中内质网较多,则为效应B细胞,图细胞为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而效应T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体液

60、免疫与细胞免疫互相联系成统一整体。备考5测试考点8 对于先天性缺少胸腺的实验动物(小白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没有发育,抗体合成功能被削弱 B只有体液免疫没有受到影响 C免疫系统没有受到影响 D这个动物对病毒的感染有抵抗力,但对细菌感染很敏感5A点拨:T细胞是在胸腺中形成的,缺少胸腺,则T细胞不能合成。T细胞在体液免疫感应阶段中,起重要的呈递作用,故T细胞不足时,会削弱抗体的产生。备考6测试考点6、7、9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 A B C D6A点拨:效应B细胞具有特异性,已经失去分裂分化能力,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能识别抗原

61、决定簇也就不能识别抗原,只分泌抗体,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的异物性,但不能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备考7测试考点7、9 图4-16-18为某病毒侵入机体后被杀伤的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第二道防线中杀菌物质抗体 B是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 C可提高杀伤力的淋巴因子来源于记忆细胞 D靶细胞裂解同时,病毒被溶解消灭7B点拨:本题重在考查课本中有关细胞免疫过程的图示,在题干中是效应T细胞,不产生抗体,但可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各种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发挥相应作用。备考8测试考点7、9 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与体液免疫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B效应T细胞产

62、生的淋巴因子能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杀灭抗原 C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8B点拨:淋巴因子只能增强人体免疫过程中各种细胞的作用,但对抗原不具识别作用。备考9测试考点5 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 )皮肤血管收缩 增加皮肤血流量 汗液分泌增多汗液几乎不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 骨骼肌战栗 代谢活动增强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A B C D9A点拨:人是恒温生物,在寒冷环境中会增加产热量,使代谢速度加快,故物质的消耗增多;同时减少散热量,皮肤血管收缩可减少热量散失,从而维持体温的恒

63、定。二、简答题(46分)备考1O测试考点7、8(26分) AIDS的病原体是HIV。图416-19表示HIV侵染T细胞的基本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1)按核酸特征,HIV属于 病毒。(2)为侵染开始时,HIV核衣壳外面的 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识别并 导致核侵入细胞。(3)为HIV在细胞内暴露出其核心成分,以 方式指导了DNA的合成。(4)细胞内发生了 之间的重组,使细胞染色体上载人了HIV遗传信息,并进一步以方式合成大量HIV的RNA。然后,这些RNA进入细胞质,在 上指导合成了 ,这一过程可称为 。 (5),在细胞内合成的 组装成核衣壳,并以“生芽”的方式离开细胞成为新的完整HIV。(6)

64、如果HIV以上述方式不断侵染新的细胞,造成越来越多的 细胞被破坏,最终导致机体 功能全面丧失。(7)研究发现HIV侵入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可是当HIV在体内大量增殖时抗体却不能有效地起到抑制作用,主要原因是HIV有较强的 ,而且又主要侵染在方面具有最重要作用的 细胞。(8)目前对AIDS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要控制AIDS的威胁主要应从预防着手。已知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是通过 的方式传播b是使用和制作不洁净的制品和注射器;C是母亲与 间垂直传播。10(1)RNA (2)囊膜;融合 (3)逆转录 (4)载有HIV基因的DNA与宿主细胞核DNA转录;核糖体;HIV的蛋白质外壳;

65、翻译(5)HIV的RNA与蛋白质(HIV的RNA与衣壳粒) (6)免疫(T淋巴);免疫(7)变异;特异性免疫反应;T淋巴 (8)性滥交;血液;婴儿 点拨:HIV病毒使人体内T细胞大量死亡,从而失去对外界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HIV病毒为RNA病毒,易通过血液、性途径及母婴传播。备考11 测试考点8(20分) 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问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需的。图4 16 20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1)A图中的激素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细胞器有 。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肝细胞接受这一激素刺激后所发生的生理反应是 。(2)B图

66、中的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 转换和传导,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 。(3)C图所示的抗体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在分布部位上的区别是 。这一过程细胞所释放的组织胺作为信号分子会导致血管的变化是 。 11(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糖蛋白;葡萄糖合成肝糖元 (2)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或抑制 (3)C图所示的抗体吸附在细胞毒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通透性增加 点拨:胰岛B细胞可产生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在神经传导中,电信号在两个神经元问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作用,故此时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如果是

67、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则与相应部位的细胞发生结合,在二次受过敏原刺激时,会促使相应细胞产生组织胺,发生过敏反应。B卷 综合应用创新预测题 (60分50分钟) (329)备考1(学科内综合题)测试考点6 7 2 9(8分) 人体内环境中有一种具有多种免疫功能的单核巨噬细胞,它可以识别、吞噬和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体、有害异物,也能清除受损、衰老、死亡和突变的自体细胞等。图4-16-2l是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一组问题。(1)细胞识别的结构基础是 ;细胞内吞和外排发生的基础是 。(2)图中的“抗原多肽”应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 ,它将被直接呈递给 从而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3)巨噬细胞对

68、某些胞内寄生的细菌如结核杆菌,要彻底消灭往往是很困难的,结果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繁殖起来,随着巨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加重了病情。人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付被病原菌寄生的细胞的方法是,首先由 使之裂解,然后通过 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将释放出的病原菌进而消灭。(4)人们感染病原体后,通常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能恢复健康。但如果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则会降低药效,原因是 (5)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赞成利用预防免疫来使人类获得与病原微生物“和平共处”的能力。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生产用于预防免疫的疫苗的途径是 1(1)糖蛋白;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抗原决定簇;B淋巴细胞(答淋巴细胞者不得分) (3)效应T细胞;抗

69、体 (4)病原菌逐 渐产生了抗药性 (5)通过基因工程将有关疫苗的基因导入细菌细胞中,再利用工程菌的发酵作用大量生产 点拨:在细胞膜的表面,由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内吞作用是由于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而形成小泡,并进入细胞内部,因此此过程发生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极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效应T细胞就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

70、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使细胞内的抗原被消灭。备考2(实验题)测试考点8(8分) 炭疽热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它可引起动物组织水肿,黏膜出血,造成死亡。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动物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实验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杆菌制剂注射,这些绵羊感染后没有发病。4天后,对实验绵羊注射毒性很强的炭疽杆菌制剂,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绵羊全部正常生活。本实验的结论是:实验绵羊获得了免疫力。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绵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杆菌后没有发病,其原理是绵羊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这属于 免疫。毒性极弱的炭疽杆菌进人绵羊体内作为抗原起作用

71、,使其体内产生了具有免疫力的物质,请写出所有与该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名称 。(2)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过程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设计原则、步骤、预测结果。 实验设计原则: 。 操作步骤: 。 预测结果: 。2(1)体液;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 (2)对照原则;将未免疫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杆菌;未免疫的绵羊全部死亡点拨:抗体发生作用的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与体液免疫有关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在进行实验时应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设置可进行空白对照。 备考3 (创新题)测试考点7、9(8分) 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

72、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现在我们已知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中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个单独的嗅觉受体细胞只表达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有多少,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当气味物质分子流动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物质分子可以粘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我们基因的3被用来编码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图4-16-22为嗅觉受体细胞模式图(局部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 ;B代表 ;C代表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3)图

73、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 决定的。(4)气味物质分子一旦与气味受体细胞结合后,该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 。(5)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 。3(1)蛋白质分子;脂类分子;多糖(2)A;气味受体蛋白 (3)DNA(或“基因”;“遗传物质”) (4)膜外为负,膜内为正 (5)磷脂双分子层 点拨:每个气味受体首先激活一种成对存在的G蛋白,后者又转而刺激环一磷酸腺苷(或环腺苷酸,CAMP)的形成。环一磷酸腺苷是一种信使分子,可激活离子通道,让其开通,然后细胞被激活。当一种气味受体被一种气味物质激活时,嗅觉受体细胞膜完成一次由化学信号电信

74、号的转变。这与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相似。备考4 创新题 测试考点3(7分) 印度洋海啸之后,救援的医务人员在众多的灾后病人中发现有一位35岁的男性感染了 SARS病原体。表4-16-5显示了该感染者两个星期内体温和体内相应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4-16-5日期体温(0C)抗体水平变化日37无37无36.8无36.8无四36.5无五37低37.5低日38.5中39.5高39高37由四37低五36.9低37低(1)机体感染SARS病原体后的发热原使机体产热增多和散热不畅,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有 和 ,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 。(2)人体首次对SARS病毒进行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75、的具体过程可用图解表示为图4-16 23:请在上述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生物学用语。(3)此人感染了SARS病原体却能痊愈,他一定能免除再次被感染吗? 。理由是 。4(1)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T细胞;效应B细胞(3)不一定;SARS病原体以RNA为遗传物质,易发生变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点拨:本题的知识背景有,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相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病毒进人机体,首先进行的是体液免疫,若病毒进入细胞则进行细胞免疫。某人感染了SARS病原体痊愈后,他不一定能免除再次被感染的危险,其原因有二:一是SARS病原体是以RNA

76、为遗传物质的病毒,RNA为单链结构,其分子中碱基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产生多种变异类型;其二,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可能受到干扰,严重的免疫能力会完全丧失,直至死亡,如艾滋病。备考5 (创新题)测试考点5(6分, 图4-16-24表示男性在45的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速率的变化,第25min时(图中T)此人大量饮人冰水。(1)解释025min的体内温度与皮肤温度不同的原因: (2)如图所示,饮用大量冰水,能导致皮肤温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引起的?(3)据图可以得出结论:控制出汗的温度探测器不位于皮肤。说明理由 5(1)由于汗腺散热,皮肤温度低于

77、体内温度 (2)冰水吸收体内热量引起体内温度降低,这刺激了体温调节中枢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同时皮肤还吸收环境热量,因此皮肤温度上升(3)汗液分泌速率曲线与体内温度曲线图形一致,而与皮肤温度曲线图形不一致备考6 (创新题)测试考点1、2(6分) 图4-16-25表示在海水中生活的三种鱼类,在海水盐浓度发生变化时血液中盐浓度的变化。盐浓度用等于渗透压的NaCI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天然海水的盐浓度约为05molL-。请按图回答:(1)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的是 图4-16-25 种鱼。(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 种鱼。此鱼在淡水中发育,但生殖要回到 中。(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

78、还低的咸水中才能发挥调节作用的是 种鱼。(4)鱼类渗透压的调节中枢在 脑,在下列四种鱼中,哪一种与 (2)题所提到的生活习性最接近 。 A鲳鱼 B鳗鲡 C鲭鱼 D大黄鱼6(1)乙 (2)丙;海洋 (3)甲 (4)中;B 点拨: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对所有生物都有意义,特别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血液中盐的浓度更是同它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它们对海水的盐度十分敏感,而且能通过调节机制,使体液中的盐度与水环境的盐度相隔绝,以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有些鱼类发育在海洋中,生殖要到淡水中,而有些发育在淡水中,生殖在海洋中,这种对盐度变化的适应性的调节,更是奇特。如高营养值的鳗鲡,就在江河中生长发育,到性成熟时涸游人

79、海产卵生殖,鱼苗再逆江而上,到淡水中生活。备考7(巧题妙解)测试考点8(8分) 图4-16-26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假如为淀粉,则所形成的由肠腔进入A中的方式是 。经过A的运翰,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参与该作甩的细胞结构有 。(2)假如图示组织细胞为肾上腺,如果A中的钾盐含量高,那么该细胞会分泌 ,该物质可通过 途径传送到达所作用的部位。(3)正常人体内A的pH相对保持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一对是 、 。(4)某人一吃河虾就会腹痛腹泻即发生过敏反应,这是由于在过敏原 河虾的刺激下,由某种细胞产生了某种物

80、质,该物质最可能存在于图中 部位。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该物质结合,使上述部位的细胞释放出 等物质,引起过敏反应。7(1)主动运输;为组织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2)醛固酮;体液传送(或血液循环) (3)H2C03与NaHC03 (4)小肠黏膜;组织胺由于内环境是人体内每个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所以正常人体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如果营养不良或内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一个人若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地滞留于组织液中,将会引起部分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则是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

81、,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不良反应,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作用;正常人血浆的pH能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原因是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对,如H2C03/NaHC03、 NaHzP04/Na2HP04等,因此即使二个人喝人大量的食醋,也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这些表明人体的营养与健康和内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备考8 (科学探究题)测试考点6、7(9分) 图4-16-27是人体内抗原抗体反应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的特异性从根本上由 决定,B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中。淋巴

82、细胞不攻击自身正常细胞而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同一个体的全部正常细胞具有相同的 。(2)在抗禽流感病毒的机体内,A与B结合后将使A失去 的能力。(3)B类物质可应用于检测是否为吸毒者等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4)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导致细胞免疫消失,为何体液免疫也会随之减弱?(5)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众多抗原中的一种。这是天生决定的,还是后天在抗原刺激下由其他淋巴细胞再转化形成的?为探究之,科学家在短时间内连续做了几个实验:先给动物注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与之结合的细胞被强射线全部杀死),小鼠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再注入未标记的抗原X,不再发生免疫反应;最后给其注入抗原Y机体能对Y抗原

83、正常免疫。上述实验的结论是 。 8(1)DNA(或“基因”;“遗传物质”);血浆;抗原决定簇(2)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3)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4)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效应B细胞的产生及抗体的合成,大多需要T细胞呈递抗原。(5)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 点拨:本题考查抗原、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相关知识。(1)抗原的特异性从根本上由遗传性决定;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2)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3)抗原具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4)体液免疫是抗原存在于

84、体液中机体产生的免疫,其过程是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后,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之下,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抗原微生物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使抗原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或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是抗原已经进入细胞,机体进行的免疫反应,其过程是: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传递给T细胞,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分裂、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其中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效应B细胞的产生及抗体的合成,大多需要T细胞呈递抗原。(5)由题干信息可以判断: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