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试三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19 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这说明外国商品输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A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 B加速了自然经济发展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导致了洋务运动失败A解析:从材料中“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可以看出耕织分离,原来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 A 项。B、C 两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洋务运动是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D 项说法错误。2下表为
2、18521863 年英国部分商品在广州与上海进口数量比较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种类(单位)广州上海广州比上海羽毛纱(万匹)2.259.997.74粗哔叽(万匹)12.3117.855.54呢绒(万匹)4.759.134.38印花布(万匹)38.2461.4823.24平织布(万匹)380.07748.61368.54铁器(万担)1.2311.7910.56 B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鸦片战争后上海对外开放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解析:从表中广州、上海进口英国商品数量的变化看,广州港的地位被上海取代。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
3、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反映 A 项,C、D 两项不符合史实。3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说:“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其中“违反时代潮流”是指()A引进西方机械B优先发展重工业C维护封建政治制度D诱导私营企业产生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实现救亡图存,故“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而不变革封建制度,最终失败,故又“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违反时代潮流”即指维护封建政治制度,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4、 项属于“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范畴,排除;B 项本身与洋务运动不相符,排除;D 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4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A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 B属于资本主义工业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属于近代洋务企业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属于近代洋务企业,大生纱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 C 项正确;A、B 两项只符合大生纱厂,故排除;D 项只符合江南制造总局,故排除。5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晚清
5、富国强兵的改革”B“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B解析:图片中的企业有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种企业的相同点是都使用大机器生产,属于中国的近代企业,故本题应选 B 项。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举办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对应的主题应是()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解析:联系四幅图片反映的经济现象可知,其体现的是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机器工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71873 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
6、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据此可推断发昌号()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受外国资本控制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D解析:题干中没有涉及发昌号建立的时间,无法得出它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外国资本的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介绍发昌号由谁出资建立,无法得出是洋务派开创的,故 C 项错误;由题干中“机器车房”“有小火轮出售”等信息可知,发昌号采用机器生产,且产品流向市场,故 D 项正确。8下图所示企业创立时最有利的国内环境是()A“实业救国”思潮盛行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7、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放松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B解析:依据图片中“创于 1897”可知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 B 符合题意。919281936 年,我国实有的经过登记注册的公司数量从394 家增加到了 2 702 家,其实收资本总额也从 1.75 亿元上升到了 7.97 亿元。国内出现了更多实力较强、信用良好的民族股份公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C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19281936 年”可知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工
8、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本题应选 C 项。10下表列举的是张裕酿酒公司在 18921941 年的一些重要事件。下列相关认识正确的是()1892 年张弼士投资 300 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1912 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1941 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A.甲午战争后,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而成立B民国初年,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抗战时期,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D近代史上,始终受到政府的压制C解析:张裕酿酒公司创办于 1892 年,而甲午战争开始于 1894年,故 A 项表述错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9、故排除 B 项;C 项符合表中所述的 1941 年的情况;D 项与表中 1912 年的表述不符。11阅读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1937 年及 1942 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中心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C抗日战争促进了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C解析:由“1937 年及 1942 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中工厂数量、资本和工人占全国比重可知 A、D 两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大量民族企业内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B 项错误,C 项正确。12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 1948 年流行的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
10、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A解析:由“1948 年”“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可知,国民政府无节制的发行纸币,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陷入困境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为 A 项。13“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具有的特征是()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
11、不堪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C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运往国外市场”体现了“公和永”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故选 C。14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这种命运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DB解析:据漫画材料可知,图示经济形式为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对中国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故正确;“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面对民族危机的一
12、种尝试,并未成功救中国,其道路越走越宽与史实不符,故错误;由材料图示可知,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与发展,故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正确。B 项符合题意。15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冰雹无情”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 BC D解析:题干图片中“肥料不足”说明了中国近代民族
13、工业“先天不足”,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正确;19121919 年,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据此可知正确;“冰雹无情”处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后期,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故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正确。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 2 小题,共 40 分)16(2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
14、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蚕桑广类木棉材料二:(19 世纪晚期)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电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不为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偷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器,故工致而价廉,且亦成功;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太湖流域东部,到 1919 年,仅常熟、嘉定、上海、宝山、南汇、奉贤、川沙、崇明八县的棉田面积,合计就达 367 万亩。原本棉花产量有限的浙东沿海地区,也是“海滨沙
15、地皆棉田也,每岁所收,为出口一大宗”。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材料四: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统计,从 1912 年到 1932 年,20 年间,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 2 家增至 21 家,工人数也从 1 334人增至 33 416 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江南经济
16、出现的新局面。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这样的新局面体现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8 分)(3)材料四中江浙地区农民从业状况出现什么现象?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6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中后期至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处的地位。(4 分)答案:(1)特点:坚持粮食生产的同时,以经济作物(或棉花)为主(或经济作物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局面:传统手工业陷入困境(或西方工业品大量涌入);棉花出口增多(或日益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趋势:逐渐形成“中心边缘
17、”的经济格局(或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销往全世界,非工业国家生产的原料不断运往工业化国家)。因素: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3)现象:流入城市做工。因素:城市化进程加速;民族工业(纺织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4)地位:领先。解析:第(1)问,关键是要读懂材料,提炼材料所反映的信息,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较高。第(2)问,要从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角度回答。第(3)问,直接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进行概括即可,对原因的分析可从城市化进程、民族工业的发展及近代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角度进行作答。第(4)问,要注意把江浙地区经济的变化放在近代中国经济
18、转型的角度进行分析。17(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面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花。材料二: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剑桥中华民国史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单位:千元)中国近代工业资料(1)依据材料一并仔细观察四幅火柴商标图片,你认为这些火花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什么?(6 分)(2)材料二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
19、时期”。依据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为什么说“黄金时代”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你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12 分)答案:(1)时代主题:实现民族独立,实业救国。(2)状况: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或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根本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真正实现民族独立。解析:第(1)题的关键是综合材料中的信息。把这些信息综合概括起来就是政治上要实现民族独立,经济上要发展实业。第(2)题,回答状况要看图中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归纳出来即可。原因要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考虑;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根本出路是改变社会性质,实现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