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81MB ,
资源ID:66813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81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步步高2016年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8讲.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步步高2016年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8讲.docx

1、第8讲从国民革命运动到人民解放战争考纲要求1.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23年到1949年)。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考点一国民革命运动与国共十年对峙一、国民大革命概念阐释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2北伐战争二、国共的十年对峙图示图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概念阐释“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1)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

2、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2)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主题一国民大革命的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讲史料史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

3、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国现代化史纲导读史料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纲领、统一政权,是党内合作;体现了追求独立、自主、统一的合作斗争目标。史料二北伐军军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导读史料表明国民大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北伐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封建军阀势力。练史料史料(2013江苏高考,节选)下图是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探究:指出史料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

4、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答案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主题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

5、国共合作抗日。讲史料史料一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导读史料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史料二(1936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全国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伟大的长征。成仿吾长征回忆导读史料反映了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表明了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练史料史料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图一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与图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图一图二探究: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6、答案信息1:在区域分布上,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说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抗日战争兴起。信息2:在革命性质上,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说明:随着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2014浙江高考)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苏联顾问”“武汉胜利”“攻克南京”等可知,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的情况,故C项正确;苏联

7、成立于1922年,故排除A、B两项;全面抗战时期不可能出现“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的场景,排除D项。2(2014海南高考)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

8、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项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3(2014福建高考)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解析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八七会议是1927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于1945年召开,故A、D两项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召开、“八

9、一宣言”的发表都是在长征期间,但题干反映的是在“民族矛盾加剧”情况下而进行的方针政策调整,故选C项。4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北伐战争。A选项对应的事件应该是武昌起义;C选项对应的应该是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D选项对应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5国民大革命失败

10、之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实行全民族抗战答案C解析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内涵之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考点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归纳比较两次中日战争的背景两次侵华,日本都是强国,都是为了征服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近代天皇制度已经建立,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处心积虑的想征服中国,于是乘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乘国共两党内

11、战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轻巧识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及其关系主题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讲史料史料一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2、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导读史料反映了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战略态势。史料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在抗击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全面胜利。王建郎等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导读史料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反击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史料三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王建郎等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导读史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练史料史料(2013江苏高考,节选)日本军国主义

13、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探究:结合史料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史料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答案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

14、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1(2014上海高考)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代表中国与会的是()A国民政府B中华苏维埃政府C北洋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答案A解析(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1927年取代北洋政府,194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是这期间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排除C、D两项;中华苏维埃政府是中共于1931年建立的区域性政权,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撤销,排除B项;1

15、943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国民政府,答案选A项。2(2014山东高考)“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答案C解析A项体现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打倒国内的北洋军阀,与题意不符,排除A。B项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发展,排除B。D项强调的是解放战争,而不是全民族的一致对外,排除D。3(2014上海高考)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

16、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期间答案C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国共之间的阶级矛盾让位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故中共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承认三民主义,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努力推动全民族抗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邮政系统,历史上称之为“红色邮政”,基本上与国民党政府所辖区域的邮政系统不相统属。但是,这两个邮政系统曾一度接通于()A抗日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7、C国民革命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注意关键词“不相统属”“曾一度接通”,国共两党合作,才有可能出现“曾一度接通”,排除B、D选项。C项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但是那时共产党还没有“红色根据地”,排除C项。5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作品敌军的阵容。漫画家旨在显示()(一)机“骨”师团(二)“板”垣师团(三)“土”肥原师团A抗日战争已胜利在望B现代战争惨绝人寰C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D日本侵略军不堪一击答案C解析把握时间信息可排除A、D两项,此时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气焰日益嚣张。从图片中引号内的词可知漫画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蔑视,在于激发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选择C项。考点三解放

18、战争2内战(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2)进程阶段时间概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刘伯承、邓小平率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3.意义易错提醒(1)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2)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标志着新民主

19、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3)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的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两党就会走向对抗。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而不利的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讲史料史料一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

20、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摘自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8月1日导读史料表明两党阶级利益不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决定了两党关系的变化。史料二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导读史料反映了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影响两党关系的变化。练史料史料(2012海南高考,节选)19

21、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探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2)根据史

22、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答案(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2)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1(2014安徽高考)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BCD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的战役地点和所处的时期进行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属于战略反攻时期;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

23、江战役。按照历史进程顺序排列可知是。2(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从“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语句判断,此事件发生在1947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前。当时还不具备战略决战的条件,故可排除B、C两项。D项是战略决战后的军事行动

24、,排除。3(2011天津高考)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迫切要求。4“福”字的原意为“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这代表了农民阶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列政策或措施能够满足这

25、一愿望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B孙中山的“平均地权”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答案D解析天朝田亩制度虽然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但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实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也没有真正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制定的具体政策。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5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26、()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关键内容“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予以判断。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失去长江以北的统治,故B项正确。A项国民党失去东北,C项国民党失去华北,D项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答题必背要语1.北伐战争条件: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整编,革命根据地统一;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3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27、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这样一条道路。4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5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既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抗战的重要特点。7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8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

28、折点。9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内战。10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热考视角视角一历史主流意识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押题1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A国共共同抗

29、日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答案C解析国共共同抗日发生在19371945年,材料涉及的时间还有1956年,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国共两党对戴安澜师长的态度,B项与材料反映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对其举行了国葬,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民族英雄的敬仰,故C项正确;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视角二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押题2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期间发生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时间1931年11月1934年

30、10月1935年10月1937年9月主要史实成立于江西瑞金撤离江西苏区转移至陕甘苏区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答案A解析注意表格中的时间是1931年到1937年,这一时期正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走向合作,因此答案为A项。押题3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实现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B建立中华

31、民国,反帝反封建C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答案C解析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分别发生在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和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由此可知,答案为C项。押题4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A北伐战争B淞沪会战C徐州会战D淮海战役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可以看出是解放战争时的有关战役。视角三关注历史常识的命题价值年号、纪元押题52015

32、届学生查找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该历史资料上的是()A东瀛束手,九州同庆B“百万雄师过大江”C开国大典举行新中国成立D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答案A解析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历1949年,备选项只有“东瀛束手,九州同庆(日本投降)”不符合时间要求,其他备选项皆发生于1949年,故答案为A项。练出高分基础训练1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A这一现象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这一现象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这一现象

33、表明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D这一现象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调动各种力量进行抗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合作而非对峙,排除C、D两项。故答案为B项。2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C解析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工人占51%,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农民占76%,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实行“

34、工农武装割据”,C项正确。3“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材料中的“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答案C解析根据“被迫撤退”“各阶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而它又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为C项。4下面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35、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该表可以说明()A国民党军队全力承担太原会战的作战任务B日军占据战略优势C此时期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D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积极合作答案D解析太原会战为正面战场抗战,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参加太原会战的中国军队既有共产党领导的第18集团军,又有国民党领导的第2、6、7、14、22集团军,这表明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积极合作,故D项正确。5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行全民族抗战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宣传新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说明中共革

36、命纲领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有共同之处,即在反帝反封建上有一致性。6“有两种梦想推动着近代中国革命: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地位,消除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历史时期是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追求民族独立、消除阶级压迫”是材料中两个中国梦的主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的标志,故解放战争时期从时间上最符合要求。7毛泽东发给地方指战员的电文原稿,电文的第一句话是:“丰台、门头沟、石景山、长辛店系重要工业区,我五纵、十一纵队正在此区作战,望令他们

37、充分注意保护工业。”该电报写于()A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B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C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D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答案D解析据题干电文信息:“丰台、门头沟、石景山、长辛店”属于北京的工业区,突出了毛泽东要求作战部队作战时注意保护工业,这一电文反映了解放战争后期的平津战役的情景,应该属于战略决战阶段,故选D项。8“工厂死在接收上,鸟巢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19241927年B19371945年C19451949年D19491956年答

38、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工厂死在接收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抗战胜利后,“发行发到天文上”可知为国民政府后期的滥发纸币,选择C项。深化训练9据史料记载: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2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国民党军队共击毙、击伤日军80多万人,平均每年抗击了40%的侵华日军。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B国共两党的共同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C国民党军队一直消极抗日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答案C解析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战,从材料中“国民党军队击毙、击伤日军80多万人,平均每年抗

39、击了40%的侵华日军”可知,C项说法错误。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有体现。10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答案A解析注意时间,这时国民党已发动了全面内战,企图消灭人民民主力量。11侨批是出国谋生的潮州人寄回家乡赡养亲属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的特殊信件和民间寄汇,是潮汕历史上举世罕见的文化奇观,蕴含丰富的历

40、史信息。其中一封侨批,寄自泰国,批封所交寄的款额高达国币2亿元,是一件极少见的巨额批款的侨批。结合所学知识判读,该侨批最有可能寄于()A1935年B1938年C1945年D1948年答案D解析“批封所交寄的款额高达国币2亿元”反映了当时货币贬值、通货膨胀。12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B

4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的“黄泛区”、“刘伯承”即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这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13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败局已定,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材料二当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

42、抗击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材料三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

43、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钓鱼诸岛”是在中日哪场战争之中被日本窃取的?请写出这场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2)根据材料二,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徐骧外)。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台湾光复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2)邱逢甲、刘永福;爱国主义精神(或抵抗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等)。(3)日本宣布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

44、日。台湾光复时间:1945年10月25日。地位: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4)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4(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

45、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修改建议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修改理由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不准确。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事实。解析解答本题先要正确解读题干材料,然后与教材知识相联系找出可修改之处,并说明理由。注意题干要求,即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且符合史实。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