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5 ,大小:5.69MB ,
资源ID:668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80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考复习历史课件(人教版湖南用)必修1第1单元第3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考复习历史课件(人教版湖南用)必修1第1单元第3讲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1、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1)西汉初,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郡县、封国并存。(2)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1)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 节度使,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后发展成为 割据 势力。(2)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藩镇割据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 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通判 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藩镇割据 的局面,加强

2、了中央集权。4元朝:在地方实行 行省 制度,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省制 的开端。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西汉:(1)汉初:丞相 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 尚书令、侍中等,削弱 相权,加强 皇权。2魏晋南北朝:拥有实权的先是 尚书省,继而又有 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在中央设 中书省、门下省 和尚书省,分别负责 决策、审议 和 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 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和监督。隋唐时在尚书省下设 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4北宋:宋初设立 中书

3、门下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又增设 参知政事、枢密使 和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宰相的职权,加强了皇权。5元朝:设 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削弱了皇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选官主要实行 察举制,汉武帝起 举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选用官吏采取 九品中正制。3隋唐:(1)隋唐科举制的完善:隋文帝采用 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 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作用: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 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

4、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 世家大族 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四、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明初废 行中书省,设 三司,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扩大。(2)根本原因:明太祖认为 丞相制度 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3)直接原因:丞相 胡惟庸 擅权专恣,骄横跋扈。2经过:(1)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2)废除 中书省 和丞相,权分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宰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 达到新的高度。第一轮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正因为很重要,老师才会像新课一样地上,而且不是“炒现饭”。老师会有更细致的方法指导,会更多地分析、综合、拓展、联系现实,会布置精选

5、的习题。历史复习无疑需要看书和记忆,但仅有看书和记忆是远远不行的,它还需要听老师讲解、分析,需要自己思考、理解、做题、参与讨论等等。历史复习应该运用多种器官,记忆和理解相结合,摆正心态 提高复习效率看书与做题交替进行。历史复习必须以课本为主要依据,资料只能作为参考而且不宜多,因为只有课本上的知识最全面、最正确;另外,课本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像上新课一样认真听讲、做笔记,耐心看书。历史复习既需要记忆,也需要做题,因此也就需要时间;历史要经常复习,应该保证每天有大约60分钟的学习时间;经常看书,有助于加深记忆、促进理解,不是说“熟读唐书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吗;经常做

6、题,除了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外,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必由之路。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特点和作用(1)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了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三省体制;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的统治机构;唐朝完备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名称及其职能: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下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为具体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政令。三省之间关系: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独尊。(2)特点: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三省的长官都是

7、宰相,但大多品级较低。从由集权方式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发展到用分权的方式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3)作用: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成熟。对中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对皇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沿用,直至清末。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D。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说明相权分散,皇权加强。解析D2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如何认识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8、1)背景: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经济实力的壮大,封建小农经济也有长足的进步,中小地主和自耕农力量增强。政治上: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了仕途,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到了南朝末年,随着士族势力的衰弱,庶族势力日渐兴起,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b.隋唐时期,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地主阶级中吸引人才参与政权,巩固统治。(2)积极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为日本、朝鲜等国采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甚至对近代欧美的选官制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消极作用

9、:科举制毕竟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从本质上讲是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工具。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笼络知识分子,加强思想控制,特别到明清时期更是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考试内容不合理,在社会上形成重文重艺而轻技轻工的风气,忽视实用性学问。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于做官,而荒于探究自然,限制了科学发明和创造,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使中国的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

10、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CC。科举制并不是始于秦,也不是一无是处,不能完全否定。解析3军机处有什么特点?与议政王大臣会议有什么不同军机处的特点是简、速、密。“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速”就是办事效率高,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最后就是“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

11、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由一个临时性机构变为常设机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议政王大臣会议是1636年皇太极创立的,“议政”是皇帝任命的一种正式职衔。最初议政王大臣权力极大,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连皇位继承这样的重大决策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皇帝不能更改。但军机处设立后,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

12、说明()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DD。军机大臣无权处理国家大事,A错;军机大臣是皇帝信得过的人,不会在皇帝心中没有任何地位,B错;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皇帝旨意,无权替皇帝处理政事,C错。解析2010年6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东京接受NHK电视台专访时表示,政治体制改革概括起来应该注重解决四方面问题: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第三是实现社会的公

13、平正义;第四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热点溯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实行了行政权的分立和相互制约,具有一点民主色彩,但本质上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明清时期,最高封建统治者从政治、思想方面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C题干所举皆为封建社会政治制度,A项错;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与民主无缘,B项错;古代政治制度的改革是君主的权力在不断增大,D项错。解析元朝中书省、行中书

14、省的区别元史地理志中写道:“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代入主中原,面临着极其棘手的问题,即如何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和如此众多而又发展水平远高于其自身发展的异族民众。它承袭宋金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这种既为中央首脑机关,又兼管地方政务的行政机构,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仅有的。预防陷阱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是为行省制度。这一制度,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和

15、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预防陷阱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这里的“内”指()A大都B河北、山东、山西C大都、河北、山东、山西D大都、西藏C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同时管理大都、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元朝共设有十个行省,元史百官志七说:“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可见行省权力很大。西藏既不由中书省直管,也不是设行省,而是由中央机构宣政院直接管辖。解析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

16、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史料解读解读: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权力虽有所削弱,但诸侯王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武帝时,主父偃根据诸侯占地太多太大的敏感问题,提出了赫赫有名的“推恩令”。主父偃的建议得到实施后,已经变小的诸侯王封国中又凭空增加不少小的侯国,这表面上是皇帝的推恩,实际上进一步分割了诸侯的土地和权力。至此,诸侯王再也无力向中央叫板,长期困扰汉朝皇帝的诸侯王问题基本得以解决。“推恩令”用和平的手

17、段实现了尊崇皇权、裁抑王国的目的。(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D“意图”即真实目的。把一个诸侯国分为若干个列侯国,实际上削弱了诸侯的力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1(2009浙江卷)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中央集权的演变B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

18、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解析 2.(2010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君主专制的演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A、C、D项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解析 3.(2010山东卷)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

19、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C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解析4.(2010海南高考)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的目的是强化君权,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解析B 5.(2010江苏卷)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

20、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九品中正制。解析选官制度的演变1.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的不同(1)产生背景:明朝内阁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皇帝不堪重负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2)产生方式: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1.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的不

21、同(3)地位权力: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只备皇帝顾问;西方内阁是法定机构,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4)本质:明内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西方内阁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2在中央权力分配及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中国封建社会与近代美国的不同(1)中央权力分配:中国皇帝掌握最高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且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相互制约以达到权力的平衡,行使权力的人多由选举产生且有一定任期。2在中央权力分配及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中国封建社会与近代美国的不同(2)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中国中央控制

22、地方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等权力,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地方没有自主权。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家主要权力,同时各州又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还可以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外国政治制度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服从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上,君主一人垄断

23、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财政、军事和文化教育大权。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外国政治制度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3)人治高于法制,尤其是君主的言论,可以任意冲击、取代法律。(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法网严密周全。(5)宗法制度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外国政治制度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6)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各项制度与政策的重要依据。(7)调整伦理关系与等级秩序的礼制,得到行政法的确认而与政治制度结合,形成典型的官僚政治、严密的等级制度。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