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801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历史:4.2《圣雄甘地》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圣雄甘地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1甘地的家庭背景材料一甘地的家族信奉印度教,属于毗湿奴教派,为第三种姓吠舍的一支,班尼亚种姓。甘地家族曾世代经商,但甘地的祖父乌塔昌德弃商从政,先后担任过卡提亚华半岛上几个土邦的首相,甘地的父亲及其叔父也做过波尔班达邦王公的首相,这使甘地家族在卡提亚华享誉一方。甘地传材料二我的父亲是一个忠勇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族的人,只是性情有些急躁。然而他却是一个廉洁的人,而且因为在家庭内外极为公正而闻名。他对于本邦忠心耿耿,这是人所共知的。我的父亲向来没有发财致富的雄心,所以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产业。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却很有经验。他没有学过史地,然而他那丰富的实际经验

2、使他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最繁难的问题,并且能够管理成千成万的人。他没有受过多少宗教训练,可是他有那么一种宗教文化,这种文化是许多印度教徒因为经常到寺庙里去听人讲解经文而获得的。到了晚年,由于我们家里一个有学问的婆罗门朋友的诱导,他开始念起纪达经来,而且每天祷告的时候,总要朗诵几段。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材料三我的母亲给我印象最深刻之处是她的圣洁。她是一个虔诚笃行的宗教徒;从来没有一次是不做祷告就进食的。她每天必到哈维立毗湿奴神庙去参拜。在我依稀遥远的记忆中,她从来没有遗忘奉行宗教的斋戒,从来没有错过为期4个月的禁食期。她有时许下最不易奉行的善愿,但她始终是毫不懈怠地谨慎遵行。甚至有病的时候,她

3、也并不以为是一个充足的理由而托故放弃。我母亲有丰富的常识,有一种很稳重的判断力。她关心熟悉国家大事、政治局势,连宫廷里的贵妇们也很推崇她的才智。我年幼的时候经常跟着她出去,从童年时就获得了出入宫廷的特权。我现在还记得她和本邦王公的寡母多次生动的谈话的场景。甘地【解读】甘地传,内容包括甘地生平、十章正文、甘地年表。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杜危、吴耀宗合译。这部自传虽然只写到作者的前半生,却是研究甘地思想和印度独立斗争不可或缺的材料。甘地是甘地自传的另一种译本,译者为鲁良斌,较之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更通俗易懂,同时加入不少甘地名言和译者评论。每个伟人的成长经历都或多或少受到家庭背景的制约

4、和影响,圣雄甘地亦不例外。从祖父开始的家族从政习惯,很难不在甘地身上延续。并且,从小耳濡目染家族成员的从政经验,为甘地本人以后的政治斗争提供一笔不小的宝贵财富。甘地的父亲卡巴甘地先生为人耿直侠义,慷慨大方,忠于本族。他虽然没有给甘地留下雄厚的家财,却为之树立了良好的家风。从他身上,甘地学到了公正、忠心、坚强和宽容的品格。甘地的母亲普特丽白是个虔诚的印度教徒,但这并不影响她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局势。母亲虔诚笃行的坚韧性格以及丰富的常识、稳重的判断力,不仅受到宫廷里贵妇们的推崇,对少年甘地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材料不难分析出:甘地的家庭经济情况无疑是殷实的,但是众所周知,为了印度的前途和众多劳苦百姓的

5、幸福,甘地一生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这是甘地为后世景仰的重要原因之一。【注释】毗湿奴教派:毗湿奴(Vaishnu)是印度教中唯一至尊的上帝,他的信徒戒杀生,所以是素食者,他们极重视爱和慈悲。班尼亚种姓:班尼亚(Bania)种姓是印度教徒第三个大种姓吠舍(Vaishya)的一支,原来的职业是务农或经商。纪达经:指薄伽梵歌(Bhagavadgita),大约出现于公元2、3世纪之间,作者不详,它是印度伟大史诗摩诃婆罗多(Ma habharata)中一段有音律的对话,是黑天神对有修(Arjuna)所说的哲学义理。禁食期:即查土摩(Chaturmas)禁食期,在这四个月的雨季中,许下绝食或半绝食的愿,称为

6、Chaturmas。这时期类似基督教的四旬斋节。2从偷偷食肉到坚定素食材料一甘地的少年时代,革故鼎新的风气已在这块灾难深重的大陆悄然兴起。当时一些印度知识分子试图给积贫积弱的印度注入生命活力,开始倡导印度现代化运动。他们喊出了“以理智与推理代替纯主观的教条和信仰,以科学与进取代替玄想与保守,并以新的宗教观念代替旧的偶像”。受这些思想的影响,甘地所在学校的许多教员和知名人士开始破除教规,喝酒吃肉。在他的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英人雄纠纠,印人何其小,肉食者治人,身躯六呎高。”甘地的好友,一位体格强壮、身姿矫健的小伙子,也不时在甘地耳边宣传吃肉的好处:“我们是一个孱弱的民族,因为我们不吃肉;

7、英国人所以能统治我们,就因为他们吃肉。”从小在素食环境里长大,却一向瘦小纤弱、胆小怕事的甘地不能不为之心动。他开始相信吃肉能使自己身强力壮,胆识过人,如果全国一致肉食便可将英国人打倒。革新热情和好奇心驱使他第一次背叛自己的父母和信仰,和他的同伴一起偷偷摸摸地找到河边僻静处,生平第一次看见并吃了山羊肉和面包。甘地传材料二我们甘地家族都虔诚地奉行“毗湿奴”。我的父母更是忠诚的信徒。他们经常到哈维立神庙去参拜。我们家族还建有自己的神庙,古遮拉特盛行耆那教,其影响随时随处都能感觉到。在古遮拉特,无论是耆那教,还是毗湿奴信徒,都十分严厉地反对和排斥肉食,这是印度的其他地方或印度以外的地方所没有的现象。我

8、从小就是在这种宗教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而且我非常孝顺我的父母。我知道,如果他们获悉我破戒吃肉,他们就会吓坏。我为了一种单纯的愿望,即不再向父母说谎,也不再吃肉食了。甘地材料三有一次我在闲逛的时候,无意中在法林顿街发现了一家素食馆。这个发现所给我的快乐正如一个孩子得到了他心爱的东西一样。我正想进去的时候,看见门边的玻璃窗里陈列着一些出售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萨尔特的素食论。这是我到英国以来称心如意的第一餐。上帝终于给我援助了。我把萨尔特的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印象很深。自从读了这本书的那一天起,我可以说是变成了一个知所抉择的素食者了。我从前不吃肉的动机是忠于真理和履行誓言,但同时却又希望每一个印度人都

9、成为肉食者,我自己也盼望着终有一天也可以公开地、自由地吃肉,并且劝导别人也吃肉。现在我已经选择了素食,宣扬素食便成为我今后的使命了。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解读】甘地从偷偷食肉到坚定素食的转变,可以说是甘地自身思想逐渐成熟的缩影。甘地选择食肉,并不是因为肉食美味可口,而是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胆怯、身强体壮,并幻想将此推广,作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方法。年少时期的甘地已经萌发拯救印度的思想。不管动机如何,经历怎样的思想挣扎,甘地确实曾经长期食肉,可见当时的甘地抵抗诱惑的克制力远不及后来。甘地曾说:“人类是最容易受到那些不易抵抗的诱惑,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终不免堕落。”但正是这种被甘地自视为堕落

10、的耻辱感不断鞭策,才造就甘地后来人尽皆知的坚强意志。甘地戒绝肉食的原因之一,是家族的宗教传统以及对父母的孝顺和愧疚。宗教对甘地影响甚巨,尤其是甘地对印度教所有教派和其他宗教的容忍,对其以后的政治思想和处事方式提供了依据。英国求学时期是甘地思想转变和成熟的重要时期。甘地的素食主义坚定信念便是在此时期真正形成。理解甘地的素食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素食主义对甘地而言,并不仅仅是不食肉那么简单、肤浅,甘地把素食主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甘地的人生态度、道德规范、处事方式乃至政治思想都能从其素食主义中窥见一斑。甘地的素食主义认为:不仅要了解与被称之为人类的生灵之间的友谊和平等,而且还要了解与所有生灵之间的

11、平等,甚至是与地上爬的动物。当心灵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羔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的珍贵。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一个国家的伟大之处及其道德的进步可以从他们如何对待动物来加以衡量。不与邪恶合作是我们的义务,就如同我们必须要与正义合作一样。很明显,甘地的素食主义是甘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缩影。【注释】耆那教(Jainism):旧译景教,在印度的创立,几乎与佛教同时。它提倡刻苦牺牲,除去物欲,自救而不为世俗所累。它有五个信条:一宜真言,二尚清贫,三不杀生,四不偷窃,五守贞洁。所以耆那教的教义和佛教、印度教都有共同之处。3在南

12、非遭遇种族歧视我申请到最高法院当律师。法律协会却通知我,不同意我申请为法院律师,这使我大为惊讶。他们反对的理由之一,是我的申请书没有附上英文证书原件。然而主要的原因却是,在制定有关律师入会申请手续的有关规定时,他们并没有想到会有有色人种的律师申请入会的可能。他们认为纳塔耳的发展主要靠欧洲人的企业,所以欧洲人必须统治法律界。如果有色人种也加入进来,就会从数量上或者在具体事务中影响到他们的统治,他们对此十分担心。甘地【解读】众所周知,各种族之间,在形态上和血型频率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种族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然而,种族歧视现象

13、在全世界却普遍存在。在南非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无所不及的英国殖民地,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先后遭遇到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正是在南非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对他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否定,培养和锻炼了自己从事公众工作的能力,掌握了作为一个成功律师的秘诀,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观、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甘地在南非领导的艰苦卓绝的反种族歧视斗争,为南非印度人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他也从中试验成功了一种有效的武器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及其实践。【注释】纳塔耳:甘地在南非定居过的省份,甘地于此创建“纳塔耳印度人

14、大会”。4创办凤凰新村材料一我向韦斯特先生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还谈了给那后来的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我向他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把印度舆论的所有工作搬到一个农场里去,农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劳动,并利用业余时间为印度舆论工作,发给他们同样的生活费。我们决定,不论人种、肤色和国籍,这里的人每月都发给生活费三英镑。甘地材料二于是我立刻登广告征求杜尔班附近靠火车站的一块土地。有人以凤凰区的一块土地应征。韦斯特先生和我去看了一下,在一星期内便买下了二十英亩的一片土地。附近还有一片八十英亩的土地我们把这一片土地也买下来了,一共花了一千英镑。已故罗斯敦济先生始终支持我搞这种事业,他很喜欢这个计划。他把一个大仓库的旧波

15、形铁片和别的建筑材料给我使用有几个曾经在波耳战争中同我一起工作过的印度木匠和泥水匠,帮我盖了一所印刷厂。就这样,凤凰村便在1904年成立了,而印度舆论仍然在排除万难之中照常出版。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解读】凤凰新村的设想萌发于甘地阅读鲁斯金的给那后来的之后。甘地从给那后来的看到以下原则:个体的利益存在于集体之中;工作并无贵贱;只有劳动者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时逢印度舆论开销日益增加,甘地便决定于现实生活中实现这些原则。材料显示:甘地构思了凤凰新村的蓝图:居住的人共同劳动,领取和享用同样的生活费用。凤凰新村的建立,得益于甘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热心帮忙。虽然由于工作原因,甘地只在那里住过几

16、次而已,但是凤凰新村依然成为甘地在南非开展非暴力斗争的基地之一。【注释】印度舆论:甘地在南非宣扬非暴力抵抗运动原理和实践的主要刊物。从1904年到1914年发行的10年里,除了在监牢中被迫中断工作以外,几乎每一期的印度舆论都有甘地的文章。读者可以从中得悉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可靠信息,也可以从中知道南非印度人的真实生活情况。甘地通过印度舆论抓住了南非侨团,使未来的非暴力运动能够以不可遏止的趋势顺利推行。杜尔班:南非纳塔耳城市,甘地于此创刊印度舆论和创办凤凰新村。5从“消极抵抗”到“坚持真理”材料一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原则,是在这个运动的名称还没有发明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实在说,当这名称诞生的时候,连我自己

17、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在古遮拉特文中,我也用过英文的“消极抵抗”这几个字来描述它。有一次我在欧洲人的一个集会上发觉“消极抵抗”这个词句的含义太狭隘了,我还发觉它被当做是弱者的武器,其特点是仇恨,最后还可以成为暴力。因此我不得不反对这些解释,而说明印度人这个运动的真正性质。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材料二我绞尽了脑汁,还是找不出一个恰当的名称来,因此我便在印度舆论上悬赏征求读者的高明意见。结果摩干拉尔甘地提供了“萨达格拉哈”(“萨特”意即真理,“阿格拉哈”意即实力)这个词得了奖。但是为了弄得更清楚,我把这个词改为“萨提亚格拉哈”,从此便成为古遮拉特文中表明这个斗争的通称。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18、解读】甘地旅居南非期间,为抗议南非政府对印度人的侮辱性法令,发动印度侨民进行“坚持真理”运动,成为他后来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肇端。“消极抵抗”含义过于狭隘,不足以充分表达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真正性质。非暴力抵抗运动以“坚持真理”这个概念作为指导原则。对甘地而言,真理是至高无上的原则。这个真理不单单是指言论的真实,而且也指思想的真实,不只是人们所理解的相对真理,而是绝对的真理,永恒的原理。甘地为了追求这个绝对真理,宁肯牺牲最珍贵的东西,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甘地强调:“只要我还不能实现这个绝对真理,我就得坚持我所理解的相对真理。那个相对真理同时还必须是我的光辉、护身符和防护物

19、,虽然这条道路像刀刃那么径直、狭窄而锐利,对我来说,它却是最便捷而轻易的。因为这条道路已使我免于悲愁,而我已按照我的灯光前行。我在前进的过程中常常隐约看见绝对真理,即上帝的一点光辉,而且只有他是真实的,其他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信念,天天都在我心里成长。追求真理的工具既简单也困难。追求真理的人应当比尘土还要谦虚。世界可以把尘土踏在它的脚下,但是追求真理的人必须谦虚到为尘土所践踏。只有这样,也只有到那时候,他才能够一瞥真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甘地的一生就是坚持相对真理、追求绝对真理的一生。【注释】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6甘地改造印度国民大会党材料一我便在古遮拉特举行的政治会议上提出了不合作

20、的议案。反对者的初步意见是说,在国大党还没有采取措施以前就由省的会议通过这样的决议是不恰当的。我不同意这种意见。我说这种限制只能应用于退后的运动;但是对于向前发展的运动,只要有必要的勇气和信心,下级的组织不但完全有资格,而且有责任这样做。只要这样做之后自己负责,我认为凡有助于上级机构提高威信的行动,都不必等获得许可再进行。会上对这个建议进行了讨论,讨论很热烈,讨论时的气氛充满了“甜美的理性”。最后付诸表决时,以绝对多数获得通过。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材料二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决定于1920年9月在加尔各答召开大会特别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为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准备工作。在我的提案里,不合作的目的只不

21、过是要为旁遮普和基拉法的错误得到伸雪。我立刻接受了这个建议,把自治的要求也加入我的议案中。这个决议案经过充分的、认真的、多少有点争吵的讨论才通过。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材料三加尔各答特别大会所通过的决议,还得在拿格埔的年会上加以肯定极力主张把抵制学校的条文略加修改,我接受了他的意见。以后不合作的决议案便被大会一致通过了。国大党的宗旨成为大会热烈讨论的一个题目。在我所提出的党章里,国大党的宗旨,如果可能的话,是在不列颠帝国范围内达到自治,如果不可能,则脱离不列颠帝国而自治。大会通过的为基拉法进行不合作的决议则是国大党为了促使印穆团结所作的一个重大的实际尝试。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解读】

22、印度国大党于1885年由一个名叫休谟的退休文官出面组成,主要成员来自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富裕阶层和农村地主,其最终目标不是通过革命手段实现民族独立,而是通过改良方式实行区域自治。甘地对国大党进行了重大的改造:帮助它制定了明确的反帝的民族主义纲领,改变了御用组织的性质,发展成为一个完备的现代政党。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是,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使它从一个主要是上层人士的团体成为一个包括大批有觉悟的农民和工人的群众组织。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甘地的不合作议案打破先例,在国大党尚未采取措施之前,率先在古遮拉特政治会议上通过。甘地的不合作议案在成为全国性纲领文件之前,吸取多方意见和建议,经

23、历反复修改和补充。1920年9月的国大党加尔各答特别会议和12月的拿格埔年会正式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甘地起草的党纲。于是,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争取“印度自治”成为国大党的现实斗争目标;国大党也因此由一个少数上层分子主要依靠宪政手段从事活动的团体变成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依靠群众性直接斗争进行全面反帝斗争的现代资产阶级政党。甘地在国大党内的领导地位也因此确立。此后,不论甘地是否在国大党内任职,他始终是国大党的“灵魂”,左右着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方向。【注释】基拉法:又译基拉法特。印度伊斯兰教徒反对英国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土耳其、保卫印度正统派伊斯兰教徒精神领袖土耳其苏丹

24、哈里发的运动。“基拉法特”为哈里发的讹读。1918年,印度成立了以塞特考塔尼为主席、穆罕默德阿里兄弟为首席发言人的基拉法特委员会。印度各阶层穆斯林掀起反对瓜分土耳其、保卫哈里发的抗议浪潮。1919年11月24日,甘地当选为全印基拉法特委员会主席。国大党也全力支持这个运动。1920年8月1日,甘地和基拉法特运动领导人共同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9月,国大党决定将基拉法特运动的要求作为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7种姓制度材料一命婆罗门学习和传授吠陀,执行祭祀,主持人的献祭,并授以收受之权。刹帝利是保护人民、行布施、祭祀、诵谈圣典和摒绝欲乐。吠舍是照料家畜、布施、祭祀、学习经典、经商、放贷和

25、耕田。首陀罗要无怨无恨地为那些种姓服务。摩奴法典材料二而种姓制度则是印度进步和强盛的基本障碍。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材料三我虽不是“贱民”出身,却一向自认为是一个“贱民”,我努力使自己有资格代表他们。我不是要代表他们中的前10名,使他们感到“贱民”中还有阶级。我是要代表那些最低层的、看不到的、不可接触的、时常萦绕在我心头的可怜大众。我想要提高他们,不在于给他们在议会中保留席位,主要在努力推行革新印度教的工作。现在准备实行的保障名额分别选举制,阻碍印度教的革新,是我最反对的作为一个自愿的“贱民”,我将绝不满意“贱民”与“非贱民”的整批交易。我所要的、赖以生存的、誓死争取的乃是根本铲除

26、“贱民”的阶级。甘地传【解读】摩奴法典,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法律和法规的汇编。法典的核心内容是宣扬种姓起源的神话,宣称婆罗门种姓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法典论列各种姓的不同地位、权利和义务,规定依违种姓制度的奖惩。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马克思于文中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为例,论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研究印度的历史,无论如何不能避开种姓制度。职业世袭化和种姓内婚制是种姓制的基本特征。此外,各种姓间,特别是前三种种姓和首陀罗之间,在宗教社会生活和法权方面,都有严格的界限和区分。由于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种姓等级的划分之中,因此,种姓制度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之间制

27、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他们团结对敌。此外,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种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印度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后,种姓制度继续存在。印度民族主义者注意到被压迫种姓的问题。甘地认为不可接触制乃是印度教社会的一大痼疾,是英国赖以维护其分而治之统治的基础。1931年,甘地为唤起“贱民”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要求废除贱民制,倡导提高贱民地位的“哈里真”运动。【注释】“贱民”:被开除出种姓的人称为贱民。贱民不可与婆罗门接触,只能居住村外、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要佩带特殊的标记,并提示高级种姓的人及时躲避。8文明不服从运

28、动和阿姆利则惨案材料一昨夜我在梦里得到一个主意,那就是号召全国举行总罢市。非暴力抵抗是一种自我纯洁的过程,而我们的斗争又是一个神圣的斗争,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自我纯洁的行动,似乎是很恰当的。让印度的全体人民在那一天停止工作,把那一天当作绝食和祈祷的日子。孟买的总罢市是完全成功的。进行文明的不服从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了。我们决定文明的不服从的对象应当是那些使群众容易不服从的法律。那时的盐税是极不得人心的,而且不久以前还有过一次争取取消盐税的强大运动。我因此建议人民可以置盐税法于不顾,在各人家里,用海水制盐。我还有一个建议是售卖禁书。把这两本书加以重版并公开售卖似乎是进行文明的不服从的最轻

29、易的办法。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材料二一个非暴力抵抗者终是有意地自觉地服从社会上的法律,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他的神圣职责,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这样小心翼翼地服从社会上的法律,他才能够判断哪些具体的法律是好的和公正的,哪些是不公正的和坏的。只有这样他才有权利在明确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文明的不服从运动。我的错误就在于我没有遵守这个必要的限度。在人民还没有取得这些资格以前,我便号召他们发动文明的不服从运动,这个错误在我看来就像喜马拉雅山那么大。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材料三1919年4月13日是旁遮普族新年,那一天发生了杰利安瓦拉培大屠杀案。这是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记录中一次最臭名昭著的暴行。国大党在旁遮普

30、省的重要城市阿姆利则,组织了一个公共集会,大约有男女老少2万人出席,英国军队把这支庞大的和平抗议队伍围了起来,向他们开火。后来我知道了惨案的详细经过。这件惨案对我的家庭,对印度的许多家庭都是一个转折点,在那以前,他们对同英国的斗争一直采取远为温和的观点。甘地夫人自述【解读】甘地夫人自述,以甘地夫人嘉斯杜白的视角折射甘地的生平,是诸多甘地传记的有益补充。1919年2月6日,英印立法会议通过罗拉特法案。该法案规定警察可任意逮捕官方所怀疑的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以长期监禁。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全国哗然,群起反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甘地斥责罗拉特法案是不公正的,违背了自由主义原则,破坏了个人的基

31、本人权,而公道、正义与人权乃是社会国家赖以维持安全的基础。甘地强调:假如罗拉特法案成为法律,除非撤回,印度人民将拒绝服从这些法律及即将成立的委员会认定的其他法律。甘地指出“文明不服从”的斗争原则,即:忠实服务真理,绝不对生命、人身、财产使用暴力。号召罢市、绝食祈祷、自制食盐和售卖禁书成为甘地提倡的运动手段。由于事态发展超出非暴力抵抗的界限,甘地对文明不服从运动进行反思。甘地谴责一些人在运动中缺乏自制,制造了骚动和不安,详细说明了非暴力的责任和非暴力抵抗的界限。英国殖民当局一方面不准甘地到旁遮普宣传文明不服从运动,另一方面采用恐怖手段实行镇压。4月10日晚,英印军队的戴尔将军率领军队开进阿姆利则

32、市,实行宵禁。4月13日,约2万人在阿姆利则市杰利安瓦拉培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殖民当局专横暴虐,群众大会完全是和平性质的。下午5时15分左右,戴尔下令向密集人群开枪。射击持续10分钟,发射子弹1 650发。关于死亡人数,说法不一。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死379人,伤1 200人。之前,印度的民族斗争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知识分子,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使印度的民族运动迅猛扩展到各个阶层并由旁遮普推向全国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第一个高潮到来。同时,阿姆利则惨案成为甘地于19201922年发动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之一。9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材料一本届大会进一步认为,印度人民没有

33、其他道路可走,只有承认和采纳渐进的非暴力不合作政策,直到上述不义行为得到改正,自治得以确立为止。本届大会热诚地建议:(1)放弃职衔和荣誉职位,辞去地方机构中的委员职位;(2)拒绝参加政府的招待会,正式接见,和政府官员或以他们名义举行的其他官方和半官方的宴会;(3)逐步撤出各省学校和学院的学生;(4)律师和诉讼当事人逐步抵制英国法庭,由他们自己成立私人裁决法庭,解决私人争端;(5)军事、文书和劳工阶级方面的人员拒绝充当新兵前往美索不达米亚服役;(6)参加改革议会选举的候选人退出竞选,选举人拒绝选举任何违反大会建议而参加竞选的候选人;(7)抵制外国货物。圣雄甘地和甘地主义材料二1月底,在印度时报上

34、登出了所谓“甘地的十一点”,其中包括下列要求:(1)将卢比的兑换率降低为1先令4便士;(2)降低田赋50%;(3)减少军费至少50%;(4)减少英国官员的薪金50%;(5)实行保护关税率,限制外国布匹和服装进口;(6)给印度船队以内河运输的特权;(7)取消刑事侦缉局或对其确立监督;(8)给印度公民以带武器自卫的权利;(9)废除政府的食盐专营和取消盐税;(10)禁止出售酒类;(11)释放全部政治犯,“犯杀人罪或教唆杀人者”例外。印度现代史材料三你(印度总督林利兹戈)和印度殖民事务大臣都说我们是自愿支持作战的,这一点必须弄清楚。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

35、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他们看不出纳粹主义与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有任何区别,如果政府承认了印度所要求的自由,那么政府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印度人民的支持。主战与非战者之间,本可立于平等地位,只要他们相互之间不使用暴力。我确实相信,只有非暴力才能使印度和世界免于灭绝。正因为如此,我必须继续完成我的使命,不论我是否孤立,是否遭到个人或组织的攻击甘地传材料四1942年7月6日,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在瓦尔达召开会议,经过9天讨论,通过了甘地起草的“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宣称“本党鉴于过去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印度人民的切身经验,确认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必须立即结束”。“本党主

36、张英国撤出印度,并无意和英国为难,妨碍联合国家正在进行的战争本党同意盟军在印度驻防,倘有此需要,为抵抗日本及其他方面的侵略,以保障援助中国。”“如果这一要求不被接受,本党将不惜一切牺牲,运用一切非暴力的力量来达到目的。由于事关重大,本会特决议此项建议提交于1942年8月7日在孟买召开的中执会(全印委员会)作最后决议”。甘地传【解读】圣雄甘地和甘地主义中关于“印度第一次不合作运动的决议”和印度现代史中关于“甘地的十一点要求”均转引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上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抗税、总

37、罢业、抵制英货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该运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名称,重要的有四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年9月1922年2月)、食盐进军(1930年3月1934年4月)、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1940年10月1941年12月)、退出印度运动(1942年8月8日1944年5月24日)。四则材料分别说明了这四次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某个具体层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了巩固殖民统治,英国一方面准备宪政改革,安抚和拉拢印度上层阶级,另一方面颁布罗拉特法,加强镇压。1919年4月13日,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

38、答特别会议上通过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同年12月国大党拿格埔年会正式批准这个计划。甘地宣称,斗争的目的是达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实行帝国内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实行脱离帝国的自治”。材料中的七项建议成为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斗争手段和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 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波及印度,反英斗争再起。1928年,英印政府拒绝在尼赫鲁报告书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于是国大党决定开展由甘地倡议的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在1929年拉合尔年会上,国大党提出印度独立的要求,授权甘地领导运动,并确定翌年1月26日为“独立日”。1930年1月,甘地提出“十一点要求”,包括降低田赋

39、、减少军费和英国官员的薪金、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禁酒、取消食盐专营和释放政治犯等。遭总督拒绝后,甘地选定以破坏食盐专营法作为运动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印度总督林利兹戈侯爵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7省国大党政府先后辞职,以示抗议。材料显示:甘地谴责法西斯侵略,在道义上支持西方,却反对暴力,反对战争;在战争和印度前途问题上,国大党领导层中发生分歧(鲍斯派号召“前进集团”立即掀起反英暴力斗争;尼赫鲁则主张有条件合作,即以战后给予印度独立为前提),甘地遭到个人和组织的质疑和攻击,陷于孤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火逼近印度,印度人民要求独立呼声甚高。为打破政治僵局,巩固统治,英国于1942年3月派遣克里普斯访印,提出“宣言草案”。由于没有满足国大党在战时建立国民政府和印度人掌管国防的要求,“宣言草案”被国大党拒绝。国大党于是开会讨论并通过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