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775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4 古代诗歌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强化训练十四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时间:40分钟)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考点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 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更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解析:可通过体会“照”与“铺”的不同加以考虑。结合诗歌所写时间应为暮色时分,因此,“铺”字更能表现夕阳的特点。(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答: 答案:“可怜”意为

2、“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的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解析:首先要正确理解“可怜”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出“九月初三夜”景色的可爱之处。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考点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答: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从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3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考点题)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答: 答案: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

4、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在无谓地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出宁静幽深的境界。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虑这两首诗的主旨。台城一诗主要是怀古伤今,王诗则要表现的是一种恬淡、自然、幽静的境界。因此,两首诗中“空”字是不同的。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答: 答案:这首词记叙了词人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解析:分析意境要从诗中的景物入手。通过“明月”“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等可看出,本词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象。(2)(考点题)“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请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答: 答案:“忽见”的是“旧时茅店”。“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解析:“旧时

6、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个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此处“忽见”的是“旧时茅店”。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两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两句进行赏析。答: 答案:拟人:“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把船帆人格化,写出了船帆轻松可爱的形象,也

7、是诗人的心情写照。动静结合:“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个“破”字,写出了舟行疾速、破浪向前之气势。一个“复”字,写出了水的静态,静中有动,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变幻。反衬: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2)(考点题)“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尾两句,一气贯成,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答: 答案:(相同点)都是写顺流而下,船行速度之快;都体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同点)韩词写舟行之快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李诗的舟行之快体现了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的愉

8、悦心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注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注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考点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答: 答案:我认为是“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作者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解析:首先明确诗眼,然后结合意象及诗人情感作答。诗眼一般能揭示整首诗的主旨,因此

9、确定诗眼应从把握诗歌主旨入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考点题)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_,其“诗骨”是_。答案:孤飞鸣声念群解析:根据题干说明,结合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可得出答案。(2)联系全诗,说说诗中的颔联是如何表现诗意的?答: 答案: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10、”。“一片”与“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句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处是对比手法。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考点题)诗中的“雁引

11、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 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妙。“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2)对第三联“云间连

12、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解析:注意答题步骤。先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9阅读下面三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问来使陶渊明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杂诗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道人北山来王安石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试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人格特点。答: 答案

13、: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分别是菊、梅、松,体现了他们高洁坚贞的人格情操。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由陶诗“今生几丛菊”可知,作者关心的是菊;由王维诗“寒梅著花未”可知,作者关心的是梅;由王安石诗“问松我东冈”可知,作者关心的是松。人格特点的分析应结合菊、梅、松三种事物所蕴含的特质。(2)(考点题)从风格和语言两个方面简要说说这三首诗的共同特点。答: 答案:(提示)风格平易(风格平淡),语言浅近(语言质朴)。(意思正确即可)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调笑令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1)(考点题)“愁绝”一词为全

14、词之“眼”,请简要分析词中包含了哪些“愁”?答: 答案: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愁。词中描绘“千里万里”的明月,既写出了戍卒离家之遥远,又寄予了戍卒的思乡怀人之情。士兵长期戍边的孤独寂寞之愁。词中以边草枯萎来比喻戍卒之老,不仅写出了戍卒守边时间之长,也道尽了其人生的凄凉。解析:本词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在边关征战的士兵的命运如同边草一样悲惨。士兵征战边关,年复一年,归期渺茫。他们看着边草渐渐变白枯干,深感青春消逝,年华老去。在这僻远广袤的边地,浓重的乡思涌上了心头。接下来词人的视角由边草转到白雪、明月。雪晴、月明的宁静景象,让人联想到征人伫立在苍茫的雪中的形象以及那排解不尽的边愁和绵长悠远的思乡

15、情怀。(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结构形式特点。答: 答案:这首词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全词有两对叠句,即“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通过反复歌咏,既强化了感情,又起到了创设意境的作用。解析:这首词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即重章叠句。本词重叠运用“边草”“明月”,营造了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这种结构有利于吟诵和强化抒情。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考点题)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

16、这两个字的妙处。答: 答案: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在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2)(考点题)有人以为,尾联毁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剖析。答: 答案: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明确。解析:本题中“你赞同哪一种意见”好像是个开放型的题目(注意现今高考中的伪探究题),其实读懂诗歌就明白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感叹民生疾苦。所以只能按后一种意见回答。“以乐写哀”的手法有点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